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曹林多年来一直活跃于国内时评界,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教授新闻评论课,既有资深的业界实践经验,也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心得,这使得本书在具有较强实操性的同时,也具备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梳理。在力求跳脱教材式的传统结构的同时,本书尝试从融媒体时代语境出发,呈现时评写作的新特点与内在规律,传达理性、有效、负责任的时评写作理念。 本书由十六讲组成,每一讲都涉及时评写作理论讲解与思维训练、时评写作案例分析,以及时评写作专题训练建议与学生习作点评等。对于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系学生的专业提升,以及各类考试中的评论写作水平的提高,本书可视为是一本“时评写作实战指南”,与此同时,本书更致力于启发评论思维,培养正确、公允的评论素养。 作者简介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江苏扬州人;多次获“中国新闻奖”,著有《时评写作斗讲》《拒绝伪正义》《不与流行为伍》。任多家报纸和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近年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教学,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讲授新闻评论课程,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兼职教授。此外,在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数十所大学做过演讲,并给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做过荣介素养和舆论引导的培训,课程很受学员欢迎。 目录 自序 评论写作不仅是新闻职业的核心资本 第一讲 评论写作的知识准备 一、评论员需要养成自虐的习惯 二、请在精神上做好进入评论课的准备 三、寻找简单并怀疑它,寻找复杂并使之有序 四、随时记下碎片想法并培养专注力、深思力 五、养成建立自己资料库的习惯 六、习惯去跟人对话,而不是独自冥想 七、给自己创造公开表达的机会 八、培养“有证据”的质疑精神 九、慢一拍的能力 十、培养看数据来源的习惯 十一、别只寻找认同,兼听相反观点 十二、意识到局限性,避免走向极端 十三、对微妙变化的敏感 附:我和“求稳心态”的战斗 李菡 第二讲 跨越评论写作的心理障碍 一、评论写作心理障碍的几种症状 二、如何打破心理障碍,培养“想”的习惯 三、想法不是瞎想——思想中的“他者想象” 四、想法多了,评论自然就有了——评论的“养题意识” 五、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多思考一步 六、学会看新闻后面的网友评论 七、一定要把想法写出来——跨越从“想”到“写”的障碍 八、在开放的平台上自由驰骋 第三讲 评论专业主义的内涵 一、同学们对评论的感性直观描述 二、评论专业主义之一:强大的内心 …… 第四讲 评论写作的表达效率 第五讲 评论写作的抓手与钩子 第六讲 评论写作的语言和语态 第七讲 评论写作的构思 第八讲 评论写作的选题 第九讲 评论写作的论点与角度 第十讲 评论写作中的事实 第十一讲 评论写作的论证与论据 第十二讲 评论写作的论证与结构 第十三讲 评论写作的理性与思维 第十四讲 评论写作中的因果判断 第十五讲 评论写作的逻辑 第十六讲 融媒体时代坚守评论的传统基因 导语 本书作者曹林已经连续七年作为特聘业界老师,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新闻评论课程,讲授新闻时事评论写作。通过紧贴实践的理论教学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学生每学年都有多篇优秀评论作品发表于各大媒体,其中的优秀毕业生还任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本书以曹林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讲授的新闻评论课程大纲为基础,经过系统化的理论梳理,整体呈现出时评写作课程的科学性、实操性。本书由十六章节组成,每一章节基本包含以下内容:时评写作理论讲解与思维训练;时评写作案例分析;课堂学生互动;时评写作专题训练建议;学生课后总结分享。较为全面地将优质的新闻评论课程,分享给更多新闻专业学生及新闻从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