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汪曾祺集(共10册)(精)
分类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汪曾祺和沈从文一样,是那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惟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博尔赫斯。他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独无二的,文字干净而传神。他的小说作品“肯定是中国现代小说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
这套《汪曾祺集》小说集四部:《菰蒲深处》《邂逅集》《晚饭花集》《矮纸集》。
其中,《菰蒲深处》是一部献给故乡的情歌,以汪曾祺故乡高邮为背景。经历风雨的老人,深情回顾故乡,只书写熟悉的故乡人和故乡事,发掘卑微生命里的坚韧,恬淡而自足,机智而淳朴。包括《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名篇。此次重编,仍遵循作者当初的编选原则,以高邮为背景的主要作品悉数收录。
《邂逅集》,初版于一九四九年四月,是汪曾祺第一部小说集。包括《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邂逅》等,是汪曾祺一九四〇年代创作中成熟、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以充满感情的笔调写富有情趣的市井风情,以平凡人物的命运抒发生活存在的诗意。
《晚饭花集》是对汪曾祺作品的重新编选。文革后,在林斤澜等友人的“鼓励、支持和责怪下“,汪曾祺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第三次起步“,达到了创作的有一个高峰,呈现出绚烂后的平淡、澄澈风格。本书收入作者一九八一年下半年至一九八三年下半年所写的短篇小说,包括《故里杂记》《晚饭花》《职业》《故里三陈》等名篇。
《矮纸集》是作者依照小说背景地域分类的一部小说集。《小姨娘》《日规》《任慧》……《日规》里的蔡德惠,用功,安静,却不呆,有情趣。小说写出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不虚美不隐恶,平淡中蕴含着隽永和清新,把那些平常的人或事写得那么鲜活、生动、美好,同时也不会失去它们质朴的本来面目。
散文集六部:《晚翠文谈》《蒲桥集》《旅食集》《塔上随笔》《逝水》《独坐小品》。
其中,《晚翠文谈》收录了汪曾祺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创作的言论。或泛论文学创作与语言的基本问题,或总结创作之经验得失,把自己一辈子的写作经验毫无保留的写出来,看似平淡直白的说论,实是作者炉火纯青的高写作美学,是大师关于写作的要点和精华。
《蒲桥集》所收录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
《旅食集》顾名思义,所收的文章都是记旅游与谈吃的。汪曾祺所作游记尤重风景的人文意义,其文兼具文化性与文学性;汪曾祺谈吃的文章,也多文化意蕴,并非老饕炫技或者标榜见多识广,故有余味。
《塔上随笔》是汪曾祺90年代写的一批散文小品,冲淡而隽永,谈艺术、幽默、戏剧,味道独特,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逝水》收入作者以家乡为背景的自传体系列散文。
《独坐小品》所收的散文大都是作者在蜗居的沙发上独坐所得,包括人物品、文章品、山水品、饮食品四个部分。人物品既写师友,也描绘市井人物;文章品大体是短评和序言;山水品中《隆中游记》作者生前未发表,后由家人找出发表;饮食品写饮食的文章,拣择的是更接近“小品”的篇目。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小说集
《邂逅集》
《晚饭花集》
《菰蒲深处》
《矮纸集》
散文集
《晚翠文谈》
《蒲桥集》
《旅食集》
《塔上随笔》
《逝水》
《独坐小品》
序言
凡例
一、《汪曾祺集》共十种,包括小说集四种:《邂逅
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散文
集六种:《晚翠文谈》、《蒲桥集》、《旅食集》、《塔
上随笔》、《逝水》、《独坐小品》。
二、全书均以初版本或初刊本为底本,参校各种文集
及作者部分手稿、手校本。不论所据底本为何种形式,全
书统一为简体横排。
三、底本误植者,或据校本,或据上下文可明确推断
所误为何,由编者径改。异体字可见作者习惯者不做改动
;通假字,方言用字,象声词,及外国人名、地名译法,
仍存旧貌。
四、在早期作品中,作者习惯使用或现代文学创作中
尚不规范的“的”、“地”、“得”、“做”、“作”、
“撩天”等特殊用法,悉仍其旧。
五、意义完全相同的同一字,及同一人、地、物名,
保持局部(限于一篇)统一。
六、作者原注、编者注统一随文注于当页页脚,编者
注特别标出。
七、独立引文统一使用仿宋体,另行起排,段首缩进
两字。
八、作者自注的创作时间,一律在文后以中文数字标
注。
导语
这套《汪曾祺集》收小说集四部,散文集六部。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的基础上编选修订,尽可能保留了各种文集本身的趣味。每部文集各自独立,又具一定的系统性。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汪曾祺先生的读者,也具有相当大的版本价值。
书评(媒体评论)
曾祺的创作,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其终精神所寄
是“诗”。无论文体如何变换,结体的组织,语言的
运用,光彩闪烁,炫人目睛,为论家视为“士大夫”
气的,都是“诗”,是“诗”造成的效果。
曾祺在文学上的“野心”是“打通”,打通诗与
小说散文的界限,造成一种崭新的境界。
——黄裳
汪曾祺的小说,什么都平平淡淡,但读完之后你
却不能平静,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隐隐的激动,沧海
月明,蓝田玉暖,不能自已。
——李陀
汪先生的好,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作家身上没有的
好。他那种夫子气,文士气,率性而真切,冲淡而平
和,有大学而平易,阅人阅世深厚而待人待物随意。
——何立伟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说汪曾祺是个红色年代的士
大夫。
他只是在荒芜的岁月里恢复了某个文化的传统与
趣味。在小说叙述模式上不及茅盾的恢弘,在文字的
精约上也弗及废名与张爱玲,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也
属于众人的恬静洗练的世界。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可能更接近于自己的本真,
也接近于常人的本真。也缘于此,他那里流动的确是
清美的意绪。
——孙郁
美是什么,如果要求用最简约的几个字说出来,
又有角度不同,说法不一。有说做永恒、超越时空。
有仅仅说是精致。有权威一时的典型。有领过风骚的
知觉。有说做感染力,有从性格上说是脆弱。汪曾祺
的说法是两个字:和谐。这是一个作家的追求。
——林斤澜
富人情,有修养,这其实是汪曾祺从恩师沈从文
那里承继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为人之道,作文之道。
在沈从文与汪曾祺的作品中,我们读得出文人气息的
恬淡、悠远境界。这一境界,其实并非故作高深,而
是基于信奉一种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
——李辉
汪曾祺并不希望封建专制主义的幽灵重返,却想
让古典趣味的中国文人的艺术化人生能够继续下去。
他理想中的中国文化,已经是一种非意识形态化的唯
美主义意境。
——胡河清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爱”。
他深知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艰深。他的不凡在于
,和所有这些相比,他更相信并尊重生命那健康的韧
性,他更相信爱的力量对世界的意义。
——铁凝
汪先生曾经说:“我要用自己盯手去触摸每一个
字。”他的一生,在纯正明晰的艺术上,是对文字触
摸的一生。他是那种最清楚什么叫做幸福的人。
——龙冬
有人说汪曾祺是最后一个士大夫,也许是指他能
诗、能书、能画,这样的人在今天的文人里可以说是
绝无仅有了。他不止一次劝年轻作家要更“有文化”
,他是有资格说这个话的。
我却宁愿说他是个自由派,是五四运动以后曾经
成为新文化主流的那个自由派。他不是前朝遗老,他
是前朝遗老的对立面。
——邵燕祥
精彩页
我的家乡
法国人安妮·居里安女士听说我要到波士顿,特意退了机票,推迟了行期,希望和我见一面。她翻译过我的几篇小说。我们谈了约一个小时,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写到水,也有水的感觉。这个问题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过。是这样。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的家乡把运河堤叫做“上河堆”或“上河墒”。“墒”字一般字典上没有,可能是家乡人造出来的字,音淌。“堆”当是“堤”的声转)。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我们那里对姑妈有个很奇怪的叫法,叫“摆摆”,别处我从未听过有此叫法)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据说御码头夏天没有蚊子)。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炊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舵楼大都伸出一支竹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啪啪作响。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鱼鹰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逝水》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