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儿童的精神卫生和人格培养)
分类
作者 (日)平井信义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平井信义(Nobuyoshi Hirai)(1919—2006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院、东北大学医学院。历任母子爱育会爱育研究所所员、御茶水女子大学教授,1970年起任大妻女子大学教授、1990年起任大妻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儿童学研究会会长。医学博士学位。
著作有《自闭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教养与亲子关系》《令人担心的孩子们》《抚养孙子的保爷》《不再争吵的孩子们》《五岁以前的孩子慢慢养》《如何教出体贴懂事的孩子》《正确培养孩子的家长与错误培养孩子的家长》《家长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如何发掘培养孩子的能力》《如何培养第一个孩子》《长子长女培养手册》,等等。
后记
我们从事儿童精神卫生工作,首先要从理解儿童的精
神世界开始。特别是对那些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我们必须
了解使他们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
解他们。这就需要从事精神医学、心理学、儿童学等各个
领域的专家们共同努力。只有了解了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才能制订正确的治疗方针,帮助孩子恢复正常。当然,
有些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往往在对他们进行治疗教
育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真正
找到引起问题行为的原因,就能系统地制订预防儿童产生
问题行为的体系,从精神卫生学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训练和
教育,根据儿童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恰
当的教育,从而预防和消除困扰父母和老师的问题行为。
儿童精神卫生工作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需要相关研
究人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本书开头所述,目前从事儿
童精神医学、儿童心理学、儿童医学,以及社会学、社会
福利调查、文化人类学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广泛的合
作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今后,这类合作仍然需
要有效的管理。
在实际管理中,心理咨询师和社会福利调查员的职责
非常重要,负责照顾孩子的保育人员和教师的帮助也很有
效果。如果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不仅无法解决孩子
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可能使之恶化。
另一方面,如果保育人员和教师对儿童精神卫生工作
更加重视,努力理解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成为他们
的朋友并进行正确引导,或许能大大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

然而,现在,虽然很多保育人员和教师了解了儿童精
神卫生的知识和教育方法,但是,他们不足以真正理解孩
子们的心理。因此,为了大力推进儿童精神卫生事业,今
后还需继续深入进行理论研究。除此之外,从事教育管理
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与孩子
形成共鸣。所以,我们的教育机构要培养更多理解、关爱
孩子的保育人员和教师。“理解”和“体贴”是人格的核
心,是与“爱”相通的。从事儿童精神卫生的所有人员,
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地“爱”孩子,并且通
过各种努力不断地加深对孩子的“爱”。
由于现阶段没有科学的测定方法,我们无法明确地对
“爱”进行定量的说明。如果我们要问:“你对孩子的爱
有多少?”你一定很难回答。恋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
爱、夫妻之间的爱、母爱……当我们提到这些概念时,虽
然能从表面上加以解释说明,但如果问到“爱”的质和量
,就很难进行科学的说明了。可见,“爱”是一个非常难
以把握的对象。
在儿童临床医学及精神卫生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提到
“爱得过多”或者“爱得不够”。本书在提及“父母与孩
子的关系”(第305页以后)时,还使用了“溺爱”一词。
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说明这些词语的含义却十分困难。
“爱得过多”或“爱得不够”只能从与正常的“爱”相比
较而言。所以,这些词语只能通过对孩子进行具体照顾的
量的多少来表示。但是,照顾的量的多少与母爱并没有直
接联系。所以,不仅对母爱,而且对其他“爱”的质和量
都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并建立正确的测定方法。
另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区分“爱”和“喜欢”
。“喜欢”是一种爱好或有兴趣,并不是真正的“爱”。
我们在探讨“喜欢”的精神构造时,必须思考如何把“喜
欢”发展为“爱”。时至今日,似乎并没有学者在这方面
进行过努力和尝试(门秀一①的著作《爱的构造》以存在
主义哲学为基础,运用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值得参考)。
要真正说明作为人格基础的“爱”,我们的道路还很
漫长。也正因为如此,“爱”作为精神卫生学的基础,要
加以说明也是困难重重。所以,从事儿童精神卫生研究和
工作的人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真的有爱心吗?”如果
有,“爱”的质和量又是怎样的呢?
目录
译者的话
第2版序

第1章 什么是精神卫生
1.精神卫生的意义
2.儿童期的精神卫生
第2章 儿童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1.儿童的人格结构
1)儿童情感的发展与稳定
2)儿童独立性的发展
3)儿童适应能力的发展
4)儿童智力的发展
2.儿童的情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1)身体抚爱的重要性
2)儿童与父母的游戏
3)家庭凝聚力的作用
3.儿童的独立性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1)淘气的儿童
2)第一叛逆期
3)朋友关系
4)兄弟姐妹关系
5)中间叛逆期(顶嘴)
6)第二叛逆期
7)独立性发展迟缓带来的问题
8)放手式教育
9)如何检查儿童独立性的发展状况
4.如何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
1)家庭生活的秩序
2)欲望的控制
3)培养良好自立的生活习惯
4)协助做家务
5)勇于克服困难
5.如何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第3章 身心健康有问题的儿童
1.神经质儿童
1)精神状态
2)体型
3)自律神经过敏
4)各种身体症状
2.不安和恐惧感强的儿童
3.怯懦胆小的儿童
4.爱哭的儿童
1)经常爱哭的儿童
2)突然变得爱哭的儿童
5.任性的儿童
6.没有毅力的儿童
1)磨磨蹭蹭的儿童
2)动作迟钝的儿童
3)心不在焉的儿童
4)一味让步的儿童
5)过于老实温顺的儿童
6)漫不经心的儿童
7.不愿意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儿童
8.不愿意上幼儿园及上学的儿童
1)拒绝上幼儿园
2)学龄期儿童拒绝上学
3)青春期后拒绝上学
9.躁动不安的儿童
10.攻击性行为多的儿童
1)叛逆的儿童
2)蛮横粗暴的儿童
3)脾气暴躁的儿童
4)不听话的儿童
5)性格固执的儿童
11.性格乖僻古怪、爱捉弄人的儿童
1)嫉妒心强的儿童
2)性格乖僻的儿童
3)爱捉弄人的儿童
4)报复心强的儿童
12.冷漠的儿童
13.早熟的儿童
14.性意识强的儿童
1)自慰(手淫)
2)热衷于有关性的话题
3)同性恋
4)异性间的爱抚
15.爱撒谎的儿童以及谎言癖
16.偷盗行为
1)以嬉闹为目的的偷盗
2)所有权观念淡薄的偷盗
3)为了取悦朋友而偷盗
4)因热衷收集而偷盗
5)为报复父母而偷盗
6)有计划的偷盗
7)病态的偷盗
17.离家出走的儿童
1)基于冒险欲望而出走
2)因家境贫困而出走
3)因遭父母训斥而出走
4)因精神障碍引起的出走
18.有纵火癖的儿童
1)年幼儿童的纵火
2)较大儿童的纵火
3)病态性纵火
19.自杀的儿童
20.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1)与身体发育及体型的关系
2)与智力的关系
3)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4)家庭的影响
5)与性格的关系
6)与精神病、神经症的关系
7)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
8)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第4章 在学业方面有问题的儿童
1.学习成绩不好的儿童
2.对“边缘儿童”的特别分析
3.荒废学业的原因
1)在家被放任不管的儿童
2)智力有问题的儿童
3)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融洽
4)贪玩的儿童
4.假性弱智儿
1)智力测验的失误
2)缺乏情绪表现能力的儿童
3)在不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儿童
4)运动能力发育迟缓的儿童
5)语言表达能力发育迟缓的儿童
6)视力、听力发育不健全的儿童
7)患癫痫症的儿童
8)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
9)苯丙酮尿症
10)小儿自闭症
11)患脑水肿的儿童
12)出生时或出生后曾患脑部障碍的儿童
5.有语言障碍的儿童
1)有听力障碍的儿童
2)有感觉性失语症的儿童
3)有脑性麻痹或其他原因的儿童
4)说话太快的儿童
6.书写有困难的儿童
7.计算有困难的儿童
8.弱智儿童
1)遗传
2)生殖细胞受损
3)对胚胎的影响
4)对胎儿的影响
5)分娩时受伤
6)出生后的疾病
9.高智商儿童
第5章 精神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1.头痛
2.哮喘
3.愤怒性痉挛(情感性痉挛)
4.呼吸性手足抽搐
5.百日咳痉挛
6.唾液分泌异常
7.食道痉挛与贲门痉挛
8.神经性呕吐症
9.反刍症
10.自体中毒症
11.胃溃疡
12.脐疝痛
13.神经性腹泻
14.神经性便秘症
15.遗粪症
16.神经性食欲不振
17.青春期消瘦症
18.神经性多食症
19.肥胖症
20.异食症
21.夜尿症
22.尿频症
23.白天遗尿症
24.睡眠障碍
1)不容易入睡的儿童
2)睡眠浅的儿童
3)有起床气的儿童
4)梦呓多的儿童
5)多梦的儿童
6)夜惊症
7)梦游症
25.抽动症
26.摇晃身体的习惯
27.吮手指、咬指甲
28.口吃
29.反复发烧
30.容易疲劳
31.晕车晕船
32.脸色不好
33.虚弱儿
34.自律神经失调
附:左撇子儿童
精彩页
第1章 什么是精神卫生
1.精神卫生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精神卫生概念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个词。比如,有人说:“即使有人说我坏话,我也并不在意。”于是便有人应答:“这样会有利于精神卫生的健康。”这是在面对个人心中遇到的烦恼、矛盾时,能够从容应对、积极解决问题的一种姿态,这里是把这种积极的姿态理解为精神卫生。又比如,有人说:“我们学校教师办公室的氛围对精神卫生非常有益。”这里是将职场中和谐的人际关系理解为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的确对于处理个人内心烦恼,甚至调整人际关系都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科学。在日本,“精神卫生”这个词已使用久远,但主要用于精神病的预防和隔离。然而,不仅是精神病,对于精神不健康的预防和治疗,精神卫生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可以说,这是现代精神卫生所承载的使命。
有些学者认为精神卫生不应该包括精神病,认为它是防止个人心理适应不良,使那些适应不良的人恢复正常状态的科学。
但是,如果忽视精神病的相关知识,要推进精神卫生的发展就十分困难。因为,我们必须承认,精神健康和精神病之问存在着转换关系,精神不健康很有可能会转化为精神病。
用一句话总结精神卫生的定义就是:精神卫生是关于精神健康的卫生。那么,精神健康又指什么呢?早在1929年,第3届儿童健康保护白宫会议①草案就对其作了定义。摘录草案内容如下:“精神健康,即没有出现明确的精神疾病症状”,同时“发挥最高效率,获得满足,感受到愉悦的精神状态”,以及“谨慎采取社会性行为,接受人生现实的能力”。总结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精神健康就是指“接受自己,适应社会的状态”。
所以,不满足的精神状态及由此引发的情绪不安和紧张都是精神不健康。另外,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采取不恰当行为的人,也可以认为是处于精神不健康的状态。
人是社会性动物,出生在由家人构成的家庭中,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生活及活动。这时,在人们所聚集的场所中,如果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贡献于社会,那可以说是由健康的精神促成的。因此,重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的精神稳定是精神卫生的两大重要课题。
接下来的问题,关于精神健康的“卫生”,这里的“卫生”又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说,卫生就是预防疾病和不健康的状态,尽早进行恰当的治疗,积极增强健康。同身体卫生一样,精神卫生也包括预防不健康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增强精神健康两方面。
人的身体和精神是密切相关的。尽管为了方便起见,将两者分开来考虑和研究,但身体出现的任何现象都时时刻刻地影响着精神,反过来,精神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身体。身体健康是精神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精神健康对身体健康而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举一例来说明精神紧张对身体的影响。试想在某会议上进行自我介绍或在人前演讲时的场景,快轮到自己时,有些人会感到心跳加速,这是心悸亢奋;也有人手心、腋下频频出汗,这是精神性发汗。其中,有的人大量分泌唾液,感觉唾液咕嘟咕嘟地通过喉咙;相反,也有的人感觉口舌干燥难耐;也有的人感觉到尿意或便意,甚至出现暂时性尿频。面对不习惯的演讲,也有人从早上开始就坐立不安,肠胃不舒服。
这些都是精神紧张对身体造成的影响。随着紧张状态的缓和,身体症状也随即恢复正常。但是,紧张状态如果长期持续,例如家庭内部或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身体症状将反复出现,逐渐形成顽疾。
为了缓和心理紧张,人们常常表现出异常的行为。例如,某项工作要求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到达某个地点,可是在地铁站等地铁时,左等右等都等不来。这时,你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又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越是着急想快点到达目的地,越是忐忑不安,有时甚至进人亢奋状态。这样,肯定会频繁地向地铁来的方向张望吧。事实上,这个行为非常不合理,再怎么张望,地铁也不会提前到站。但心里就是想尽快确认地铁的到来,以使自己安心。当怎么张望都等不来地铁时,有些人就会忐忑不安,像熊一样踱来踱去,或者开始频频抖腿,希望由此缓和部分紧张心情,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
P1-3
导语
孩子的精神健康,比考试成绩重要一万倍!
日本著名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儿童学研究会前会长平井信义教授力作,已再版44次的畅销经典。
平井信义教授毕生从事与儿童精神卫生相关的临床实践,著作颇丰,许多理念至今都对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让他们远离精神疾患,是一个需要父母、老师长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如何根据孩子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教育,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是一本让父母和老师感同身受、获得启发的书。
序言
平井先生(1919~2006)出生于东京,学生时期先后就
读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和东北大学医学部,1957年获得名古
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母子爱育会爱育研究所研究员
、御茶水女子大学教授,1970年开始担任大妻女子大学儿
童学科教授,并在1990年成为该校名誉教授。他生前还曾
担任日本儿童学研究会会长。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
,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先生一直笔耕不辍,撰写了诸
多与儿童精神医学、儿童心理、育儿、亲子关系、自闭症
儿童等相关的著作,许多理念至今都对日本的父母及教育
工作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本书是平井先生多年研究儿童精神卫生问题所取得的
成果。自1958年在日本首次出版发行以来,经1977年修订
,1978年第二版出版至1991年已先后再版44次,成为日本
战后的畅销经典之作。
平井先生毕生都在从事与儿童精神卫生相关的临床实
践,并不断地探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人格扭曲的原因
。在本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儿童人格形成的理论。
因此,第2章“儿童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可以说是全书最
精彩的内容之一。他指出,儿童的人格结构是由以下四个
层次构成的:
①情感的发展与稳定
②独立性的发展
③适应能力的发展
④智力的发展
通过介绍每个层次是如何建立及发展,又是如何相辅
相成、互为前提,告诉我们在儿童成长发展阶段,教育的
核心内容是用适当的方法实现儿童情感的发展与稳定、独
立性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儿童智力的发
展。
书中还对常见的几十种儿童精神疾患和身体器质性疾
患,从儿童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
细致深人的探讨,分析了精神对儿童身体造成的影响,以
及身体障碍或疾病反过来会对精神带来怎样的创伤。特别
强调通过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去治疗他们的精神疾患、问
题行为和身体疾病,着重从精神卫生的角度提出了家庭、
幼儿园、学校和社会如何预防治疗各种儿童精神疾患和身
体器质性疾患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引
起高度重视和警觉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中文网站
(https://www.who.int/zh)披露:“精神卫生疾患占10
~19岁人群全球疾病和损伤负担的16%……在全球范围内
,抑郁症是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促进精
神健康,预防精神卫生疾患,是帮助青少年茁壮成长的关
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
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不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以
说都是相通的。父母期待孩子能健康成长,期待孩子拥有
幸福的一生……然而,从上述的事实来看,不得不感慨现
实并非我们所愿。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让他们远离精神
疾患已刻不容缓。
父母和老师如何根据孩子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
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教育,以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和精神健康
的孩子,平井先生这部畅销几十年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切
实可行的方法。
高英
内容推荐
孩子的精神健康,比考试成绩重要一万倍!
从精神卫生的角度来看,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先天自身或者后天环境的因素,会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因此,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让他们远离精神疾患,是一个需要父母、老师长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作者通过儿童人格形成的理论并结合毕生临床实践,对行为表现出异常的孩子从诊断、病情、原因、预防、治疗等多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单纯的说教、训斥、惩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何根据孩子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教育,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日本著名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儿童学研究会前会长平井信义教授力作,已再版44次的畅销经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