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当今,根本恶显性地存在于我们四周,但我们智识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充分地把握住它。我们面对的信息充斥着集中营、恐怖袭击和极端人类苦难的照片和影像,可当问及何为根本恶时,我们却失语了,无法找到合适的话语去描述它。伯恩斯坦试图发掘根本恶与人类责任的意涵。他转向康德、黑格尔、尼采、列维纳斯、阿伦特等哲学家,依照他们各自对根本恶的不同体验和思考,为我们梳理出根本恶这一观念在奥斯维辛前后的发展脉络,阐明了我们面对根本恶时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简介 理查德·J.伯恩斯坦(1932- ),美国哲学家,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写作范围涵盖诸多话题与哲学传统,包括美国实用主义、批判理论、解构主义、社会哲学、政治哲学、阐释学等,尤其擅长考察不同哲学流派与哲学传统之间的交织融汇。代表作有《根本恶》(2002)、《实用主义转向》(2010)、《暴力:思无所限》(2013)等。 目录 第一部分 恶、意志与自由 第一章\t根本恶:自相矛盾的康德 恶的准则 根本恶 歹毒恶 无条件的道德责任 第二章\t黑格尔:精神的医治? 有限与无限 恶与有限性 亚当的堕落 恶的必要性与证成 黑格尔反对黑格尔 第三章\t谢林:恶的形而上学 实在恶 根据与实存 自我意志与黑暗原则 恶的道德心理学 插 曲 第二部分 恶的道德心理学 第四章\t尼采:超越善与恶? “好坏”对峙“善恶” 辩证反讽家 恶与憎恨 超越善与恶 我们从尼采那里学到的关于恶的教诲 第五章\t弗洛伊德:无法根除的恶与矛盾情感 兄弟团体的矛盾情感 本能理论 尼采与弗洛伊德 对恶负责 第三部分 奥斯威辛之后 开场白 第六章\t列维纳斯:恶与神义论的诱惑 神义论的终结 恶的现象学 无限责任 第七章\t约纳斯:一种新的责任伦理 回应虚无主义 恶与我们的天启处境 约纳斯神话的“去神话化” 约纳斯与列维纳斯 第八章\t阿伦特:根本的恶与平庸的恶 多余性、自发性与复数性 恶的意图与动机? 艾希曼:人性的,太人性的 结 论 注 释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导语 过去的那个世纪将恶的问题摆上我们的哲学议程,令我们无法回避。然而恶在根本上抗拒哲学的理解,于是伯恩斯坦带我们领略了这个问题上最重要也最具洞见的思想家,令他们的思想相互沟通。伯恩斯坦的著作总是具备令人钦佩的清晰和伟大的哲学同情心。读完本书,恶的问题仍然令人困惑,但是我们已经有所收获,也获得了继续思考的力量。就这个主题的著作而言,这已经是一项非常卓越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