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段海龙,1975年生,山西省灵丘县人。2011年获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历史档案》《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技史杂志》《科学文化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著《张绥铁路史(1909-1937)》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博士学位论文《京绥铁路研究(1905-1937)》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博土学位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学术兴趣主要为铁路工程技术史,偶有涉猎工业遗产、传统工艺、物理学史等。 目录 序一 (张柏春) 序二 (冯立昇) 导论 第一章 日暮苍山图自强:铁路技术传入与近代中国铁路的建设 1.1 工业革命产生了近代铁路技术 1.2 铁路知识的传入 1.3 晚清政府对铁路态度的转变 1.4 晚清中国铁路的建设 1.5 民国时期中国铁路的建设 第二章 匠心独用铸巨龙:京张铁路的筹建、勘测与道轨铺设 2.1 筹建:缘由、资金与人员 2.2 路线勘测与选择 2.3 道路铺设 2.4 支线建设 第三章 攻无不克显身手:京张铁路隧道、桥梁、水塔及厂房建设 3.1 开凿隧道 3.2 架设桥梁 3.3 建造车站用房等附属厂房 3.4 修建水塔 3.5 京张铁路成功修建的影响 第四章 初心不忘向前行:展筑张绥铁路 4.1 展修缘由与购地 4.2 资金筹备、人员与路轨购置 4.3 路线勘测与选择 4.4 修筑过程 4.5 机厂的建设 4.6 京绥铁路整体概况 4.7 张绥铁路与京张铁路建设过程的比较 第五章 风云变幻勇担当:京绥铁路车辆、运营与影响(1905-1937年) 5.1 京绥铁路的车辆购置与号志设立 5.2 京绥铁路的管理与运营情况(1909-1937年) 5.3 京绥铁路的其他成果 5.4 京绥铁路的影响 第六章 百年京绥放异彩:工业遗产视野下的京绥铁路 6.1 京绥铁路的变迁 6.2 对京绥铁路工业遗存的初步考察 6.3 工业遗产视野下的京绥铁路 第七章 结语 7.1 京张铁路在铁路工程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7.2 京绥铁路与社会变迁密切联系 7.3 京绥铁路具有重要的工业遗产价值 附录 京绥铁路修建大事记 后记 附图 导语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认知京绥铁路的工程技术原貌和内涵,书中配有大量照片、工程图、示意图和统计图表,对涉及的技术问题尽可能采用直观展示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加以阐述。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增加了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在分祈文献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运用技术史、经济史与工业考古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京绥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从规划与勘测设计、铺设施工,隧道、桥梁、站房、水塔、机长的建造,车辆、电报、电话、电灯的使用等多个方面,掲示其铁路工程技术的内涵与价值,同时也关注和探讨了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程学术研究、工程管理、铁路运营及铁路的社会影响与作用等;还从工业遗产保护视角考察了京绥铁路遗存,关注了不同时期站房建筑风格,说明其工业遗产价值和文物价值;探讨了京张铁路在铁路工程史上的意义和京绥铁路与社会变迁的密切联系。 本书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既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者认识京绥铁路工程技术史的整体面貌,也有益于一般读者了解京绥铁路的建设与演变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