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天主教财务经济研究(1582-1949)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康志杰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天主教财务经济,内容涉及传教经费的聚集与支出、教会不动产的积累、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等。整体框架以“篇”为轴心,以“章”为专题,在立体式的架构中展开分析论证。除前言、导论、结语,主体部分有4篇,计17章。财务经济是宗教发展的根基与动力,且通过生存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完成。没有经济基础,宗教活动恐怕寸步难行。因此,中国天主教财务经济就是一部生动的经济生活史,其丰富生动的内涵,可补中国社会史之不足,亦可为观照近代中国的政教关系开启一扇新的视窗。 作者简介 康志杰,湖北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2007年3月至5月,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德国华裔学志汉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著有《基督的新娘:中国天主教贞女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2013)、《鄂西北磨盘山天主教社区研究》(意大利利玛窦研究中心、香港原道交流学会,2013)、《教士东来:长江流域的基督教》(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基督教的礼仪》(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寻觅“丢失的记忆”:辛亥革命时期武汉暨长沙圣公会基督徒参与社会变革活动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等多部学术著作,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发表论文百余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湖北省级课题多项。 目录 前言 导论:1582-1949:中国天主教财务经济纵向考略 一、明末清初的天主教财务经济(1582-1722) 二、清中叶禁教时期的财务经济(1723-1839) 三、鸦片战争之后的财务经济(1840-1949) 历史篇 第一章 明末至清中前期财务经济的特征(之一):供职朝廷传教士接受俸禄及与教会财务经济之关系 一、利玛窦:受俸不做官 二、汤若望:从做官不受俸到接受俸禄 (一)明末:罗雅各早逝换来“月俸十二银” (二)清初从受“禄”拒“俸”到接受“薪俸”及出任“钦天监正” 三、汤若望之后供职朝廷的耶稣会士 四、禁教政策对供职朝廷传教士的影响 五、供职朝廷传教士对中国天主教财务经济的贡献 (一)所获房产地产归属教会 (二)所得现金充公 (三)供职朝廷传教士对教会财务经济的支援 第二章 明末至清代中前期财务经济的特征(之二):十八世纪北京耶稣会士开办钱庄 一、背景分析:耶稣会在世界各地从事经济活动概略 二、耶稣会士在北京开办钱庄 (一)本土经济活动的初步尝试 (二)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开办钱庄 (三)耶稣会为何屏蔽了开办钱庄的信息 三、耶稣会开办钱庄的两大原因 (一)来自教会内部的经济“压力” (二)来自中国社会环境的“缘由” 四、参与世俗经济活动成为耶稣会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本章绪余:兼论传教士是否能够经商 第三章 近代中国天主教财富基础的奠定:部分“给还旧址”案例分析 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朝廷下令“给还旧址” 二、“给还旧址”的类型 (一)改为公所类的“给还” (二)改为庙宇类的“给还” (三)改为民居类的“给还” (四)其他类型的“给还” 三、“给还旧址”的特点分析 (一)法国公使出面加速“给还”进度 (二)利益驱动之下,主教与地方官府展开“博弈” (三)“给还”案的复杂性 (四)“给还旧址”为天主教发展奠定财富基础 第四章 教案经济赔偿:近代中国天主教发展的“隐形推手” 一、教案赔偿及清政府的筹款方式 (一)教案赔偿述略:以部分教案为例 (二)“筹款——赔偿”:五花八门的筹款方式 二、天主教如何使用赔偿金(之一):投入传教事业 (一)重建教堂 (二)扩充教产 (三)加大要理学校经费的投入 (四)赔款用于改善信徒的生活 三、天主教如何使用赔偿金(之二):用之于非传教事业 四、专项赔款的使用:以“比利时庚款”为例 五、天主教庚款使用的特点:兼与基督教新教国家比较 第五章 “以田养民,以租养堂”:晚清民国天主教之租佃关系 一、清中前期教会租佃关系之发轫 (一)初期租佃关系的不稳定性:以真定武举郑逢时违租案为例 (二)北京教堂的租佃关系:逐渐走向理性与成熟 二、近代天主教租佃关系之定型 (一)基本发展大势 (二)租佃关系构成的基本条件:承租者须为信徒或慕道者 三、租佃关系的“样板”:以圣母圣心会传教区为例 (一)“土地换教民”的两种类形:租地与买地 (二)教友村的规模与数量折射出租佃关系的完善 四、公正与双赢:天主教租佃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低租粮运作 (二)各项优惠政策 (三)人性化的收租方式 (四)教堂的租金(租粮)投入慈善公益事业 五、天主教租佃关系特点分析:兼与世俗社会比较 (一)教会(教堂)是不同于世俗社会的“地主” (二)教友佃户是不同于世俗社会的“佃户” 第六章 经济自养:晚清民国天主教财务经济成熟的标志 一、教区、堂区的自养:以生活门类为视角 (一)农业自养 (二)畜牧业自养 (三)商业、手工业自养 (四)副业类自养 (五)综合类自养 二、修会团体的自养 (一)男修会自养的两种类型:隐修院与传教修会 (二)女修会自养 三、自养的新样板:以不同层次的经济实体为例 (一)教区自养的典型——献县教区 (二)典型堂区自养的典型——山东坡里庄等 四、自养的特点与局限: (一)特点:“自养单元”的确定及人性关爱 (二)局限:不平衡性及自发性 收支篇 第七章 中国天主教经费之来源综论 第八章 天主教财务支出(之一):“灵性类” 第九章 天主教财务支出(之二):慈善类 第十章 天主教财务支出(之三):公益类 教产篇 第十一章 自用型教产 第十二章 投资型教产 第十三章 :天主教“置产”的社会处境及政府对“教产”的管理 第十四章 “教产”归属权之争 管理篇 第十五章 财务管理制度综论 第十六章 “账房”:中国天主教财务运作的核心 导语 本书将研究对象置入中国历史及15世纪大航海时代之后西方天主教向远东拓展的历史背景之下,按照“史料的梳理与甄别→对历史的思考→深层的思维→理论及整体研究”的逻辑顺序来搭建合理的架构,除“导论”为纯粹的“纵向”梳理与分析,主体框架以“问题”推展,并将不同类型的“问题”编织进四个版块——“历史篇”、“收支篇”、“教产篇”及“管理篇”,内容涉及中国天主教在明清、民国的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不同表征、经费来源与支出项目、教产的类别以及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多个层面,以使分析讨论更加深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