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朝花夕拾(精批版)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精批版)/部编教材配套名著》前七篇写童年、少年和故乡,后三篇写青年时期的成长,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图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我们在书中设置“解考点”“微百科”“精释义”栏目,对重点章节、关键词句、生僻字词等进行分析、解读、释义,辅助学生阅读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有明确指向作用;同时,因为名著阅读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我们在重点章节后面设置了针对该书内容的真题及模拟题,为学生的备考提供借鉴。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拓展阅读
长明灯
奔月
秋夜
过客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狗的驳诘
骂杀与捧杀
拿来主义
作文秘诀
在酒楼上
从讽刺到幽默
不求甚解
序言
从童年出发——《朝花夕拾》导读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童年》这首歌大家都听过吧。年少时候,谁没有梦
?就连一向以革命斗士形象示人的鲁迅,也曾经深情地回
忆童年,写下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前七篇写童年、少年和故乡,后三篇写
青年时期的成长,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
期的生活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图卷,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鲁迅的文笔深沉隽永,每一篇都可
以说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
鲁迅写下这些回忆是在1926年。那一年,鲁迅因为女
师大风潮,与学生共进退,与现代评论派陈西滢之流展开
论战;那一年,鲁迅目睹请愿学生被段祺瑞执政府枪杀,
出离愤怒;那一年,张作霖进京大肆屠杀共产党,鲁迅险
被通缉,不得不南下厦门。散文集《朝花夕拾》就写于这
样的背景下,夹杂着斗争、批判与温情、娴静,那些从记
忆中抄出来的往事,算是鲁迅用以抵御无边黑暗的光明。
诚然,《朝花夕拾》中不乏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嘲讽
和抨击,但这些都可在本书正文部分的解读中获悉,我便
不在此赘述。接下来,就让我们抛开一切杂念,感受鲁迅
先生对童年与故乡的怀念,见证他的成长。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时,大家会发现
,小时候的鲁迅和我们一样,也爱玩,也调皮,也不想上
学。“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没有谁愿意从乐园
进入苦海,更何况是离开那么意趣盎然的百草园。这里有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
椹”,色彩多么丰富;还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声响多么动听;蜈蚣从断砖下狂奔出来,斑蝥从后窍
喷出一阵烟雾,情形多么紧张。鲁迅可谓写景抒情的圣手
,笔下这一段堪称绝唱。
在大多数成年人的眼中,那不过是个破园子;在很多
儿童的眼中,那却是个乐园。一个破败的百草园竟然在鲁
迅笔下焕发出如许魔力,只因鲁迅描写时运用的是儿童视
角,抒情时抒的是赤子之心。儿童的心,是赤子之心,是
不受道理闻见主宰之心。没有童心,怎能发现一草、一木
、一花、一乌的乐趣。当我们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时,
童心就渐渐消失了。鲁迅的作品在提醒我们,应时时刻刻
保持童心,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熟悉的世界,从中品
出陌生的趣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有一片百草园
,那里安置、珍藏着我们的赤子之心。
我们都得面对长大,无法逃避,也无法选择。童年的
鲁迅迈出成长的第一步。便是进三味书屋读书,那是全城
中号称最严厉的书塾。然而教书的老先生并不如想象中那
么可怕,他方正、质朴、博学,也和蔼。他“有一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对待淘
气的学生,老先生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总不过瞪几眼,
大声道:‘读书!’”老先生读起书来旁若无人:“铁如
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
千杯未醉嗬——……”而且,每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
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部分描写特别传神,老先生可敬而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

老先生读书的时候,对于书塾里的孩子们最为相宜:
他们总趁先生不注意,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鲁
迅呢,则用“荆川纸”蒙在小说上描绣像。这个场景,似
乎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冒着烟火气的,场面看似混乱,其
实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恬静和谐的氛围。这是童年该有的
样子,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关于过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盼。童年的鲁迅最盼
望的大概要数迎神赛会了,那是儿童的狂欢节。然而因为
当时鲁迅一家住得偏僻,每次五猖会的行列经过时都在下
午,仪仗减而又减,会众匆匆而过。“于是,完了。”寥
寥四字,显得多么无奈,又多么坦然,这是成年后的鲁迅
对儿时遗憾的一种释怀。童年的鲁迅觉得能够参演迎神赛
会是大有运气的,可以出风头,甚至巴不得自己生一场重
病,这样就有机会去“扮犯人”了,这样充满童趣的表述
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趣味。当时的他多想亲身参与一次赛会
,做一回演员。然而他“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迎神赛会大概只能存留在他的梦中了。
可以说,《朝花夕拾》唤起了我们童年的记忆,一种
普遍的记忆,让我们想起童年的美好和短暂、人性的温暖
与厚重。
带着些许遗憾,鲁迅从童年出发,迈开成长的脚步。
他在矿物学堂读到了这样的文字:“赫胥黎独处一室
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
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
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琐记》)严复译介的《
天演论》中这段文字仿佛一颗子弹击中了鲁迅的心,振聋
发聩。从此,他知道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知道了达尔
文的进化论,知道了这个世界很大,大得超出我们的想象

他东渡日本,别求新声于异邦,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
人生的第二个重要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非常关
心鲁迅,帮他批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在鲁迅看来,“小
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
,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
所知道。”日本学者增田涉翻译鲁迅文集时,鲁迅说篇目
完全由译者自定,但是很希望能够将《藤野先生》一文收
入,可见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的分量。有鲁迅这样的学生
,藤野先生也会引以为豪。老师影响学生,学生怀念老师
,这是人世间多么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鲁迅在仙台学医,因一次考试成绩引起了日本同学的
怀疑,认为是藤野先生泄漏了考题,他才能考得这么好。
是的,鲁迅平时的成绩确实算不上好,那次考试也“不过
是没有落第”,藤野先生后来回忆鲁迅的成绩,也说“记
得是不大好的一位”。但是这不代表他的品行可以因此遭
到怀疑,受到屈辱。
鲁迅反思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疑惑。”像鲁迅这样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很多,因为祖
国的贫弱,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鲁迅的朋
友郁达夫在小说《沉沦》中,借主人公之口喊道:“祖国
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
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不同于小说主人公,鲁迅
没有沉沦,尤其是当他看到日军处死一名给俄军做侦探的
中国人,身旁的中国人竟然麻木地叫好时,他迅速地觉醒
了。那一刻,鲁迅永难忘怀。他本来立志要解救像他父亲
似的被庸医所误的病人的疾苦,如今却发现医生疗得身体
,却无法医治灵魂。这直接促成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举动。
鲁迅已经超越了自我,开始思考民族与国家,这是鲁迅之
为鲁迅的原因。
除了童年,除了老师,人的一生还需要友情的慰藉。
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与朋友一起,可以分享快
乐,可以倾诉忧愁,可以相互切磋,可以相互砥砺。鲁迅
回国以后,就遇到了昔日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的同窗范爱农

“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两人
相视而笑,笑声里又透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个细节描写写
得饶有趣味,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两个人在日本
时本有矛盾,不过此时已经渡尽劫波,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据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回忆,鲁迅与范爱农第二次见面,
成为好友。因为学堂与鲁迅故家相距不到一里路,在办公
完毕之后,范爱农便戴着农夫所用的卷边毡帽,下雨时穿
着钉鞋,拿了雨伞,一直走到“里堂前”,来找鲁迅谈天
。鲁老太太便替他们预备一点家乡菜,拿出老酒来,听他
们高谈阔论。谈话的内容大都是批评周围那些“呆虫”,
老太太在后房听了有时不免独自匿笑,主客皆十分愉快。
总要这样聊到十点后,范爱农才打了灯笼回学堂去。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担任绍兴师范学堂
校长,旧友范爱农被任命为学监,他们希望能施展拳脚大
干一场。然而,尽管街上满眼是光复的白旗,但是社会内
在的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清朝虽
然灭亡了,但地方政权的内容几乎没有改变,地主和地方
势力依旧把持着地方政府机关,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他们
的改革自然受挫。鲁迅不得不前往南京教育部谋职,范爱
农的学监一职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撤掉,又成为革命前
拮据的范爱农。范爱农只好去熟人的家里寄食,景况愈困
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
各处飘浮。不久以后,掉在水里,淹死了。在最困窘的时
候,范爱农总是念叨:“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
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读来既辛酸又沉痛,里面有
对鲁迅的信任,也表现了生命的零落。鲁迅无法忘怀昔日
旧友,作诗悼念:“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
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
,竟尔失畸躬!”好友范爱农的经历,让鲁迅明白革命尚
未成功,启蒙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他要为建设一个好的世
界而奋斗终生。
周作人在《活无常与女吊》中谈道:“鲁迅的这一卷
《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
,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
了。”
是啊,生命的朝花要等待夕阳时节才有功夫拾取,当
然少之又少,其中透露出多少无奈,这该是人类的普遍命
运吧。
方麟
著名作家
导语
《朝花夕拾(精批版)/部编教材配套名著》以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的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嘲讽和抨击。共收录了《朝花夕拾(精批版)/部编教材配套名著》《小引》《狗·猫·鼠》《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因为有时代的隔离,年轻人阅读起来比较困
难,因此要不断克服某些阅读障碍,其丰富的内涵也
需要认真反复地发掘体味,这都不会是像阅读流行小
说那样痛快的。必须先要有“啃书”的思想准备,克
服那种浅尝辄止的毛病,才能真正进入良好的阅读状
态。
——温儒敏
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
的力量。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
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
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朱永新
读书是提升自我文化的最佳方式;阅读能让人深
入思考,开拓思维,将文字表述的内容转化为形象。
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为自己的精神气质打底的阶段,
因此,应该多阅读那些能够引发思考、滋养心灵的书
籍。
——汤素兰
精彩页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①,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③”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④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 “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 “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 “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①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 “正义”②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③”。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