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协商建国/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历史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丁云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各界人士积极响应,纷纷从国统区、香港和海外秘密奔赴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界和衷共济、协商建国的故事,展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隆重召开,各界共建新中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目录
前言
一、“五一口号”揭开协商建国序幕
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旧政协协议终成一纸空文
第三条道路行不通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
二、各界热烈响应中共号召
民主人士会聚香港
“五一口号”引起强烈反响
新政协运动与“双周座谈会”
三、各方民主力量殊途同归
周密安排安全护送工作
从香港辗转东北解放区
从平津沪奔赴李家庄
华侨领袖海外归国
群贤毕至北平城
四、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新发展
“新政协诸问题”协议的诞生
《将革命进行到底》究竟针对谁?
中间派公开承认中共的领导
中共明确对待民主党派的政策
五、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筹备
新政协筹备会召开
各人民团体的恢复和建立
参会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确定
新政协会议代表人选的协商
毛泽东亲往车站迎接两位特邀代表
六、共筹建国大计
从“新政协”到“人民政协”
《共同纲领》大宪章
新中国的国名
拟定国旗、国歌、国徽、国都、纪年
七、组建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份提案
结语 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新民主主义
革命,并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两种前途、两个命运的较量中,国
民党从“制宪国大”到“行宪国大”,借民主之名,行独
裁之实。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主张的中间道路,
实质上是希望效仿欧美,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然而,以当时中国最大民主党派民盟被迫解散为
标志,中间道路宣告破产。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是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为争取抗日战争彻底胜利,并
在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而提出的政治构想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
动节口号,其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
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
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吹响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
筹建新中国的号角。“五一口号”发布后,在海内外迅速
引起强烈反响,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
发表通电,热烈响应号召。
中共地下组织在毛泽东、周恩来的领导和部署下,缜
密筹划,精心安排,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分期分批把数百
位民主人士从香港、北平、天津、上海和东南亚的新加坡
等地,安全护送到解放区,最后会聚北平,筹备新政协,
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面临失败结局的国
民党统治集团故技重演,制造“和谈”烟幕,企图划江而
治或卷土重来。民主党派中仍然有少数人士念念不忘中间
路线。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关
于时局的声明》等文,揭穿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和谈阴谋,
廓清民主人士间的思想迷雾;中共中央团结各民主党派开
展新政协筹备前的初步协商,进一步明确对民主人士的政
策,推动各人民团体的恢复和建立,为新政协会议的筹备
召开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
究竟哪些党派、团体和个人有资格参加新政治协商会
议?经过充分沟通协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最终确定
了参加新政协的46个单位662名代表。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
重任,通过民主协商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制定
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
法》3部大宪章;确定了国号、纪年、国都、国旗、国歌;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赋之以行使
国家权力的职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告了旧中国
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
中华民族从此进入新的历史纪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此产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
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共产党一道担负起国
家治理和建设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创的
协商民主这一新型民主形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
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后来发展完善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
导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挖掘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革命历史内涵,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香山革命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总体部署,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拟牵头策划编撰《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历史丛书》,本册为《协商建国》。
中国共产党提出“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热烈响应,并公开表示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就建立新的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原则、内外方针、施政纲领、指导思想等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真正实现了协商建国。
后记
“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历史丛书”是“十三五”国
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丛书秉持“谋
划精品项目,打造精品力作”这一主旨,精心组建队伍,
明确责任分工,层层严格把关,稳步有序推进。经过一年
多艰苦努力,顺利完成编写工作。
《协商建国》作为这套丛书中的一部,集中讲述中国
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
人士,海外华侨等奔赴解放区,共同筹备新政协、筹建新
中国的过程,生动展示各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衷共济
、协商建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该书由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云和北京
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同志承担大纲拟写和书稿写作,具体
撰写分工为:前言、第一章、第二章,丁云;第三章,苏
峰、刘超;第四章,陈丽红、贾变变;第五章,常颖、乔
克;第六章、结语,冯雪利;第七章,董斌、丁洁。北京
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杨迎参与本书的资料
搜集整理工作。
编委会及办公室成员参与本书大纲和书稿的修改完善
工作,主要分工为:前言、第一章,苏峰;第二章,贾变
变;第三章,冯雪利;第四章,董斌;第五章,陈丽红;
第六章,乔克;第七章,丁洁。本书联络员冯雪利负责编
写工作的组织协调,全程跟进服务,反馈并协助作者吸收
审改意见,先后三次统稿。丁云、冯雪利承担本书的配图
工作。
肖牲、李东朗、闫树军等专家审阅书稿并提出指导性
意见;庞松作为专责编委,全程指导文稿撰写修改,两次
统改书稿,对提升书稿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执行副主编张恒彬、范登生、刘岳、运子微审读书稿
并提出意见建议;执行主编李良、陈志楣组织领导书稿撰
写工作,并多次审读和统改;杨胜群、张树军两位主编从
确定选题到谋篇布局,从甄别史实到提升质量,实施全面
指导,严格审改把关,最后统改审定书稿,为本书付出很
多心血和智慧。
北京出版集团所属北京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全程参
与本书策划论证和审校出版工作,付出大量辛勤劳动。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文献
资料和研究成果。在此,谨向所有为本书编写工作做出贡
献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诚挚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写和组织水平有限,本书在史
料运用、详略处理、文字表述等方面难免有疏漏或不足之
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丛书编委会
2019年9月
精彩页
一、“五一口号”揭开协商建国序幕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这一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则企图依靠美国支持,继续一党专政,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背离人民利益。中间党派尝试调和国共两党,走不同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三条道路,最终以民盟被迫解散而告终。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协商建国的序幕。
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革命胜利后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这一问题更加迫切地摆在中共领导人面前。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进行了深入思考。1939年11月,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关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设想是实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大不相同,它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又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
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呢?面对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局势,毛泽东提出先要建立一个各党派的联合政府。
1944年,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为实现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欧洲反法西斯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抗日战场捷报频传之时,国民党军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遭遇惨败。4月至12月,短短8个多月时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掉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损失兵力60多万。这次大溃败集中暴露了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和军事无能,其中“政治之不善实为主因”。
盟国的巨大胜利与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强烈对比,使人们对国民党失去信心,纷纷要求改组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各民主党派公开发表声明,反对专制独裁;国民党内开明人士柳亚子、李济深等联合文化界进步人士,在广西成立“抗战动员宣传工作委员会”和“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发出“立即动员民众,坚决抵抗,铲除失败主义”的号召,获得国统区各界爱国人士的热烈拥护。一位国民党官员承认:“对国民党现政府的不满情绪是如此广泛,以至如果现在举行自由普选的话,80%的人都会投票反对国民党。”
与国民党军事大溃败形成鲜明对比,这一阶段共产党已经克服日军进攻和国民党封锁带来的严重困难,自身实力有了很大发展。1944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题为《如何解决》的演讲中说:“我们敌后人民在这七年多所发展起来的抗日部队五十七万正规军及二百二十万民兵总计起来,几已达到国民党现有部队的相等数目。我们敌后人民,在这七年多所建立起来的五百九十一县地方政权,几已达国民党政府失去的七百二十一县的百分之八十二。”政治上,全党通过整风运动,达到高度团结统一。通过建立普遍的“三三制”政权,协调了抗日根据地中共与各阶层的关系。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6: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