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逛胡同访名人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刘岳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逛逛北京的胡同、访访里边的名人、听听古老的掌故、追寻名家的足迹,是不少人的愿望。元大都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本书稿选取了比较典型的29条北京胡同并做了深入的阐释。本书稿对于人们了解北京历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北京提出的“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战略的理解与把握,提升国人的“四个自信”。 目录 1.百花深处 ——北京最有诗情画意的胡同名儿;黄浩情报组,为白求恩大夫秘密购买药品;抗日的男儿,是“北方的狼族”。 2.草岚子胡同 ——国民党的监狱里,办起了中共狱中党组织的秘密党校。 3.翠花胡同 ——“翠花”,不光上酸菜。1925年,国共合作风起云涌;1980年,刘桂仙开办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 4.丁香胡同 ——600年历史沧桑,故事源远流长;故事爷爷孙敬修,哺育三代人成长。 5.东堂子胡同 ——800年历史悠长,名人荟萃。蔡元培,在这里点燃五四运动最初的星火;沈从文,在这里编纂不朽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6.东总布胡同 ——饱经沧桑历史,汇聚现代作家;张光年、艾芜、萧乾、赵树理、严文井、菡子、白朗,群星璀璨。 7.豆腐池胡同 ——“板仓杨寓”,毛泽东、杨开慧迸发爱情的火花。 8.吉安所左巷 ——8号,北京大学图书馆“书记”毛泽东的临时住所。 9.箭杆胡同 ——《新青年》编辑部,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陈独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10.跨车胡同 ——水墨流淌,画韵悠悠;一代大师齐白石,铁骨铮铮,不向日本侵略者低头。 11.腊库胡同 ——生如闪电高君宇,风流才女石评梅,一段凄婉的爱情绝唱。 12.柳树胡同 ——拉洋车、学绘画,半工半读李苦禅;不受伪差帮八路,身陷日本宪兵队,坚贞不屈,革命义冲天。 13.帽儿胡同 ——旧迹多、名人多、故事多;胡同游看婉容、冯国璋、朱家溍旧居;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地下电台秘密旧址,让人肃然起敬。 14.炮局胡同 ——铸炮厂摇身变监狱。吉鸿昌,恨不抗日死;川岛芳子,沦为阶下囚。 15.前赵家楼胡同 ——赵家楼的一把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火;匡互生,火烧赵家楼第一人,永垂史册。 16.什锦花园胡同 ——吴佩孚:北洋军阀,双手沾满二七烈士鲜血;失意寓公,不当汉奸死扛日本鬼子。 17.佟麟阁路 ——慷慨赴死佟麟阁,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爱国高级将领。 18.魏染胡同 ——文人荟萃诗文多,祸起文字叹蹉跎;“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一代报人,血染天桥。 19.文华胡同 ——闪耀着革命的光辉,散发着文化的芳香;李大钊、黄宾虹,先后居住一个门牌的前后院,巧合又传奇。 20.西半壁街 ——豪侠会聚,义冲云天;“大刀王五”为谭嗣同、霍元甲为“大刀王五”,英雄敬英雄,同是中华好儿男。 21.细管胡同 ——水塘成水塔,油罐变细管;田汉,“现代中国的关汉卿”。 22.校场头条 ——云南会馆,聂耳把生命融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之中。 23.鸦儿胡同 ——萧军:“蜗蜗居”里的独行侠、真正的汉子;“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 24.鹞儿胡同 ——走出都一处老掌柜,燕子李三大意失荆州。张国焘变节叛变,马骏坚贞不屈。李德伦、汪振儒,鹞儿胡同的骄傲。 25.张自忠路 ——历史过客的脚步匆匆,令铁狮子眼花缭乱;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时代伟人孙中山壮志未酬,三一八惨案震惊中外;以身殉国,张自忠英烈千秋。 26.赵登禹路 ——打虎英雄赵登禹,大刀片儿威震敌胆,抗击倭寇血沃南苑。 27.中老胡同 ——走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 28.珠市口西大街 ——阅微草堂,纪晓岚故居;刘公馆,中共河北省委地下联络点。 29.砖塔胡同 ——结出绚丽的文学之花,留下历史巨人的身影:万松老人、耶律楚材、鲁迅、张恨水、刘少奇。 序言 古老而神奇的北京胡同,是构成古都北京的基本元素 。随着岁月的流淌,幽深的胡同魅力丝毫未减,反而更加 引人入胜,更加瑰丽多彩。 有元一代,从蒙古语“水井”演化而来的城市街巷新 名词——“胡同”,就出现在元大都。“三百八十四火巷 ,二十九胡同。”29条胡同中的砖塔胡同,通过元杂剧《 沙门岛张生煮海》中的一句对白——“你去兀那羊市角头 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从而成了仅有的一条名字 与地址对得上的胡同。 北京的胡同是多彩的。灰墙、灰瓦、灰土地,灰色是 北京胡同的基本色调;红色的石榴、红色的对联,透着红 红火火;枝繁叶茂的枣树、槐树、柳树,显得青翠喜人; 青色的门墩、黑亮的大门、灰色的砖雕、洁白的鸽子,构 成北京多彩的胡同。 北京胡同里的名人也是多彩的。万松老人、耶律楚材 、关汉卿,飘逸着辽金元时代的旷野遗风;陈独秀、李大 钊、毛泽东、刘少奇、匡互生、邵飘萍、马骏、缪伯英, 革命的脚步深深地印在胡同深处;田汉、聂耳,创作了不 朽的《义勇军进行曲》;吉鸿昌、佟麟阁、张自忠、赵登 禹,抗日英烈彪炳史册;鲁迅、张恨水、沈从文、张光年 、赵树理、萧军,文坛翘楚群星璀璨;刘少白、黄浩、李 苦禅,讲述着真实的“潜伏”故事;齐白石、黄宾虹,国 画大师正气浩荡,铁骨铮铮…… 逛逛北京的胡同、访访里边的名人、听听古老的掌故 、追寻红色的足迹,是不少人的愿望。元大都有“三百八 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之说,我也选取了比较典型的29 条北京胡同(街巷),初步满足一下大家伙儿的愿望,将《 名人与胡同》加以修订,这次再版更名为《逛胡同访名人 》。 北京胡同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由于笔者对北京胡同研究得不甚深入,水平有限,书 中可能存在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此外,本书插图除历史图片外,若无署名,均由本人 拍摄。 刘岳 2018年9月 导语 本书精选了百花深处、草岚子、翠花、丁香等29条著名胡同,并对这些胡同的规制、四合院、知名小吃,特别是胡同内的名人故居的建筑风格、内部陈设、历史沿革、等做了深入的阐释。全书史论结合,图文并茂,为读者生动地展现了这些胡同的前世今生。 精彩页 1.百花深处 前些年,有首京腔京韵的歌儿,名叫《北京一夜》。那段京剧青衣唱腔,简直是神来之笔,意味深长。 人说百花的深处. 住着老情人, 缝着绣花鞋, 面容安详的老人, 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巧了,在北京还真有一条胡同叫百花深处。百花深处这名字,在北京几千个胡同名儿中,是最有诗情画意的。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 据说明朝万历年间,年轻的张氏夫妇,在北京新街口以南的地方,买了20多亩地,以种菜为业。几年后,张氏夫妇种菜攒下了一些钱。于是,他们夫妻俩又开始多种经营。在园中种牡丹、芍药、荷藕等。慢慢地,张氏夫妇花园有了点儿小名气,文人墨客纷纷来这里赏花、赋诗。文人嘛,自然要风雅一些,当然不能管这里叫“张家菜园”什么的。“百花深处”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随着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慢慢地传开了。张氏夫妇死后,花园逐渐荒芜了,后来连遗迹都找不着了。再后来,这个地方变成了小胡同。花园不见了,而“百花深处”这个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百花深处,不光有面容安详的老人,还有勇赴国难的“征人”。20世纪40年代前后,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社会部的几名地下人员,就活跃在百花深处。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机关转移到了西部山区。为了加强北平和太行山深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先后在平西、平北、冀中、冀东等地建立了秘密情报联络站和交通站,而在北平城里,也先后建立了一些地下情报站、联络站。这些战斗在日伪心脏中的地下勇士,为八路军搞情报、弄物资,传递党的指示,护送过往的领导、学生和外国友人。其中,百花深处就有一个为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搞药品的联络点。 百花深处是一条很狭窄的小胡同,离护国寺很近。20世纪30年代末,小胡同西口开了一家古玩铺,店铺名叫“明华斋”,掌柜的是个年轻人,叫叶绍青。铺子开张后,生意不好也不坏,也就是维持着。但是,从掌柜的到小伙计,每天精神头儿十足,还真忙活儿。 实际上,“明华斋”古玩铺是中共北平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主要任务是为根据地搞非常紧缺的药品。掌柜叶绍青是联络点的负责人,而叶绍青的上级就是黄浩。 黄浩1895年出生在著名侨乡广东揭阳。袁世凯复辟称帝时,黄浩在广州光华医学院积极参加反袁称帝的斗争,结果被判处死刑。当死神逼近20岁的黄浩——一周后就要被处决时,一件意外的事情挽救了他的生命。由于法院院长的老母亲身患重病,经光华医学院院长抢救,转危为安。法院院长很是感激,要以重金酬谢。但医学院院长婉言谢绝,只提出了释放黄浩的要求。法院院长欠了医学院院长救母的大人情,就答应了。于是,法院院长借故拖延行刑日期。不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黄浩也在1916年5月11日获释出狱。已经“死”过一回的黄浩依然初衷不改,继续战斗。 1920年,黄浩、王佩芝夫妇俩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开了一个小诊所;1927年又迁居德胜门内簸箩仓胡同,创办了一家挑补绣花厂。由于捐款修缮了新街口基督教堂主办的崇慈小学校舍,黄浩当上了崇慈小学校长和新街口基督教堂“长老”。这两个身份,为他日后从事抗日地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1937年5月,42岁的黄浩同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批爱国学生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路经陕西三原县时,黄浩遇见了彭德怀。彭德怀在他的纪念册上题写了“坚持抗战到底”6个字,赞扬他走上了抗日的革命道路。 七七事变后,黄浩秘密返回北平,在八路军冀中军区卫生部长张珍的领导下,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久,黄浩在北平设立了十几处秘密掩护点,百花深处的“明华斋”古玩铺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抗日根据地物资紧张,药品尤其奇缺。根据张珍部长指示,黄浩在同乡、亲友、工商界、抽纱界、教育界、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筹集经费,为根据地秘密购买药品。 日伪军对抗目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对西药控制更严,不仅禁止西药流入抗日根据地,即便在市面上也很难买到西药。1939年张珍部长通过秘密交通线,转来一份药品清单,要求黄浩抓紧筹备,运往根据地。 一看单子,黄浩脱口而出:“这次胃口真不小啊!”再一看,他更兴奋了:“消灭鬼子,仗越打越大,‘家里’太缺药。胃口再大,也得想法子满足需要。再说,这可是白求恩大夫开的单子。” 原来,1939年白求恩大夫到八路军冀中军区战地医院视察,希望搞一批根据地急需的药品,开了药单,交给张珍。张珍立即派人把密写的单子带进北平,交给了黄浩。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