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随着新媒体应运而生的虚拟公共领域为“信息通信技术”(ICT)的科学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场域,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学者关注该场域中ICT的科学传播现状和话语体系。本书试图弥补语言学界这一研究的稀缺,进行了一个跨学科的尝试。基于公共领域理论和媒介理论,通过梳理科学传播的历史发展进程,建立公共领域中科学、话语与媒介的辩证关系模型,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本书选取科学传播网站中关于ICT的科学传播文本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建立虚拟公共领域ICT科学传播语料库,采用T-LAB软件辅助,参照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的“辩证一关系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话语分析。 作者简介 王晶,外国语言文学博士,重庆邮电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文化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ICT产业与公民ICT科学素养现状 1.1.2 虚拟公共领域中ICT科学传播话语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框架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虚拟公共领域的话语研究 2.1.1 Habermas与公共领域 2.1.2 虚拟公共领域及其话语研究 2.2 科学传播的话语研究 第3章 科学、话语、媒介与公共领域 3.1 科学、话语与媒介的关系 3.2 公共领域中的科学、话语与媒介的历史进程 3.2.1 前科学时代的口传模式和书写模式- 3.2.2 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时代的印刷模式 3.2.3 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印刷模式 3.2.4 电子模式和公众理解科学 3.2.5 数字模式 3.3 中国的科学传播历史进程 第4章 虚拟公共领域中ICT科学传播语料库的建立 4.1 科学传播平台的筛选 4.2 科学传播网站中ICT的科学传播文本收集 4.3 ICT的科学传播文本清理 4.3.1 文本查重和无效数据清除 4.3.2 非ICT文本分类清除 第5章 宏观框架下的虚拟公共领域ICT科学传播语料库的整体特征 5.1 “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概念考察 5.2 语料库的整体聚类分析 第6章 政府与民间两大科学传播阵营的对比话语分析 6.1 政府与民间子语料库的基本情况对比 6.2 政府与民间的代表文本对比话语分析 6.3 政府与民间子语料库的主题词对比分析 第7章 虚拟公共领域ICT科学传播语料库的分类分析 7.1 语料库的分类设计 7.2 基于语料库的分类话语分析 7.2.1 分类与聚类主题的差异性 7.2.2 各分类子语料库的特殊主题词对比分析 第8章 IcT科学传播的历时话语分析 8.1 虚拟公共领域中ICT科学传播语料库的整体历时分析 8.2 24个子语料库的关键词对比分析 8.2.1 2015年的特殊主题词 8.2.2 2016年的特殊主题词 第9章 虚拟公共领域中科学传播话语的生成机制 9.1 虚拟公共领域中科学传播话语的生成机制 9.2 虚拟公共领域中的市民社会和话语民主 第10章 结 语 10.1 结论 10.2 创新点与不足 10.3 虚拟公共领域中ICT科学传播话语的后现代性 附录1 2015年中国科普网站排行榜 附录2 目标科学传播网站及板块信息 附录3 停用词 附录4 政府与民间ICT科学传播文本语料库的主题词对比分析(前50位)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