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末才女叶小鸾(琴书为伴人间清欢)/才女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觅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张觅,曾用笔名叶溪、云萱。经济学学士,文学硕士,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格言》、《视野》、《喜剧世界》、《今日文摘》、《青春美文》、《爱人》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并被收入多种文集。出版《微蓝的四月》、《诗词美人》等多部作品。曾为编辑、翻译,现为高校教师。文字柔美温暖,风格恬静清新,深受读者好评。 目录 第一章 诗书世家:东风空递双鱼信 琼枝玉树,交相映带 艳色清才,端丽明智 清才旷致,有妗母风 疏香独对,深院朦胧 第二章 琴棋书画:开奁一砚樱桃雨 林下之风,闺房之秀 填词赋诗,能琴善画 第三章 天生丽质:桃花白雪娇随母 袅袅素姿,亭亭香阁 黛拂春愁,笑分花靥 第四章 四季诗韵:疏香满院闭帘栊 弄花争草,纷然笑语 昨夜疏风,今朝细雨 竹径深深,湿翠侵眉 屈指西风,流水年华 第五章 阆苑仙葩:有人为伊惜流年 细剪胭脂,轻含茜露 罗簟香焚,静掩巫云 第六章 世外仙姝:一缕茶烟和梦煮 蕉窗夜记,怀仙之志 双成赠芝,飞琼步月 抚今追昔,千秋灵慧 第七章 闺阁诗社:满湖明月捉鱼虾 一门风雅,著作流芳 芦花如雪,扁舟载酒 第八章 姐妹诗人:清含瑶蕊飘香雨 汾湖诸叶,叶叶争辉 香飘庭榭,寂对东风 归梦落霞,湖光荡漾 萧条暝色,独听哀鸿 第九章 兰摧玉折:啼鹃已送千山隔 愁心难问,阶前凄咽 梦里有山,醒来无酒 第十章 紫玉成烟:疏香阁外黄昏雨 瑶池素女,吹落紫笙 千花共逐,双玉偏埋 第十一章 返生香集:旧日园林残梦里 汾水香奁,最怜午梦 笔墨精灵,庶几不朽 附录 季女琼章传 返生香序 参考文献 精彩页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之时。这个月初八的清晨,苏州吴江汾湖的叶家午梦堂,叶绍袁和沈宜修的第三个女儿出生了。 襁褓中的小婴儿玉雪可爱,叶绍袁喜出望外,给婴儿取名叶小鸾,取字琼章,又字瑶期。鸾是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琼章是对诗文的美称,可见父亲对这个刚刚降临到人世间的女儿寄托了极美好的期望。 叶小鸾也的确没有辜负父亲对她的期望,长大之后,她果然惊才绝艳,“倾国殊姿,仙乎独立,倍年灵慧,语亦生香”。 晚明时期,才女辈出,叶小鸾和她的姐妹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是闪耀一时。《彤奁双叶题辞》称:“吴汾诸叶,叶叶交光,中秀双姝,尤余清丽。”在叶氏姐妹中,叶小鸾尤为出类拔萃。她不仅容采端丽,明秀绝伦,且幼而奇慧,初学诗词即卓然成家,风格隽永清逸。她四岁通《离骚》;十岁做对句;十二岁便工诗、善词,“情深藻艳,宛约凝修”,“如玉山之映人,诗词绝有思致”;十三岁工篇章,并古文及齐梁体,被誉为“笔墨精灵”。她生性仁厚,可称得上是才色并茂,德容兼备。清代词学家王昶将她誉为“明代闺阁第一人”。 她的父亲叶绍袁,字仲韶,小名宝生。明末文学家,吴江汾湖世家叶氏第二十四世。叶绍袁是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家学渊源,诗文俱佳,十五岁便中了秀才,文章更是赢得了“知是十年梨花枪,海内当无敌手”的美誉。 小鸾之母沈宜修也是明末著名才女。她来自同邑的另一书香世家松陵沈氏。沈氏以戏曲闻名,称“吴江派”,与同时代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齐名。沈宜修熟读经史,博通典故,流传作品极多,素有“明代李清照”的美誉。学者张仲谋说:“明人称道女性诗人,动以李清照作比,实际相去远甚,而相近者当推沈宜修。”她的风格也直接影响了叶小鸾。 叶小鸾的出生地吴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风景旖旎,地灵人杰,民喜诗书,“多闻弦诵之声,久负科名之盛”。早在西晋时期,诗人张翰就曾写下《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据《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日:‘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李白有诗赞日:“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历代文人墨客,如陆龟蒙、张先、梅尧臣、苏轼、辛弃疾、姜夔、吴文英、蒋捷等人都曾为吴江留下诗文。 叶小鸾的父亲叶绍袁、母亲沈宜修来自吴江汾湖之畔的两个书香世家,吴江叶氏和吴江沈氏。汾湖,位于吴江县东南六十里的芦墟镇西。吴江叶氏,明清两朝中进士者8人,纵跨七代,所谓“七世进士”。吴江沈氏,中进士者有9人,仅万历年间同一辈人中即有5人先后中进士,被誉为“沈氏五凤”。叶氏以诗书传家,沈氏以曲学名家。时人周铭《松陵绝妙词选·凡例》评价日:“家事清华,一门鼎盛,父子兄弟,皆善词藻。所著诗余,如百草流书,光采焕发。”当时的人评价叶沈两家为:“沈氏一门,人人有集;汾湖诸叶,叶叶交光。” 叶小鸾的母亲沈宜修,字宛君,是沈家“五凤”之一沈琉的女儿。沈珫曾任山东东昌知府。沈宜修八岁丧母,父亲又宦游在外,自幼由姑母抚养长大,但她极爱诗词,无师自通,四五岁即“过目成诵,瞻对如成人”,经史词赋,过目即终身不忘,“幼无师承,从女辈问字,得一知十,遍通书史”。 当沈宜修年龄尚幼之时,即能“秉壶政,以礼肃下,闺门穆然”。如此年纪的女孩儿便能独立操持家务和照顾自己,而且落落大方,深具名门闺秀气质,这让她的堂叔父沈瓒非常惊异和欣赏。沈瓒与叶绍袁的父亲叶重第同籍,交情深厚,曾经对叶重第说:“家季玉有女,宪副公字。甄后弄书之岁耳,母亡而条条娓娓如也,长必贤,是有贵征,曷以字若子。” P3-5 导语 叶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明末文学家叶绍袁和沈宜修的第三女。幼即灵慧。三四岁时,经长辈口授《万首唐人绝句》《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不遗一字”,四岁能诵《离骚》,十岁归家,十二工诗,十四能弈,十六能琴,兼工书画。诗词灵秀清美,有大家风,无脂粉气。清代词学家王昶将她誉为“明代闺阁第一人”。本书力争从叶小鸾的诗词和《午梦堂集》的相关研究资料中,还原晚明时期一个真正的绝代才女。 序言 叶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明末文学家叶绍袁和沈 宜修的第三女。幼即灵慧。三四岁时,经长辈口授《万首 唐人绝句》《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 不遗一字”,四岁能诵《离骚》,十岁归家,十二工诗, 十四能弈,十六能琴,兼工书画。诗词灵秀清美,有大家 风,无脂粉气。清代词学家王昶将她誉为“明代闺阁第一 人”。 除了天赋异禀,叶小鸾还具有绝世之姿,惊人美貌。 在襁褓中已经“眉目如画,宛然玉人”,初长成时更是惊 艳了家人。有评曰“王夫人林下之风,顾家妇闺房之秀, 兼有之耳”,“十七年袅袅素姿,亭亭香阁”,“佳人真 绝代,迟日照新妆”等。 叶小鸾又生性仁厚,识见明达,从不恃宠而骄。她与 兄弟姐妹素来友爱,还悉心指导贴身婢女红于诗词,使之 精通文墨。因此,小鸾最为父母钟爱。 明代以前,就有许多女性作家闪耀文坛,如汉代有班 昭、蔡琰,魏晋南北朝有左棻、谢道韫、鲍令晖,唐代有 薛涛、鱼玄机、李冶,宋元更有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 、张玉娘、管道升等。晚明时期,才女及其作品数量都远 远超过了前代。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统计,汉魏 六朝共有女性诗人23人,唐代有22人、宋代有46人、元代 有16人,总共117人。但明代女性作家则多达243人,超过 历代人数的总和。这是因为晚明时期,王阳明心学崛起, 其后继者李贽则提出“童心说”。徐渭的“本色论”、汤 显祖的“至情论”、袁宏道的“性灵说”、冯梦龙的“情 教说”,在当时都具有深刻影响。晚明文学家认为,好的 文学是人内心自我的真实表达,强烈追求个性解放,主张 抒写性灵。而女性文学强调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精 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与当时文学所强调的重点相契合。 文学家们开始重视对女性的文学教育,并热衷于研读女性 诗词,大力推赞女性才情。正因为如此,当时经济最为发 达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 女性作家天生善感细腻,虽然被局限在闺房之内,但 她们用极其敏感的心来捕捉周围一切微小而清妙的变化, 并用清新流丽之语体现在诗词之中,让人们惊叹女性心灵 世界的渊雅丰富。而叶小鸾便是其中翘楚。 叶小鸾的诗词婉雅秀丽、清新灵隽,毫无纤媚之态, 也无浓艳之辞,而偏向明洁幽静、清幽出尘,宛然有超逸 萧散的林下之风。她深受李清照的影响,精于炼字,而意 象选择上又偏向清新,有自然清雅、轻巧明丽之感。 叶小鸾的作品主要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题材狭窄。因为小鸾本身接触面十分有限,她所 能涉及的题材无非是风花雪月、四季流转,或是父母亲情 、朋友之谊。平常,小鸾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午梦堂内。午 梦堂内遍种花草,而她的诗词中几乎将这些花草全部吟咏 到了。惜花即是惜己,写花也是写人。她的生活环境基本 上是封闭的,而她内心的情感却是极丰富细腻的。 二是格调高雅。叶小鸾自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 书画样样皆通,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其母亲是有“明 代李清照”之称的沈宜修,叶氏姐妹也均有文才,琼映玉 辉,惊才绝艳,可谓是满门风雅。叶小鸾与姐妹们吹箫弹 琴、烹茶下棋、围炉夜话、吟咏飞笺、诗笔畅答、翰墨书 香……种种风雅之事,也记录在了她的诗词之中。 三是清新灵秀。叶小鸾写作纯粹是为了自抒怀抱,写 的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毫不矫揉造作。她在诗词中融入了 自己真实的情感,展现出闺中女子丰富纯净的精神世界。 千百年之后仍然感动人心。 在对叶小鸾的研究中,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即认为叶 小鸾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原型。叶小鸾曾做下《莲花 瓣》一诗:“一瓣红妆逐水流,不知香艳向谁收。虽然零 落随风去,疑是凌波洛浦游。”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 玉的葬花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侬今 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似是脱胎于此。《红楼 梦》七十六回中,林黛玉与史湘云月下联诗,黛玉所对的 “冷月葬花魂”也是由叶小鸾的“抛弃珠环收汉玉,戏捐 粉盒葬花魂”诗句化来的。叶小鸾与林黛玉同为年少夭亡 ,又同是明慧灵隽、风露清愁、孤高自许的少女,曹雪芹 的祖父曹寅又曾与叶小鸾的六弟叶燮往来甚密,因此,有 研究者认为,叶小鸾就是《红楼梦》中“世外仙姝”林黛 玉的原型,也颇有几分可取之处。 谭正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话》中说:“每个著名的 女作家的身世都带有浪漫的意味,仿佛她的本身就是篇绝 妙的文学。她们的作品又是她们身世的写照,所以即使她 们的历史一字一句都不遗留到现在,只要作品留存,我们 便可窥见她们身世的一斑。”关于叶小鸾的研究资料并不 多,而且目前市面上也还没有一本专门研究她的专著,本 书力争从叶小鸾的诗词和《午梦堂集》的相关研究资料中 ,还原晚明时期一个真正的绝代才女。因本人能力有限, 如有错误疏漏处,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她是明末才女,出身江苏汾湖文学世家,其母是有“明代李清照”之称的沈宜修。 貌姣好,工诗能画,善围棋及琴,有文集《返香集》传世。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被誉为“明代闺阁第一人”。 许配昆山张立平为妻,婚前五日,未嫁而卒,年仅十七岁。据说她是林黛玉的原型。 她是叶小鸾。 把她的故事讲给你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