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或此或彼(1985-2015)(精) |
分类 | |
作者 | 吴亮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吴亮,广东潮阳人,1955年生,现居上海。著有长篇小说《朝霞》,文集《文学的选择》《批评的发现》《秋天的独白》《被湮没的批评与记忆》《我的罗陀斯——上海七十年代》《天折的记忆》等数十种。 目录 描述与观点 当代小说与圈子批评家 文化、哲学与人的“寻根欲” 当代小说:一次探索的新浪潮——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描述、分析与评价 中国乡村小说里的若干现代主义倾向 回顾先锋文学—兼论八十年代的写作环境和文革记忆54 吴亮:先锋就是历史上的一座座墓碑 以文学的名义 思想的尖叫 立锥之地——读书札记之一 无处藏身——读书札记之二 《资本论》的芬尼根化与守灵人杰姆逊 作为自我反讽的批判与朗西埃的不满 隐藏的肖像——当代文学三十年批判论纲 评论与作家 《小鲍庄》的形式与涵义——答友人问 爱的结局与出路 马原的叙述圈套 人的尴尬境况——评李庆西的《人间笔记》 韩少功的感性视域 韩少功的理性范畴 《金牧场》的精神哲学 关于洪峰的提纲 一个臆想世界的诞生——评残雪的小说 訾议的陷阱——评残雪《突围表演》 让世界充满时装 猫头鹰的预言 无指涉的虚构——关于孙甘露的《访问梦境》 在孙甘露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陈村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城镇、文人和旧小说——关于贾平凹的《废都》 还有无数人的记忆像鸿毛那样飞向天空——论《很久以来》的“轻与重” 阅读是一种搜寻,故事还在延续——关于六篇评论与一篇小说 微型作家论 时代与观察 要么畅销 要么沙龙 论浮浅主义 拒绝的权利 论达达批评 再论达达批评 真正的先锋一如既往 缺乏想象力的时代 今日文学之命运 论学院派 游戏的权利 自由的幻想 消费社会中的先锋艺术 想象的逃遁 期待与回音——先锋小说的一个注解 论报纸副刊 底层手稿 崇高之幕 论私人化写作 锐普:糟粕就是经典 论对压迫的反抗 伟大小说与文学懦夫 论今天的浪漫主义和精神导师 速朽一代 民意的娱乐化滥用 论资产阶级趣味及对它的不满 论低级趣味 文化的敌意 批评备忘录 论色情读物 超文学手记 批评的活力 精彩页 当代小说与圈子批评家 对变幻莫测的当代小说再要作一完整的巡视和综述,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由一两个人来承担了。一年来的小说创作现状像团不断扩张的迷雾,把原先公认的那些清晰框架弄得一片模糊。这些纷至沓来的小说如同一大群匆忙向前赶路的旅行者留下的杂乱足迹,简直难以辨认。批评家刚刚理出一点头绪和轮廓,打算予以及时的归纳,但是新涌现的小说马上使原先确立的某几个观点发生了倾斜。今年初,张辛欣和桑晔的《北京人》在五家文学杂志同时和国内读者见面,随后就引起了批评的骚动。当有人振振有辞地以虚构是小说的最基本构成这一规范向《北京人》提出疑问时,另一些人则以“口述实录”这一纪实的形式本身拥有的审美认识意义——如可靠的逼真性、实况效果和还原性等等范畴——来为《北京人》的非虚构性进行理论上的辩护。不过,与此同时,这样的批评家却极难对差不多时间出现的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做出敏感的反应。由于对西藏民族历史、宗教、神话和种种野蛮的风俗所知甚少,也由于对那种怪诞的叙述形式和隐语感到极为生疏,人们只好对之表示沉默。这种沉默开始在蔓延——曾写了轰动一时的《棋王》的阿城,写了若干篇实验性的印象笔记体小说《遍地风流》,至今还未能看到批评家的反应。由于这串小说不但舍弃了情节,而且也难以看出那些印象背后究竟有什么象征意味,结果批评家就感到缺乏一种让他们阐发见解的客观依据。然而,恰恰是印象本身,构成了我们日常感觉的重要方面。日常感觉、心境、情绪和对某种氛围的期待,组成了《遍地风流》的几个要素,这一点被批评家们不以为然地忽视了。 批评家开始感到迷惑和惶然,往日那种全知全能的地位在迅速瓦解。当校园小说《你别无选择》和人们见面后,除了一些华而不实的赞词,更普遍的反应仍然来自对一般社会变迁乃至心理波动的描述与概括,或者从一代人的观念落差中窥见了大洋彼岸塞林格的影子,甚至还看到了海勒笔下的尤索林的幽魂。当然,指出这篇小说的反叛精神,一种青春期的躁动与不安分,是不无理由的。可是对这篇小说所涉及的某些音乐领域的课题,却还没有人作出内行的应答,而这恰恰是理解这篇小说的枢纽所在。小说在今年的大分化趋势中,愈来愈走向小型化、圈子化和专门化。这显然是对全知型批评家的重大挑战。权威的意义被缩小了,权威的影响也跟着缩小。已经很难听到一锤定音的批评之声,这声音已经被抹去了。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它们彼此合奏,彼此干扰,不能传得更远。权威消失了,是人们各自的个性崛起让它消失的—你们、我们还有他们。 当代小说犹如一棵参天人树,数不清的枝桠在自由伸展,向空间展拓,谋求生存。仅仅关注这棵大树下的土壤,或者仅仅看到这棵大树的树身,已经远远不够了。仅仅说所有的树都仰赖土壤而生存,或者仅仅说一切枝桠都从树干上生长出来,也已经远远不够了。说一切树呀、花呀、草呀都是植物,于我们知识的增进又有何益?批评愈来愈要求细密化、精确化和特殊化,那种大而无当的批评应当寿终正寝了。 P3-4 导语 30年观念之变迁作家之显隐。 一份雄辩的当代文学图录。 文学雄狮捕捉的风之初声。 本书内容包括:描述与观点、评论与作家、时代与观察三部分。收录吴亮三十余年来最为重要的评论性文字,在写作与批评间、在作家与论者间,绝非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或此或彼的潜望。 内容推荐 本书是吴亮三十余年来最为重要的评论性文章结集,谈论的是作家、作品,关注的是思想、思潮,在时代与观察间,在描述与分析外,绝非只是非此即彼的判断,更是辨认或此或彼的道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