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老树新花伴春风—记著名剧作家张永和先生 / 001
第一辑 经典剧目赏析
一个大写的人,一部大写的剧——看原创新编历史京剧《屈原》 / 002
重拾旧日京韵——喜见《昭代箫韶》重登京剧舞台 / 011
涅槃重生的“样板戏”——五十年后又见《沙家浜》 / 017
与时俱进写“春秋”——喜看新编京剧《天下归心》 / 026
狼牙高峰壮士魂——评京剧《狼牙山》 / 032
一出京剧一生戏——看京剧《裘盛戎》 / 044
京剧写意下的历史风云——京剧《西安事变》观后 / 053
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七十年又见《海棠红》 / 059
京剧丑行的里程碑之作——京剧《徐九经升官记》观后 / 067
揩尽尘垢显芳华——新编评剧《珍珠衫》观后 / 075
小剧团的“大气度”——看京剧反腐大戏《脚印》 / 081
数代白蛇铸名剧,雷峰塔下赞新人——浅谈付佳《白蛇传》 / 090
江山代有才人出——看青研班学子演《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 / 099
濒临绝响的优秀传统剧目——京剧《南界关》的复苏 / 105
历史与话剧碰撞出的艺术火花——说人艺小剧场话剧《画眉》 / 113
改革开放里的蜕变与坚守——看人艺写产业工人的好戏《食堂》 / 121
拊掌哭笑间逢甲子——幸睹人艺五世同台话剧《甲子园》 / 130
“阳春白雪”入民间——皇家厅堂版《牡丹亭》演出有感 / 140
第二辑 名伶菊圃风采
老骥伏枥,群英咸集——看赵葆秀三场大戏有感 / 144
三个阿庆嫂一段京剧路——说《沙家浜》三位著名的“阿庆嫂” / 150
因戏得福的旅程——我与于是之老师的普陀山之行 / 154
学余终身不懈,爱徒胜过爱己——纪念王少楼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 162
“新腔张韵”创新流——王蓉蓉的京剧《党的女儿》 / 165
奇哉!美哉!穆桂英——《穆柯寨》里的梅派名家史依弘 / 171
又见王派经典《十三妹》——说王怡的“何玉凤” / 176
《红鬃烈马》里的程派艺术——评迟小秋的“王宝钏” / 179
自励不息,奋斗不止——我所认识的孙毓敏 / 185
古老又年轻的新京剧之声——我眼中的吴汝俊 / 190
花甲金嗓寻腔路——听康万生大花脸的精彩演唱 / 193
他执着梅派大旗一直走到最后一分钟——悼念梅葆玖先生 / 197
不该走的人走了——痛悼李阳鸣 / 202
戏比天大——悼念京剧艺术家吴素秋 / 209
第三辑 戏缘感悟点滴
戏曲艺术为什么离不开北京——北京的大熔炉作用 / 214
“大杂烩”真的是戏曲的未来吗——中国戏曲的生命线 / 216
普及戏曲的大好时光——谈央视《中国戏曲大会》 / 220
当下的京剧发展处于什么阶段——说一说中国京剧发展规律 / 224
突破舞台限制的戏曲——马年央视戏曲春晚的创新 / 228
电影与京剧重叠的百年梦——重现的京剧电影《定军山》 / 232
京剧电影是否还有未来——谈京剧电影这些年的死与生 / 239
升平署里出戏人——感恩升平署里的母校 / 244
戏曲路上的领路人——记我在北京六中的几位语文老师 / 249
评书艺术的守望人——我与北京评书大家连氏父女之友谊 / 255
后记 戏是我的半边天 /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