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完成这本书是洁工作10年之后。 这期间,洁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投资银行家 ,27岁成为世界著名大投资银行的副总裁,独立决策并组 织完成众多重大融资、投资项目。 30岁,洁获得创业灵感,放下驾轻就熟的投资银行家 工作,投入更具挑战的创业行列。她把保护绿色地球和可 持续发展产业作为自己的产品理念,把公益慈善和销售收 益相连接,为职业女性的职场服装形象创立新品牌Dai。 洁的公司在国际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组织对其社会 影响力、领导能力、工作条件、环境标准、慈善目标等指 标的考察后,获得国际“积极奢侈品(Positive Luxury )”认证。创业一年后,她接受了第一笔“天使基金”投 资助力,让公司在绿色地球环保和时尚产品相结合中加快 发展。 洁的职业经历和创业理念,被东西方国家众多权威新 闻媒体、杂志、电视台、电台报道。西方权威媒体的报道 中称她是一位“不让人生留遗憾的年轻人”,她的创新意 识产品是“职业女性服装创新革命”,她在创新产品中的 所作所为被称为“新世纪新产品的领头人”,她的创业公 司被称为“快速发展公司”。 洁对“成功”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成功只 是个人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看法。成功,并不是你需要拥有 多少钱财,也不是你有没有高知名度。成功只是一种感觉 ,只要每天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感觉到今天的成功 。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是成功 者。” 2019年1月 于美国南加州 目录 第一部 迎接新生命 1 感觉器官开始工作 纠正偏食味觉 训练触觉、视觉和听觉 促进婴儿理解语言 2 幼儿家长的重要功课 教孩子学习快乐与分享 分清“需要”和“想要” 面对孩子耍无赖的方法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和沟通能力 孩子“社交”中的快乐和纠纷 鼓励孩子运动 教幼儿认数 保护天生正义感 让心灵自由飞翔 3 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快乐学习 家庭作业责任谁承担 独立完成作业带来真正的快乐 写好字是熟能生巧的过程 结束国内小学生活 第二部 心智渐醒的少儿时代 4 融入新环境 不同文化环境的学校 加入游泳运动俱乐部 找到新朋友融入新环境 5 进入新课堂 循序渐进慢慢学 顺其自然增自信 轻松快乐校内外 6 自由竞选训练公民意识 身边的学生领袖 投入领袖竞选 竞选中学习竞选 学做称职小官员 小官员的亲和能力 “骄傲的亚洲姑娘” 获“总统”双奖的小学毕业生 7 学琴也是学承诺 “我想学钢琴” 记住自己的承诺 踏上学琴路 履行“承诺”不轻松 懂得“承诺”的分量 8 孩子面对霸凌 遭遇霸凌 观察了解“霸凌” 处理“霸凌”经验 9 少年觉醒期到来 初显反抗意识 遭遇数学老师“霸凌” 用法律对抗“霸凌” 换个角度看老师 克服懦弱增自信 10 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 “我要参加夏令营” 接受竞选挑战 心无杂念地去做 竞争强手出现 建立助选团队 助选团队的力量 胜负难忘的一课 受训归来的小领袖 八年级进入“资优天才”班 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 第三部 高中至大学准独立时代 11 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 运动锻炼体魄和意志 校报记者帮助思考和写作 “和比自己聪明的人交朋友,不是当敌人” 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并进 孩子教导家长学习 竞选失败的收获 团队需要螺丝钉 尊重孩子的想法决定 被斯坦福大学拒绝 被康奈尔大学录取 对“成功”的不同看法 12 独立自主的大学时代 杰出学生贡献奖 投入学生会领袖竞选 用科学观看待学术能力 大一暑期到梅西百货公司打工 大二暑期惠普实习 大三叩响华尔街投行之门 暴风雪中“卖火柴的大女孩” 华尔街第五大投行实习 面临毕业即失业 金融风暴中走进华尔街 告别康奈尔大学 第四部 走向独立人生 13 人生当自强 挑战新人的2008年华尔街 自主决定工作目标 工作后第一个感恩节 新人竞争的意识和表现 创建报价新系统 新一轮大裁员 重返康奈尔大学 自创报价系统被替换 和竞争对手交朋友 工作成果获认可 走上新岗位 踏上独立人生路 后记(一) 后记(二) 精彩页 一个小生命在呱呱哭声中来到人间,妈妈观察到,新生儿与外部世界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反应。看似无意识的笑容和蹙眉表情是生理、心理舒适与否的表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哭声是孩子和身边人最初的交流语言。婴儿不经意的肢体摆动和咿呀声音,耳眼鼻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已经向新世界传递自己的情绪,向父母透露未来个性倾向的蛛丝马迹。 妈妈发现,父母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天性倾向要从刚到人间的新生儿开始。 纠正偏食味觉 1986年洁来到人间。出生第四天她被发现罹患新生儿黄疸病,主要病理指标触碰痴呆儿数据线。医生说这是新生儿败血症,需要隔离治疗。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上午,爸爸把治愈的孩子抱回家。襁褓中的孩子小脸蜡黄,正熟睡着。 两个多小时后孩子醒来,张开双眼安静凝视空中某处,妈妈抱起她准备哺喂回家后的第一顿饭,她对妈妈保留的母乳没有感激表现,用小嘴和小舌头使劲顶住,完全抗拒过去生命中没有品尝几次的食物。 “嗨,你才多大就已经有味觉了,小脑瓜还能记住吃的味道和医院的不一样啊?”不管她听得懂听不懂,我看着她的眼睛,笑意盈盈地对她说。 洁开始扭动小脑袋寻找对口味的奶瓶,只要感觉是母乳,立刻用小舌头毫不犹豫地顶出来。 “行啊,如果不吃就过吃饭时间了,下次吃饭是三个小时以后了。”我继续轻柔地对她说。 小婴儿没有哭闹,小眼睛开始转动,嘬着小嘴,小脑袋上下左右寻找吃的,但是依然抗拒母乳。 新生儿再次安静入睡。两个星期的住院治疗,病房婴儿的哭闹声似乎使孩子没有好好休息,回家在无干扰环境中,生存本能让她感觉睡觉比吃饭更重要,于是她补觉了。 房间静悄悄,新爸爸妈妈等她醒来。三个小时后她终于睁开眼睛发出微弱哭声,我再次喂她母乳,小婴儿刚吃一口立刻就停下来了。她的小嘴像鸟嘴一样张合,只要用母乳喂她,新生儿敏感的嗅觉和味觉立刻分辨出这顿饭和日常食物不同,便坚决把奶嘴顶出来,把头扭开。她的行为表现向爸爸妈妈传递清晰信息:这个口味宝宝不喜欢。 “怎么办?”新妈妈问新爸爸。 “少吃两顿饿不死,再等等,她真饿了一定会吃。”新爸爸回答。 不一会儿,固执己见的新生儿拒绝两顿饭后再次入睡。我们面面相觑,这孩子再不吃东西,我们就要投降了。 天色已黑,孩子回家已经十个小时,除了睡觉就是醒来弱弱哭几声,并固执于绝食行动。一整天,孩子滴水不进,坚持绝食绝水,累了以后继续睡觉。 又是一觉睡醒。孩子眼睛转向灯光,接着转向妈妈。 “饿了吧?是不是该吃东西了?”不管她是不是听得懂,刚当上妈妈的我,再次微笑着轻柔地对刚到人间不久的孩子说话。孩子平静的眼神穿过我的脸,看着我不知道的地方。 我再次把母乳送到她嘴边,小家伙坚持紧闭小嘴,她的头不再扭动,面对嘴边的食物,她犹豫了。 几秒钟没有任何反应,她似乎在考虑是否接受嘴边不熟悉的食品。接着好像想明白了,眼光从远处收回在奶瓶上,接着猛一口咬住奶嘴,停顿两秒钟后开始狠狠嘬起来。 从早上九点回家到晚上七点,整整一个白天拒绝进食。初为父母的我们守住“吃是天生本能需求”的底线,战胜初来人间就开始偏食的小家伙。她进食了。 从医院进食牛奶到回家进食母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不足月的新生儿已有明显的嗅觉、味觉记忆。不仅如此,新生儿本能还会固守已有记忆,保护已形成的口味和父母进行抗争。这个发现帮助我们在她后来进食中注意安排各类食物,让她学会享受不同口味的日常饮食,避免出现挑食偏食的毛病。 洁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不但使她拥有健康身体,也形成了不慌不忙、举止得当的餐桌礼貌表现。长大后的洁在餐饮中,无论中餐还是西餐,荤食还是素食,简餐还是正餐,高级餐厅或街边排档,都让人感受到她愉快用餐的表情和心情,并且为她后来走进不同族群、欣赏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助了力。 P3-5 导语 本书是一位中国妈妈记述的如何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个华尔街精英的教育实践。女儿大学进入康奈尔电子电脑工程专业,毕业之前被华尔街著名大投行录用,成为亚裔人数不多的华尔街一线工作岗位员工。27岁提升为副总裁。目前居住英国伦敦,在投资银行重要的岗位上承担重大决策工作责任。其中对女儿成长过程中,整个社会和她个人的教育心态、教育现状、教育误区都有很多的剖析,值得所有的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参考、借鉴。 序言 当前,教育几乎是所有家庭头等重要的事。怎样使孩 子独立自信,未来成才,许多父母为之费心、尽心乃至忧 心。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对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辅导成 为热门话题,各种教养孩子的图书也有很大市场。在这样 的形势下,边宝翌女士的这本精心之作为读者提供了新的 视角。 我和边女士是忘年之交。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 一起参加一项欧美同学会关于留学生的调研课题而相识。 边女士的丈夫戴先生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 械工程系,是我的校友,本书的主人公洁(化名)是他们 的独生女。 第一次见到洁时她五岁,忽闪着大眼睛非常可爱。洁 在中国读了四个月小学后,跟随母亲到美国和父亲团聚。 之后我每次到美国,无论出差还是探亲,都会和他们多次 见面并在他们家小住。有一年上海欧美同学会举办国际研 讨会,我是组委会秘书长,有大量接待和文书工作,在美 国读高中的洁正好回上海度暑假,帮我们做了许多工作, 受到中外代表和工作人员的赞誉。可以说,我是洁成长的 见证人之一。 洁到美国后,在洛杉矶公立学校读书至高中毕业,然 后进入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电子计算机科学工 程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进人纽约华尔街从事金融投资工 作。工作八年后辞去投资银行工作,进入创业领域。 我本人是教师,在中国和美国都学习访问过,从教五 十多年,自己也有两个儿子,接触过无数青少年。以我的 观察,洁的天赋并不过人,既不是智力超常的“学霸”, 也不是偏科发展的“怪才”,她是一个智力正常、性格开 朗、全面发展的阳光女孩。尽管目前她还很年轻,但是从 发展情况看,未来不可限量;从她作出的成绩看,很不寻 常。我觉得她的成长过程的确值得研究,她父母教育孩子 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参考。 洁正如本书副标题所说,是一个“独立自信的好孩子 ”。作为一位独立自信的好孩子,她有哪些特质?她的父 母在孩子成长中起过哪些作用?我想谈几点看法。 洁的优点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下面几条。 第一是坚持不懈。 无论是儿时开始学习游泳,大学阶段对电子工程与计 算机技术的刻苦钻研,还是在华尔街投资银行面对金融危 机中的职业风险,洁对认准的方向从不动摇,遇到挫折屡 败屡战,直至成功。她自知天赋不高,于是虚心好学和坚 持不懈就成为她性格的组成部分,正是坚持和努力使她在 金融危机中获得研发保险价格计算程序软件的灵感,从工 作困境中脱颖而出,逆势而上。 第二是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 洁始终给人留下“快乐女孩”的印象,她待人真诚, 在每个年龄段都受到同龄人喜爱。她先后在小学和初、高 中学校竞选中,被选为学生会领导,在康奈尔大学被选为 年级学生会主席,并在老师和学生无记名投票中获得“杰 出学生贡献奖”“杰出学生领袖奖”等荣誉。和有些优秀 孩子不同,洁并不孤芳自赏,而是非常冷静地认识自己, 她对比自己聪明的人,不仅无嫉妒之心,反而愿意去交朋 友,她的表现获得广大同学的拥戴与老师的支持,使得她 多次在学校竞选中胜出并当选学生干部。进入职场后洁依 然如此,由于金融风暴初人职场就面临失业风险,洁集合 年轻伙伴每天上班后聚在一起分析经济形势,商量对策, 最后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研发出新的投资计算工具,为自 己和伙伴们创造了上岗机会,一起渡过了风险难关。 第三是爱憎分明。 洁一方面充满爱心,另一方面从小就表现出天生的正 义感。从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过多“训斥”,到反抗中学 校园的课堂“霸凌”,再到工作单位面对自己研发成果被 抄袭,对这些情况洁既不是熟视无睹,更不是忍气吞声。 在不同年龄时期,她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向幼儿园 园长提意见、用“法律”对抗课堂“霸凌”、面对抄袭者 用技巧指出对方错误后又进行沟通善后。洁既能批评不良 现象,又能妥善解决问题。被洁批评的中学老师不仅未记 恨,还推荐她为学生会副主席;曾经抄袭她工作成果的年 轻同事向她道歉后,不仅成为洁的朋友,甚至称洁是她“ 崇拜的英雄”。 第四是全面发展。 我觉得洁的全面发展有两重含意。一方面,她在德智 体美诸方面都有追求。前面三个优点多为德育和智育的反 映,而她在游泳、水球和铁人三项运动的成就和钢琴学习 的进步,则有助于坚韧意志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另一方 面,洁非常注重校外的学习和实践,在中学阶段已经有丰 富的工作经历。如到百货公司和服装店打工、到社区图书 馆当辅导员、到游泳池当救生员、到柯达公司实习、参加 媒体专业课程外出采访报道等等;在大学阶段,洁到梅西 百货公司、惠普电子公司和华尔街大投行这样的一流企业 实习。这些经历为她认识社会、学习待人接物、适应不同 场合变化、应对困难都注入了正能量。 洁的这些优点并不是天生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 的作用不可或缺。读者可以从正文和后记中充分体会,这 里不必重复赘言。我只是想提印象深刻的两点,与读者分 享。 一是父母始终和孩子平等对话,从幼儿开始就保护她 的好奇心。对孩子的缺点,例如婴儿时期拒吃母乳、幼儿 时期的“耍赖”、高中竞选中流露的骄傲,家长并不姑息 ,但也不是打骂,而是循循善诱,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 接受教训。 二是当孩子遇到挫折,如小学做错习题、中学竞选失 败、高中毕业被斯坦福大学拒绝时,父母并不越俎代庖, 也不埋怨指责,而是认真倾听,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独 立思考从而正确对待和处理。 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本书作 者边女士是洁的母亲,她的言行在书中已有充分体现。洁 的父亲在文中提及不多,实际上他也起到重要的身教作用 。戴先生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在工作中未出现过一次差错 ,长期积累的经验帮助他解决了很多机械工程技术难题, 并在行业内建立了很好的工作质量信用。21世纪初,他和 朋友创业,专攻微型永磁机械制造,成绩斐然。戴先生的 工程师思维方式和踏踏实实工作态度,无疑深深影响着洁 。平日戴先生的话语不多,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他和边女 士配合默契,我每次造访他们家,都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的气氛所感染。 2015年我应邀参加香港各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大会,大会期间洁正好也在香港出差。相聚时我问起洁金 融投资工作之事,令人惊讶的是,洁更关心的是绿色地球 环保。进入而立之年,洁毅然辞去驾轻就熟的投资银行家 工作转向创业领域,她想为改变地球第二大污染源的时尚 产业做努力。她通过自己职场上的切身体会,希望改变职 业女性服装中华而不实的部分,让职业女性服装不仅舒适 美观,更能突出女性职场服装的实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同时从设计、取材、加工制作各个环节上实行环保生产 ,保护地球和女性的身体。她的创新理念产品问世后很快 受到国际业界和新闻媒体关注。 边女士的书告诉我们,尽管洁的成长历程和国内大多 青少年不同,中美的国情也有很大差异,但青少年的培养 教育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 顺便指出,本书并不是介绍美国教育的专著,既没有 长篇大论的理论,也不是浮光掠影的见闻。而是通过洁的 成长,很接地气地描述了美国学校的各个片段,对于我国 教育工作者也会有所裨益。 向隆万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 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中国母亲的育儿手记,作者系统、客观地梳理了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独立人生的过程。本书既是一部孩子的成长史,同时也是母亲优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集中展现,对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性问题提供了指导,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帮助孩子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书适合关注孩子教育的父母和教育研究工作者阅读、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