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江苏援藏干部、高原旅者、边疆行者蒋云峰的处女作。这是一本进藏前的工具辅导书,也是一本进藏后的历程回忆录,更是一本落地江苏援藏援助的记事本。
难忘的三年西藏时光、1000多个日夜,安然随笔成书。书中通过散文心情、诗词心绪、随想心路,与读者分享青藏高原的生态大美、神奇人文、密境寻踪和欣欣向荣的藏区产业,同时记录了“内地客”在高海拔地区真实的“高原反应“及走心的遇见。
一树阑珊,一笺春阳,行者无疆。江苏镇江—西藏拉萨,两地思绪。与读者相逢文字,共赏芬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走西藏的力量(三年援藏行一生高原情) |
分类 | |
作者 | 蒋云峰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江苏援藏干部、高原旅者、边疆行者蒋云峰的处女作。这是一本进藏前的工具辅导书,也是一本进藏后的历程回忆录,更是一本落地江苏援藏援助的记事本。 难忘的三年西藏时光、1000多个日夜,安然随笔成书。书中通过散文心情、诗词心绪、随想心路,与读者分享青藏高原的生态大美、神奇人文、密境寻踪和欣欣向荣的藏区产业,同时记录了“内地客”在高海拔地区真实的“高原反应“及走心的遇见。 一树阑珊,一笺春阳,行者无疆。江苏镇江—西藏拉萨,两地思绪。与读者相逢文字,共赏芬芳。 作者简介 蒋云峰,江苏丹阳人,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在江苏成长。江苏省第八批援藏干部,2016—2019年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开展援藏工作。江苏省镇江市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西藏达孜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达孜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录 引言 到了西藏 遇见拉萨 机场心情 圣地酒店 进藏培训班 遇见达孜 再次进藏 达孜——这边风景独好 高山、净水 春的达孜 夏的达孜 秋的达孜 冬的达孜 人文、故事 牦牛 黑颈鹤 扎叶巴寺 甘丹寺、桑阿寺 白纳沟 达孜——对话藏式建筑 达孜的民居 达孜的黑帐篷 达孜的寺庙 达孜——藏地千年产业的传承 青铜器手工制作 西藏面具手工制作 藏家蜂蜜和牦牛肉干制作 高原青稞加工 唐卡绘画制作 高原玫瑰精油制作 达孜——驻村,包寺的故事 驻村 包寺 达孜——行者无疆 援藏干部 藏地行者 达孜过客 藏地老师 浩浩达孜客 达孜——援藏奉献 工作 援藏工作怎么干 找项目,做平台 扎叶巴旅游综合体 勤吆喝,树形象 藏族同胞心中的“安琪儿” 鲁朗小镇的生死考验 学习 读书随感 业余充电 小镇大赛 学习十九大 再读仓央嘉措 阿里行 生活 拉萨的牙祭 达孜的常态 村寺的者验 高原反应 轻伤不下火线 达孜——在藏干部 春新区长 次旺欧珠 阿佳达珍 焦素真 小辛 达孜——在藏群众 藏家的父老乡亲 藏家的困难家庭 尾声 文成公主——第一位“援藏干部” 在西藏,什么是快乐? 又是一年清明季 行走的力量,在于走进西藏 后记 序言 人们常说:我和世界,只差一个西藏。我却想说:我 和西藏,只差一个转身的距离。于是,我便到了西藏。 没有三生三世,只有美丽的遇见。遇见美丽西藏。 人生既是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也是一条没有归期的 坦途,思想决定意念,意念影响行为。哪怕是路边一株平 凡的小草,思想淡然了,意念超然了,纵使寒潮也历练, 即使冷风自欣然,这样的人生路途,遇到的才是难忘的风 景吧。 我来自于江南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出生在大漠新疆 ,“新疆一江苏一北京一江苏一西藏”是我工作、学习和 生活的轨迹,如果在地图上绘制。就是两个长长的尾巴再 加上一个扁扁的圆圈,虽然简略,可一点儿也不简单。 西藏一拉萨一达孜,就是那个长长尾巴末梢上的一个 点。 在过往的岁月里,我有着茫茫戈壁的记忆,有着山水 江南的新奇,有着青衫少年仗剑走天涯的青涩梦想,有着 参加工作以后的短暂迷茫和始终坚守。 在人生的轨迹里,我有了“个性空间”——安静、稳 重、知性和认真深入骨髓,也不断有小小的“成就”和小 小的“进步”,日子只是那么按部就班,甚至有些平淡无 奇,可一天一天的光阴,依旧荏苒。 2016年7月12日—— 对于我的祖国和我个人,都有着非常特殊的纪念意义 。荷兰海牙的仲裁庭公布由菲律宾单方提起的所谓“南海 仲裁案”仲裁结果,中国随即在南海及周边开展实兵对抗 军事演习,秀出中国的“肱二头肌”。 而我呢,也在忙忙碌碌甚至有点小感冒的情况下,暂 别故土、暂别家人、暂别学校、暂别好友,匆匆还匆匆, 踏上行走“天上西藏,云上达孜”的征途。 “南海仲裁案”仲裁发布的当天,我乘坐的航班滞留 西宁机场一晚,抵达拉萨上空已是第二天(7月13日)晌午 。不出意料,飞机在高空盘旋5圈,方才安然降落贡嘎机场 。 在飞机滑翔降落的过程中,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俄罗斯 战斗民族飞行员的“彪悍”,也有古人“难于上青天”的 感慨,今天却真的来到“天堂西藏”。 迟了一天的遇见,对于这一段神秘、新奇和未知的行 走——西藏“生命禁地”之行,陡增了一分敬畏和期待吧 。 我会记住我的新名字——“援藏干部”“高原旅者” “边疆行者”。 这些名字赋予我特殊的任务和使命,身体和灵魂有幸 接受天空、大地和苍生的洗礼,这都需要一种力量——“ 行者无疆”。 这种力量只有在岁月的历练中方才愈发清晰,我知道 力量的源泉来自哪里。 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The evening sky to me is like a window,and a lighted lamp,and a waiting behind it(对于我,夜空是一扇窗,一豆灯, 灯后有什么在等)“The night’s silence,like a deep lamp,is burning with the light of its milky way(夜晚的静默如同一盏深灯,亮着银河的星光 )”。 我热爱这个世界,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那是诗和远 方。 2017年10月13日,在西藏的一年多光阴转瞬即逝, 457个日夜在心里积淀,我想定格今天的午夜星空、午夜时 光。 泡一杯清茶,品味淡淡的乡愁。寒梅疏影,探窗而入 。一台电脑,一扇窗棂,一个安静的“高原人”,也算是 达孜人吧,谓之“入乡随俗”,表达心情。 默 晴天云语,嫣然花开。 静美清音,提笔惆怅。 倚窗映绿,浮华草香。 光影荏苒,繁花一叶。 莫道几何,静念无相。 倾城达孜,一缘三生。 心之所安,即是吾乡。 孕育高原思绪的光,把心事在心底暂时搁浅,掠去浮 华,就从这一天出发,让心情放逐天涯,轻击键盘,提笔 开篇,分享过往的高原静好。我喜爱的高原第二故乡。 或许,人生中总有最艰辛的那几年,会将人生变得更 加美好而辽阔。既然已经遇见,何须百般周全。 导语 作者援藏三年,本书从西藏旅行者的角度切入,采用记叙、散文和诗歌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了西藏的自然景色、生态景观和产业援藏的内容,并创作了大量诗歌。此书是一部个人的诗词杂文集,文章每篇1000多字,都曾在新华社客户端发表过。 后记 谢谢您耐心读完了这本书。 有朋友问我:为啥想到在高原写书、出版书呢? 我淡然一笑:因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援藏行为的 坚守,因为身边点滴的感动…… 一位在西藏相遇的好友,看了我通过微信客户端发布 的“江苏援边手记”,这样评价:“读你的文章,清新脱 俗之风跃然纸上,平静而细腻,内敛又不失热情,用淡定 的呼吸书写从容的味道。” 这就是我想出这本书的动力和源泉吧。朋友的话是对 我最高的褒奖。既然遇见请用心,既然握手请用力,这些 文字仅是古风明月、高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这足以感 动我自己,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可以做到的,记录下 那些瞬间的感动和心动。在三年援藏的路途中,与读者们 分享,愿给大家带去不一样的体验,仅此而已。在此,要 特别感谢小A家的饭团、王昌颖、戴衍、龚怡等为本书提供 的精美图片,影像青藏高原的美丽动人。 我自风中流浪,轻轻挥去烦忧,却是葱荣岁月,三年 西藏行。一段遇见,亦浅亦深。一支素笔,仅记苍生。悠 然间,带给您来自高原的淡定和从容。 达孜,欢迎您。拉萨,欢迎您。 叶至万里,一诺承君。相约有期,后会有期。 精彩页 西藏是圣洁之地和灵魂之地。当我亦步亦趋、心情忐忑地迈出拉萨贡嘎机场航站楼时,洁白的云朵触手可及,白云间镶嵌着纯纯的“高原蓝”。 仰望高山,满目翠绿。灿烂千阳,普照万物。 心绪忽儿些许新奇,忽儿些许忧伤。才走几步,已是气喘吁吁,不禁感怀自然的神奇,自我的渺小……看阳光物语,千与千寻。 脑海中浮现出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the sun goes to cross the Westelll sea,leaving its last salutation to the east(太阳将巡西洋,将最后的敬礼留给东方)。” 我想高声说,可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念叨:“每一天,太阳最后的敬礼,应该属于叫拉萨、叫布达拉官、叫珠穆朗玛峰、叫东方的地方。”三年的援藏生活正式开始啦! 机场心情 我要记录下第一次踏上西藏这方生命禁区的心境。第一次双脚走在这方神奇的土地,虽然亦步亦趋、脚步小,可脚下就是大地。 遇见拉萨 我本将心向苍穹,奈何艳阳照轻殇。 纵有千里凌云志,星夜过客揽月光。 拉萨市方桂林副市长,是到拉萨责嘎机场迎接来自江苏的援藏干部的主要领导之一。 一下飞机,我们就被分成几个组,一组十多人,分别上了不同的考斯特车子,方副市长和我同车。 交流问得知,方副市长已经是二次援藏了。8年前,他曾到拉萨市某局援藏三年。这次进藏,方市长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他比我们早一年到拉萨工作。对于他的援藏经历,我们除了由衷地佩服还是佩服。 方副市长很是风趣、爽朗。他说:“大家初次进藏,动作一定得慢,如有头疼、急速喘气的情况,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到了高原,不体验到高原反应,那来高原干吗?不用担心,我加起来一共在这里待了4年多,不是很好嘛!”说完这些,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于是,我心里便有了早一点儿见到达孜的冲动,那可是未来三年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呀! 圣地酒店 从机场抵达拉萨市的圣地天堂洲际酒店,已是傍晚时分。 由于飞机迟了一天抵达,拉萨安排的迎接、会议、合影和交流活动就显得特别紧凑。我们还没缓过神来,就参加了所有计划内的活动。 到了酒店,放下行李,先是参加地方举办的集体欢送(第七批援藏干部离开拉萨)和欢迎会议(第八批援藏干部抵达拉萨)。 酒店一楼偌大的会见厅,大约有300人就座。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交接和互动,主办方采取西餐式的摆台。先是欢送和欢迎会,结束后便是简餐。 方才吃了几口,边上第七批即将返回的援藏干部、当地干部职工代表,均起身弯腰,用酥油茶也好,用饮料也罢,纷纷呈上杯盏,表达最诚挚的欢迎。我们当然不能坐着了,也起身回敬,表达谢意。 可这一敬就根本坐不下来了,看着整个大厅都没有几个人坐着,状如流水席,排着队,轮流互道祝福。 也就一眨眼工夫,几位刚到拉萨的援藏兄弟便开始摇摇晃晃起来。高反!高反如期而至! 咋办?赶紧回房间呗。 我坚持到当天晚上8点以后,胡乱吃了几口东西,也缓慢地往房间走去。 走出宴会厅,便是酒店大厅了。定一定神,认真浏览酒店的布局。 大厅足够大,透明的尖屋顶,天空的星光依稀可见。一楼有阳光自助餐厅、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小酒吧、机车展示中心等。它们在透明的屋顶之下,在五彩暖色的灯光照耀之下,在璀璨星空的映衬之下,有种迷蒙的感觉。 可我此时已没了欣赏的心情。后悔呀!进藏之前好友一再提醒,到了西藏,动作要慢,能躺着别坐着,能坐着别站着,睡觉就像身上压了50斤的被子,走路就像肩上挑了70斤的担子。这下才真切体验到这句话的含义。 老天爷,从会议厅(餐厅)到住宿的房间,五六百米的距离,足足用了20分钟才走完! 同宿舍的兄弟见了面,也是特别惊喜,居然是2015年一同在北京所属区级机关挂职的“挂友”。缘分,真缘分,真好缘分。 可是,那晚他的状态令人担忧。他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晚饭没怎么吃,我们说着话,他就进入微鼾状态了。一会儿醒,一会儿坐,一会儿吐,一会儿又睡,整个迷迷糊糊的。 时至子夜,我仍无睡意。我们房间的电话铃忽然响起,两位援藏兄弟发烧了。 我还算清醒,拿着从江苏带来的葡萄糖口服液、抗感冒药等。拖着沉重的双腿,缓慢地走到发烧兄弟的房间。 屋里已聚满了援藏兄弟。再看那位发烧的兄弟,脸是灰紫色的,紧闭双目,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不用说,他一定是晚饭都没吃。随队医生在忙碌着。 医生把我贡献的葡萄糖口服液给他服下。医生跟随行的领队建议,如果明天早上继续发烧,保险起见,就只能送成都治疗了。 处理完医务,医生又来到我的房间,帮助我和我的舍友兄弟量了血压、脉搏和血氧含量,给舍友配了安眠药。这么一折腾,我们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昏昏睡去。 对于酒店的好,我们完全没有感受的心情。这就是我们进藏的高原第一夜,铭记。 还好,第二天一早我听说前一晚两位发烧的兄弟吃了药、挂了水,折腾一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