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法来梳理并推敲民国时期上海私家园林的境况,综合本质性案例研究和集合性案例研究两种案例研究法,在对典型个案进行深入解析的基础上,集合大量案例,归纳、揭示近代本土私人造园的流变趋势。 全书可供广大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陈喆华,1982年生,上海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研究方向为近代园林史研究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意义 1.1.1 理论与范式的转向 1.1.2 民国上海私家园林的研究意义 1.2 对象与概念的界定 1.2.1 私家园林:民国时期的概念界定 1.2.2 上海:行政区划变动下的地域范围 1.3 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中国近代私家园林史相关研究 1.3.2 上海私家园林研究概述 1.3.3 上海近代社会史与文化史研究 1.3.4 国外相关研究 1.3.5 已有研究的整体评述:本研究所处的位置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和篇章结构 第2章 民国前上海私家园林的历史语境 2.1 追溯:早期的上海与园林 2.1.1 从“上海浦”到“东南名邑” 2.1.2 开埠前上海私家园林的概况 2.2 文化的迁演与日常改变 2.2.1 清末时期上海的社会背景 2.2.2 士阶层的瓦解与文化生态重塑 2.3 公共园林的兴起 2.3.1 租界与近代城市更替 2.3.2 公园的示范效应 2.3.3 经营性私园草创 2.4 上海私家园林的境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清末民初的上海私家园林(1880~1910年代) 3.1 租界 3.1.1 公共租界 3.1.2 法租界 3.2 华界 3.3 上海县域 3.3.1 法华镇 3.3.2 龙华镇 3.3.3 闵行 3.3.4 江湾镇 3.3.5 其他 3.4 上海县周边 3.5 同时期的经营性私园 3.5.1 静安寺一带的经营性私园 3.5.2 私家园林的开放 3.5.3 其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国中后期的上海私家园林(1920~1940年代) 4.1 租界 4.1.1 公共租界 4.1.2 法租界 4.2 华界 4.3 上海县域 4.3.1 沪西片区 4.3.2 闵行乡 4.3.3 江湾镇 4.3.4 浦东 4.3.5 其他 4.4 上海县周边 4.5 同时期的经营性私园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民国上海私家园林的演变特征与意义 5.1 民国时期上海私家园林兴造趋势 5.1.1 私家园林的营园实践 5.1.2 经营性私园的发展趋势 5.2 传统园林观念的勾连与迭代 5.2.1 游乐观的延续与转变 5.2.2 内修观的秉持与衍生 5.2.3 兴园旺族的近代实践 5.3 本土造园手法的在地化表现 5.3.1 空间的并置与功能的复合化 5.3.2 园林要素的熟稔化与本土化 5.3.3 象征手法的通俗化与模式化 5.4 古典造园意匠的传承与俗化 5.4.1 景致追求 5.4.2 空间布局 5.4.3 园林要素 5.4.4 装饰和材料 5.5 营园目的与追求的近世意义 5.5.1 安适乐趣的居所 5.5.2 出世人世的屏障 5.5.3 社会网络的纽带 5.5.4 城市发展的热点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土经验与内在动力下的民国上海私人造园 6.1.1 造园观念与手法的转变 6.1.2 园林意匠的传承与改变 6.1.3 营园的多重意义和作用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图索引 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