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黎明时分的拾荒者(第四个十年集)(精)
分类
作者 程德培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程德培,广东中山人,1951年生于上海。1978年始从事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及批评文字300余万字。著有《小说家的世界》《小说本体思考录》《33位小说家》《当代小说艺术论》《谁也管不住说话这张嘴》《批评史中的作家》等,编选并评述《探索小说集》《新小说在1985》《新闻小说’86》等。曾获首届、第二届“《上海文学》评论奖”,第一届“上海市文学作品奖”,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表彰奖”,第三届“《作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等。
目录
“洋葱”的祸福史或“众声喧哗”戏中戏——从《花腔》到《应物兄》
捆绑之后——《黄雀记》及其阐释中的苏童
打碎,如何重新组合——评长篇小说《日夜书》兼论韩少功的小说修辞
镜灯天地水火——贾平凹《带灯》及其他
你就是你的记忆——以《红豆生南国》为例的王安忆论
文化和自然之镜——阿来“山珍三部”的生态、心态与世态
一个黎明时分的拾荒者——评吴亮的长篇《朝霞》
我讲你讲他讲 闲聊对聊神聊——《繁花》的上海叙事
我们需要走在一个能磨擦的地方——读宁肯的长篇小说《天·藏》
迟子建的地平线——长篇小说《群山之巅》启示录
你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所不在的地方——弋舟的底牌及所有的故事
要对夜晚充满激情——张楚小说创作二十年论
镜子并不因为擦亮而变得更清楚——以李浩的长篇小说《镜子里的父亲》为例
附录:
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
折磨着残雪的梦
精彩页
“洋葱”的祸福史或“众声喧哗”戏中戏——从《花腔》到《应物兄》
其实,“真实”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如果用范老提到的洋葱来比方,那么,“真实”就像是洋葱的核。一层层剥下去,你什么也找不到……洋葱的中心是空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味道,那层层包裹起来的葱片,都有着同样辛辣的味道。
——李洱《花腔》
结构主义分析并不打算发现潜藏的意义:巴特写道,一部作品就像洋葱,“多个层次(或多重表面,或多个体系)叠合在一起,它的体内没有心脏、没有内核、没有秘密,也没有不可化约的原则,只有把它自身包裹起来的无穷的表层—这些表层包裹的不是别的,就是自身的集合”。
——乔纳森·卡勒《罗兰·巴特》
不夸张地说,我感觉到这倒是我对知识分子日常生活奇迹性的发现。知识分子生活好像时刻处于一种“正反合”的状态,各种话语完全搅和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就是剪断了也还理不清。
——李洱《问答录》
众声喧哗,曾经被合并进小说中(无论合并的形式如何),是另一个人以另一种语言表达的话语,它以曲折的方式帮助表达作者的意图。这样的讲话构成了双声话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同时为两个说话人服务,同时表达两种不同的意图:正在说话的角色的直接意图以及作者的曲折意图。在这样的话语中存在着两个声音、两层含义、两种表达。同时这两种声音具有对话关系、相互联系,它们事实上知道彼此存在;这就像两人实际上在进行交谈一样。双声话语总是内部对话的。这类例子包括滑稽、反讽或戏仿性的话语,叙述曲折的话语,人物语言的曲折表达,整个被组合后的话语—所有这些话语都是双声、内部对话的。它们中嵌入了潜在的对话,一旦被揭示出来,就会发现是两个声音、两种世界观、两种语言的集中对话。
——巴赫金《长篇小说的话语》
上 虚论篇

2001年《花腔》首发于《花城》杂志,次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那时李洱35岁。很多同行羡慕作者的年轻,连远在德国的马丁·瓦尔泽都说:《花腔》用三段不同故事来展示个人在历史中的细微感受,其方法、视野和思辨力令人望尘莫及,德国作家也不具备此种能力。倘若我如李洱一般年轻,我会妒忌他。”原来,衡量年轻与否的标准来之于作品的分量。《花腔》涉足中国复杂且微妙的历史,其讲述方法也是典型的中国腔调,即便如此,外国作家也能感同身受,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多年来,我无数次回到《花腔》的开头,回到那个大雪飘飘的夜晚。一名将军出于爱的目的,把一个医生派往大荒山。这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人,此行却只有一项使命,那就是把葛任先生,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置于死地,因为这似乎是爱的辩证法。几年后,我终于写下了《花腔》的最后一句话。那是主人公之一,当年事件的参与者,如今的法学权威范继槐先生,对人类之爱的表述。范老的话是那样动听,仿佛歌剧中最华丽的那一段花腔,仿佛喜鹊唱枝头。但写下了‘爱’这个字,我的眼泪却流了下来。许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的雪花,此刻从窗口涌了进来,打湿了我的眼帘。”李洱回顾性的自我阐释令人动容。人类生死相依的爱恨情仇不仅是文学的永恒议题,也是我们无尽的思索和无限延迟的对话。
P1-3
导语
这不是一本专著,十年一集,虽非全部,也算是纪念。我的写作很少,每年二至三篇。相对阅读,我不是很喜欢写作。当代批评的难处在于,你既要十分注重文本对象的无法言说和难以言说,又要留意表达自身的无法言说和难以言说。怀疑是一把利剑,但它能否所向披靡还真是个问题。无法言说和难以言说不止是语境和禁忌的问题,重要的还在于生活的易变和人性的复杂。理解总是夹带着误解,记忆总是一种遗忘的记忆,这种悖谬的组合如同经线和纬线织成的网络,我们总是深陷其中,难以置身事外。
序言
序:时间之绳
程德培

本集子副标题“第四个十年集”是黄德海所起,我以
为很好。“第四个十年集”是个时间概念,虽不是个准确
的数字,但大致不差。它至少提醒我,十年转眼即逝,何
况第四个十年,就写作而言,离终结期不会太远了。年轻
的时候总以为自己能调度和运用时间,而今轮到接受时间
的训箴和告诫了。时间带来的教训,只有在时间中都能学
会。来日方长和来日不多是一次人生的逆转。年岁一大,
表面空闲自由的时间实则是一种虚幻,束缚之一就是无论
清醒和睡梦中,总也摆脱不了那“现实主义”的记忆。这
也是我有点怨恨记忆的缘故。记得本雅明在《经验与贫乏
》中这样写道:“我们变得贫乏了。人类遗产被我们一件
件交了出去,常常只能以百分之一的价值押在当铺,只为
了换取‘现实’这一小铜板。”这里若把“人类遗产”改
作“人生经历”,便可视作我的真实写照。这本集子中,
把上世纪80年代所写评莫言和残雪二文作为附录收于其中
,便是个人的记忆在作祟。

这不是一本专著,十年一集,虽非全部,也算是纪念
。我的写作很少,每年二至三篇。相对阅读,我不是很喜
欢写作。当代批评的难处在于,你既要十分注重文本对象
的无法言说和难以言说,又要留意表达自身的无法言说和
难以言说。怀疑是一把利剑,但它能否所向披靡还真是个
问题。无法言说和难以言说不止是语境和禁忌的问题,重
要的还在于生活的易变和人性的复杂。理解总是夹带着误
解,记忆总是一种遗忘的记忆,这种悖谬的组合如同经线
和纬线织成的网络,我们总是深陷其中,难以置身事外。
赫拉克利特第一次用悖论形式表达观点:灵魂转化为
水的快乐,尽管这种转化就是它们的死亡。在赫拉克利特
看来,甚至最高的神也有一种不再为神的渴望,而当他梦
想成真,世界才一如既往地存在,而他本人了却了作为神
的重负。死亡本能不仅不等于而且也不对称于快乐本能,
因为前者的存在将后者的权力化约为一段铁事。转化的快
乐对小说家来说是叙事的享受,而批评要享受这份荣誉则
谈何容易。
三十几年前,一本《伊甸园之门》的书在文学界火得
很,搞评论的如果没有读过此书都自感惭愧总觉得有点落
伍似的。现在时过境迁,此书已被人淡忘。即便如此,莫
里斯·迪克斯坦那段著名的评论我还记得,“所有的现代
派作品都是实验性和修正性的,它们就像斯威特笔下从粪
土中长出来的郁金香一样,在早期形式和准则的衰微上繁
荣兴旺。现代派写作,热衷于狱父杀母和自相残杀。它启
示录一般地着迷于文化的毁灭——小说死亡、韵律的死亡
、叙述的枯竭、十九世纪的毁灭——然而又贪婪地吞食着
那些被谋杀的前辈,就像卡夫卡令人啼笑皆非地吞食着现
实主义的技术,同时又削弱着它们对因果关系和现实的控
制;又像乔伊斯把《尤利西斯》转变成一部对各种传统风
格进行滑稽模仿的文集一样。”
此等思潮性的文学逆转,在1980年代成就了中国式的
先锋文学运动,其中的快意和激情,在经历了多次曲折反
复后皆成了过眼烟云,成了难以收拾的记忆和遗忘的碎片
。2005年,当我重拾批评这个行当时,同时代的作家早已
是著作等身,今非昔比,曾经的当下已成历史。现在研究
一个作家不止要面对其几经变化的创作史,还要研究那无
法摆脱的批评史。想当初年轻作家的作品一问世,都渴望
批评,希望得到承认、肯定和阐释。现在作家的地位一经
确立,批评的寄生性便得以凸显。正如莫言用他戏速的口
吻所告诫的:“很多人研究我的时候,我都劝他们赶紧换
题目。作家基本上都被过度解读了,很多人评论我的文章
,我觉得写的不是我。作家写作一部作品时,不会想得那
么清楚。如果一部作品想得完全清楚了,可能是一部坏作
品。”莫言的提醒不是没有道理,过度和过剩的东西总是
让人难以消受,站在他人肩膀上的行当其命运着实难以意
料。据说有一次,弗洛伊德的一个弟子在研讨班上与弗洛
伊德在一个问题上争辩,弗洛伊德试图让他的弟子闭嘴。
那个弟子却回答说:“但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矮人肯
定会比那个巨人看得远。”弗洛伊德明白弟子话里有话,
他拿着手中的雪茄烟一再比划,然后回答说:“但是一个
站在天文学家头上的虱子又能看到些什么呢?”
……

实验电影导演汉斯·里希特认为,“电影的发明是为
了用来复制,但矛盾的是,电影主要的美学问题正在于克
服复制。”本雅明把被诋毁为“消遣”的电影,转变为有
助于认识的好东西。消遣并不直接造成被动,确切地说,
消遣也是集体意识的解放性表现,是一种观众并不会在黑
暗中被迷惑的符号。这里都涉及逆转的问题,不同的则是
表现形态。时间的节点如何在瞬间爆发,抑或在漫长岁月
中埋下时间的种子,都有点宿命和轮回的味道。宙斯选择
了普罗米修斯,而普罗米修斯选择了人,这就以公式的形
式表达了古今之争,以及宇宙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形而上
的冲突。
人发明了语言,而后他表现自己说话和思考都受到了
语法的控制;人创造了价值的标准,却发现在他违背那些
标准时,就产生了罪恶感;人制定了种种规章制度,它们
却渐渐地作为一种外部世界的强有力的控制甚至威胁性的
东西与自己作对。如今好了,智能性的东西日益繁荣,四
处诞生的都是无人饭店、无人商场、无人银行……一系列
的创新都在取代人的地位,该不会人的书写的终结也将提
到议事日程了?这真让人有点气馁。
当然也有积极向上的见解,在人类学圈内,有这样一
个关于葛雷格里·贝特森的故事,他曾经说:“我以前讲
过一个小故事,以后还会讲,有一个人想知道思维是怎么
回事,不是自然状态的思维,而是他私人电脑的思维。他
问电脑(当然是他最先进的程序语言):‘你能不能算出
你会像人一样思考?’于是,那台电脑开始运转起来,分
析它自己的运算习性,最后,这台电脑像其他电脑一样把
答案打印在一张纸上。这个人连忙跑上前去看,只有一行
字,上面写着: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我不知道,这个
号称“以后还会讲”的人类学家今天还会不会讲这个小故
事。
我不懂电脑,至今都不会用电脑写作。十几年了,多
亏热心的严芳帮忙打字,手写的文章才得以成为印刷品。
我们都共同完成了一次逆转,严芳的无私成就了我在电脑
时代的写作,在此表示感谢。
二○一九年二月十日于上海
内容推荐
本书是程德培的第四个十年集,所收皆为万字以上长文,融细密阅读、精致阐释、优雅行文于一体,在词语的连绵间,见当代文学的波涛翻滚,见当代作家的心性格局,进而超乎单纯的文学批评,抵达写作之本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