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松江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欧粤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为作者精选的松江故事集,分为凡人凡事、市井俚曲、闲话商贸、逸闻旧事、松江人吃喝那些事等栏目。语言质朴,人物生动,情节有趣,细节感人。书中有高吟明日歌的另类状元钱福,有身世浮沉的杨家婆婆,有满怀希望却屡遭生活磨难的采法和阿宝……林林总总,栩栩如生。故事资料来源多样,有据可查,有的来自于旧志古籍和档案文献;有的来源于对熟悉松江历史掌故的知情人的采访;有的则是作者本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其收入的文章曾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风格各异。 目录 序 枫泾暴动 凡人凡事 陈云的两位恩师 明锠老板项志新 怀念王健民同志 褚同庆大器晚成 市井俚曲 杨家婆婆 老宅邻里 被中山路覆盖的中南路 菜花泾拾遗 竹竿汇的来历 醉白池前世今生 闲话商贸 闲话茶馆 闲话旅馆 闲话澡堂 闲话剃头 闲话庙会 闲话同业公会 闲话松江手工业 闲话旧时泗泾经济 逸闻旧事 康熙帝两次到松江 新松江社 松江救火会 松江三善堂 旧松江的码头 旧松江的金融业 中国最早的体育学校 从云间书院到松江二中 景贤女校开松江风气之先 松江公共体育场 松江中国武术会 解放前松江卫生医疗机构 略述明代松江名医 云间邦彦画像 古代松江人开河 黄道婆与松江棉纺织业 明清棉纺织业改变了松江府社会生活 知青生活 我的房东 学大寨 三抢大忙 广积肥 土记者 文艺宣传队 田八样 吃扛醵 回忆当年高考 新浜的渡、路、桥 松江人吃喝那些事 浦北浦南的差异 一日三餐 买菜吃菜 吃年酒 节庆食品 点心小吃 饮料和酒 酒席喜宴 腌菜做酱 莼鲈之思 旧志故事 忠爱廉洁 杨璨诚心爱民 郁山不计利害 孙衍勤俭慎惠 王善人一生行善积德 周忱减免赋税 孙承恩宽厚待人 顾夔勤政为民 曹时中不负所托 顾中孚诚朴待人 不带走一片云彩 李儒淡泊明志 任勉之倾听民情 陆慧晓一身正气 陆从平拒贿 执法平反不贪金 钱塘一叶清 周佩清白一生 周吉士自甘清贫 旧志故事 气节刚正 “太康之英”陆机 盛当时一身正气 张仲谦不搞关系学 李日章气度非凡 李待问被尊为松江城隍 富好礼豁达处世 “四铁御史”冯恩 周思兼智勇双全 徐有庆刚正不阿 金山难摇铁案如山 张悦疾恶如仇 顾清不徇私情 苏恩铁面无私 张静夫刚正不屈 旧志故事 善举孝悌 徐肇惠捐田助学 莫之玫助造考试院 焚契教子救穷邻 乐善好施卫公佐 滴水之恩涌泉报 陈懿德荐贤不居功 陆绩怀橘 李元韬善待养父母 周文德拼死救母 陈守贞织“孝子布” 顾中立敬老爱幼 高士娱亲 包孝孝母 为官尊兄传佳话 兄弟情深拒权贵 旧志故事 智勇发奋 陆逊与华亭 陆云智慧清正 张弼智判争牛案 出使安南不辱使命 才气横溢高层云 唐珣不畏豪强 王在坤智取英军 盲人好学能著书 富林书声达天听 卫青杀贼平倭 周处自新 松江状元 卫泾 钱福 唐文献 张以诚 戴有祺 后记 序言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我家乡松江素以“上海之根”闻 名,地处浩浩浦江上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来 ,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孕育了一派独特的地域风情,这些 人文地理又哺喂了一代代华夏栋梁。 套用刘禹锡句式结构:人不在众,有杰则灵。松江旧 有艺坛巨擘,达官巧匠,近有革命志士,学者文豪,今有 行业翘楚,平民英贤,古往今来,人才彬彬济济,可谓十 步之内,必有芳草。每念及此,就不得不庆幸老友欧粤先 生以兢兢业业的编史修志之力,耐住寂寞,朝夕克勤,才 使散落于街头巷尾、朱门柴扉的邦彦旧闻、凡人轶事得以 记录付梓,没有成为历史长河里的遗珠。 老友欧粤先生的外祖父是近代本地有名的教书先生, 思想进步、为人忠义,对新中国领导人陈云有知遇之恩, 却从不以此居功。欧粤本人亦是松江贤达,在地方上默默 修志近四十年,埋首古籍,存史资治,以为教化。祖孙皆 是腹有诗书气质雍容,又能皓首穷经德及乡梓,这样的人 越多,越是松江之幸,亦是家国之幸。 我与欧粤先生同为松江子弟,虽从事行业不同,但笃 交数十年,今受邀为其书《松江故事》撰写此序,欣然应 允,一则出于对老友的敬意,二则源自对书中内容的期待 。 地方志一向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 史之无”,是民族和个人知兴替明得失的利器,加之松江 历史从来就不仅是由正史留名的杰出菁英创造,其背后亦 站着千万拥有平凡却不平淡人生的平头百姓,记录下关于 这些人这些事的闻见,也是对史志的一种珍贵补充。本书 既属作者修订《松江县志》所遗,又掺杂了老友欧粤先生 几十年人生见闻,想必自然是包罗万象,道尽真谛。 果不其然,捧读老友书稿,难掩激动之情。从一位戏 剧工作者的角度看来,此书语言质朴,人物生动,情节有 趣,细节迷人。书中有高吟《明日歌》的另类状元钱福, 有身世浮沉的杨家婆婆,有满怀希望却屡遭生活蹂躏的采 法和阿宝……林林总总、栩栩如生,可谓是读者看官们的 一道精神饕餮。 一本书的格局往往能体现其作者的胸怀几何。书中不 仅有《陈云的两位恩师》等名人轶事,也有《老宅邻里》 这类市井俚曲;既包含了《枫泾暴动》等大型历史事件, 也有《闲话剃头》《闲话庙会》一类习俗沿革。大人物和 小人物错落,大事件和小逸闻交织,状元百姓、人文建筑 、风俗习惯、社会组织一样不落,如同一桌满汉全席,囊 括松江之庙堂江湖上下千年,品来甚觉丰盛。 虽然内容广博,却又不似正经史志那般沉重,全书语 言风格轻松,大可供闲暇时捉起随意翻阅。许是多年修志 所馈,老友欧粤先生的笔触有着这个时代少见的沉静和细 腻,行文篇章皆是不紧不慢、娓娓叙来。细细读罢,若为 松江人,必能勾起无限感怀,即便非本地人,亦将被书中 人事温情深深打动,进而见证云间古城之变迁,慨叹松江 城乡之景别。 如此寥寥数言,不足以道尽书中金玉,读者不妨自执 文字之桨,驾言语之舟,随其“畅游”松江一遭。此行不 虚,必有所得。 陆军 己亥年元日于云间寓所 导语 本书作者欧粤先生大半生的时间都在读旧志古籍,收史志资料,编地方史志。编史修志之余,留下一些零头碎脑边角料,作者便将它们缝合起来,拼成一件百衲衣,是为《松江故事》。本书既属作者修订《松江县志》所遗,又掺杂了作者几十年人生见闻,包罗万象,道尽真谛。 后记 我大半生的光阴在读旧志古籍,收史志资料,编地方 史志中度过。或许有人认为干这事太寂寞,太枯燥,但我 喜欢。用功了三四十年,多多少少也算做出了点名堂。 编史修志是个系统的大工程,编完县志,留下一些零 头碎脑边角料,放着不用怪可惜的,于是我便把它们缝合 起来,裁剪一番,拼成了一件百衲衣,给他起个了名,是 为《松江故事》。 既然是利用边角料裁缝的百衲衣,其内容免不了五花 八门。为了规整,必须设计几个栏目,将内容相近的文章 作同类项合并,分门别类,对号入座。从形式上看,虽说 是本书,却更像是一本故事类的杂志。当然,杂志有杂志 的好处,读者不必通读,挑自己喜欢的内容读就是了。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快餐和满汉全席对胃的作用区别不大。 收入书中的文章都曾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有长有短 ,风格各异。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了哪种文体,所有 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有据可查。如发表在《上海文学》的 《我的房东》《杨家婆婆》属纪实性的文学作品,除了化 名,故事情节没有半点虚构;刊登于《上海地方志》的《 松江状元》等文章则完全采用了简洁明了、朴实无华的史 志笔法。书中故事,有讲得正儿八经的,有略显花哨的, 我不知道这种混搭是本书的缺点还是优点,读者是最好的 裁判,能打多少分,他们说了算。 故事的主角主要是松江人,当然也有外地人在松江作 贡献或与松江有关的故事。故事的资料有的来自旧志古籍 和档案文献;有的来源于对松江历史掌故知情人的采访; 有的则是本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尽管书中的故事都有 确切的资料出处,但囿于笔者学力的贫弱,犹如收藏爱好 者对古玩的鉴别有时难免看走眼,记述的史料如有不当之 处,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本书“旧志故事”下几个栏目的文章是早些年由我和 沈敖大、俞福星等几个文友共同完成的,当时没有分别署 名,现在更分不清具体作者是谁。在此特作说明,并向他 们表示感谢。 陆军先生是上海戏剧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 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文华奖获 得者。能在百忙之中为拙作写序添彩,作为相交了半个世 纪的挚友,我还是要说声谢谢。 应该在此表示感谢的单位、领导、同事、朋友、本书 的编辑等,还有许多许多,恕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读者能静下心来读上书中的几段故事,从而喜欢 上松江的人,松江这片土地;如果本书可以为松江的文化 建设添上几片瓦、几颗钉,对我来说,那是莫大的欣慰。 欧粤 2019年4月6日于寓中 精彩页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以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而失败。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在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省份组织农民秋收暴动。 9、10月间,中共江苏省委按照“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动员在上海的共产党员到外县去发动农民,组织秋收暴动。当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人领袖、中共地下党员陈云立即报名。经商议后,江苏省委派陈云回青浦章练塘老家开展农民运动。在离别时,陈云深沉而坚毅地对朝夕,相处的商务工友说:“我要走了,我此去一不做官,二不要钱,三不妥协,只为了要跟反动派坚决斗争到底,求工人的解放。” 商务的工人回忆说,“陈云是自动离开商务印书馆的,资本家非但扣除了他的退职金,甚至连他应得的工资也扣除了”。陈云离开商务印书馆的第二天,“国民党政府就派军警前来抓陈云,因为陈云早走了一天,所以没有捕到”。不久,国民党淞沪卫戍司令部通缉陈云。在当时商务职工的眼里,陈云离开商务印书馆,“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职业”。 从1919年到1927年,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了七年,他完成了从一个学徒、店员到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 陈云接到江苏省委指示后,通过当时活动在上海的中共青浦独立支部帮助,于lO月1日离开上海。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陈云没有直奔青浦,而是取道浙江嘉善西塘镇,找到练塘颜安小学的同窗好友,当时在西塘源源布店学生意的高庭梁。高庭梁回忆说:“约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深秋,陈云穿了一件灰色熟罗绸长衫来寻我,我留他在店里楼上和我一起住宿。他告诉我,在上海,有一天商务印书馆里出现了三四个身穿对胸钮短衫,头戴‘大英’帽,不三不四的人,他感到有危险,就暂避到西塘。他不愿抛头露面。我陪他到镇郊东岳庙、七老爷庙等处白相相。住了两三天,他说要到练塘去,我给他雇了一只脚划船送去。我们在一起只讲些别后情况,我当时也不知道他参加了共产党。” 离开西塘,陈云来到离家乡练塘不远的小蒸,在那里找到同样奉中共江苏省委指示回乡开展农民运动的陆铨生、吴志喜、陆龙飞等人。随后又同在青浦县国民党党部任秘书,坚持地下斗争的夏采曦等取得联系。陈云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秘密商议展开秋收暴动的准备工作。 农民抗租斗争如火如茶 大革命失败了,中国的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但当时中共中央对这一形势缺乏认识,同时出于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愤恨,在党内逐步滋长起急躁拼命的“左”倾盲动情绪。1927年11月9日至10日,在瞿秋自主持下,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起草的《中国现状与党的任务决议案》。认为,“中国革命并未低落,而正在高涨”。中国革命的发展,“是有无间断的性质”。“现在虽还不是全国工农总暴动立时爆发而有必然之形势,但已经是工农民众四处自发的奋斗起来,有汇合而成较大范围内的工农总暴动夺取政权 中共江苏省委把松江区(松、金、青三县)列为全省农运6个重要区之一。陈云回青浦后,建立中共青浦县委(领导松、金、青三县),陈云任书记,吴志喜、袁世钊等任委员。12月,中共青浦县委改建为中共松青县委(联合县委),夏采曦任书记,陈云为松江区领导人。松江的中共独立支部则改建为松江特别党支部,夏采曦兼任书记。枫泾的中共独立支部改建为枫泾(章练塘)区委,袁世钊兼任书记。 经过讨论,陈云等确定以松江、金山、青浦三县交界处为活动中心,从青浦东乡观音堂、西乡小蒸人手,恢复和发展农会,开展农民抗租斗争,进而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同时考察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 陈云回忆说:“一九二七,九十月后回乡作农运时,开始无名义。一二月后成立县委(指中共青浦县委),我为书记。夏采曦上海受训之后回乡,他为书记,因为他在县城内任县党部(国民党)之秘书,便于领导东西两乡。”到1928年初,成立中共松(江)金(山)青(浦)县委,陈云为负责人。陈云1969年11月在给松江县革命委员会的复信中说:“那时松江地区的党组织有三部分,一部分是属于青浦县,一部分是枫泾的乡下新浜等地,另一部分是属金山县的。”枫泾镇当时有一半属于浙江省管辖。 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和中共江苏省委发展农民运动的计划,中共青浦县委成立了农民革命军总指挥部,吴志喜担任总指挥,陈云任政治委员。随后,东乡建立了农民武装纠察队,小蒸、新浜等地也建立了农民革命军。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