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因其地位之高、受欢迎范围之广,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1940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因抗日战争影响未完成学业。战后考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并于1948年随校迁至台湾。1959年卸军职,投身报界。 1962年发表历史小说处女作《李娃》,一鸣惊人,此后著述不断,写下数十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有《李娃》《乾隆韵事》《红楼梦断》《慈禧全传》《胡雪岩》系列等。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小说之中,读来有很浓的临场感。他对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业竞争等洞察幽微,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著作问世几十年来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多次再版。 目录 第一章 相见欢 第二章 玉连环 第三章 病中人 第四章 中下签 第五章 夜宴图 第六章 玉楼春 第七章 风乍起 第八章 汴梁行 第九章 战江南 第十章 润州宴 第十一章 离别难 精彩页 第一章 相见欢 “好了!”李煜挥一挥手说,“再紧要的事,都搁到明天再说。我要写一两首词,试一试新造的纸。” “是!”汝南郡公徐辽、文安郡公徐游兄弟,以及清晖殿学士张洎,齐声答应着。他们都深知国主的性情,填词作诗是他的第一大事,而且构思的时候,穷搜冥想,独坐如痴,除了侍奉笔墨的内监宫女以外,不容外人在旁,所以虽觉得还有好些军国大计,亟待他裁决,亦不能不遵命退出澄心堂。 接着是砚务官李少微进谒。此人籍隶歙州,本来是个有名的砚工。李煜的父亲元宗李璟,性好翰墨,特地将李少微召入宫中,设一个砚务官的官职,专置其人。李煜接位,扩大了砚务官的职掌,造砚以外,并管上用的笔墨纸张。此刻要试的纸,就是李少微花了一年多的工夫,反复监工试造,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成品。 一展开来,李煜便喝一声彩。纷光致致,滑如春冰。定睛细看,纹理细密,竞像茧子。 “官家!”李少微是用沿自五代的称呼,叫皇帝为“官家”。他矜持地说:“御手试摸纸看!” 李煜伸手一摸,便舍不得释手了。“厚、软、腻!”他精确地用这三个字来形容赞美,“比薛涛笺好得太多了。” 李少微越发矜持:“官家,试捏皱了纸看!” 李煜如言照试,将纸角捏成一团,然后松开。李少微随即弯腰上前,将捏皱了的那一角,用手一捋,抹了几下,纸上微显折痕,但纹理并未折断。 “好极了!”李煜十分高兴,“薛涛笺太脆,经不起这一捏!” “原说官家是法眼。” “可惜!”李煜微感不足,“纸幅太狭,不堪做诏命。” “‘宣麻’另有麻纸。” 麻纸共分两种,一黄一白——以黄麻和白麻,劈作细缕,做经纬嵌入纸中,细密坚实,纸幅阔大。用此“宣麻”任命将相,威仪昭然,可真显得隆重了。 “外观尽善尽美了无瑕疵,却不知道受墨不受墨?” “待官家自己试!”李少微退后两步,躬身说道,“小臣在殿外伫待恩命。” “试得好,自然有重赏。”李煜笑道,“在殿外等赏,可也太心急了吧!” “小臣不敢!是想等官家试了纸,亲闻天语褒奖,好回去转述于出力臣工,同蒙恩荣。” “这还罢了,我便当面试与你看。” 李煜略略沉吟,想起前一天黄昏在华林园开筵观舞的情景,随即提笔写下七个字: 晚妆初了明肌雪。 落笔之初,便知道真是好纸,因为感觉上笔锋流转自如,有心手相融之乐。写完细看,墨辉不滞不漫,恰到好处,越显得名匠李廷珪父子所造的墨,宝光隐隐,不同凡俗。 李煜只是笑,踌躇满志到极处,反倒无话。李少微当然了解他的心意,随即凑趣说道:“小臣要乞赏,乞官家赐封嘉名。” “你是说给纸题个名字?”李煜细想了一下, “纸太好了,反而无可形容,就以澄心堂为号吧!” 澄心堂是大政所出之地,整个江南最紧要的一处地方,用来作为纸的名号,足见贵重。李少微也非常得意,随即磕头谢恩。 “你的龙尾砚、吴伯玄的笔、李廷珪的墨,”李煜指着书案上的文具说, “如今加上澄心堂纸,真是文房四宝。来!” 他召来内监,传谕赏李少微及他所属的纸工,朱绢两百匹,白银一千两。 “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轻声念完自语, “这应该是《玉楼春》的起句。对!正该用《玉楼春》!” 于是玉楼春色,如在眼前。楼是景阳楼,在台城建康宫北面的华林园内;楼前有口胭脂井,又名辱井,是陈后主与张丽华躲避隋军逃遁之处。不过两百年前的《霓裳羽衣曲》,都几乎失传,何况陈后主至今,事隔四百多年,谁还记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往事? “人间能得几回闻”的《霓裳羽衣曲》,唱尽了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繁荣绮丽,但也唱来了惊天动地的“渔阳鼙鼓”。五代以来,兵革相寻,此象征开元盛世的太平法曲,久已失传。直到前年,才由李煜的爱妻——国后周氏,细按旧谱,妙造新声。 周后是已故司徒周宗的长女,小名娥皇,十九岁嫁给比她小一岁的李煜。她盛于容貌,更富于才艺,通书史,精刺绣,琴棋歌舞,无所不能,而公认周后的绝艺是琵琶。元宗亦好音律,将一具视作宝器的“烧槽琵琶”,特赐儿妇。就用这具可以媲美蔡邕的“焦尾琴”的琵琶,周后创作了许多新曲。而她最了不起的成就,终还是根据残谱,重现了盛唐遗音《霓裳羽衣曲》。 …… P1-3 导语 细说李煜和大小周后的感情纠葛,详解南唐与北宋的政治风波,读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背后的故国旧事。 《高阳版李煜传》是当代历史小说巨匠、《胡雪岩全传》作者高阳力作。 本书既注重小说的故事性,又讲究历史的真实性,为您还原一个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李煜。 内容推荐 读懂了李煜人生中的伤有多痛,才更理解李煜词中的愁有多浓。 李煜,是家破国亡的南唐后主,更是举世公认的千古词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感慨的是自己哀愁的身世,却肯定曾戳中过你惆怅的心事。而他到底有过什么不堪回首的经历,才会写出这样感人至深的词句? 李煜的一生有两大痛事。其一在于情感的纠葛,他对大小周后一片真心,结果却两相辜负,直接导致了大周后含恨病逝,感情的伤口让他终其一生不能释怀。其二在于家国的毁灭,他并非昏君,更不是暴君,最终却成了亡国之君,使他的余生都在无尽悔恨中度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煜人生的悲剧?又是什么遭遇触动他写出了千古的名句?一切尽在高阳版《李煜传》! 翻开本书,读懂李煜人生中的伤有多痛,理解李煜词中的愁有多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