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钟情一生(精)/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裘山山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裘山山,著名军旅作家,出版各类文学作品四百多万字。曾获鲁迅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等。代表作《我在天堂等你》书写了一曲悲壮的雪域高原的英雄赞歌,反响热烈,由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几乎囊括了国内戏剧艺术所有重要奖项。长篇小说《春草》被称为“中国版《阿信》”,并成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高级汉语教材。 后记 1978年前后,在方毅同志的支持下,《哥德巴赫猜想 》《小木屋》《胡杨泪》等一批反映科学家和科技创新的 报告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些被 人们认为反映了“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激越文字,已经或 依然在影响着很多人的人生选择。 2013年5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新一轮机关管理体制改 革,成立了科学传播局。在传播局的战略规划中,明确提 出创作一批反映科技创新、歌颂科技工作者的高质量文化 产品,争取可以传世。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同志 、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现任名誉主席)郭日方同志、中 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同志的倡议下,这一想法 明确为创作出版一套反映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 。由此,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三方达成联合创作一套大型报告文学作品的高度合作共识 。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主要领导联合会签工作方案,正式将其定名为“‘创 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知易行难。经选题遴选、作家推荐、研究所对接,到 2015年11月13日,“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 目举行第一批选题签约仪式,6项选题正式开始创作。其后 ,项目进入稳步有序的推进阶段,先后组织了4批选题的编 创工作。 这是一个跨部门、大联合、大协作的项目,从工作设 想到一字一句落墨定稿,数百人为之操劳奔走,为之辛苦 不眠,为之拈断髭须。在选题、作家遴选阶段,中国科学 院12个分院近60家院属单位提交了选题方向建议,多家研 究所主动联系项目办公室,希望承担选题创作支撑任务; 白春礼、侯建国、钱小芊、白庚胜、谭铁牛、王春法、袁 亚湘、杨国桢、万立骏、陈润生、周忠和、林惠民、顾逸 东、王扬宗、彭学明等20余位院士、专家直接参与统筹指 导、选题遴选工作,为从根源上保障丛书水准出谋划策;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给予项目高度支持,细 心考虑多方因素,源源不断地推荐最合适的优秀作家,提 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调研创作阶段,30余位作家舟车劳顿,不辞辛劳深 入科研一线调研采访,深挖一人一事。以“青藏高原科学 考察项目”“东亚飞蝗灾害综合治理”“顺丁橡胶工业生 产新技术”“灾后心理援助十周年纪实”“从人工全合成 牛胰岛素研究到人工全合成核糖核酸研究”“从‘黄淮海 战役’到‘渤海粮仓’”“包头、攀枝花、金川综合开发 项目”“中国植物分类学发展与植物志书编纂…‘中国科 大‘少年班”一‘李佩先生相关事迹”为代表的选题,因 涉及年代较为久远,跨越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时光,部分 重大工程参与单位遍布全国,部分中国科学院外单位甚至 已经取消或重组,探访困难。纪红建、陈应松、薛媛媛、 秦岭、铁流、李鸣生、杨献平、彭程、李燕燕、冯秋子等 作家,在选题依托单位的支持下,以科研成果为中心,不 囿于门户,尽最大可能遍访相关单位和亲历者,尊重历史 、尊重科学的初心始终如一。以“从‘望洋兴叹’到‘走 向深海大洋”一‘从无缆水下机器人研究到‘蛟龙’号载 人深潜器”“猕猴桃属植物资源保护、种质创新及新品种 产业化”“我国两栖动物资源‘国情报告’”“中国泥石 流研究”“文章写在大地上——植物学家蔡希陶”“中国 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冻土与沙漠地区工程建设支 持西部发展”“唤醒盐湖‘沉睡’锂资源”“澄江生物群 和寒武纪大爆发”为代表的选题,采访、调研的客观条件 较为恶劣。许晨、徐剑、李青松、裘山山、葛水平、李朝 全、毛眉、李春雷、马步升、董立勃等作家,出远海、访 林间、探深山、翻石冈、巡雨林、穿沙漠、过盐湖。亲历 一线采风,与科研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以自己的亲身见 闻,撰写出最生动的文章。而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 二期改造工程”“核聚变领跑记:中国的‘人造太阳’” “从黄土到季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大 气灰霾的追因与控制”“高福院士和他的病毒免疫学团队 ”“强激光技术”“‘中国天眼’及南仁东先生事迹”为 代表的选题,涉及大量晦涩难懂的基础科学研究及其前沿 进展。叶梅、武歆、冯捷、周建新、哲夫、张子影、蒋巍 、王宏甲等作家克服极大困难,“跨界”学习自己所不熟 悉的科学知识,甚至成了相关领域的“半个专家”。与此 同时,中国科学院下属30余家科研院所逾百位分管领导和 工作人员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作家创作提供支撑保障 。如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岳晓,曾十余 次陪同作家前往一线采访,包括环境艰苦恶劣的青海格尔 木站和北麓河站(海拔4800米)、宁夏中卫沙坡头站、新 疆天山冰川站和阿勒泰站等。 在审读定稿阶段,科学界、文学界近150位专家参与审 读工作,为高质量作品的诞生提供有力保障。“冯康先生 及其家族对中国科学技术的贡献”选题作家宁肯在书稿初 稿创作完成后。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充分尊重各方建议 ,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所付出的精力与调研创作时 不 目录 序 致敬科学家 第一章 奠基人 第二章 传承 第三章 艰难岁月 第四章 皇皇巨著 第五章 步履不停 第六章 踏遍青山 第七章 任重道远 丛书出版后记 精彩页 一 中国两栖动物研究的奠基人,是刘承钊先生。 虽然刘承钊先生离开人世已经40余年了,但在谈到中国的两栖动物研究情况时还是要从他开始。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代两栖动物研究专家,也是今天这个两栖动物研究团队的核心人物费梁先生的老师。 在我采访费梁老师时,他多次强调,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是三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一代,就是刘承钊先生,还有他的妻子胡淑琴教授。 刘承钊是我国著名动物学家、两栖爬行动物学专家,还是教育学家,因为他一生中有非常多的时间在从事教育事业,长期担任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院长,是新中国的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刘承钊生于1900年,卒于1976年。他的妻子,另一位两栖动物专家胡淑琴,生于1914年,卒于1992年。他们两位留下的资料都不是太多,但从仅有的资料中,我依然看到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身影。 作为刘承钊和胡淑琴的学生,费梁曾多次撰文纪念他们。我从他的文章中,还从其他一些资料中,大略了解到刘承钊先生和胡淑琴教授的生平和事迹。即使很简略,也让我无比感叹。这两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一生都在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最终为他们所创建的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项目,为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发展成中国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两栖动物研究事业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踏遍青山,归于青山,刘承钊先生的墓地,在青城后山的味江陵园里,墓碑上镌刻着他的墓志铭:“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两栖爬行动物,使我忘掉了所有的艰难与险阻。” 朴实而又伟大。 二 刘承钊祖籍山东,1900年9月5日生于山东泰安。 他的这个生辰年份让我在整理资料时,感觉非常好记。世纪之初出生,接下来的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他的年龄,比如1922年考入大学,那就是22岁;1976年去世,那就是享年76岁。 刘承钊原名为刘承诏,为何将“诏”改为“钊”,是他自己改的还是他人改的,我很好奇。但费梁老师也不清楚,无处查证了。 刘承钊出身于耕读世家。所谓耕读世家,即种地兼教私塾。他的父亲刘兴灿,是泰安大堰堤庄的一个农民,同时也是私塾先生。由此判断,刘承钊爷爷那一辈还算富足,还能让孩子读书。 刘兴灿育有三子,刘承钊是长子。刘承钊幼年时期读过私塾,13岁进入泰安萃英小学,之后又进入泰安萃英中学,因家境贫寒,他读书之余还要兼做扫地、打钟等杂活。即使如此还是时读时辍,中学阶段他曾两度辍学,到泰安博济医院做护理工作以帮补家用,一直到22岁才高中毕业。当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一个孩子能高中毕业已经不易了,22岁也不算晚。 高中毕业后,刘承钊考入了北京汇文学校预科,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心理学系。但一年后,因为对动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转入了生物系。在生物系系主任胡经甫、知名学者李汝祺教授的熏陶培养下,开始踏入动物研究领域。 这段经历让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在读心理学的时候,对动物学产生了兴趣呢?是他身边有什么爱好动物的人,还是他读到了什么有趣的书?照理说心理学和动物学,还是很有距离的呀! 我反复查找资料,只找到一条线索:刘承钊童年时痴迷于青蛙,以至于人称“青蛙迷”。看来,这就是原因了。一个童年的爱好,就会影响一生?作为心理学,这也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1927年,刘承钊从燕京大学毕业,因为成绩优异,留校任助教,同时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显然他是个学霸,两年后便获得了硕士学位。 P18-21 导语 本书以报告文学形式讲述费梁及其团队的“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项目完成国家级两栖动物物种编目的研究历程,展示其为我国两栖动物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歌颂我国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序言 致敬科学家 (一) 2016年10月,北京。我平生第一次走进了中国科学院 的大楼。 心里有几分陌生,几分兴奋,还有几分忐忑。上得楼 去,在走廊的一面面长墙上,挂着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的科学家的大幅照片,仰头看着,心里更是无比崇敬 乃至膜拜: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谢家麟,吴良镛, 郑哲敏,张存浩,程开甲,于敏,吴文俊,黄昆,王选, 刘东生,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 他们,才是实实在在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 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很渺小。 随后,在这座大楼里,我与其他5位作家一起,签下了 “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的合同。这套丛书, 旨在-“宣传中科院重大创新成就及杰出科技工作者群体 ”,再说得具体些,就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的 那些科学或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经时间验证,为科学共 同体所广泛认可的创新成果,或者经实践检验,产生了或 产生着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创新成果,树碑立传。我之 所以参加了这个项目,很大程度是为了弥补我此生无法从 事科学研究的遗憾。 还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母亲就希望我能学好数理 化,以便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当个工程师之类的,而不 要从事文字工作。说来我们家也不乏这方面的人才,父亲 是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毕业的高级工程师,是铁道兵 的隧道专家,一辈子修路架桥;舅舅更厉害,北京理工大 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也是非 常大的;另外有个表哥,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为中科 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还有个表哥,是同济大学建筑 系毕业的高级工程师……父母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实实 在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人,他们希望我也成为这样的 人。 其实还有个重要原因,母亲年轻时作为省报编辑,作 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字工作者,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分子”,吃尽苦头。这使得她认为搞文字工作是不安全的 ,远不如从事科研或工程技术工作来得踏实。 可是我辜负了他们。大环境的原因,是赶上了“文革 ”,几乎没有一个安静的教室可以用来好好读书。个人的 原因,是打小就喜欢写作,喜欢读小说;而且我的数理化 成绩,还没有好到可以读理工科大学的程度,何况高中毕 业就去当兵了,更加远离数理化了。 尽管我今天已经有几十本书出版,也获过全国奖,还 被人称为知名作家,但在我心里面,始终对自己此生未能 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感到遗憾,对科学家们也更加 景仰。 所以,当得知中国作协与中国科学院有这样一个合作 项目时,感觉特别好,甚至觉得早应有这样的项目了,让 作家们来写科学家,让科学家被更多的人知道。这不仅仅 是宣传科学家,同时也在传播科学。 世界上很多大科学家都非常重视科学的传播。法拉第 ,爱因斯坦,波恩,贝尔纳,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总是自觉 地致力于科学普及或科学大众化工作。比如法拉第坚持每 年圣诞节为青少年做科学演讲,长达19年。波恩则写下了 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永不停息的宇宙》,他说,我认为 科学结论应该用每一个思考者都理解的语言予以解释。爱 因斯坦则认为,传播自己研究得到的新思想是研究者的本 分。这些都说明,科学家们并不打算把自己和自己的事业 局限在小范围里,他们视科普为己任。那么,以文字为生 的我们,虽然不懂科学,有这样的机会去接触科学家,走 近科学,是责无旁贷的。 …… 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 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 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 缘学科。边缘学科有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 物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研究成果是 整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对技术科学和生产技术起指导 作用。 基础科学具有以下特点:1、是物质运动最本质规律的 反映,与其他科学相比,抽象性、概括性最强,是由概念 、定理、定律组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2、与生产实践的关 系比较间接,需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转化为物质生 产力。3、一些成果的重大作用易被人们忽视。4、研究具 有长期性、艰苦性和连续性。5、研究成果具有非保密性, 一般公开发表,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我注意到其中两点,将它们突出一下:一是,一些成 果的重大作用容易被人忽视。二是,研究具有长期性、艰 苦性和连续性。这两点说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必 须能够忍受清贫,忍受寂寞,一生钟情于此。 换句话说,搞基础研究的人,有点儿像修行。 他们不是为了自己修行,是为了国家,为了科学事业 。今天,作为基础科学的一部分,两栖动物研究在几代科 学家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取得了非常重要 的成果,并最终被国家认可! 真是非常不易。 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向他们致敬。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科研事业的起点普遍很低。退 回去几十年,我们国家在两栖动物研究方面,几乎是一张 白纸,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滞后)。 尤其上世纪30年代之前,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少量的 两栖动物的发现研究,多是外国传教士、外国科学家搞出 来的,他们从中国带走一些样本回去解剖乃至展览。其研 究成果,自然也不可能是我们的。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我们国家才开始有了自己的两栖 动物研究事业,才开始填补这一空白。 所以我觉得他就是我国两栖动物研究的鼻祖,就是中 国两栖动物研究的奠基人。虽然我看到其他资料上,还是 加了“之一”这样的词。 他叫刘承钊。是此次获奖的核心人物费梁先生的老师 ,或者说引路人。 让我们先从他开始吧。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几代人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这一事迹为蓝本,围绕以费梁、叶昌嫒为代表的三代两栖爬行动物科学家展开叙事,描述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从空白到结出硕果的艰难且漫长的历程。作者深入采访,并结合大量资料,将复杂的现实背景、众多的事件、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一幕幕不断推进,如同一部纪录片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情感真挚,体现了科学家永无止境探索未知真理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