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鲁,1962年生于山东胶东半岛,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散步的小树》《世界很小又很大》等,散文集《童年的小路》《对星星的诺言》《青梅竹马时节》《童年的牧歌》《画布上的激隋》《黄叶村读书记》《时光练习曲》等四十余种,另有长篇小说《为了地久天长》、长篇传记《普希金传》《音乐巨人贝多芬》以及《沉默的沙漏·徐鲁自选集》《徐鲁青春文学精选》等选集多种。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湖北省文艺明星奖、湖北青年文艺奖、湖北文学奖等。
华罗庚少年时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帮父亲照看杂货铺,却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常常看书入迷,忘记接待来店铺买东西的客人。
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数学的热爱,华罗庚自学成才,从江南小镇采到清华园,继而走出国门,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终成为一代数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与奠基者,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八十八位数学伟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远在美国讲学的华罗庚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科学事业。“华氏定理”“怀依一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华氏算子”“华一王方法”等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定理和方法,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人类的数学王国。
写给小读者的话
阁楼上的灯光
爸爸的杂货铺
幸运的遇见
恩师
独立与挫折
困顿的日子
父爱无声
人生第一课
伟大的伯乐
数学界的新星
再见,康桥
艰难岁月
数学与幼童
挚友
群星闪耀
归来
工作着是美丽的
慧眼识英才
“天才”的秘诀
崇高的理想
巨星的光焰
写给小读者的话
华罗庚(1910—1985)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
具有世界影响力,美国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把他列为当
今世界八十八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刚读完就不再上学,在
家帮助父亲打理小杂货铺。
刚刚十五岁的华罗庚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兴趣,而且勤
奋好学。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讲述少年华罗庚从一本
《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和一本从老师那儿摘抄来
的只有五十页的《微积分》开始,踏上了通往数学胜境的
崎岖道路。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每天闻鸡起舞,早早起来温习
数学。当隔壁邻居家刚刚响起早晨磨豆腐的声音的时候,
华罗庚已经就着油灯看书多时了。
这段日子,父亲时常会发现,华罗庚看书看得入了迷
,竟然忘记了接待来店铺买东西的客人。这样的事多了,
父亲就很生气,有几次气得把华罗庚演算用的一大堆算草
纸拿来撕了,丢进了火炉里。每当这时,少年华罗庚就只
好默默地拼命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忍着眼里委屈的
泪水。
曾有记者问华罗庚,当初为什么选择数学自修之路,
他说:“我别无选择。学别的东西要到处跑,或者还要一
些设备条件,这些我都不可能拥有。我选定自修数学,是
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沓纸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设备
。”
一九三〇年,华罗庚的一篇数学论文在上海《科学》
杂志上发表。著名的数学大师、清华大学算学系系主任熊
庆来先生正好看到了这篇文章。熊庆来不愧为目光如炬的
教育家和科学家,他一眼就看出了这篇论文散发出的独特
魅力和奇光异彩,而且“不拘一格”,把只有初中毕业文
凭的华罗庚从江南小镇聘请到了清华大学,让他担任了算
学系助理员,负责收发信函、打字、保管图书资料等工作
,空闲时可以跟各年级的学生一起去教室听课。这样,华
罗庚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自学。
在数学大师身边耳濡目染,加上华罗庚自己一直有一
股勤勉、专注的钻研劲,他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一样,天
赋的才华和浑身的力量都得到了释放。
他进步很快,仅仅两年后,就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
而又升为讲师。后来,善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熊庆来
,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数年后,也就是在一九
三八年,华罗庚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当时年仅二
十八岁。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正在
美国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华罗庚,听到这个消息后,立
即决定回到祖国。
华罗庚对自己的亲人说:“美国再富裕,科学再先进
,终究是美国的。中国虽然贫穷,但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要和全国人民一起艰苦奋斗,使祖国富强起来。”
美国方面千方百计阻挠华罗庚回国,派人紧紧盯着他
。华罗庚十分沉着,他表面上仍然像往常一样参加学术交
流活动,暗中却制定了摆脱跟踪的方案。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华罗庚终于冲破了重重阻碍,
绕道香港,毅然回到了内地。
一九七九年,在华罗庚访问英国期间,有位女学者问
华罗庚:“华教授,一九五。年回国后,您后悔过吗?”
华罗庚豪爽而坚定地回答说:“一点儿也不后悔!我回
国,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多做些事情,并不是图舒
服。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母亲!”
华罗庚的回答,博得了在场的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华罗庚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为
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数学大师
。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
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国
际上以华罗庚的姓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
和“华氏不等式”等。他和数学家王元合作,在近代数论
方法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被命名为“华
一王方法”。
华罗庚毕生以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
,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献身于祖国和人类的科学
事业。
他一生的传奇故事和伟大精神,也是留给中国一代代
少年儿童的宝贵财富。
那么,就让我们从他少年时代的那个小小杂货铺和那
个闪耀着橘黄色灯光的小阁楼说起吧……
楼上的灯光
金黄的月亮,悄悄隐进了云层里,星星好像也困倦得眨起了眼睛。
夜,很深很深了。安静的小街上,窄窄的石板路反射着暗光。
一位卖汤圆的老爷爷,挑着担子,渐渐消失在小街尽头……
只有那个临街的小店铺的阁楼上,还亮着橘黄色的灯光。灯光看上去那么微弱,又那么明亮,透过一扇小窗投射出来。
小小的油灯旁,少年华罗庚正在埋头摘抄一本名叫《微积分》的书,这是他从数学老师那里借来的一本神奇的书。
书上的每一页,都写满了奇怪的演算公式和数学符号。在少年看来,它们像最美的诗句、最精彩的童话一样迷人。
口邦,口邦口邦……
小街上传来巡夜的更夫有节奏地敲打竹梆子的声音。
一听声音就知道,已到五更天了。公鸡快要打鸣了,天也快要亮了。可是,华罗庚一点儿睡意也没有。
灯光越来越暗,灯盏里的豆油快要点完了。少年放下抄书的笔,揉了揉眼睛,一页一页欣赏着自己抄写的那些数学公式。
这时候,从对门邻居家传来大清早起来磨豆腐的声音……
“早呀,罗庚哥哥,你又熬夜了吧?”
每天大清早,邻居家那个小女孩,总是挥着小手,第一个向他问早安。
“你也早呀,小玲玲!真是个勤快的小妹妹,每天这么早起来帮妈妈磨豆腐!”
少年华罗庚推开小阁楼的窗户,和小女孩说着话。
“嘻嘻,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你更勤快呀,每天都用功到深夜。一会儿来我家吃豆腐脑吧。”小女孩一边忙活,一边说,“我又给你捡回了一些算草纸哟!”
是呀,少年华罗庚现在最喜欢、最需要的东西,就是算草纸。
因为家境贫寒,华罗庚刚刚读完初中就不再上学了,在家里帮爸爸打理这个小杂货铺。
可是,他太喜欢读书了,特别喜欢数学。
爸爸买回来给顾客包东西用的旧纸张,都被他用来做演算了。只要一做起数学演算来,他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有时就连来店铺买东西的客人也不管。
这样的事多了,爸爸就很生气。
有好几次,爸爸气得把华罗庚演算用的一大沓算草纸撕碎了,丢进了火炉里。
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心里都好难受啊!
他忍着委屈的泪水,默默地收拾着、护着剩下的那些算草纸。
他知道,爸爸开办这个杂货铺很不容易,全家人都靠这个小杂货铺过日子呢! 不过,爸爸很快也懊悔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爸爸蹑手蹑脚地探头到小阁楼上,看到儿子在微弱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用功读书,他是多么心疼啊!
爸爸轻轻地给儿子披上一件单衣,说:“不早了,睡一会儿吧,可别把眼睛熬坏了呀!”
“不要紧,爸爸,”华罗庚揉了揉疲倦的眼睛,低下头说,“对不起,爸爸,是我不好,没有看好店铺,原谅我吧……”
“孩子,爸爸没念过多少书,你天天在纸上演算的那些东西,真的……有用吗?”爸爸试探着问道。
“当然啦,爸爸,咱们中国古代人民,老早就为人类的数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像《周髀算经》《九章算术》,还有《孙子算经》,都是中华古代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有名的数学著作呢!”
少年华罗庚说起数学来,比对小杂货铺里那些货品要熟悉多了。
……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