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广芩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人间烟火,过热闹的日子“格格”作家笔下的市井生活。
作者将一家子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生活诉诸笔端:对女儿顾大玉成长过程中的血泪教育史;九十多岁的公公与新时代晚辈(顾大玉)思想触碰的火花,他们各自抱持着的固执与可爱;到日本生活的种种热闹以及各种哭笑不得、有趣好玩的故事;记录从医时印刻在心中的二三往事。
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很难得的,便是这人间烟火气。
作者简介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授予“北京人艺荣誉编剧”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曾任陕西省人大第十一届常委会委员,西安市第九、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孤儿》《注意熊出没》《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状元媒》等;长篇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老县城》等;中短篇小说集多部;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柳青文学奖、萧红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国环保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热闹生活绘卷
琢玉记
寻找结婚证,找出一部卖座电影
主妇杂记
不可小知,而可大受
第二章 有趣的日子
“联合国”的家长里短儿——一串提不起来的琐碎
平淡豆汁
猫的悲喜剧
学唱
棋趣
云想衣裳
我当奥运火炬手
与王子同窗
第三章 抱以聊慰的情绪
拾取逝去生命的碎片
请拉住我的手
清淡如水的朋友——殷慧芬
失意的倾诉
导语
集结其真实家庭及日常生活的散文合集,笑到爆泪的亲子家教案例,有趣有料不同思想观念碰撞出有趣的火花。
多篇文章收录于各地区初、高中语文考卷作阅读理解试题,其关于描写皇城贵族、北京文化、陕北风貌、自然保护等方面文章都能引发相关研究部门的极大关注,也是未来潜在的热点话题。
散文版的《城南旧事》,“格格”作家笔下的市井生活,叶广芩以其京味小说最为出名,但其散文同样富有小说般的或强大的叙事逻辑或趣味性;自身贵族出身的背景让其作品富有非同一般的色彩,但她的人生经历又让其作品更接民风,读来同感满满,可读性非常强。
书评(媒体评论)
叶广芩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瘟不躁,
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内行看门道,
这文风这品位,装不出来学不到家,只能是生活磨炼
、环境熏陶、先天素质、后天修养,多年浸泡、酿造
而成。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作家 邓友梅
她的作品中那样一种既投入又清醒、既细致生动
又从容舒展的叙述,哀婉深沉、悠远悲凉的情调,将
人们引入一种特殊的氛围,随之领略人们所不熟悉的
那样一个特殊人群的悲欢离合和生存状态,深入体味
那曲折复杂的人生况味。
——《人民日报·海外版》
精彩页
琢玉记
一 水下房上
这本小书说的是“琢玉”的事情,这个琢玉并非指工艺品玉件的雕琢过程,是指怎么“修理”我的女儿顾大玉,因为大玉也是玉。我知道,“修理”这个词用得不妥,但我一时实在找不出可以替代的其他词汇,毕竟作家也有词穷的时候。谈家事,往往舌头发短,容易偏颇,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当局者迷。希望读者能理解,能原谅。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能和我的读者像老朋友一样,泡一壶茶,细细地品着,聊着,说着让彼此愉快又伤心的家长里短,说着家庭中的种种喜悦与困惑。必要时再抹上几把眼泪……我想从您那儿得到安慰,得到批评,得到指点和帮助。
在说琢玉之前先说说我自己。
按大排行,我们家有七个儿子,七个女儿,我是女孩里的老六,是属于“垫窝”的那一类。儿时,过清明节,我和父亲去北京东直门外的坟地上坟,父亲指着地里的一座座坟说,这是老祖,磕头。这是爷爷,磕头。这是姨太太,磕头。这是你第一个母亲,磕头。这是你第二个母亲,磕头……后来父亲指着三个土坟说,这是你的大哥和两个姐姐,不用磕了,给他们添锹土吧。我就走过去给我那些从没见过面的哥哥姐姐们添土,他们都是父亲的亲生子女,大哥叶广厚和二姐叶广芝在1936年同时死于“闹嗓子”,其实就是白喉。那时候的大哥已经二十岁,是个青年了。另一个小坟是我上边一个姐姐叶广蕙的,她比我大三岁……叶家的孩子们早早就到这里来集中了,我不知道父亲看了这些坟会有什么感触,大概是很难过吧。我问父亲,我死了以后是不是也要变个小土堆挤在他们中间?父亲说,怎么可能,你是要埋在别人家的地里的。我说我坚决不到别人的地里去,我就要和他们挤。看坟的老刘就笑,父亲说这丫头又犯浑了。后来,京畿之地的这片祖坟被夷为平地,在此之上又盖起了高楼大厦,祖先的骨殖荡然无存,那些拥在一起的哥哥姐姐也不知去了哪里。只有父亲,在香山的墓地静静地看着我们,看着我们以各种方式生活,看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当年,父亲和他的哥哥,我们的三大爷一起生活在北京东城一座很考究很幽深的四合院里。前面院子里有树,是丁香,后面园子里也有树,是枣树。前院的丁香开紫花,清香淡雅,就像我那些美丽的姐姐们;后院的枣树每年结些莫名其妙的没有甜味的枣,也生产一些浑身长毛的面目狰狞的“洋刺子”,碰到身上痛痒难忍。这些毛病,很像我的哥哥,像老七。
父亲在陶瓷研究所上班,研究陶瓷;三大爷在故宫当特邀顾问,也研究陶瓷。他们都是有学问、有品位的人,爱绘画,爱书法,爱京戏,爱美食,也爱我们这一堆闹哄哄的孩子。
我们家的孩子多,多了便不珍贵,从不娇惯,虽是世家,对孩子养得却糙,放羊一样地养。用我母亲的话说,一个也是养,一帮也是养,大的带小的反而省事。这大概也是满族人的习惯。叶赫那拉家族老辈是崇尚武功的,讲的是勇猛精进,志愿无倦。到了我父亲这儿,家里还有刀枪剑棍,他老人家还能舞双剑,拉硬弓。祖辈的精神自然是希望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不走样,不颓废,发扬光大,直至永远。满族是个在铁马金戈中发展起来的民族,自然也希望他的子弟要勇武强壮,经得起风吹雨打。所以,我们家的孩子自小都很皮实,都有着顽强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谁有头疼脑热,多是凭自己的体力硬扛,很少请大夫。病了,特殊的照顾不过是冲一碗藕粉,病人喝下了藕粉也就知道自己的病该好了,再没有躺下去的必要。我们的母亲认为,越是贫贱,越能结实长寿。所以我们每一个孩子出生后,都穿过用老年仆人旧衣裤改制的儿衣。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