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以系统的视角、辩证的态度来观察、思考中国人的生活与习惯,辨析人情心智在社会生存中的现实表现及其原因,力求点明因人情而致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劣势,探求超越一般人情世故之上的幸福之路。“性情”“交情”“世情”三大板块广博撷取生动而富于启发性的例证,以人事、人物、人言解读人心,并力求以平白轻松的言语表达出来。厚实生活,渊博信息,独立思考,诚善心灵! 本书不是关于人情世故的技巧罗列或研究批判,而是基于中国文化与社会之上对人之常情、人性需求的反思,思考人的复杂与简单,人的善恶美丑。无处不在的大事小情,与众不同的观察思考,让人读出情调,读出苦笑,读出味道。 希望此书是闲情加激情,是真情,就不煽情,就不矫情。 作者简介 万钧,近10年来在清华、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名校总裁班、干部班深受欢迎的主讲老师之一;33年多行业管理工作经验;多机构顾问专家,多校客座教授。 主要著作: 《商务策划学(第3版)》(2015) 《中国人情》(2013) 《中国人情(珍藏版)》(2016) 《供给侧营销》(2016) 《价值——反说·正说·戏说》(2009) 《策划思维与创意方法》(2007) 《快鱼不心苦》(2006) 《第三性角度》(2003) 目录 土篇:性情 熟知未必是真知 食色性也 人字两画 三色人生 瘾 情寿 聪明 模糊,才是境界 文明是一种脆弱 木篇:心情 微信圈文10篇 闲思醇语 水篇:交情 朋友 先发制人 远近之间 越越效应 羡慕嫉妒恨 大小明暗 省心不省心 五句口头禅 下棋打牌论 口嘴闲话 不好意思 火篇:世情 孝 天堂在哪里 饿死,笑死,撑死 幸福之家几口人 人情大过债 人情之变 阴盛阳衰 禽兽不如 多少之别 语文民族 中国话1 中国话2 中国话3:老与子 中国话4:上与下 金篇:事情 就说钱 信封,为何不叫钱封 苦钱,挣钱,赚钱,圈钱 忍 酒,真有文化吗? 中产阶级中产酒 不喝咖啡只爱茶 多数之错 实用主义 折腾乃大学问 跋:又说下次再说
序言 闲情激情说人情 劳动,创造了人。 交换,创造了社会。 交换需求:有物,也有情——人情。 人情,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 科学上说:饭吃七分饱,均衡健康好。 人情上是:无论亲人还是客人,都一再要人家吃饱,吃 好。 友人送你三条软“中华”烟—— 科学上说:上千毫克尼古丁会让你少活几百天。 人高兴地说:这可是个大人情啊! 可是,吃的人、抽的人、劝的人、卖的人,都笑眯眯地 说“我愿意”。 看来,道理有时未必管用。 想想人世间,有时未必一定有什么道理,更未必一定有 什么应该。有的,只是人的不同角度,也才有了“都有点儿 道理”。其实——愿意,才是真道理。 原来,所谓道理,根本就是出自人情。 理已如此,更何况“法”呢? 天地生万物,是道,也是情。 天地生人,更是情。 人有情,方合乎天道。 有情,而后有理,而后有典章法度。 世上,过得了法,过得了理,过不了人情的,比比皆是 。 心上,对得起人,对得起事,对不起自己的,比比皆是 。 都是这个“人”,总少不了“情”:性情,心情,交情 ,世情,事情。 社会,生于人情,长于人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处之“道”,乃人们已经 习惯的道理之“道”,而非天地人本源之道,所以这个“道 ”自然胜不过那个真道。人也无奈,只好用“魔”字来表达 那个真道了——情魔、心魔,在不知不觉中主宰人的眼耳鼻 舌身和心脑。 于是总有时候,我们知道,但做不到。 所谓“人情大过债”,便是中国普通百姓的基本意识, 基于契约精神的债可以少还、后还,甚至不还,但人情绝不 可不还。所以,要在中国的基层社会普及“契约精神”,历 来、将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中国文化的“面、命、恩”,都 是一个人情。 对中国人,“人情”这个词,大概是最说不清、说不全 ,甚至是说不对的,可又不能不说,更不能不做。当然,首 先是绝不能不理会。 终于,汉语词典中概括出了五个解释: ①人的感情;人之常情。②情面。③恩惠;情谊。④指 礼节应酬等习俗。⑤礼物。 这些解释既虚也实,是大白话,我这里倒更愿意换个角 度尝试一下: 人情是个人、人群乃至民族的心智惯性。 人情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受血缘、环境、教育、经历 的影响,逐渐形成的相对固化的思维、观念和表达的模式。 观念,是人或人群对世界和对自我的看法与态度;思维 ,是人或人群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角度与程序;表达,是 人或人群沟通的形式与工具。 两千多年前的智者列御寇写了《愚公移山》,两千多年 后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写了篇重要文章《愚公移山》,还有 同名的油画、电影、歌曲,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和中学课文 ,当然全都是褒扬愚公的。然而现实中,似乎还是智叟多过 愚公,且被赞为“随机应变聪明人”。 …… 虽然人情世故世代相传,处世格言人人信手拈来,随时 可以高谈阔论,但绝大多数人依然抱怨终日为人情所困,很 多人费心耗财追索奇效妙方,有家教规,有畅销书,有大师 课,头头是道,真正用到自己身上,却是七窍通六窍。 究其缘由,还是因为脱不开自己心底那个“情”。 自古不乏阅历超群看透世情的高人,也就有“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样的“道”,有 “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难”这样的“告诫”,有“天若有 情天亦老”的感慨。我自己也曾说过,最强大的人没有爱人 只有敌人,最幸福的人只有爱人没有敌人。 可自觉当已该知天命之际,依然看不透“情”字,于是 才有诸多文章。大怒伤肝,大思失爱,我更愿意认为情如水 ,人无水不生。虽然,死在火里的人,似乎要比死于水中的 人少得多。 人情作话题不好写。好在作者是正宗中国人,有七情六 欲,有观察思考的坚持,努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 无数”……所以也就有了《中国人情》。前两版重印一二三 四五……次,这如今到了第三版,增删多,所以称“新编版 ”。 人活着,总有些看法想法,基于中国情调的人性反思, 把中国人的心思与情绪,中国话、中国吃、中国事儿,以轻 松些的言辞聊出来,闲时给忙人们一点儿思考和启发,于是 就有了本书。 从2013年本书第一版面世以来,围绕人情主题找我倾诉 的,提难题、问怪题的,线上线下人日益多起来。2017年开 始,在一些高端班和单位,我应邀开设了“传统文化精要与 中国社会人情”课程,为此,自己就必须更多地去思考、研 究这个主题,要做得更好,于是就有了新文、新书。增删近 20篇,短文多,修改更多,但整体保持了呼应延续的思想体 系和文化状态。 我本驽钝,于出书向来较懒散,所以《中国人情》更多 真情善意,而非妙文玄理,多年来读者意见表扬多、批评少 ,这也是中国人情哦。三番增删,依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我真诚期待得到读者们的提点、指正。 能够持续有新版,真诚感谢王燊娉老师的关心与支持, 也要感谢家人和友人们的帮助。 万钧 2019年1月12日
导语 对中国人,“人情”这个词,大概是最说不清、说不全,甚至是说不对的,可又不能不说,更不能不做。 人活着,总有些看法想法,基于中国情调的人性反思,把中国人的心思与情绪,中国话、中国吃、中国事儿,以轻松些的言辞聊出来,闲时给忙人们一点儿思考和启发,于是就有了本书。 后记 又说下次再说 中国人用现代汉语写杂文随笔,确实是一件惬意的事。 但极费心神。我渴望每句话都深刻些,所以友人说我写 书太累,告诫我,人家真正读的时候不会那么字斟句酌地品 味的。 虽然知道出版的书不全是写给自己看的,可我还是忍不 住去费神,再费神。 和前两版相比,新增了十几篇长短文章,主要是《微信 圈文10篇》和一组《闲思醇语》十几段佳句、小诗,以及长 文《酒,真有文化吗?》《中产阶级中产酒》这两篇广播讲 座整理稿,取代了前两版的《心箭酒弓》一文,算是有了一 点“专业特征”;删除了三篇文章,大改了三篇文章,其余 多为小改动;篇目次序也有调整,文章归系,由前两版的“ 性情·交情·世情”三大板块,改为“性情·心情·交情· 世情·事情”五大篇系。 我越来越怕写长文了,所以前两版时积下的长文如《蛙 性到人性》《文化:谁化了谁?》《不得已》《最复杂的人 情:婚姻》,还有《人情考古》《造谣的快感》等,斟酌后 仍然放下,第三遍说“下次再说吧”。 文不求多,书不求厚,《羡慕嫉妒恨》说了,原创的书 都薄,编的书,那才要厚点。 讲课,影响别人挺多;写书,我倒是觉得影响自己更多 。 人的身价常来自“人+介”,选好介绍人,置好背景, 自己的身价也就高了。当今出书,找来给书作序作跋、列名 推荐的人必定不凡,学如院士博导、官如省部职级、富如百 亿巨商,震住读者亮煞眼,这是出书妙招之一。 出书妙招之二,就是为比自己名气大得多的人的作品作 注解、作评论,当然也就借势提升了自己,反正他们也不便 出来申诉辩斥。 前者如若干位知名人士挂名作序,隆重推荐、闪耀推荐 ……,后者如注译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或鉴赏评 点三国红楼、诸葛亮王阳明鲁迅,如此等等。 非但写书,不少人连说话也要借势,譬如开头就来一句 “大家好,我代表……”。 捧是正借势,骂是反借势,都是人情策划的妙招。 可是,当85%的“聪明人”都会频用妙招的时候,“傻 瓜”就显然已经不够用了。 所以,我这书自序自跋,也就甭借势了吧。 万钧 2019年1月23日于南京紫金山下玄武湖畔
精彩页 熟知来必是真知 直到2013年初,我在江苏泰州一家光伏企业作培训时,听到几位车间班组长都说起这句话,我才知道这个典故的普及程度之广了。 典故大概是2009年春开始的,我在课堂上常做的游戏之一—— 拿出一张崭新的100元人民币,正面朝向大家。我问在座的几十或者几百位听众:“认识吗?”大家哈哈笑。我问:“有吗?”大家继续哈哈笑。再问:“大家喜欢吗?”呵呵,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 看着大家喜欢的笑容,然后我问: 有谁能告诉我,这张钞票的背面图案是什么? ——这么多年了,几百遍了,成千上万上十万人次了,能立刻就正确答出来的人,寥寥无几,包括十几家大小银行的干部们。 有些人立刻若有所悟,有些人疑惑,有些人含笑,少数人赶紧掏口袋,极少人嘀咕:知道正面就行了,干吗非要知道背面呢? 其实那钱,也就好比我们的生意业务、产品工作,或是客户朋友,甚至亲人家人,我们自以为很熟悉,因为天天接触,天天琢磨,倾心向往,渴望拥有。 但是,我们却未必真正了解。 也许因为我们很少从不同角度与侧面观察世界,也许因为我们没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也许因为我们懒于或者疏于观察细节与变化…… 结果,终于有一天,面对“意外”,我们惊异地喊:呀!怎么会这样? 其实,很可能那件事情、那个人,本质上就是这样。只是我们之前没有发现、没有发觉而已。 一般都认为人有感性和理性,是大脑思维所产生的理性决定了人的行为。可是,若没有正确的感知、感性,又焉能推理演绎出正确的理性判断? 感性基于观察,眼耳鼻舌身,视听嗅味触,有直接的观察、感知与积累,也有间接的观察、记忆与积累,前者如第一个吃螃蟹的,后者如无数读书破万卷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若要走出山来看山,那么既要打破现状,还要付出很多辛苦。而人性中的惰性,还有恐惧心理,恰恰是不愿意这么做的。 于是很少有人会凡事问个为什么,当然以讹传讹也就理所当然。 本来嘛,怀疑一切是一种深重的痛苦。 知识究竟是什么?在世人皆知的《盲人摸象》故事里,五个盲人亲手摸一头大象,那个摸到大象的腿,说大象像根柱子的人;那个摸到大象的耳朵,说大象像个大蒲扇的人;还有那个……也许这一生他们都坚信自己“亲身经历”的知识,乃至他们的子孙,即使没有眼盲,只要没有亲眼见过大象,没读过能让他们信服的相关书籍,他们也会坚定地相信祖先亲身经历和传授的“知识”,并延续下去。 人们熟知“水滴石穿”,于是忘记了自然物理现象:一滴水一直滴在大石头的一个位置上,会滴出一个小洞积水,然后外溢;或者,滴出个钟乳石…… 人们熟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忘记了衡量成败的是终点线,拼命压迫孩子,于是成就了野草般疯长的教育公司、补习班、幼教甚至胎教产业。 人们熟知“给孩子最好的”,却忘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千金难买少年穷”……也不愿意像广告中说的那样“男人,就该对他狠一点”,于是孩子们只好等到走出家门后再去感受外人的“狠”,以致长不大、后悔长大、消沉、逃避…… 人们熟知“越给孩子更多的钱花,他的身边就越可能会聚集更多的坏人”这个古训,却不愿意(或者合不得)少给孩子一些钱…… 人们熟知抽烟不好,劝酒不好,发脾气不好,可是…… 原来,“知道”,也并不能让人就咋样。 ——只有习惯地、有效地做到,才是真知。 我们都熟知“看问题要全面”这句话、这个真理,可却很少做到,很难做到,甚至根本做不到。 林忆莲唱《伤痕》: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真情究竟是要销魂,还是要受伤? 赵薇唱《拨浪鼓》:女儿是爸爸甜蜜的负担……真情究竟是要甜蜜,还是要负担? 一种或狡猾或逃避的回答,是两者都要,同时要。其实,那就恐怕是违背逻辑常识的了。最好的、最后的自我安慰,可能是:不得已。 ——因为不愿意改变自己。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