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通史大师课(3)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邓小南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套书由多位当下中国史学界的名师学者共同撰写,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的中国通史读本。每位老师着眼于自己专攻的领域,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梳理中国历史的演进,分析历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概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本套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是广大历史爱好者、学生、职场人士学习中国历史的极佳读本。
作者简介
邓小南,1950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学术成果包括《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朗润学史丛稿》等,曾在海外多所大学讲学。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
第一节 概述(上篇):帝国的辉煌与苍凉
第二节 概述(下篇):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第三节 防弊之政:宋代的“祖宗之法
第四节 科举制度:新型士人的出现
第五节 文官制度:权力机制与制衡
第六节 信息渠道:多种途径的沟通方式
第七节 开创的活力:儒学与文学
第八节 雅俗兼资:士人的文化活动
第九节 化民成俗:社会风貌的演化
第二章 大元王朝的统治
第一节 蒙古的崛起
第二节 蒙古版图的扩张
第三节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第四节 元朝中后期的政治
第五节 元朝的国家制度
第六节 元朝的民族关系
第七节 元朝的对外关系
第八节 元朝的经济与社会
第九节 元朝的文化
第三章 内敛的明代中国
第一节 贫寒天子与内敛的明代中国
第二节 “靖难之役”与永乐帝的边疆开拓
第三节 郑和下西洋与消逝的传统航海时代
第四节 “三杨”与明朝的内阁
第五节 多面的宦官与被误解的历史
第六节 王阳明的疏离与完美
第七节 明长城的是与非
第八节 “倭寇”“板升”与走向远方的明人
第九节 晚明中国的救亡图存与走向崩溃
第四章 康乾时期的清代中国
第一节 关于“康乾盛世
第二节 收复边疆与有效的行政管辖
第三节 西师与新疆、西藏的统一
第四节 朱批奏折与军机处
第五节 用人理念与风格
第六节 惩贪与治吏
第七节 小政府,大职能
第八节 经济家与精英官僚
第九节 文字狱和闭关锁国
第五章 四组关系中的近代中国
第一节 超稳定中国的崩溃
第二节 水土不服的传统与现代
第三节 价值观的大作战
第四节 革命是中国的传统吗
第五节 改革是不是革命之母
第六节 清末民初革命与改良的角力
第七节 走出帝制是历史的偶然
第八节 近代史上的思想启蒙
第九节 救亡压倒启蒙
导语
《中国通史大师课(3)》是专业历史学者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书中既有对历史主线、朝代更迭的梳理,也有对不同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的分析与解读,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深入浅出。本册内容包括从宋代到清代的历史,由5位主讲人合著。
书评(媒体评论)
学习历史很重要,尤其是学习本国的历史。我们
学习历史,并不是要机械地背诵年代、记住人物,对
历史事件如数家珍,而是要看到历史的精神、变化的
过程和人类的未来,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这套《中国通史大师课》,是由很
多中国历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共同撰写的,他们都是学
有成就的人,他们的设想和所写下的内容,一定会给
大家带来知识的盛宴。
——葛兆光
数千年的波澜壮阔,浓缩在了几十个小时的讲述
中,又浓缩在了这60万字的小书里。展现在读者面前
的,不唯有田野考古与案头卷铁的发现之美,更难得
的是有每位讲者的多维思辨之美。历史,因不断被解
读阐释而更显厚重,更富魅力。看似与当下生活相疏
离的“无用之学”,恰是我们精神家园中文明给养的
无尽源头。
——许宏
《中国通史大师课》集聚了众多优秀史学工作者
的智慧和多年的研究心血,从大的历史视野和历史脉
络出发,结合具体入微的历史细节,探讨、梳理了上
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作者们以
正确的历史观、严谨的历史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
为社会大众奉献了一套启迪智慧的精品佳作。
——卜宪群
精彩页
第一节概述(上篇):帝国的辉煌与苍凉
这一章我们要讲的是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在这样一个大题目下,我们会分九个子题目来讨论。在本章开头部分,我们先对宋代做一个概述,分为上篇和下篇。长时段的观察
我们要讲的宋代,从时间的序列上来看,是处在中国帝制朝代的中段。也就是说,中国帝制朝代大约为2000年,如果我们把2000年打一个对折,那么折线处恰好就是宋代所处的时段。从严格意义上说,宋朝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和宋朝先后并存的,先有北边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党项民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后有蒙古民族建立的大蒙古国,也就是后来的元朝。严格来说,我们应该说当时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
宋代前后持续了近320年的时间,我们把这段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首都是现存的河南开封。到了北宋王朝末年,女真的军队打过来之后,北宋王朝就覆亡了。重新集结起来的朝廷一路向南迁,最终把临时『生的首都定在了现在的浙江杭州,因此我们把后期的宋代称为南宋。对宋代的历史评价
对于宋代的历史,近代以来有许多不同的评价。一些很有名的国学大师,比如严复先生,在给一个学生的信里说道,古代的人都喜欢读“前四史”,也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主要是因为前四史的文字比较好。但是,严复先生说,研究历史,不仅要注意文字,还要关注人心和政俗的变化,因此要特别关注历史上的宋代,因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很多现象都是从宋代遗留下来的。陈寅恪先生讲到“华夏民族之文化”的时候,也特别提到历经数千年之演进,文化有高峰、有低谷,却是“造极于赵宋之世”的。钱穆先生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来讲,也认为各个时期都是有变化的,但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宋代,宋代以前大体上可以称为“古代中国”,而宋代以后则可以称为“后代中国”。
20世纪50年代,当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文学所曾经出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宋代的部分是钱锺书先生写的。在这部书里,钱锺书先生就曾经从历史的延续和关联的角度来看宋代。他说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朝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比如谈及文学,我们会说唐诗宋词;谈及绘画,我们会说宋元文人画;谈及学术思想,我们会说汉学、宋学。不管从哪个脉络延续下来,都会说到宋代。
近些年来,学界有讨论“唐宋变革”的,也有讨论“宋元明变迁”的,不管从哪个角度讨论,我们都会看到宋代的位置:讲唐宋变革,宋代可能是变化的整合收束期;讲宋元明变迁,宋代就是新发展的开端。对于宋代的历史,国内的学者以及海外的学者都有很多讨论,很多情况下都是关注一个朝代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变迁。例如,葛兆光老师曾经说:“唐、宋文化的嬗变,在中国文化史上也许是最值得研究的题目之一。”陈来老师也讲,从中唐以来,中国的文化出现了几件大事,包括新禅宗的盛行、新文学运动的开展,还有新儒家的兴起,这样的学术潮流,从中唐以来一直延续到宋代,形成了主导宋代以后的文化的主要形态。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