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为撰写本书,弗娜·卡莱埋头于海明威的研究长达十年之久,通过仔细调研一手、二手资料及档案材料,探访众多学者,亲身拜访海明威后代和故居来捕获有价值的情报。结合对书信、回忆录、传记和文学研究评论等文献的研习与参考,作者详述了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同时介绍了海明威的家人、朋友以及同他有过交往的对象。此外,作者也揭示了时代背景、海明威创作过程和当时社会对这些作品的反应。 本书涵盖了海明威六十二载波澜起伏的戏剧人生,记述了遍及美国中西部河流、巴黎咖啡馆、西班牙斗牛场、非洲莽莽草原、墨西哥湾茫茫大海等各处海明威生命场景,还有海明成人生不同阶段认识、交游的文学圈里圈外人物,探讨的题材包括海明威的家庭婚姻、个性嗜好、文学艺术以及身心健康状况,不仅能帮助读者了解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和创作上的成功经验,对于深入研究探讨海明威其人及其创作的思想艺术,也具备相当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医生和医生的妻子(1899—1919) 第二章 被需要的年代(1919—1922) 第三章 在另一个国家(1922—1925) 第四章 一段末路(1925—1926) 第五章 世界之光(1926—1929) 第六章 射杀与打猎(1929—1935) 第七章 西班牙之魂(1935—1939) 第八章 下一场战争的音符(1939—1944) 第九章 拳击家(1944—1947) 第十章 匠人回归(1947—1951) 第十一章 打不败的(1951—1954) 第十二章 最后一个好国家(1954—1961)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译后记
序言 雁翔孤岭 鹤唳长空——《八分之七的冰山:海明威 传》导读 一个人要受很多罪、尝尽苦头,才写得出一本妙趣横 生的书。 ——海明威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凭借他的多本小说以及“硬汉” 形象,以名人姿态为大众触目,到他摘取诺贝尔奖桂冠, 登上文学与人生的颠峰。他举枪自杀结束跌宕一生,明星 倏然陨灭,给世人留下惊愕与惋惜。 海明威性情复杂、身份多重,不单是现代小说的先驱 ,他还是文学界最耀目的明星。海明威父亲患抑郁症自杀 ,与母亲关系疏离;他经历过参战受伤,文坛教母斯坦因 说他是“迷惘的一代”;他有过四段婚姻,以及多段露水 情缘;他酷爱打猎、钓鱼、拳击、斗牛,也以前辈文豪为 假想敌,一生奋力要“击倒”前人;他重视公众形象,着 力经营大众眼中的“硬汉”本色,也遭抨击浮夸不实、爱 夸大吹嘘。 要深人理解海明威文学,认识他的传奇人生,阅读海 明威传记是必由之路。坊间的海明威传记虽不至于汗牛充 栋,版本却着实不少。除了一般传记,还有林林总总的各 式专题传记:有写海明威的巴黎岁月、古巴情缘,有专写 作家的间谍身份,写海明威的女人,甚至写海明威的大脑 ,还有写作家和他的爱猫。 既然已经有这么多的海明威传记,读者自然会问:“ 为什么又有另一本海明威传记?这本传记为何值得一看? ” 《八分之七的冰山:海明威传》作者弗娜·卡莱是宾 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专长19、20世纪美国 文学,曾撰写多篇关于海明威的论文述著。卡莱的这部《 海明威传》是她埋首十年研究海明威文献的心血成果,是 近期出版的传记精品。 卡莱的《海明威传》属一般传记,采传统的传记时序 ,以传主生死作起结,分成12个人生片段叙述。《海明威 传》也跟海明威文学的简约特色相呼应,篇幅不多,全书 仅200页,却涵盖了海明威62载波澜起伏的戏剧人生,追踪 他的步迹,记述了遍及美国中西部河流、巴黎咖啡馆、西 班牙斗牛场、非洲莽莽草原、墨西哥湾茫茫大海等各处海 明威生命场景,还有海明威人生不同阶段认识、交游的文 学圈里圈外人物,一一轮番登场,探讨的题材包括海明威 的家庭婚姻、个性嗜好、文学艺术、以及身心健康状况, 幅度广得惊人。 人物传记一般可分为严谨的学术类型,和走通俗路线 两种风格,卡莱的这部评传资料翔实,笔法生动,兼采两 者之长。单纯的事实陈述,不足以成就一本出色的传记。 内行的传记读者看的不是传主的秘闻轶事,而是作者对资 料独特的呈现角度,和对人物精辟的月旦品评。 不少读者会以为海明威的小说人物是作家“本尊”的 投射,甚至是作家生活的直接挪用搬演。这不得不归因于 海明威精湛的小说艺术手法。海明威就曾抱怨他“努力把 作品搞到像真人真事一样,可是当我做到、做好,那些蠢 蛋却说我只不过是在写报道。”卡莱提醒读者不可如此阅 读海明威。她指出海明威小说以真人真事为起点,但无论 从故事的结构,到细节的选取、省略、加工,无一不是精 心的文学创造。事实上,海明威的小说揉合了报道与创作 、回忆与遗漏。在海明威的文学世界里,生活与艺术之间 的界线幽微却重要。 这种“文学加工”,也出现在海明威的回忆录《流动 的盛宴》里。读者也许会感到疑惑,如果连回忆录都“作 假”,不就印证了一些评论人批评海明威名不符实,名气 、文学地位都是靠吹嘘得来的指控吗?不过海明威本人倒 坦白,在序言中就说,“如果读者喜欢,也可以把《流动 的盛宴》当小说读”。可见“文学加工”并非“作假”, 而是作家另有所图。 在文学创作中,有所谓“艺术执照”(artistic license)的概念,就是作家按艺术需要,更动事实或创作 法则,以使作品增添魅力。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提 及,太太哈德莱在巴黎里昂车站遭小偷偷走了手提箱,里 面装了他的手稿,失窃让海明威一整年的创作心血付诸东 流。海明威说他获悉后“即刻返回巴黎”,卡莱却在《海 明威传》里指出,“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这么戏剧化”, 海明威在洛桑待了一个多月才返回巴黎。 《海明威传》提供了许多资料补遗,以及事情的来龙 去脉,不吹捧、不粉饰、不丑化,作者言出有据,不过度 诠释,不妄加评论。这种克制持平的书写风格,为读者阅 读海明威补充了失落的拼图,让读者得以看到海明威文学 ,乃至海明威本人的不同面貌。 《海明威传》的另一个优点,是把海明威的生涯与他 的文学创作做了脉络清晰的关联。例如,评论一般认为《 过河人林》是海明威的失败之作,传记交代了小说女主角 雷娜塔和海明威邂逅的意大利少女爱德莲娜的相似之处, 也披露除了人物、地点之外,小说是部“彻头彻尾的虚构 作品”。《过河人林》是典型的“冰山风格”作品,表面 浮现的情节之下,隐伏着更多幽微却汹涌的人性漩涡。50 岁的海明威(与小说男主角坎特威尔上校同岁)透过小说 创作,满足他对少女无法触及的飘渺幻想与强烈渴求。更 妙的是,海明威还把《过河人林》题献给他第四任太太玛 丽,以兑现追求时的“献书”承诺。玛丽如何反应?留给 读者慢慢探究好了。 海明威一生充满痛苦与矛盾,他有句名言:“你可以 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但他却以自杀结 束自己的人生。海明威的诸多个性缺失和失败,早在其他 传记披露,《海明威传》对这些不加掩饰,却也同时聚焦 在他的文学成就,让读者在海明威步下神坛之后,再重新 认识这位文坛巨人。 海明威习惯站在书架前写作,有张照片捕捉了他这个 工作剪影。孑立书架前,低头敲打字机的作家,彼时已老 态初现,却让我想到那个自愿入伍,随红十字会前往意大 利前线,驾驶救伤车山路飞驰,卷起风沙尘土的18岁挺拔 少年。 借用传记作家保罗·亨德里克森(Paul Hendr4ckson )的话:“许多毁损之中,却还是美。” 杨宏通 2018年12月于香港屏山
导语 溪流、原野、大海、斗牛场、汹涌情海、杀戮战场,海明威在这个世界度过了紧凑的六十二年光阴,他的一生充满痛苦与矛盾。海明威有句名言:“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但他却以自杀结束自己的人生。本书中,弗娜·卡莱对海明威的诸多个性缺失和失败不加掩饰,却也同时聚焦在他的文学成就,让读者在海明威步下神坛之后,再重新认识这位文坛巨人。 后记 我必须要对该译本中出现的其他几个名字表达感谢。 感谢为此做背书的台湾作家刘克襄教授。在结识刘老 师前,他的书已是我枕边读物。这段相识的缘分对晚辈来 说,实是荣幸之至。 香港高等教育妇女协会会长、香港城市大学翻译系鄢 秀教授是我读研时代的恩师,感谢这本书,让我们的缘分 自口译课堂绵远延长。鄢教授的学识、美德和气质,都是 我心目中理想女性的楷模。 来香港念书的节点上,离不开孙老师在大学时光中对 我手把手的帮助。虽然时读日语系,但一次同传项目合作 让我与英语系孙教授有了不解之缘。拿到样书后,照例请 孙老师做我的后盾。在慷慨支援外,教授还带领他的工作 坊赶夜帮我审校。 最后,要郑重感谢研究生期间我的导师、这本书的序 作者杨宏通先生。书中凝聚着他的心血,没有他,这本书 不会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出来。 诚然,这是我第一本译著,无论从内容表述或是语言 驾驭上,均有诸多纰漏处。恳请指正,乐于改进,希望能 慢慢跳熟“翻译”这段带着镣铐的舞蹈。 周琳琳 2019年1月22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从试读本,隐隐察觉出译者的喜悦,以及互动过 程中的成长。身为一个海明威的忠实读者,从这一生 平创作翔实精彩的解析,我也获得了更多面向的认识 。 ——刘克襄 著名作家 琳琳钟灵毓秀,聪颖而努力。她学以致用,将翻 译所学用于实践。我对她这第一部作品,充满了期待 。 ——鄢秀 香港高等教育妇女协会会长
精彩页 还有不到六个月,就要敲响新世纪的钟声了。1899年,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呱呱坠地,诞生在一个崇尚维多利亚价值观、新教道德规范,以及舒适中产生活的时代。他的父亲克拉伦斯·艾德蒙兹·海明威(Clarence Edmonds Hemingway)是一名全科执业医生,母亲格蕾丝·霍尔·海明威(Crace Hall Hemingway)是一位专业的歌剧演员,在外教音乐。这对夫妇和格蕾丝丧偶的父亲欧内斯特·霍尔(Ernest Hall)一同居住在芝加哥的一处富裕郊区——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帕克。他们于1896年完婚,在1898年1月,迎来了一个名叫马赛琳(Marcelline)的女儿。海明威是第二个孩子,之后又有四位弟弟妹妹相继出生,分别取名为厄休拉(Ursula)、马德莱娜(Madelaine)(绰号“小太阳”)、卡罗尔(Carol)和莱斯特(Leicester)。孩子们要么生在位于奥克帕克的住宅里,要么生在密歇根州皮托斯基附近的瓦伦湖区,他们一家人在那里建了农舍,并起名为温德米尔,夏天会常到那里度假。 对小厄尼来说,他的童年不可谓不快活,在家人的鼓舞下,任由他凭借自己极富创造力的天性去开发野外生存的技能。良好的家教使他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与日俱增,把他送上了通往成功的人生轨道。后来,他的成就不仅超越了父母的对他所能想象出来的最高期待,在某些方面,甚至让人大喜过望。 在母亲的栽培下,小厄尼身上的文学和艺术才华逐渐被挖掘了出来。格蕾丝留存着一本剪贴簿,上面记录着海明威自幼便能背诵丁尼生(Tennyson)和朗费罗(Longfellow)的诗文,甚至仍在蹒跚学步时,就已经能够说出精巧的比喻——譬如说青淤的伤痕就像猫头鹰的眼睛而结痂的伤口则似玫瑰的花蕾。 海明威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狩猎、钓鱼等户外活动的热爱。他三岁就跟随父亲去钓鱼远行,并亲手钓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条鱼。那座温德米尔小屋就成了海明威的游乐场。海明威对野外的兴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彼时的美国,新兴环保主义运动开始萌芽。海明威诞生的年代正见证着山岳协会的落成和优诗美地国家公园的兴建。1904年,海明威加入了阿加西斯俱乐部中由父亲主管的分部。同年,他少年时代的英雄——西奥多·罗斯福(17heodore Rooseveh)总统被拥戴连任。在罗斯福的倡导下,共有一亿两千五百万英亩的土地被规划为国有森林,逐步建立了51座鸟类保护区,还有18处自然奇观也受到了联邦政府的保护。那些阿加西斯俱乐部的男孩们,为了追随时兴的环保理念,开始尝试制作标本。他们先按需杀死动物,再将尸体装瓶或钉在卡片上,分辨它们的种属并用来展示。有一次,海明威陪母亲去东边塔基特的马萨诸塞州岛游历时,曾向父亲写信询问自己是否可以顺道买一只信天翁的脚掌,作为俱乐部的收藏品。 说到遗传,父母身上的一些缺憾也体现在海明威身上。糟糕的视力源自母亲,二型糖尿病易感体质则是源自父亲。此外,克拉伦斯和格蕾丝可能还遗传给他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如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虽然在他们身处的上流社会里,没有人会公开谈及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克拉伦斯阴郁的情绪波动早已严重到要让他以参加医学培训为幌子来接受治疗。抑郁症对于已经被心绞痛、糖尿病以及投资失策等阴霾笼罩着的克拉伦斯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在1928年,无尽的痛苦让他最终选择了自我解脱。父亲的自杀在海明威心里刻下了一道无法消除的印记。在他的私人信件里,海明威不止一次地提到自杀的可能性,次数之频繁让人觉得,尽管他还年轻,说得坏些,已悲观地将自杀看作必然的归宿;说得好些,则是用自杀来博得对方的怜悯和同情。 海明威和他父母的关系通常被描述成一种充满争执的敌对状态,事实上他家庭的动荡程度比这复杂得多。海明威父母,还有海明威自己,都可能受到双相情感障碍影响,这反映在他跟双亲的关系上。海明威寻求获得父母的爱与肯定,他也做到了,并且在家书中由衷地感谢他们对自己财务上的支持和个人幸福的关心。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