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观人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批评体系的构建
分类
作者 万伟成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以观人之术观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话语特色,却很少受到学界重视。本书运用观人学原理及其审美经验,通过对观人诗学批评的内涵范畴、话语体系、批评系统、认知隐喻、方法方式、文体体制、中西对比与现代转换等方面的疏理,来反映观人学对于传统诗学的影响,建构较为完整的诗学批评体系。本书能够注重问题研究的本土化、现代性,有利于拓展传统诗学研究的文献视野和理论广度,增强传统诗学研究的文化根基和理论深度,为建构更为宏观和厚重的中国传统诗学体系创造了条件。
作者简介
万伟成,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历史学士,江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兼任广东省国学会会长、中国散曲学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独著出版文言论著《观人诗学》等著作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省级项目6项,获得省市政府科学优秀成果多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观人学的概念及其属性
一 观人学名称
二 观人学的属性
第二节 观人诗学批评的概念与属性、研究对象与内涵
一 观人诗学批评的概念
二 观人诗学批评的属性
三 观人诗学批评的研究对象与内涵
第三节 从观人学批评到诗歌批评转移的诱因
一 观人诗学批评形成的外因条件
二 观人诗学批评形成的内因条件
第四节 研究观人学与诗学批评关系的价值与意义
一 对中国诗学和中国诗学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二 对中国古代诗学批评的价值与意义
三 对诗学理论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四 对学术理论、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观人学与诗学范畴或术语——以形神、气韵、英雄、风骨、贫富为例
第一节 形神
一 “形”范畴
二 “精”“神”范畴
三 “形神”范畴的观人学启发
第二节 气韵
一 “气”范畴
二 “韵”范畴
三 “气韵”范畴的观人学启发
第三节 英雄
一 “英雄”概念
二 “英雄”概念的元素构件
三 “英雄”范畴的文学批评价值
第四节 风骨
一 “风”范畴
二 “骨”范畴
三 “风骨”范畴的观人学启发
第五节 贫富
一 “贫富”概念
二 “贫寒气”与“富贵气
第二章 观人学与诗学道德批评、审美批评
第一节 道德批评:从观人学到诗学
一 观人学中的道德批评
二 比德观:从观入学到诗学道德批评的内在逻辑
三 考志说:从观人学到诗学道德批评的实践路径
四 观人学视阈下的诗学道德批评标准
第二节 审美批评:从观人学到诗学
一 重审美性取向:从观人学到诗学批评
二 重性情取向:从观入学到诗学批评
三 观人学视阈下的诗学审美批评标准
第三章 观人学与诗学才性批评、风格批评、人格批评
第一节 才性批评:从观人学到诗学
一 先秦两汉观人学的性先才后说与诗学道德批评
二 魏晋观人学的才居性先说、气论与诗学审美批评
三 观人学的才性论对诗学批评的启示
第二节 风格批评:从观人学到诗学
一 风格概念
二 风格批评
三 从观人学角度考察风格成因
第三节 人格批评:从观人学到诗学
一 君子人格、自然人格、圣人人格
二 诗品即人品:人格批评模式辩证
第四章 观人学与诗谶批评
第一节 诗谶:诗歌的人化与神学化诠释
一 诗谶的观入学属性
二 诗谶的文学属性
三 诗谶的神秘特性
四 诗谶的诗论属性
第二节 诗谶批评对诗学理论体系建构的作用
一 对诗歌本体论“诗言志说”的神秘阐释
二 对诗歌本体论“真情说”的神秘阐释
三 对风格批评理论“气象说”的神秘阐释
四 对创作结构理论“起承转合说”的神秘阐释
五 对作家批评“知人论世说”的神秘阐释
第三节 诗谶批评的文化渊源及其评价
一 诗谶批评产生的文化渊源
二 诗谶批评对传统诗学体系建构的负面作用
第五章 观人学与诗学意象批评、认知隐喻
第一节 立象尽意:观人学与诗学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以人喻诗:观人学与诗学意象批评的初级形态
一 以人为喻的修辞学观测
二 观人品题与观物品题喻体的广阔性与审美内涵的丰富性
第三节 认知隐喻:观人学与诗学意象批评的高级形态
一 隐喻对譬喻的超越
二 认知语言学视阈下的观人诗学
三 观人学与诗学体系中的全面“隐喻
四 观人意象批评的特征
第六章 观人学与诗学批评方法论
第一节 观:观人学与诗学批评方法论之一
一 观人批评之“观”的方法论意义
二 整体直觉思维:观人学与诗学批评方法的共通性
三 观人批评之“观”的作用和审美层次
第二节 相:观人学与诗学批评方法论之二
一 观人批评之“相”的方法论意义
二 观人批评之“相”的作用和审美层次
第三节 品:观人学与诗学批评方法论之三
一 观人批评之“品”的方法论意义
二 品第批评(比较观人法):从观人学到诗学批评
三 品题批评:从观人学到诗学批评
四 简洁直观的品评方式与描述方法
第七章 观人学与诗学的批评方式、特殊文体
第一节 名号、并称、事数:观人学与诗学的表达方式
一 名号称谓
二 并称品题
三 事数品题
四 并称、名号、事数品题的批评意义
第二节 流别体、祖宗录与主客录:从观人学到诗学的批评文体
一 品第批评体与谱牒批评体:从观人学到诗学批评
二 钟嵘《诗品》:开创了诗品乃至艺品的批评文体模式
三 祖宗录、主客录:流别批评体与谱系批评体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点将体:从观人学到诗学的批评文体
一 《水浒传》:创建了“点将录”观人批评方式
二 《东林点将录》:奠定了“点将录”观人批评文体形态
三 《乾嘉诗坛点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