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并创作小说、散文等,发表研究文章、人物专访、散文、小说等十余种。著有《燃烧的是灵魂一一陈荒煤传》(《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青草绿了又枯了:寻找战火中的父辈》等。
近年来致力于文化历史人物研究,在《收获》杂志主持专栏写作“遗失的青春记忆”“潮起潮落”“他们走向战场”。
1937:田园生活的破灭
故事缘起于三十年代古老的北平。
古老的北平,年复一年的平静中掺杂着各种各样人的梦想、挣扎和奋斗的北平,贫穷与富贵混杂的北平,城墙外有鸽子在蓝天下盘旋鸣叫,胡同里树荫下弥漫着浓浓的说不清的古都气息……
几十年后,一个夏天的日子里,我在离鼓楼不远的宝钞胡同里找到了张家的旧宅,那个原来叫做法通寺的胡同,现在叫华丰胡同。据说在很多年前那里有着一座不小的寺院,而今,旧日的庙宇早已被拆除,胡同口是新搭建起来的小卖店和小发廊,发廊的大玻璃上赫然张贴着一幅幅美女的画像和写有“洗剪吹8元、按摩免费”的广告。
正是周末的下午时分,太阳依旧明晃晃地照着悠长的胡同,胡同里很安静,没有太多的车,从敞开的院门口甚至可以听得见里面传出啪啪地摆棋子的声音。在走过一排有着灰色长瓦的大屋檐院墙时,我有种感觉,这一片高高的院墙里或许就有我要找的法通寺10号吧。果然,在问过了几位戴着红袖箍的大妈大爷之后,我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一位热情的大妈告诉我,六十多年前那个坐北朝南的大院落,在漫长动荡的岁月里,已经衍变成了三个院子。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其中的一个院子,一进门,出现在眼前的景象就和张昕老师的描述截然不同。这院子好像是一个集装箱,所有的空间都被陆续盖起的小房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中间只剩下可以过一两辆自行车的空间。我无法弄清哪里是一进院、二进院,哪里是三进院。我只能沿着狭窄的小道朝里走,绕过一排房子,里面同样是一堆密如棋子的小房子,它们毫无章法地粘连在一起,分不清哪些是住房,哪些是厨房或是堆积杂物的仓库。
在那些小房子面前,我站立片刻,环视四周,努力寻找着昔日的踪迹。微风从院落中轻轻掠过,头顶上有沙沙作响的树叶,这就是那所有着许多神秘故事的大宅子,那所给了张楠、张瑞芳、张昕三姐妹温馨的生活,并在解放后被她们的母亲毅然将大部分房屋捐给国家,将少部分房屋借给政府办幼儿园的大院落吗……我看到了那棵默然屹立在拥挤的房子中间向着天空伸展的老槐树,茂密的树叶覆盖着周围的小屋,树旁有一排向南的北房,风雨的侵蚀已经使得墙壁斑驳脱落,但那高高翘起的屋檐,屋檐下精致的雕刻,和屋檐上那一排排密密排列的灰色老瓦却在那些新起的小屋中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大气。我知道,或许只有它们可以向我述说岁月的故事了……离开时,一间房子的主人指引我看院门口一字排开挂着的九个电表,他告诉我这里是两家人共用一个电表,一共住着十八户人家。我没有再走进另外的两个院子,我知道,在那里,我恐怕也同样很难找到昔日院落的痕迹了。
……故事真的是很老了,那是1929年初,一位坚强的女性杜健如(后改名廉维)带着六个孩子从老家回到北平,买下了这座大院子。这里曾经是梅兰芳的房产,三进套,前后有五个院子,大小十八间。一进院是一片空旷的场地,带栅栏的大车门,水泥甬道,是用来走车的,两旁的空地上有竹子、杏树和三棵高大的老槐树,一路走进去就让人感到幽静和舒适。二进门是北平传统的四合院大门,圆形的门洞,旁边是门房,门洞后是环着院子的房屋,多是用来放东西和住佣人的。三进门里才是主人们住的地方,迎面一排宽大的北房三大两小,隔开一段是东西厢房,从侧面绕过去是通往后面的两个小跨院。房子是父亲的结拜兄弟帮着看的,母亲所以选中了这里,更多的是看中了这里的幽静,它们宽大空旷,可以让她有施展的余地,她的孩子们也需要这些空地,她想要他们在这里有自由的空间,过一种淳朴的田园般的生活。
这所院落里没有父亲的身影,只有父亲的灵堂。灵堂设在后面的跨院,是用原来的一个花房改造的。灵堂很大,长条供桌上摆放着父亲的遗像,遗像下是放大成照片的父亲亲笔遗嘱,遗像前供奉着每日与家人一样的食物水果,还有开在不同时节里的鲜花。灵堂门口一边一棵梨树,开花时满树花朵满院飘香。母亲让孩子们常常到那里去玩,那里一尘不染,充满生气,孩子们从来没有感觉到一丝阴森冷落的气息。
父亲张基是国民党的一位将军,曾经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任教,北伐时曾出任第一集团军炮兵总指挥。他军人的辉煌生涯似乎和孩子们关系不大,他魁梧的身材却让孩子们记忆深刻:一米八五的个头,方正的脸膛——大眼、高鼻、阔嘴,永远腰板笔挺,孩子们要把头使劲地向后仰起,才能把父亲看全,在孩子们心里他真是一个很帅的父亲。
因为小,孩子们并不懂得父亲,只记得他爽朗的笑声,记得他每次出门前告别时总要逐个捏鼻子的亲昵动作。直到有一天,这位正直的军人以一种孩子们无法理解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才知道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竟是那么宝贵。
长大后,他们渐渐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那是1928年初,东山再起的蒋介石在南京复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亲自挂帅第一集团军发动二次北伐,准备统一中国,父亲受命担任炮兵总指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荣高棠、荒煤、杨易辰、程光烈、郝龙、姚时晓、张楠、张瑞芳、张昕、管平、胡述文、庄璧华、方深、王拓、郭同震等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开始了一段在后来的岁月中被历史和他们所共同怀念和记忆的独特旅程。这个团体叫北平学生移动剧团,这次旅程跨越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地,长达两万多里。历时一年多的演剧生活,他们举行了上百场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弹》等十几个剧目,积极宣传抗日,这群少男少女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毅然用稚嫩的嗓音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团队中的人如今多已仙逝,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历史上……
书中有放声歌唱的激情岁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更有血与火洗礼下的时代印迹,大时代变动中的人心沉浮,以及那本发黄了的日记本上留下的那些饱含着泪与痛、笑与美的青春记忆。
写这部书的动议,是从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团体日记开
始的。
几年前的一个夏日,当我在张昕老师家看到那部保存
完好的六十多年前的珍贵日记时,那黑色的半软半硬的封
面,那一张张泛黄的纸页,纸页上那些由十几个人用各自
不同的笔迹写下的或工整或潦草,或清晰或模糊得几乎难
以辨认的笔迹,都让我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和一种最近
距离地面对历史的震撼。我很难抗拒这种力量对我的吸引
,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决定要把日记整理出来。
那个夏天的很多个夜晚,我是读着这些日记度过的。
这是一群北平大学生的故事。
那时他们年轻,年轻的生命充满着激情和浪漫。他们
做着那个年龄的人爱做的梦,发表着那个年龄的人对社会
生活的种种评判,他们青春的脸庞活泼的身影,闪现在古
老京城赫赫有名的大学里:中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
学……
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
他们的一生。1937年,他们走到了一起,在此后一年多的
时问里,彼此依靠,生死相连。
在1937年相隔六十多年后的一个日子里,应我的请求
,他们之中还健在的几位老人坐到了一起,回首往事,九
十三岁的荣高棠老人——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头头,感慨
万分,他说:
“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生活,那样的
生活我们后来再也没有过。”
我注意到他用了“最值得记忆”这样的语言,并且强
调“以后再也没有过”,这让我感到意外。荣高棠曾经是
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人物,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
,他经历的沧桑和辉煌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我提醒他,
这一年其实既不是你一生最有成就的一年,也不是影响你
仕途的关键时刻,甚至不是你生命中最惊险最艰难的阶段
,即便如此,你也真的这样评价吗?
“是的,就是这一年,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位
参透人生种种的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他甚至用着半开
玩笑的武断口气对我说,“你用不着再征求别人的意见了
,我们也用不着对口供了,我完全可以代表大家,尽管后
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
永远是这一年!”
那是怎样的一年!那一年里都发生了什么?在后来的日
子里,这些充满个性的鲜活青春记忆又有多少存留在他们
的心里,鼓舞着他们走过漫长的人生路途?
一个个问题在我面前展现,可惜,日记并不足以回答
这些问题,它只记载了1938年2月到10月这段时间里的部分
事情,而且,从表面上看它还是琐碎的。于是,我开始探
访那些健在的老人们,并对昔日仅存的历史资料一一进行
艰苦的查询。
有人说,历史学家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擅长把支离零
碎、断裂残破的史料点化成为让人兴味盎然的完整叙述,
使人们对往事有更多的了解。我不是历史学家,但这种说
法却鼓舞我不断地通过“发现”、“鉴别”,抽出种种细
小的线头,小心编织,把埋藏在岁月尘埃中的故事呈现出
来。
就这样,在整理日记之余,我终于把他们的事情写了
下来,并希望通过这些对昔日历史的片段回溯,展示那个
大时代,展示年轻知识分子在战争中所走过的艰难的历程
,这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处于两个截然不同时代的人之间
的交流和思考……
1938年,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历时一年多的演剧生活,举行了上百场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弹》等十几个剧目,积极宣传抗日。本书以保存下来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日记》为中心,多方查找资料,访谈健在者,全面而真实还原了那段历史。此次将重新设计封面,并增加程光烈日记等新内容。
1938年,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历时一年多的演剧生活,举行了上百场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弹》等十几个剧目,积极宣传抗日。本书以保存下来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日记》为中心,多方查找资料,访谈健在者,全面而真实还原了那段历史。此次将重新设计封面,并增加程光烈日记等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