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沿着历史、法理、逻辑以及实践的线索,对行政过程中的说明理由制度作了一次较为深入的检视。作为一项力求视野开阔的探索,本书的观察对象并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行为说明理由,也并未只是停留在制度评介或是教义分析的层面,借由论述理由说明制度,作者对现代行政法尤其是合法行政原则的发展、行政法体系化建构、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等问题都进行了深有启发的探讨。 作者简介 苏宇,男,1985年生,广东高州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2007),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09)、法学博士(201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1—2012),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研究员(2014—)。曾在《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清华法学》《东方法学》等刊物独著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及集刊20篇;参编《警察行政法》《警察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等多部教材,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政法学、警察法学及信息技术法律问题,获“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称号。 目录 第一章 理由在当代行政法中的地位 第一节 理由在公法中的变迁 第二节 行政法中理由的复兴:来自合法性的要求 第三节 行政过程中的理由:行政法视野的根本扩展 第二章 理由的内涵与构造 第一节 行政过程中的说明理由制度:含义与范围 第二节 说明理由的逻辑构造 第三节 行政过程中的理由:基本类型(一) 第四节 行政过程中的理由:基本类型(二) 第五节 行政过程中的理由:基本类型(三) 第六节 行政立法与决策理由的内部构造 第三章 理由的形成与说明 第一节 理由的形成 第二节 行政立法的说明理由机制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决定)的说明理由机制 第四节 其他行政活动的说明理由机制 第四章 针对说明理由的司法审查 第一节 美国对说明理由的司法审查 第二节 德国对说明理由的司法审查 第三节 司法审查的扩张与深入 第五章 围绕理由的社会互动:说明理由的深远影响 第一节 围绕理由的社会互动 第二节 作为复合性标志的理由:社会治理的实质支点 第六章 中国行政过程中的说明理由制度 第一节 中国行政法上说明理由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说明理由的法律规定模式 第三节 行政决策与执法实践中的说明理由 第四节 中国法院系统对理由的审查 第五节 通过说明理由引领社会互动:关注与期待 余论 理由的位置:行政法学体系的拓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在书中,“理由”和“说明理由”在现代行政中所承担的更近于填补“行政合法性”内容的功能。因为理由的填充和纳入,现代行政的合法性要求才得以避免形式化和扁平化。因此,“理由”成为平衡和联结形式合法与实质合法之间的中观概念,是新行政法学框架的理想支点。 从论文开始,苏宇博士对于理由说明的写作就立意新颖,不落俗套。在对理由说明进行了上述重新定位后,论文的着眼点就积聚于“将说明理由制度的外在功能统一于内在法理中,使说明理由制度能够在行政法学的理论架构中获得稳固的立足点”。为达此目的,苏宇博士以整体的行政过程为线索,围绕理由的形成、说明、审查及围绕理由的社会互动,呈现出理由说明的完整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其看来也同样是以说明理由为支点的新行政法展开的整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