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底两万里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法)儒勒·凡尔纳 |
出版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海底两万里》从一只“大海怪”写起,阿罗纳克斯教授接受了调查的邀请,并参加了捕捉行动,但在捕捉过程中却与仆人孔塞伊落入海中,又意外地游到了这只大海怪的脊背上。原来这只大海怪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的主人是著名的尼摩船长。尼摩船长邀请阿罗纳克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经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了罕见的海底动植物、海中奇景。最后到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不辞而别,上岸后,他把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整个故事的构思很巧妙,充满了奇特的幻想,情节惊险离奇,画面多姿多彩,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动魄惊心,是值得一读的科幻小说。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一位多产的优秀科幻作家、剧作家和诗人。其中,使他闻名于世的是他的科幻作家的身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著作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代表作“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科幻文学流派影响颇为深远。2005年是凡尔纳的百年忌辰,法国将这一年定为“凡尔纳年”。 目录 飞逝的巨礁 赞成与反对 随先生尊便 内德·兰德 向冒险迎去 全速前进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动中之动 内德·兰德的怒火 海洋人 鹦鹉螺号 一切都用电 几组数字 黑潮 一封邀请信 漫步海底平原 海底森林 太平洋下4000里 瓦尼可罗群岛 托雷斯海峡 陆上几日 尼摩艇长的闪电 强制性睡眠 珊瑚王国 印度洋 尼摩艇长的新建议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红海 阿拉伯隧道 希腊群岛 地中海上的48小时 维哥湾 失踪的大陆 海底煤矿 马尾藻海 抹香鲸和长须鲸 大冰盖 南极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缺氧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章鱼 墨西哥湾暖流 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大屠杀 尼摩艇长最后的话 尾声 序言 一、作者介绍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 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作为科幻小说题材 的创始人而享誉全世界。 19世纪最后的25年,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 。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 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 凡尔纳于1828年2月8日生于法国南特费多岛。1833年 入桑班夫人学堂读书。桑班夫人的丈夫为远洋海轮的船长 ,死于海难。1839年夏,他离家出走,拟乘珊瑚号海船出 海当见习水手,但被父亲找回。1840年,全家迁往南特, 凡尔纳就读南特公立中学。1847年,他北上巴黎攻读法律 。其间,他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48年至 1850年,他创作了剧本《火药阴谋》《摄政时代的悲剧》 《断了的麦秆》《阿布达拉》。1852年,他在抒情剧院当 秘书,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但他却不愿当律师。1863年 ,他出版了系列小说《奇妙的漫游》的第一部《气球上的 五星期》,声名鹊起,其科幻小说家的地位由此确立。 1864年3月发表《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同年10月,《地 心游记》出版。1865年《从地球到月球》在《辩论报》上 发表。1868年,出版发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871年 ,出版发行《海底两万里》单行本。1872年,凡尔纳定居 亚眠市,开始创作《八十天环游地球》,并于11月起在《 时报》上连载。当年,亚眠市学士院接纳他为院士,并于7 月荣获法兰西学院一等奖。1874年,他的《神秘岛》开始 发表。1884年,凡尔纳在地中海作了一次漫长的旅行,经 过葡萄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意大利等地,受到盛大 的欢迎。抵达罗马时,还受到教皇列翁八世的接见。1884 年年底,在《费加罗画报》上发表《费列特—弗拉克》。 1894年,他的《安提凡尔师傅奇遇记》出版,开始创作《 飞行岛》《第二祖国》《利伏尼的悲剧》《壮丽的奥利诺 科河》《迎着旗帜》。1896年,凡尔纳去巴黎,这是他的 最后一次巴黎之行。1905年3月24日,这位享誉世界、无出 其右的伟大科幻作家在亚眠与世长辞。 二、作品梗概 《海底两万里》描写的是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 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 ”,不幸却被那“怪物”俘获。而所谓的“怪物”竟然是 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该潜水艇的艇长是一位绰号为“ 尼摩”的失踪多年的人。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三 人作海底旅行。他们沿途饱览了海底变化无穷的奇异景观 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种种的危险。最后,当潜水艇 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三人不辞而别,将他 们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小说悬念迭起、精彩频仍、趣味盎然,在引人入胜的 故事和精彩的海底景观的描写中,蕴蓄着鲜明的爱憎和广 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还 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三、人物形象 尼摩船长:鹦鹉螺号潜艇艇长,身份神秘,知识渊博 ,富于智慧,举止高雅,威严冷峻,具有正义感。他反对 压迫,热爱海洋,带领一群与他志同道合的人,常年驾驶 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在海底探险,执行他的秘密的神圣“计 划”,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阿罗纳克斯教授:巴黎自然史博物馆客座教授,年约 40岁,正直仁慈,学识渊博,热爱科学考察事业。他受命 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海上“怪物”的行动,被尼摩 船长俘获,囚于其潜水艇中。在近300天的海底航行中,他 与尼摩船长及其船员一起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 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同时也饱览了奇异 壮观的海底风光,最后与其仆人和捕鲸手一起逃离潜水艇 ,把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孔塞伊: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仆人,30岁,性格稳重, 为人热情,正直诚实,精通分类学,对阿罗纳克斯教授忠 心耿耿,言听计从。 内德·兰德:加拿大籍捕鲸手,年约40岁,体格健壮 ,身手灵活,头脑冷静,有勇有谋,但脾气暴躁,难以交 往。他与阿罗纳克斯教授主仆一道被俘,囚于潜水艇上, 对尼摩艇长心存敌意,难耐海底的孤寂生活,故多次寻机 逃跑,但均未能成功。最后,他与教授主仆一起逃回陆地 。 四、艺术特色 凡尔纳不同于脱离现实生活的书斋学者,他凭借自己 的渊博学识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又一 个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完全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 物质利益。这一点,在《海底两万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部小说可以说在凡尔纳的作品中是文学性与科学性表 现得最好的一部杰作。读者在阅读中,可以任随自己的想 象力驰骋,想象未知的大海深处的种种神秘事情,并随着 尼摩船长遍游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的海底——海 洋世界几乎成了旅游胜地。 五、作品影响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凡尔纳是19 世纪伟大的科幻作家。19世纪,现代潜水艇尚未问世,可 凡尔纳笔下的潜水艇与我们今天现实中的潜水艇几乎没有 差异。他对海底世界的描写、各种海洋生物的介绍,激发 着人们不停地去探索陆地、海洋、天空。正如法国的利奥 台所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 过程而已”。法国的埃泽尔说道:“其实,他(凡尔纳)的 目的在于概括现代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 文的全部知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重新讲述历史。” 总之,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科幻作品,包括文学作品,都 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导语 《海底两万里》整个故事的构思很巧妙,充满了奇特的幻想,情节惊险离奇,画面多姿多彩,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动魄惊心,是值得每一位读者一看的科幻小说。 在海底所见到的景象可以说无奇不有,穿越海底森林、脚踏海底煤矿、欣赏价值千万的大珍珠、和大鲨鱼搏斗、追捕海牛、与章鱼群进行血战、遭遇冰山封路等许多罕见的场景,令人惊心动魄。 精彩页 飞逝的巨礁 1866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想必没人能忘记得了。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些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的速度极其快,动力极其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要比当时有科学分类的所有鲸鱼都要大得多得多。无论是居维叶、拉塞佩德、迪梅里先生,还是卡特尔法热,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的,除非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按照多次观察所得,平均算来(去除保守的估计,即此物长200尺;也不按夸张的算法,即这个大家伙宽1海里,长3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真的存在的话。 可是,它真的是存在的,而这种存在是不可否认的,而人是一向喜欢听神奇的事的,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奇谈怪论,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5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见了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哩。可是正在这时,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突然地喷出两根水柱,高达50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要么是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尚不为人知罢了。这种动物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在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总督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相距700海里的两个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只相隔两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的2000海里外,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即使首尾相接不过100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得有350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儿最大的也没有超过56米长,甚至都没见过有达到这一长度的。 相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励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极其关注。 在各个大的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在咖啡馆里,人们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它;在报刊上,人们在嘲讽它;甚至有人还把它搬上了舞台。各家小报可算逮着机会了,随心所欲地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来。有些因为编不出新花样,便把极力想象出来的那些巨型怪兽又给刊登了出来,从那头白鲸——可怖的“莫比·狄克”,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克拉肯,应有尽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给搬了出来,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的看法也被引用了,因为他们两位也认为有怪物存在。(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