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荒野/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十月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十月,本名王世孝,1972年出生于湖北,现居广州,中国作协全委委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新野性艺术群成员。
著有长篇小说《无碑》《米岛》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国家单》《成长的仪式》《开冲床的人》《安魂曲》《大哥》等,散文集《父与子的战争》。作品获第五辑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丈学奖、《小说选刊》年度作品奖、百花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首届南粤出版奖等奖项。入选《人民文学》评选之未来大家TOP20。作品百余次入选多种选刊、选本、排行榜,译成英、饿、两班牙、意火利等国文字。
后记
自2000年开始创作发表小说,不觉18年矣。
18年来,写下数百万字,小说集编了多种版本。为编
这个集子,回头打量了18年来写下的文字,发现不经意间
,写下了我的心灵史。于是,这个集子,就依从了时间的
变化选来。
《烟村故事》系列短篇小说,一共创作了18篇,这里
选取其中8篇。
这个系列写下的,多是我童年的乡村记忆,那些纯美
自然风光中艰辛讨生活的人们。
有论者认为我的这类小说,延续的是沈从文、汪曾祺
先生的抒情小说传统。我在这组小说里,写下的,更多是
于艰难中隐忍生活的农人。我并无意去唱乡土纯美的挽歌
。读者如有心,不难读出如《绿衣》背后的巨大悲痛。
《喇叭裤飘荡在1983》写我的少年和我的少年哥哥。
相较《烟村故事》用儿童眼光打量生活,《喇叭裤飘荡在
19839中的少年,对生活有了似懂非懂的认知,他见证了少
年哥哥命运的悲剧——理想主义被现实生活所粉碎的过程
。回头看这个小说,读到少年哥哥剪了喇叭裤给他儿子当
尿片时,我依然泪下如雨。
当年打量哥哥的孩子,如今年近五旬,还在为守护心
中的理想主义与生活抗争。
现在的我,内心已满是荒寒。生活压迫着,而我已没
了奋起的勇气。
《少年行》的叙事者,从《喇叭裤飘荡在1983》中的
十二岁的孩子,长到了少年哥哥的年纪,他已十八岁,也
面临了少年哥哥曾经的问题。心怀理想,却困守乡村。他
在努力挣扎,在摆脱命运为他写好的未来。这篇小说,写
的就是挣扎的过程。他不知自己要什么,却明确知道自己
不想要什么。于是, 《少年行》的结尾,他离开乡村,
走向了梦想中的城市。
他来到深圳的《关外》。
这是他未曾料想到的,他用尽努力,无法从关外进入
关内。
关,在这里,是深圳南头关的实指,无疑,又是象征

他逃离乡村,梦想进入“关内”,但他无法进入。这
段生活,是他的青年时期生活的实录。
《寻根团》写下的是他的中年,当逃离乡村,在深圳
关外徘徊的他,开始回望故土,以成功人士的身份回到曾
逃离的乡村,他想去寻根,故乡留给他的,只是再次的失
望与逃离。
他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活成了城乡间的一缕离魂。他
不是农民,却又无法像正经的城里人那样接受城市。
这是他,当然,是我。是我的生命史,我的心灵史。
选编这个小说集的过程,重温了一颗敏感稚嫩纯良的
心,如何在生活的磨砺下,变成坚韧的老灵魂。我愿意将
这一过程展现给我的读者。也借这本书,致敬我的老灵魂

感谢编者,也感谢叶君教授作跋。谢谢他指认出我的
荒野。指认出我的所有创作,就是不断荒野化,又不断抗
拒荒野化的过程。
2018年12月25日
目录
烟村故事
喇叭裤飘荡在1983
少年行
关外
寻根团
后记:致我的老灵魂
精彩页
烟村故事
1.湿地
许多的湿地已消失,就像这湿地上的鸟,飞走了,去别的地方安家生息,它们找到了更好的家;就像这烟村的人,打破守着烟村过日子的传统,像蓬松的蒲公英种子,风一吹,就散开了,飞到天南地北,扎下根,安下家,就再也不回来。但总有些恋根的人,飞得再远,做下再大的事业,终归是会回来的。不回的,总有不回的理由,回来的,终有回的道理。烟村人都理解。远走他乡,在城里扎了根,烟村人认为这些人了不起,有本事,是子孙们学习的模范;回到家的,烟村人尊敬他们,认为这些人恋根,有情义,心像这烟村的水一样宽广,情像这湿地上的花一样动人。
这湿地,你倘或要去寻找,本也是十分方便的,在长江流域的荆州段,你若是见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湖,一条接着一条的渠;你见到了水,那么多的水,明晃晃,清幽幽;见到了那么多的绿,绿堆在水上;棒槌草,芦蒿,苇子,三角草,水葫芦,莲,菱,高高低低,层次之丰富,种类之多样,是长江流域少有的;不用问,这是到烟村湿地了。要是早些年,你问烟村人湿地在哪儿,大约没有人会告诉你的。并非烟村人奸猾,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湿地为何物。他们称湿地为洲,搭锚洲、天星洲、天鹅洲、内洲、外洲……湿地这说法,是后来才传入的。在湿地上讨生计的人,也并非就像《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样忠厚。这里的人,受了水的滋养,男人俊美,女人漂亮,这是不必说的,人都顶顶聪明,生活总有着自己的智慧。打鱼、下网、种地,于烟村人来说,也是艰辛无比的事,这看似美丽的湖,风情万般的湿地,吞噬起农人的生命来,只是在一瞬间。因此,农人对湿地的情感是复杂的,爱里夹杂着恨,恨里又夹杂着爱。倘或你只是过路的客人,或是植物学的爱好者,动物学的专家,或者是画家、摄影家,或者是驴行一族,你到这湿地,为的是看风景,享受自然,你看到一派风景如画。你无法深入烟村人的灵魂,也不会知道,这湿地,会在一瞬间终止你所有的梦想,把痛苦与思恋留给活着的亲人。而那消逝的生命,或许只是被农人谈论上三五天,或许会成为一个传说,在农人的口口相传中,经由岁月修改,变得凄美动人——
这是烟村人的经典。
烟村人的经典,大抵与爱情有关。而我这里要说的一则故事,就是这样的传说。既然是传说,我当遵守烟村人演绎传说的根本,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若是我烟村的乡邻们看了这些文字,自然会说,这一切的一切,当真是发生在这片湿地上的。遇上爱说话的,还会补充一些我不曾听说过的,不曾演绎出的细节。比如那名叫草籽的女伢从前的故事,她的父亲母亲的故事,她的祖父祖母的故事,再比如那个摄影家的故事,他在城里的爱情,他的一切。这些故事,他们说得言辞确凿,活灵活现。当然,这些,你在我的文字中只能看到一鳞半爪,你要去了烟村,去了湿地,你问起这些,自然会收集到许多的传说。烟村人都是极聪明的,他们是演绎故事的天才。倘或你读了这些文字,萌生了去湿地远足的念头,我是不鼓励你去惊扰那里的植物和水鸟的。
那么多的鸟,就让它们自由地在湿地生息吧。
湿地上生息着无数的鸟。
湿地的鸟,大多有着长长的细脚杆、修长的脖子、尖而长的嘴。比如白鹭、灰鹭,它们喜欢一只脚杆立在水中,缩着脖子,像是在打盹,冷不丁,脖子蛇一样钉向水中,终归是有小鱼小虾成为它们腹中之物;比如青桩,白天见不到青桩的影子,它们躲在苇子深处,晚上更见不着影子,只闻其声不见其鸟。青桩的声音很特别,它只在清晨或者晚上呜叫,冷不丁地来一声“咕咕,咕咕”。关于青桩的叫声,烟村人有许多种说法,但烟村人更相信,青桩是鬼魂的化身,很多鸟都是鬼魂的化身。“日里青桩,夜里鬼汪”,这是烟村人的说法。因此,青桩一叫,睡梦中的母亲,就会搂紧怀里的孩子,将温暖的乳房贴近孩子的脸;比如一种叫“苦娃子”的水鸟,苦娃子倒是不难见着,它们行动迅速地从一片草地钻入另一片草地,状如半大的仔鸡,只是脚杆比鸡的细长,行动比鸡敏捷。苦娃子的话多,一天到晚叫个不停,“苦哇苦哇,苦哇苦哇”,烟村人形容谁话多,就会说“像个苦娃子一样”。
苦娃子怎么这么多的话呢?
到了深秋,就听不到苦娃子的声音了,它们都去哪里了呢?
苦娃子似乎并不是候鸟,没有人见过苦娃子迁徙,当真是怪事;还有野鸭,那么多的绿头野鸭,它们喜欢群居,落在水面上时,水面上黑压压一层,它们飞起来时,天空就出现了一片乌云。烟村人会用鸟铳打野鸭,鸟铳装满了铁砂,铳口装在船头,船头是特制的,几乎贴着水面。猎人将船悄悄划到离野鸭群百十米处,一牵系在扳机上的细绳,“砰”!……
P1-3
导语
本书精选王十月的中短篇小说《烟村故事》《喇叭裤飘荡在1983》《少年行》《关外》《寻根团》5部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在不经意间写下了作者的生命史、心灵史。本书想要探查的,是生活的磨砺给人带来的转变,是现实背后的人生,其中无不饱含着作者对自身经验的确证,以及对现实的观察、对他人的同情,并用全副身心感知和搜集周遭所产生的冷暖悲欢。这就是“不断荒野化,又不断抗拒荒野化的过程”。
序言
不仅是为了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总

野莽
在一切都趋于商业化的今天,真正的文学已经不再具
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神话般的魅力,所有以经济利益为
目标的文化团队与个体,像日光灯下的脱衣舞者表演到了
最后,无须让好看的羽衣霓裳作任何的掩饰,因为再好看
的东西也莫过于货币的图案。所谓的文学书籍虽然也仍在
零星地出版着,却多半只是在文学的旗帜下,以新奇重大
的事件,冠以惊心动魄的书名,摆在书店的入口处,引诱
对文学一知半解的人。
这套文库的出版者则能打破业内对于经济利益的最高
追求,尝试着出版一套既是典藏也是桥梁的书,为此做好
了经受些许经济风险的准备。我告诉他们,风险不止于此
,还得准备接受来自作者的误会,此项计划在实施的过程
中不免会遭遇意外。
受邀担任这套文库的主编对我而言,简单得就好比将
多年前已备好的课复诵一遍,依照出版者的原始设计,一
是把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被翻译到国外的,重要和发生影
响的长篇以下的小说,以母语的形式再次集中出版,作为
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收藏;二是精选这些作家尚未出境的
新作,出版之后推荐给国外的翻译家和出版家。入选作家
的年龄不限,年代不限,在国内文学圈中的排名不限,作
品的风格和流派不限,陆续而分期分批地进入文库,每位
作者的每本容量为十五万字左右。就我过去的阅读积累,
我可以闭上眼睛念出一大片在国内外已被认知的作品及其
作者的名字,以及这些作者还未被翻译的本世纪的新作。
有了这个文库,除为国内的文学读者提供怀旧、收藏
和跟踪阅读的机会,也的确还能为世界文学的交流起到一
定的媒介作用,尤其国外的翻译出版者,可以省去很多在
汪洋大海中盲目打捞的精力和时间。为此我向这个大型文
库的编委会提议,在编辑出版家外增加国内的著名作家、
著名翻译家,以及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希望
大家共同关心和参与文库的遴选工作,荟萃各方专家的智
慧,尽可能少地遗漏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这个方法自
然比所谓的慧眼独具要科学和公正得多。
遗漏总会有的,但或许是因为其他障碍所致,譬如出
版社的版权专有,作家的版税标准,等等。为了实现文库
的预期目的,在全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出版者会力所能
及地逐步解决那些障碍,在此我对他们的倾情付出表示敬
意。
2018年5月12日改于竹影居
内容推荐
《烟村故事》系列短篇小说,一共创作了18篇,本书里选取其中8篇。
这个系列写下的,多是“我”童年的乡村记忆,那些纯美自然风光中艰辛讨生活的人们。
《喇叭裤飘荡在1983》写“我”的少年和“我”的少年哥哥。相较《烟村故事》用儿童眼光打量生活,《喇叭裤飘荡在1983》中的少年,对生活有了似懂非懂的认知,他见证了少年哥哥命运的悲剧——理想主义被现实生活所粉碎的过程。回头看这个小说,读到少年哥哥剪了喇叭裤给他作子当尿片时,“我”依然泪下如雨。
当年打量哥哥的孩子,如今年近五旬,还在为守护心中的理想主义与生活抗争。
《少年行》的叙事者,从《喇叭裤飘荡在1983》中的十二岁的孩子,长到了少年哥哥的年纪,他已十八岁,也面临了少年哥哥曾经的问题。心怀理想,却困守乡村。他在努力挣扎,在摆脱命运写好的未来。这篇小说,写得就是挣扎的过程。他不知自己要什么,却明确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于是,《少年行》的结尾,他离开乡村,走向了梦想中的城市。
他来到深圳的《关外》。
这是他年未曾料想到的,他用尽努力,无法从关外进入关内。
关,在这里,是深圳南头关的实指,无疑,又是象征。
他逃离乡村,梦想进入“关内”,但他无法进入。这段生活,是他的青年时期生活的实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