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欧洲全史(从5世纪初到20世纪)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何炳松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欧洲全史》一书,分为《中古欧洲史》和《近世欧洲史》两篇。《中古欧洲史》叙述了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瓦解到16世纪为止的欧洲历史进程。《近世欧洲史》主要讲述了17世纪初代议制度及科学兴起至20世纪初的近代欧洲史进程。全书讲述了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及艺术等方面内容,对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人物,查理曼大帝、马丁·路德等人一生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全书叙述严谨,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好的欧洲史入门书。 作者简介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教育家。1913—1916年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美国成斯康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现代史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等,擅西洋史研究。最早将西洋史学引进中国,一生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有《新史学》、《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等,影响至为深远。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目录 上篇 中古欧洲史 序 弁 言 第一卷 蛮族之入侵及基督教会之事业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本书之目的 第二节 历史之起讫 第三节 中古时代之意义 第二章 蛮族入侵以前之欧洲 第一节 罗马帝国统一之原因 第二节 罗马帝国衰替之原因 第三节 罗马文化之衰替及基督教之传入 第四节 纪元初年之基督教会 第五节 东部罗马帝国 第三章 日耳曼种人之入侵及罗马帝国之瓦解 第一节 西哥特王国与汪达尔王国之建设及匈奴之入侵 第二节 东哥特王国之建设 第三节 罗马文学之衰替 第四节 东帝查士丁尼一世之武功及伦巴种人之入侵 第五节 法兰克王国之建设 第六节 法兰克王国之政情 第七节 蛮族与罗马文化之融合 第八节 中古时代之事业 第四章 罗马教皇之兴起 第一节 基督教会得势之原因 第二节 中古教会之政权 第三节 罗马教皇得势之原因及其机关之发达 第四节 罗马教皇圣格列高利一世 第五章 修道士及日耳曼种人之入教 第一节 清修主义及寺院制度 第二节 英伦三岛中之传道事业 第三节 欧洲大陆上之传道事业 第二卷 封建制度之发达及民族国家之兴起 第六章 查理·马特及丕平 第一节 查理·马特之内政 第二节 丕平之篡位 第三节 丕平与罗马教皇之携手 第七章 查理曼 第一节 查理曼之性情 第二节 查理曼之征服撒克逊种人 第三节 查理曼之征服伦巴种人 第四节 查理曼之征服斯拉夫种人及回教徒 第五节 查理曼之称帝 第六节 查理曼之内政 第七节 查理曼之提倡教育 第八章 查理曼帝国之瓦解 第一节 查理曼帝国之分裂 第二节 法国、德国之起源 第三节 “胖子”查理之统一帝国 第四节 帝国不能统一之原因 第五节 封建制度之权舆 第九章 封建制度 第一节 封建制度之起源 第二节 封建制度之要质 第三节 附庸之义务及贵族之种类 第四节 封建制度之内容 第五节 封建时代之私斗 第六节 教士之息争及国王之得势 第十章 法兰西之发达 第一节 雨果·卡佩之建设法兰西王国 第二节 法兰西国中之小邦 第三节 法国君主之地位 第四节 法国境内之英国领土 第五节 中央政府之建设 第十一章 中古时代之英国 第一节 诺曼底人入侵以前之英国 第二节 威廉一世之入英及其政绩 第三节 亨利二世之政绩 第四节 《大宪章 》 第五节 国会之发达 第三卷 皇帝与教皇之争雄 第十二章 十世纪及十一世纪之德国与意大利 第一节 德国初年之历史及奥托一世之事业 第二节 神圣罗马帝国之起源 第三节 康拉德二世与亨利三世 第四节 教会及其领土 第五节 教会之流弊 第六节 皇帝与教皇争雄之开端 第七节 改革教会之动机 第十三章 圣格列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之冲突 第一节 教皇之主张 第二节 圣格列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之争执 第三节 亨利四世之末年 第十四章 霍亨斯陶芬族诸帝与罗马教皇 第一节 皇帝腓特烈一世 第二节 伦巴底诸城之政情 第三节 腓特烈一世与伦巴底诸城 第四节 腓特烈一世之失败 第五节 亨利六世 第六节 教皇英诺森三世之得势 第七节 皇帝腓特烈二世与教皇 第四卷 中古时代之一般状况 第十五章 中古时代之教会 第一节 中古教会之特点 第二节 教皇 第三节 大主教、主教及牧师 第四节 教会之仪节 第五节 忏悔礼与圣餐礼 第六节 教士之势力 第十六章 异端及托钵僧 第一节 教会之利弊 第二节 教士之腐败 第三节 异端之兴起 第四节 扑灭异端之方法 第五节 圣芳济 第六节 芳济派之托钵僧 第七节 多明我派之托钵僧 第八节 托钵僧之事业 第十七章 乡民及市民 第一节 中古时代乡农之状况 第二节 中古时代城市中之状况 第三节 中古时代之商业 第四节 中古时代商业之障碍一 第五节 中古时代商业之障碍二 第十八章 中古时代之文化 第一节 近世各国语言文字之起源 第二节 德文、英文之起源 第三节 法国之传奇 第四节 法国南部诗人与骑士制度 第五节 中古时代之科学 第六节 中古时代之美术 第七节 中古时代之大学 第八节 中古时代之哲学 第九节 中古史初半期之回顾 第五卷 文艺复兴 第十九章 百年战争 第一节 百年战争前之英国 第二节 百年战争之开始 第三节 百年战争中英法两国之状况 第四节 英国佃奴制度之废止 第五节 百年战争之后半期 第六节 英国之玫瑰战争 第七节 百年战争后 导语 本书作者何炳松为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甚丰,其中不少被用作大学教材。他的著述融会古今,学贯中西,与梁启超并称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本书将《中古欧洲史》与《近世欧洲史》合二为一,让你仅需一本书就能看尽欧洲中古、近世的历史。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独到的视角让整个5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更加全面、生动的展现在你的眼前。 本书用精炼简洁的语言阐述了中世纪以来到20世纪为止的欧洲变迁,从十字军东征到宗教改革、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蒙昧到科学技术的勃兴。把整个欧洲宗教、文化、科技以及殖民扩张等重重解剖,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欧洲世界。 精彩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之目的 历史之范围 泛言之,凡过去人类所为、所思、所望者,皆历史也。历史为研究过去人类事业之科学,广大无边,然模糊异常,不易究诘,埃及象形文字之解释,中古寺院制度之叙述,印度蒙古皇帝之缕举,拿破仑战争之记载,皆研究历史者所有事也。即如罗马帝国之如何瓦解,一八九八年美国与西班牙之何以战争,加尔文对于路德之思想如何,十八世纪法国乡农所食者为何物,亦无一非研究历史之材料。历史范围之广,于此可见。 本书之目的兹所述者为中古欧洲史,为期虽短,然极为重要。本书之目的,在于叙述自蛮族南下以后至近世诸国兴起时止之各种重要变化,以明近世欧洲文明之渊源。然千余年间,民族国家蔚然兴起;伟人英杰,代有其人;加以文物典章,时有变化;研究者不一其人,著作之书,汗牛充栋。兹书所述,仅得数十章之文字,其不能包罗一切,可想而知。则抉择材料,约取成书,编者之责,固甚大也。 注重一般状况 编史而仅述时与事,读史而仅记时与事,两无裨益。研究历史者,应知过去人类生活之状况如何?其制度如何?职业如何?事业如何?中古时代,既无币制,经商之方法如何?基督教在社会上之势力如何?僧侣之生活如何?有功于人类者何在?凡此诸端,皆吾人应详述者也。故本书之目的,一言以蔽之,在于说明上古之欧洲,如何一变而为近世之欧洲。 抉择材料之审慎吾人既欲撮千余年来人事变化之大纲以便读者,故偶然之事及奇异之迹,不得不略去不提。吾人所注意者,在于过去人类之习惯及制度,凡偶然之事之可以说明此种习惯及制度者,则取以为材料焉。 研究过去应有同情吾人研究过去之人事,断不可心存藐视,以荒谬目之,须平心静气,具有同情。盖史家之目的,不在批评过去制度之当否,而在说明过去制度之由来及其变化。例如中古时代,凡不信基督教者,则以火焚之。此种习惯,在今日视之,宁非无理?然研究历史者断不可肆口谩骂此种习惯之非是。其责任乃在于研究十三世纪时,何以无论何人,皆赞成此种习惯之存在。故本书所述之中古欧洲史,始终以同情贯彻其间,不作诛心之论,盖过去制度之得以存在,必皆有优点者也。 第二节 历史之起讫 历史分期之不当 将人类之过去,分为数期,谓某期终于四七六年,而某期即自此始;某期终于一四五三年,而某期即自此始;此种时代之划分,实不可能。人类之习惯,非一朝一夕所可造成,亦非一朝一夕所可变更。虽有时一战之后,国祚因之而绝,政体因之而变。工商业或因之而盛,或因之而衰,人民之精神及语言或因之而变。然此种变化,其来必渐。战争或革命以后,农民之耕耘也必如故,工人之作业也必如故,商人之贸易也亦必如故。即文人学士之著书,国民家庭之生活,亦皆必如故。故政体变迁之影响于人民习惯上者,进行甚慢,有时且并无影响之可言。 例如法国革命亦非骤然之变化十八世纪末年之法国革命,为历史上变化之最骤者;然稍加研究,则知法国之革命其来甚渐。而且当日革命者,并不能骤改法国之政体,因法国虽于一七九二年建设共和,然为日甚短,不久即有拿破仑之称帝,其专制且较前王为甚。即在今日,法国之政制中,尚留有王政时代之遗迹焉。 历史之继续人类有保存旧习之倾向,其结果即为历史上所谓“历史之继续”。故人类习惯无骤变之迹,亦无骤变之理,此语殆成史学上最重要之原理。 一般变化无一定之时日 编历史者,若谓其书始于何年终于何日,吾人即可断其忘却史学上之原理。现在编欧洲史者,每有一定之起讫。抑若某名王即位,或某大事发见,而欧洲之状况即为之丕变者然。实则普通之变化,断无一定之时日。故研究历史者,应就事实之实在情形而研究之,不可强限以时代。须知各民族之风俗习惯,新陈代谢,犬牙交错,初无全体一致之迹也。 第三节 中古时代之意义 中古时代之起点不著故吾人对于欧洲史上之所谓中古时代,不能断其以何事或何年为起点。罗马帝国之西北境外,有所谓蛮族者,未与罗马人接触以前,其事已不可考。他日西部罗马帝国之倾覆,即出诸若辈之手。北方蛮族之为患罗马者,约始于纪元前百年顷,其时曾为罗马名将盖乌斯·马略”’所败。五十年后,凯撒曾著书述其战败蛮族之陈迹。此后再过五百年,北方蛮族乃有建设王国于罗马帝国境内之举。西部之罗马政府,至是瓦解。而中古时代,于是乎始。 罗马文化之衰替不始于中古 然谓罗马文明至是扫地以尽,亦殊不然。盖罗马之文明,自奥古斯都在位之黄金时代而后,即日有变迁。日耳曼民族未入侵以前,罗马之文学与美术,早已衰微不振,与中古时代相同。而中古时代之思想及状况,则在罗马帝国时代,已见端倪矣。 中古时代之意义甚晦故所谓中古时代者,其意义极不明了。本书所指者,约自纪元后五世纪初年起至十四世纪止,前后凡千年之久。 黑暗时代四字之不妥昔日研究中古欧洲史者,以为自罗马帝国西部瓦解以后,数百年间,文化荡然无存,遂名此期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