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金强,山东潍坊人,2011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3—2016年,受中国博士后国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进入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科研工作。期间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国际发展合作,目前已在《当代亚太》《美国研究》《东北亚论坛》《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国际公共资源与分配制度 第一节 国际公共资源及其分配制度 第二节 国际公共资源分配的制度模式 第三节 作为国际公共资源的海底区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早期大陆架划界与海底资源分配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二战前的海洋政治 第二节 杜鲁门公告与国际海底问题的由来 第三节 联合国海底大陆架制度的确立与美国早期的海底政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类共同遗产”原则的确立与国际海底政治的发展 第一节 帕多提案与“人类共同遗产”原则的确立 第二节 “人类共同遗产”原则对美国海底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从海底到海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与国际海底资源分配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海洋法筹备会议与美国矿物法案的争论 第二节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与权威型国际海底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美国海底资源分配政策的倒退 第四节 海底开发制度之外的“互惠国协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底资源分配制度的修订与美国海底政策的转变 第一节 国际社会对海底资源分配制度的修订 第二节 《执行协定》对美国海底政策影响及美国立场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际海底资源开发现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 第一节 中国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的现状 第二节 中国海底资源开发政策的对策探讨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国际公共资源分配与全球治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大陆架、海底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法律界定 附录二 国际海洋法相关会议及其公约 附录三 1958年《大陆架公约》 附录四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和实体签署、批准年表 后记 内容推荐 梳理了国际海底资源分配制度的源起和立法过程,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海底资源的艰难立法过程。同时也简要探讨了在公约框架下成立的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及其制定的《”区域“内多金属结核探矿和勘探规章》《“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区域”内富钴铁锰结壳探矿和勘探规章》等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下,当代国际社会对公共海域海底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管理,以及中国参与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的现状。书后附录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等法律文件。该书从海底资源国际分配与管理的立法律进程角度,以独特的视角,将国际海底资源管理立法体系从国际海洋法公约中剥离出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海底自然资源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立法管理进程,填补了我国国际法界和国际问题界观察和分析国际海底资源分配与管理的一项空白。 本书具有较高的工具性,权威性,是一本基础性性的专科建设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