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新混合失灵”与“大衰退”“大停滞”》卷较为深入分析了2006—2009年次贷-金融-经济危机(“大衰退”)的九大系统成因,对危机之前美国自由放任不管制和危机之后无以复加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干预所陷入的“布里丹驴困境”及其巨大后遗症,及由于国家奇怪混合双重失灵导致的2001年至今的复合大停滞,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演绎分析。 作者初步提出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市场有效性总体演绎框架,提出了市场-国家双重失灵本质是国家双重失灵,初步建立了国家微宏观双重失灵演绎分析框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后新国家双重失灵的十大恶果,并进一步提出了“三层国家双重失”和“国家三重失灵”(微观-宏观-减税失灵),初步提出了非完全竞争下国家管制适度最优与管制失衡失灵原理。作者正式提出并界说了单一与复合大停滞原理,再演绎认为美国与西方21世纪“大停滞”本质属性特征是“结构性滞缩”,或结构性停滞-潜在通缩,其根源是国家变异混合叠加双重失灵,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持续40年的三重自由主义哲学恶果的集中体现。 作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停滞”时代的新宏观经济学核心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再演绎分析。作者认为,新宏观经济学没有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本质性、真理性上取得重大突破进展,仍然存在巨大缺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方法论逻辑根本缺陷是李嘉图恶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方法论逻辑根本缺陷是——“被迫”采用“理性预期”命题,在一系列论述中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自相矛盾。作者认为,尽管理性预期命题十分重要,但它并非本质性、真理性大前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方法论逻辑之争,变成了纯粹的理性预期命题不同理解之争。因此,面临“大衰退”和“大停滞”重大经济现实时,新宏观经济学无法提供任何新的实质性重大政策方案(结构制度改进方案)。 作者基于市场竞争结构真理性大前提、市场初始权利平等终极真理性大前提,建立了市场权利平等性—市场信息公开—市场竞争结构—市场预期方式—市场价格特性—数量短边约束性—市场均衡状态—政策干预有效性一体化通用演绎综合分析框架,提出了最优国家干预边界演绎分析,提出了小而强国家货币政策规则总体思路及原则。 作者简介 周志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研究员),长期从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学思维方法论等课程教学,长期致力于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思考数量—结构—制度—伦理一体化演绎之总体经济学的重大基础原理体系,以及相应重大政策哲学。 主要著作有《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主编)、《交易大全》(主编)、《政府与市场》(主要作者)等;主要学术论文有《论“环境安全”——从亚太地区看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新概念、新趋势》《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点——兼论西方中间阶层的概念与特征》《美国劳工运动的衍变》《法人驱动:战后日本股市的发展轨迹与逻辑》《“平等幻觉”与“勒鲁平等”的当代意义滤析》《岗位聘任及其薪酬与奖金配置》《战略性、渐进性动态均衡与次优制度创新》《良性动态均衡制度变迁:次优制度改革原理——高校人才资源配置管理改革要素与原则》等数十篇。 目录 第六篇 次贷金融危机与“大衰退”:市场国家奇怪混合“双重失灵” 第一章 次贷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国家市场关系第三个分水岭 第一节 次贷泡沫和债券泡沫的形成与破灭 一、次贷泡沫累积、破灭与恶化 (一)由互联网泡沫到房地产泡沫:低利率的刺激 (二)利率调高,房地产泡沫破灭: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及其恶化 二、与抵押相关的更为巨大的债券泡沫形成及其破灭 (一)风险债券违约风险概率低估与风险债券价格泡沫 (二)风险债券泡沫形成及其破灭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由次贷债券泡沫危机到金融危机和大衰退:美国到全球 一、美国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影子银行系统崩溃危机及其全面延烧 (一)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益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 (二)影子银行系统崩溃危机:形成与恶化 (三)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由影子银行向商业银行系统全面延烧 (四)金融危机全面延烧,最终演化为深重实体经济衰退萧条危机 (五)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演化进程及其次序因果关系 二、美国金融危机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及其恶化 (一)雷曼兄弟破产前: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引致全球金融危机 (二)雷曼兄弟破产后:美国金融危机恶化引致的全球金融危机恶化 三、“大衰退”及其延伸:世界经济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和“大停滞” (一)2008年金融危机触发的世界经济危机 (二)欧洲赤字和主权债务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第二阶段 (三)欧洲赤字和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影响:美国和全球经济“大停滞” 四、次贷金融危机和“大衰退”效应:长期结构性停滞和第三个分水岭 (一)次贷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严重性及其长期停滞后续效应 (二)次贷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国家市场关系演化第三个分水岭 第二章 2007—2009年金融危机和“大衰退”系统成因:市场国家“奇怪混合”失灵演绎分析体系 第一节 2007—2009年金融经济危机系统成因:总体演绎概括 一、布林德的答案:严重金融“交通事故”主要成因 (一)布林德七大关键祸源 (二)布林德两大成因及其缺陷 二、次贷金融经济危机9大系统成因:直接原因和结构制度性原因 (一)递次延烧、恶化的次贷金融经济危机:特殊性、本质及其根源 (二)次贷金融经济危机5大直接主要原因及其总体概括 (三)危机4大非直接结构性政策制度原因与9大系统成因性质分类 第二节 次贷金融经济危机系统成因演绎分析体系 一、基于投机利润暴利持续金融自由深化,是危机首要直接内生基本原因 (一)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市场有效性:总体演绎框架 (二)金融自由深化走向反面:自由放任过度,金融投机性暴利工具创新使得金融市场无序、无效加剧 (三)高杠杆信用扩张引致的高风险 (四)批发直接融资脱媒化及其借短放长资产负债结构巨大风险 (五)金融产品衍生化及其内含巨大风险 (六)金融交易结构工程化复杂性造成的巨大金融风险 (七)金融信用评级升级虚胀化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弱化、异化” (八)基于投机暴利的“负外部性”代理人薪酬反向激励体系及其失控化 二、次贷金融经济危机其他主要系统成因进一步演绎分析 (一)利率政策,是第一外生直接货币触发器和中长期政策环境基础 (二)房地产自身周期,是危机加深内生中长周期性主要动力物质基础 (三)次贷泡沫破灭,首次成为金融经济危机决定性直接内生驱动器 (四)利润率下降规律下资本积累金融化和整体经济虚拟化,是危机加深主要内生趋势性结构基础因素之一 (五)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危机另一个主要内生趋势性结构基础因素 (六)赤字债务财政累积,是此次危机另一个主要外生趋势性结构制度基础 (七)债务金融经济结构性危机:债务超级周期变动,是超长期趋势结构性内在基础原因 第七篇 国家混合叠加双重失灵:危机前放任不管制和危机后干预扩张 第三章 狭义国家双重失灵之一:危机前新自由主义放任微观管制不足再演绎分析体系 第一节 国家微宏观双重失灵演绎分析框架 一、市场国家双重失灵本质及新国家双重失灵恶果 (一)市场国家双重失灵:国家双重失灵本质 (二)新凯恩斯自由主义和新自由凯恩斯主义奇怪混合:20世纪80年代后新国家双重失灵的十大恶果 (三)三层国家双重失灵和国家三重失灵:新的界定 二、广义国家双重失灵:微观新自由主义失灵和宏观凯恩斯主义失灵 (一)政府持续自由放任:“佛朗根斯坦”危机外生趋势结构性制度基础 (二)新自由主 导语 本书以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经济运行三大纬度的历史演变为时间动态演化主线,以三大经济危机作为时代划分主要综合标志,以周期性和长期性经济增长波动分析为重点,进行理论-政策-经济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对话,形成经济变动(增长、危机、停滞)(理论、政策制度结果)、市场国家双重失灵及其政策制度变动(政策制度成因)、经济学核心理论体系变动(理论成因,出发点与落脚点)的总体演绎分析思路。在此基础上,本书对核心经济理理论、历史上重大政策实践与西方经济发展史上重大经济事件(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三大分水岭式经济危机、90年代黄金增长)重新进行了检视,进行了再演绎、再归纳、再发现、再评价、再界说,并致力于提出一系列创造性或再创造性新的相关观点、命题和再演绎分析体系。 本书为第3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