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出生就开启了“寻找”之旅,校园,就是漫漫
寻找里程的第一站。铃声摇曳,寒来暑往。校园里,年年骊歌萦回。我们
一次次听着别人吟唱,然后成为主唱。一曲又一曲,我们
辗转巡唱,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所又一所校
园,留下了我们弯弯曲曲的足迹,见证了我们蓬蓬勃勃的
成长。清脆的铃声应和着琅琅的读书声,日复一日,年复一
年。昨天过后还是今天,今天过后依旧是明天。我们时常
无法忍受这似乎没有尽头的重复、单调和枯燥,我们渴望
生活中充满更多新奇感和多种可能性。我们渴望把每一天
都过成诗,有跳跃、有韵脚,还有留白。许多时候我们不
得不适应各种文化规约,直至循规蹈矩。然而,我们总会
寻找到某些空隙,不由自主“反生活”,抑或“反逻辑”
。超现实的我们,往往将物我同一,甚至笃定万物有灵。
无以复加的好奇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汹涌澎湃的创造
冲动、永难满足的游戏精神,以及初识光怪陆离的社会而
郁结的叹息……与我们如影随形,缠绕成我们深不可测的
精神饥饿。尽管能够补给我们心灵虚空的介质多多,而
“校园文学”无疑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甘饴。校园的角角落落无一例外都赫然写满了“成长”,校
园里每天都在演绎生机勃勃的成长故事。我们都是成长者
,我们无疑都是成长故事的主角。老师的严与慈、学习的
苦与乐、友谊的悲与欢、未来的憧憬与迷惑……点点滴滴
,滴滴点点,落墨即成日记。欣喜是透亮的,喟叹是真诚
的,文笔大多是青涩的。写啊写,不知不觉我们就与缪斯
相约。我们渐渐发现,好的文学作品必然会令我们愉悦。
温暖、悲悯,具有卓尔不群的“唯美气质”。表现美好情
怀,彰显人性辉光。崇尚矢志不渝的坚持和守望,还具有
“诗性质感”,融会形形色色的人生历练,诠释旷达、通
脱、通透的人生境界,面对苦难或悲苦时从容、淡定,直
面失败时释然、优雅……我们不知不觉就成了“校园文学”的生力军,既是原
型,又是作者,还是读者。我们沉迷于自己的文字,我们
欣赏同学的文字,我们仰望作家们的文字。所有的文字,
无疑都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或者益友。每一位功成名
就的作家无疑都来自校园,每一位作家或多或少都书写过
校园,都是“校园文学”的坚强后盾。校园,无疑是文学
的苗圃; “校园文学”,无疑是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小
花。有了文学浸润的校园,自然而然就增添了温润和诗性
;有了“校园文学”点染的校园,毋庸置疑便提升了成长
的格调和品质。这套“校园文学名家”书系总共6本,分别是《水下有
座城》(曹文轩)、《念书的孩子》(孟宪明)、《童话里的
白桦林》(钱万成)、《开满鲜花的小路》(安武林)、《月
亮是甜的》(汪玥含)和《渔父与少年》(张国龙)。体裁有
小说、童话和儿童诗,不管是直接书写原生态的校园生活
,还是表现青葱岁月无疆的幻想,都是铺好少年儿童心灵
底色的佳作。曹文轩无疑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他
坚执地书写直面苦难时的少年风度。毫无疑问,少年时就
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品性,必定能成长为生活的强者。他呼
号少年人:“把腰杆挺直,挺成一棵树!”他纵情书写蕴
藉于苦难之中的诗意,优雅的文字里激荡着尊严之美和悲
悯之美。孟宪明多年来关注留守儿童,书写处于边缘状态
的儿童世界。显而易见,生活对于他笔下的那一群儿童来
说并不美好,但是,他的文字里始终漫溢出温情。不管生
活如何坚硬,他的笔墨间始终有花儿盛开,有歌声萦回。
钱万成是多面手,写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和童话故事。令
人钦敬的是,他时时从繁忙的公务里、从庄重的公文中抬
起头来,将笔饱蘸对儿童的关爱,以孩童般的目光平视着
儿童的世界,不论是歌颂大自然,还是赞美童心、母爱、
友情,都永葆童真童趣,都弥漫着温暖的气息。安武林外
表粗犷,内心却柔软至极。他的文字亦与他的外表形成强
烈的反差,细腻、唯美。嗜书如命的他,博览群书。他写
儿童文学,阅读却放眼于成人文学。因此,他的作品既不
失童心童趣,又具有超越于儿童文学的审美张力。不管是
写儿童诗歌、童话还是散文,皆诗性馥郁。汪玥含外表沉
静,但内心热情似火。她率性、耿直,始终保留着一份青
春期特有的孤傲、另类。她的文字热烈、奔放,情感真挚
、滚烫。她的写作毫无保留,就像她率直的性情一样。而
且,她率直的性情决定了她的写作不落窠臼。比如,她写
青春故事不会停留于伤与痛,而是深度铺写青春的色彩斑
斓,尽情展现青春的深度、宽度和厚度。张国龙书写少年
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始于个体,更透视群体。他无疑是少
年心灵的真诚歌者,作品中有真切的理解、真挚的劝慰,
还有温暖的导引。菁菁校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精神家园。莘莘学子,
成长正炽。愿这套“校园文学名家”书系能够扶助少年儿
童早日“化蛹为蝶”。2019年6月9日于北京师范大学西门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著作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作品被大量译介到国外,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他是目前儿童喜爱的作家之一。2016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
雀芹家门前有一棵特别高大的桂花树。村里的人有时看它一眼,不是在嘴里,就会在心里感叹:“就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桂花树!”听老人们说,这棵桂花树已经活二百多年了,是雀芹家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二百年间,这个家族子子孙孙,生生不息,现如今已有多少成员,都不一定能说出一个准数来。他们,有的远走高飞,甚至去了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也有在近处东一户西一户住着的。虽四处散落,但这个家族里头,总有一户人家还住在老地方,因为,有这样一株桂花树。
现在,守护着这棵桂花树的是雀芹家。风霜二百多年,这棵桂花树早已盘根错节,以一副苍劲的风采立足在那里。那树干粗硕墩实,枝枝杈杈,粗粗细细,曲曲折折,向四周扩张,枝条或向下,或向上,乍一看,都辨不清那一根根枝条的走向。冬天,枯叶落尽,树干树枝都呈现出黑褐色,天空之下,显出一副铁质的身子骨,依然是道风景。春风一来,一片片小小的叶子哨然长出,弱不禁风的样子,但随着风一日暖似一日,那些叶子越长越欢,不几天,就一片繁茂的景象。就这么长着长着,以为它就长这一树的叶子,就在人们看惯了这道风景时,夏天去了,秋天到了,八月,它开花了,小小的,金黄色的,十分稠密,一簇簇,成串成串的,立见一番壮观。路过的人,不分老少,都会被这满枝头的花吸引,停下脚步,仰头观望,久久不愿离去。那几天,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花香,无形飘散,不仅使全村人闻到,还能飘出数里地去,闻到的人嗅嗅鼻子:这香好似桂花香。看看四周,却又不见一棵桂花树,疑惑不解。到了夜里。花儿受到水汽的浸染,香味越发的浓重,在月光下四处流淌,仿佛大地万物的沉睡,皆是因为这扑鼻而来的香气熏醉的。但这桂花的生命,短得总是让人有点儿伤感:昨天还是鲜活鲜亮的样子,一夜之间就疲了,就衰了,一阵风来,纷纷飘落,如成千上万的小型蝴蝶——但这蝴蝶已失去飞行能力,摇摇摆摆地坠落在地上。不远处是条大河,遇上大风,这成千上万朵金黄色的花,飘落到了水面上,不一会儿,河上就漂满了。鸭子们在游动,花向两边分开,但鸭子游过去不久,又很均匀地聚拢到了一起,缓缓地向远处漂去。看着这番情景,总不免让人叹息。桂花开放的那些日子,雀芹家的人就会时时关注着:花开三成了,花开五成了……在雀芹家的人的心目中,他们是代这个源远流长的家族,也是代全村人守护这棵桂花树的。不错,桂花树是他们家的,但,他们从来也没有将它看成一棵只属于他们家的桂花树。他们只是家族和村落托付的守护人。每年,他们家都把花收集起来,分送给全村备户人家,自家留下的很少,甚至一点儿也没有留下。得了桂花的人家,或拿它做了桂花糕,或拿它做了桂花茶,或拿它做了桂花酒,或拿它做了桂花卤。还有人家,拿它做了枕头,那枕头叫香枕。这些桂花,不是那些自然飘落在地的桂花。那些花虽然还叫桂花,但已是一些死花。这些桂花原本还在枝头,是被人用力摇落下来的,是活花。八月里,总有一天是摇花的日子。这个日子,是精心挑选的。那时,一树的桂花都开了,就像一首歌唱到了最高潮。雀芹的爸爸仰脸仔细看那一树的花,心里明明已经很有把握了,还是叫来几个人一起帮着看。看来看去好一阵,雀芹的爸爸说:“可以摇花了?”那几个人都点点头:“可以摇花了。”一年一度的摇花,不算是仪式,却充满了仪式感。上午,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一树的花都苏醒了,还带着夜露。一大早,雀芹帮着爸爸妈妈,已在桂花树下铺上十几张千干净净的席子。大人和小孩陆陆续续地向桂花树聚拢了过来。摇花的事,都交由村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做,大人们则是站在外围观望,不住地鼓动孩子们用力、加油。P1-4
总序 校园文学:携手成长的良师益友
桂花雨
第十一根红布条
汉娃的高地
六十六道弯
水下有座城
甜橙树
一只叫凤的鸽子
天黑了,该回家了
小尾巴
《水下有座城/孩子们喜欢的校园文学名家书系》为著名作家曹文轩最新作品集,选入《第十一根红布条》《桂花雨》《灰娃的高地》《六十六道弯》《水下有座城》《甜橙树》等十多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温暖美好,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校园文学是一朵魅力四射的花,既离不开众多儿
童文学作家的培育、浇灌,又归功于广大大小读者的
欣赏、追捧。让小读者享受当下好时光,让大读者重
温美韶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王泉根
校园文学无疑是关于成长的叙事,也是关于探索
、发现青春的故事。徜徉在这些色彩斑斓的校园故事
里,的确令人流连忘返。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舒伟
这是一套名家书写的优秀校园题材作品。他们以
文学之眼、博爱之心,追视校园少年成长的青涩与甘
甜,沟通爱与理解的心灵之桥。
——儿童文学博士、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崔昕平
本书为著名作家曹文轩最新作品集, 选入《第十一根红布条》《桂花雨》《灰娃的高地》《六十六道弯》《水下有座城》《甜橙树》《一只叫凤的鸽子》《天黑了, 该回家》等十多篇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