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何面对一片荒原(阿来读书札记)(精)
分类
作者 阿来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阿来,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及社长。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使其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09年3月,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散文《大地的阶梯》,“山珍三部”《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等。
目录
我只看到一个矛盾的孔子——病中读书记一
善的简单与恶的复杂——病中读书记二
不是解构,不是背离,是新可能——病中读书记三
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以一本诗作为旅行指南——上篇:在智利
以一本诗作为旅行指南——下篇:在秘鲁
读卡彭铁尔《光明世纪》
从中国偷走茶叶的英国“罪犯”——读《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
一头煽动了鸦片战争的商业巨兽——读《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读亚历克西斯·赖特《卡彭塔利亚湾》
回首锦城一茫茫——杜甫成都诗传
鸟类的悲剧是地域的,家族的宿命也是属于这个地域的——读《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
除了理性与感情融和的力量,我们更感到一个伟大科
学家强大的人格力量——读《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一个成都市民读《成都调查》
一本书与一个人——周克芹印象
《人间宋词》:“莽汉诗人”的另类词话
精彩页
病痛使时间变得特别漫长。
特别是夜。灰昧不明,没有尽头,好像朝阳破云而出的时刻永远不会降临,世界从此陷入了黑暗。
也许,多病的作家写出绵长作品的原因就在于此吧。不由得想起写《追忆逝水年华》的普鲁斯特。不喜欢他的东西,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不喜欢病。不喜欢病给人的状态,不喜欢散发着病痛气味的文本。
人不可能不生病,但我不喜欢病恹恹的文体,所以不会再去读第一次就没有读完的《追忆逝水年华》,也不会读才读了三页就极不喜欢的《尤利西斯》,那是另一种病,精神上的病。
所以,现在躺在病床上重读清新的《小王子》。
这次进医院也没带《小王子》这么轻松的、有真正幽默感的书,带的是另外两本。一本是《法国与德雷福斯事件》,看过同一套书的《黑暗时代的人们》和《科学精神的形成》,一套书如果编得好,彼此之间就会相互映照,相互生发。再一本,是几年前读过的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国学不热的时候,读过;现在国学热了,热得都不是国学本身了,就想再读读。因为孔子在流行读物中差不多成了一个心灵鸡汤的调制大师,是一个心理平衡术玩得很好的人——据大众媒体上那些搞廉价心理按摩的专家的说法。老夫子活在今天,不但可以办学收点束脩,还可以开心理门诊,给生活压力沉重、急欲逃离现实的白领金领搞心理咨询。
但,在我心中,他不是这样的。
在我的理解中,孔夫子是一个有理想的、有治国之术想要售与帝王家的人。所以,学生问他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好石头,是藏在很好的盒子里呢,还是卖给一个识货的商人。孔子连声说:“卖了吧,卖了吧!”(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问题是想卖又卖不掉,这就造成了他人格上的矛盾。
有理想有抱负的时候他是可爱可敬的。他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老夫子说:要信仰坚定,喜爱学习。不去危险的国家,离开动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继续售卖理想与治国之术,天下不太平就躲起来。这种世故和他自己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决绝就相互矛盾。
老夫子接着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李泽厚先生翻的白话文是这样:“国家好,贫贱是耻辱;国家不好,富贵是耻辱。”看看,他并不是一味地教育人们安贫乐道。而是说,世道不好的时候,人们用正当的手段,用正常的知识赚不到钱,所以,那是“邦无道”。
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在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长吁短叹。
有诗意的时候,他会感叹“逝者如斯夫”。
也有讨厌的时候,比如《乡党第十》那些记述其举止做派的话。 更讨厌他说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这书掷下了。
在官场上有小小顺利时,这个人也是很世故,很遵守官场礼仪的。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李泽厚先生译文:“孔子走进国君的大厅,弯着腰,好像容不下自己似的。”)
见了国君出来,“没阶,趋进,翼如也”。(也是李译:“走完了台阶,快走前进,像鸟展翅。”)那个时代,他们这样的人都喜欢宽袍大袖,如果有点风,脚步又快,真会有点要飞起来的感觉吧。
依我理解,这些话,都是孔子教导学生要怎么措手足的。但他自己也是会这么做的,不然老师不会这么去要求学生。至少我们知道孔子这样的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也是一定要做到、能做到的。
从来不相信什么儒学可以重新成为中国人精神皈依的那些昏话,也不相信断章取义加一些圆润轻浅的生发,就可以让国人焦躁的心脏得到熨帖的按摩。读《论语》倒让我明白,在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度,知识分子从来就处于一种极度的矛盾当中,即便是为知识分子(士)立下许多道德原则的孔子本人,也不能例外。
《论语》当中说得对的地方,人们无从做到,倒是孔子指斥过的现象在一天天变本加厉。
也许外国人在这方面还坦诚一些,例如,生活在德意志封国众多时代(阿伦特称这样的时代为“黑暗时代”)的莱辛这样说:“我没有义务来解决我所造成的困难。或许我的观念总是有些不太连贯,甚至显得彼此矛盾,但只要读者在它们中能发现一些刺激他们自己思考的材料,这就够了。”
我同意这样的话,我读《论语》,也就是在这么一种意义上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输液瓶高悬在架子上,药水一点一滴从管子中下来,仿佛一个古代的计时器,让白天与夜晚都变得漫长。药水进入静脉,奔向我病变的器官,就这样,我用三天时间重读了孔子的语录,而且相信很长很长时间不会再碰这样的书了。
现在,在床头待读的书是艾柯的两本“小记事”和莱辛两本关于非洲的书。2007年,莱辛在斯德哥尔摩诺奖颁发仪式上谈非洲谈得真好,所以,特别想看她怎么感受与看待非洲。
如果说生病有什么正面的意义,那就是让自己与好多无意义的事情隔绝,可以静
导语
《如何面对一片荒原》选取阿来近些年创作的近二十篇读书笔记,包括《从中国偷走茶叶的英国“罪犯”——读(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我只看到一个矛盾的孔子——病中读书记一》《读阿历克西斯·赖特(卡彭塔利亚湾)》《一个成都市民读(成都调查)》《一头煽动了鸦片战争的商业巨兽——读(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等。
序言
阅读唤醒了我对世界原初的感触
我的创作之源是我的少年时代。虽然,在度过少年时
代的那个叫作故乡的地方,我并没有听说过“文学”这个
字眼。我的母语里没有。我的母语被认定为一种藏语方言
,除了宗教语一境之外,在这个只有口语而没有文字的语
言中,一切文字表达都叫作“达斯觉”,就是文字的意思
。而“文学”这个更趋于审美与咀嚼生活深意的名词还没
来得及包含其中。
即便是这样,在我的少年时代,文学中最重要的那些
内容已然发生。智识渐开时,与生活的美好及苦难相逢,
看见美丽的自然与急剧变化的社会,而这些构成了一个独
特的情感世界。这个世界里潜藏着那么多未解之谜。要再
过好些年,直到我十四岁的时候,才第一次遭逢“文学”
这个词。于是,那些少年时代的经验开始产生意义,开始
尝试在内心解答被周围的文字世界忽略不计的询问与迷茫

又过了八九个年头,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成为
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勇敢地担负起启蒙的重担。虽然我
并不曾立即从那些诗歌与小说中得到关于人生与世界的直
接答案,但这些作品给了我不同凡响的启示,使我觉得唯
有文学可以解释我自少年时代就沉积心中未有答案的那些
疑虑:个人与家庭苦乐的因由,地域的开放与闭锁,信仰
的正道与歧路,以及过往话语未曾予以足够关注的地方性
历史叙事。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从事文学书写,就会从这
里开始;如果有一天我从事文学书写,肯定是因为,到我
获得写作能力的那一天,还没有人用我期待的方式书写这
个地域、这些人。那我将开始书写。
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让我开始大量阅读。阅读之
后,是书写的尝试。开始是比较顺手的,但随即难度出现
,超过了我的想象。把“我”当成书写对象稍微容易一些
,但当这个“我”需要扩张成“我们”时,困难就出现了
。最大的困难在于我进入的是一个从未被文学之光照耀的
空白地带。我要书写的人们几乎从未用诗歌的语言呈现过
自己的情感与理想,也从未在小说这样的文学方式中尝试
探求人性的不同面向。
那些困难巨大到差点使我放弃文学书写。
当然,还有更开放更驳杂的阅读。人类的文学书写,
在从狭窄走向宽广、从庸常超拨出诗意方面已经积累了丰
富的智慧。我用审美的、思辨的文学之光,把我书写的那
片地域照亮,把那些人照亮。这时我发现,少年时代那些
原初性的经验是多么重要,而后来的行走、阅读与书写,
把那些初始的来自身体的、来自情感的,而不是来自理念
的感触与情绪唤醒。这种唤醒真是太重要了!它使得我在
追求深刻时,还能保持纯真;在揭示复杂时,还能保持某
种单纯。
在我写作的这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社会急剧变化,
这种变化最大的结果之一,是乐于表达乡愁的中国文学也
很难回到往昔的故乡。但对我来讲,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
惆怅。因为只要有少年时代那些身体性的记忆存在,只要
有那些对世界的原初的感触存在,我就拥有一个完整的故
乡。
内容推荐
《如何面对一片荒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首部读书札记,包括《鸟类的悲剧是地域的,家族的宿命也是属于这个地域的——读(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一个成都市民读(成都调查)》等,以故事创作者的角度解读其他创作者所讲述的故事,深刻独特,以一个作家的视角进入文化、历史、生活,站在“世界屋脊”上,面对世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