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空间学》分三篇,第一篇为资源空间学的理论建立,主要内容为资源空间学简介、资源空间学的相关理论、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模型(建立金字塔模型)。第二篇为资源空间理论的应用,主要内容为解析全球资源空间的现状与争夺、解析发达国家的空间战略和资源空间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第三篇为资源空间理论的实证,主要内容为中国资源空间现状与挑战和中国资源空间的拓展战略。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篇 资源空间学的理论建立
第一章 资源空间学
第一节 从金融危机说起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
二、如何看待金融
第二节 资源空间学的定义
第三节 资源空间学的研究对象
一、国家和区域
二、空间
三、资源空间
四、战略
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认为,“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可以叫做均衡产量,它的售价可以叫做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直接决定的,均衡价格就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实质上就是供求论,即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马歇尔在解释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时,引进了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马歇尔认为,价格和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关系,价格会影响需求,需求也会影响价格。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超过供给,价格则会上升高于当前价格,生产投入增加,生产也会随之增加。反之,如果需求少于供给,则价格就要下降到低于当前价格,生产也会因之减少。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撇开价值谈价格,使价格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同时均衡价格理论也表现出了市场机制对价格的作用。结合马克思的供给需求理论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资源市场的运行状况。
第三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相关理论
资源禀赋又称要素禀赋,即生产要素拥有量的丰欠。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由亚当·斯密提出。斯密认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出口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生产上占劣势的产品,这一理论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总结为绝对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区域分工中不仅要考察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绝对量,而且还要考察所消耗的相对量。即使一国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具有较他国的绝对优势或劣势,也会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更多的利益,节约了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使双方均能获得比较利益。他的理论被称为相对比较优势理论,并且由于其理论关注资源禀赋的配置状况,又被称为外生比较利益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进一步发展了外生比较利益说,总结成禀赋比较优势说,或简称为H—O定理。
李嘉图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皆属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的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