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曹毅,男,1978年12月生,重庆合川人,中医硕士,副主任中医师,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供职于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参编《脉诀汇辨校释》(编委,2012年),《谈允贤〈女医杂言〉评按译释》(副主编,2016年),外此,乏善可陈。 从学20年,惭愧的是引领我步入中医殿堂的并不是“发恻隐之心,救含灵之苦”的宏愿,那时还不懂,而是一份好奇。这份好奇很快变成惊奇,惊讶于中医世界的点点滴滴,时常让我想起梁遇春形容徐志摩惊奇的眼神:“好像正在猜人生的谜,又好像正在一叶一叶揭开宇宙的神秘。”透过中医学这扇窗,能不能窥见人生的谜和宇宙的神秘,这答案恐怕将用一生揭晓。庆幸的是,这份惊奇至今还在,但愿还会一直保留。 目录 道一始生:不该忘却的“一” 一、从零开始 二、通天下一气 三、中医学的“一” 四、生生之意 五、象思维下的正邪分争 阴阳不二:不应分裂的“二” 一、本是同根生 二、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 三、医学阴阳的实用原则 四、所谓阴阳 五、阴阳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六、阴阳,升降出入之变 七、阴阳不只如初见 八、阴阳,对立统一之异 物成于三:不可略过的“三” 一、怎一个“三”字了得 二、一源三歧,问人生几何,识盈虚有数 三、人体两本 五行升降出入:源于神话的启示 一、从治水、治国,到治医 二、一气化五行 “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下的寒温解读 伤寒篇 一、《伤寒论》之谜 二、伤寒之“寒” 三、六经之义 温病篇 一、伏温合理性及证治探讨 二、从辛凉解表到辛凉清解 三、卫气营血之辨 寒温统一篇 “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下的脉学探索 一、问世间,脉为何物? 二、脉里天地 三、指下乾坤 四、脉学断想 “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下的辨治心法 一、气化为纲 二、守一 三、法阴阳 四、参变升降 天光云影 医门拾零一读书随笔与医事闲话 一、开卷有益(上):读闲书 二、开卷有益(下):读医书 三、脏象说象 四、观其脉证 五、姑妄言之——圆运动左升右降的思考及疑惑 六、《笑傲江湖》之“独孤九剑”——辨证论治随想 七、《笑傲江湖》之“各招浑成”——也谈方剂的整体性 八、《笑傲江湖》之“剑宗气宗”——中医学“道”“技”浅识 九、附记民国中医学家 十、“跳骨丹”轶闻 十一、长寿湖游记 后记 导语 作者从“道一始生、阴阳不二、物成于三、五行升降出入”的角度论述中医学原理,具有理论上的高度,论证时旁参儒、释、道、墨等传统文化思想,具有纯正的传统文化内核,同时援引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等现代科技知识,又是与传统不同之处,不抱残守缺,不牵强附会,满足读者追根溯源,高屋建瓴,从理论高度认识中医学的愿望。同时,作者作为中医临床一线医生,决不空谈理论,理论探讨旨在解惑,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才是宗旨所在,因此,本书所提出的理论务求在临床中一一得到落实,医案篇分验案与失验案,正体现作者不挟私,不藏拙,实事求是的态度。 内容推荐 本书以“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为主线,阐述了作者对天人相应的中医学,如何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模式,落实到具体的临证诊疗上的认识,内容包括元气、阴阳五行、升降出入、伤寒六经辨证、温病学、脉学、辨治经验等。 书中把对一元生气的重视,一以贯之于以下各篇理论探讨及临证中的理、法、方、药。阴阳学说重点对医学概念而非哲学思辨的阴阳做了初步探讨,在“守一”的前提下对阴阳学说中阴阳交感、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等基本内容进行不同解读。五行学说从元气阴阳属性及其升降出入的基本运动进行认识,从理论源头到临证运用上区分了五行与五行生克的关系。在“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的基础上,对伤寒六经辨证及温病学两大辨证体系进行了梳理,内容涉及寒温学术的渊源、演变、交叉、异同,以及“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下的六经辨证、伏气温病的探讨、辛凉解表的转变、温病传变的认识等,最后对寒温统一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脉学篇”和“辨治心法”篇探讨了如何在脉学上“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以及临证中的具体运用。 全书从说理上提挈纲领,是避免流于简单的经验总结,而不示人所以然——当然,这个所以然是作者的理解范畴,作者作为中医临床医生,临证实用性始终是本书关注重点,所以,每提出一个理念,必在临证实际中印证,或参以医案,或讲述诊治体会,理论探讨紧扣临床实际,务求实用,是知其所以然而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