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彭绪洛,儿童文学作家、探险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土家族,笔名洛清、清江水,1981年1月出生于湖北长阳土家山寨,15岁开始发表作品,21岁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27岁开始专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30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多年来致力于慈善事业和爱心事业。 出版作品由《少年冒险王》《楼兰古国大冒险》《郑和西洋大冒险》《虎克大冒险》《宇宙冒险王》《我的探险笔记》等70余部。 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成功穿越过罗布泊,到达过楼兰古城、余纯顺遇难地、塔克拉玛干沙漠、高昌故城、塔里木盆地等神秘之地。 后记 我不仅创作儿童探险小说,还去了中国几大无人区进 行真实的探险,慢慢地,我爱上了探险,并且开始研究我 们中国的探险家和探险史。 突然发现,我们虽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可 是历史上出现的著名探险家少之又少。我们熟知的有汉代 的张骞,曾经出使西域;初唐时代的唐僧玄类,用18年的 时间,徒步走了五万多里路,到达了一百多个国家,最后 从天竺带回一干多卷真经;明朝时期的郑和,曾经七下西 洋,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还有明末清初的徐霞客,他的 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写出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我们近代史上,比较著名的探险家,有余纯顺和刘雨 田。余纯顺是用双脚走完四条进藏公路的第一人,而刘雨 田是徒步走完中国古长城的第一人。 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确实不 多。 可是,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探险史,探险是人类的一种 本能。从盘古开天地,到玄类西行取经,再到马可波罗东 游、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再到今天的世界各 国都在拼命发展航天事业去探索宇宙未知的文明,这所有 的行为和过程,都是探险和探索的过程,更是人类进步的 过程。 我一直认为,探险精神、探索精神和开拓精神,与发 明创造、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想培 养下一代出现更多的发明家和创新者,我们必须从他们的 童年开始,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纵观眼前,我们的孩子们在干什么? 在应付繁重的作业,在疲奔于各种培优的路上,在紧 张地答写各种考题,他们没有了孩子们应有的灵气,没有 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更没有了孩子们应有的好奇心和激 情。 我们天天喊着,应该让孩子活得像一个孩子,可我们 做家长的,有多少人做到了? 他们连回归大自然的机会都没有,很多孩子只是待在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住挫折和磨难,经 不起失败和委屈。他们的心灵脆弱,性格中性,情绪敏感 不稳定,甚至还让我们有些琢磨不透。 所以,我非常希望给所有的孩子们心中埋下勇于探险 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开拓,勇于 动手和挑战,勇于创新和发明,勇于接受失败和挫折,最 后能学会独立思考,成人之后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有所建 树和贡献。 我们要想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学会自 我保护,独立生存,充满自信和勇气,敢于探索和创新, 那我们先培养他们勇于探险的精神吧! (2018年4月25日于深圳甘坑客家小镇) 目录 家庭 出发 山人 借宿 拜访 奇遇 猴哥 遇险 离开 归家 困惑 进山 惊喜 留下 自立 来客 回归 苦难 转折 开发 为难 囚禁 信任 诸人 往事 老虎 捕虎 参观 留恋 劝解 返乡 交谈 处置 商议 隐居 探险探索与创新思维(代后记) 精彩页 探险多年,我觉得自己的胆子越来越大,猎奇心理越来越强,征服欲也越来越浓。我总在寻找着不同的奇异之地去一探究竟,总在不停地寻找着我心中那个世外桃源之地。 我一直有隐居的情结,这也是我身边很多人都有的情结,我们都想寻找一片真正与世隔绝的、美轮美奂的桃源之地隐居,远离喧嚣的人群和都市,平静地过着男耕女织的简单生活,这是多么美妙的人生境界。 而这种情结,我也多次向我的夫人提及过。我的夫人跟我年纪相当,她秀外慧中,娴静温柔。每每在我外出探险几个月不归家的时候,是她独自担负起了照顾儿子和家庭的重担。我爱她,也感激她。 这一天,我又跟夫人提起了我的隐居梦。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夫人已经拾掇好了,换上了一套白灰色的工作套装,长头发扎成了简单的发髻,才九岁的儿子穿着校服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 我们家住在这个大城市三环线外的新城区,夫人的公司在二环线内,那是一所房地产公司,规模还算大。她的职位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是销售部的一个主管。儿子在她公司附近的二小上小学三年级。每天早晨,她都要开车先送儿子去上学,然后再去上班。 “爸爸,你想去哪儿隐居呢?”儿子眨巴着大眼睛,疑惑地问,“难道是外太空?” 儿子的眼睛黑白分明,瞳仁清亮,如一汪澄净的湖水。我微微一笑,摸了摸他圆滚滚的脑袋,道:“怎么,小乐乐想去外太空?” “爸爸,我都快十岁了!”儿子不满地推开我的“爪子”,道,“你和妈妈不能再叫我小乐乐了!” “哟,小乐乐长大了啊!”我顺手把桌子上的牛奶递给他,“拿着路上喝。” “我不喝。”儿子煞有其事地说,“我已经长大了,阿明说,牛奶是小孩儿喝的。” 夫人莞尔一笑。 “阿明是谁?你这么听他的话?”我微微蹲下身子,视线与儿子的平行。 “瞧你,整天只知道探险和隐居,儿子的事儿竟然一点都不知晓。”夫人白了我一眼,语气中似有埋怨,“阿明是他的一个好哥们,他们常常一起玩,比亲兄弟还亲呢!” “呵呵,看来这个阿明是个早熟的孩子。”我说,“快走吧,待会儿迟到了。” 夫人和儿子双双离开了,我想起夫人给我的那个白眼,心中颇为感触:这些年,我总是在外漂泊,的确忽视了我的一双妻儿。夫人贤惠,一直任劳任怨,从不抱怨。方才那句话,她应该也是无心之言。 我走到书房,打开了电脑,先处理了一篇文稿。几个月前,我去了一趟罗布泊。回来后,一向跟我合作的一家杂志社跟我约稿,我便把我在罗布泊的探险经历稍稍润色一番,写了一篇文稿。这些年来,我一直以本名发表一些探险文,还算小有名气,这也给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探险是我最为热爱的事,而这事儿,同时还能让我养家糊口,我很感激上苍。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生计,很多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儿,拿着不算多的薪水,辛苦度日。跟他们比起来,我是何其幸运和幸福。 把文稿发给我的编辑后,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兰花草的图片。因为我最近迷上了种植兰花草,而本市的气候和土壤并不适宜兰花草的生长。 P1-4 导语 《三峡小探险家/彭绪洛研学探险系列》讲述了一个探险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老家土家山寨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兰草谷,并在露营中救下了一只受伤的猴子,从此与猴哥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因为猴哥的缘故发现了发现了神秘的康农寨的故事。全景探险地图,真实呈现探险过程,教会孩子们如何在野外生存,如何自救,在探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有趣的科普知识,一边读故事一边增长知识。 序言 自然、历史、人文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转化 ——读彭绪洛的探险冒险系列小说 李鲁平 彭绪洛的独特性,首先是在于他的年龄以及由此而来 的在儿童文学代际系列中的位置。“80后”作家彭绪洛的 创作在几个年龄阶梯的代系中,既传承了儿童文学创作的 优秀传统:切近少儿的生活现实,体现天真纯朴的心理, 充满生动活泼的趣味…同时,也在题材的系列化与复杂性 、艺术性与可读性、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上,做出了可贵的 探索并有所收获。 从2009年开始,彭绪洛先后徒步行走戈壁沙漠、古蜀 道、神农架、罗布泊、乌孙古道,自驾穿越滇藏线、川藏 线、青藏线;攀登哈巴雪山,与这些探险、冒险经历对应 ,他创作的小说有的以“写实”为主,有的以表现历史人 文为主,有的以表现幻想为主。这些将近60多部作品累积 起来,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厚度,这自然称得上成果“丰硕 ”。 儿童文学创作首先要求作家热爱儿童,这是毫无疑问 的。关心儿童的成长、了解儿童的世界是热爱的具体表现 形式。彭绪洛对少儿的热爱,就是通过一系列有主题的亲 历、行走,获得真实的历险、探险感受,然后把自己的体 验转化成少儿喜爱的语言和形象世界。他的主题行走,他 的创作态度,就是热爱的一种体现。这些行走并非出于个 人的探险欲望,并非简单的个人兴趣、休闲运动,而是为 了认识所要表达的对象世界或者对象的生活世界,为了获 得真切的感受,从而服务于创作计划。没有戈壁沙漠的深 度探险,不可能有《腾格里沙漠之谜》对漫天黄沙和干语 的真实感受;没有攀登雪山的经历,不可能有《勇登哈巴 雪山》对暴写的恐惧;没有罗布泊冒险,不可能有《罗布 泊死里逃生》和《楼兰姑娘》没有青藏线的行走,不可能 有《可可西里追踪》…….在多年的冒险、探险题材创作中 ,彭绪洛的足迹从南到北、从森林到沙漠、从热带到寒带 ,他把丰富的自然、真实的体验带给读者,这种认真负责 的对待创作的态度,是彭绪洛热爱少儿的特殊表现形式。 比如在小说《勇登哈巴雪山》中,虎克在向大本营攀登的 过程中,出现高原反应,卓让立即提醒虎克喝水,并解释 每个人初到高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只是大多数人一两天就会缓解,少数人如果置之不理就 会加剧。这样的细节,以及登顶不成功,在十二级的大风 雪中撤退的艰难,等等,它们的可信都来自作家冒险的经 历。应该说,作家在他主题创作中的一个个生动的野外生 活细节,都是作家冒着生命危险亲身体验所得,而不是根 据书本知识去虚构或想象。在主题行走、亲身体验基础上 进行艺术构思和语言叙述,是彭绪洛探险系列小说的独特 创作机制。 彭绪洛的系列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作品中贯穿鲜明 的科普特色,作家不是停留在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不 是满足于讲述个人的惊险经历,而是在故事的进行中,普 及对大自然动物、植物的介绍,对地形地貌和气候的介绍 ,以及有关自然现象的科学原理、特定地域的历史人文知 识的普及。如《三峡小探险家》对大山的介绍;《虎克历 险记》中对捕蝇花、蚂蜡、蛇毒等热带雨林知识的介绍, 等等。这些自然、天文、地理知识的细节不但增添了作品 的趣味性,而且由于作家的语言生动、活泼,切合少年儿 童的心理,让少年儿童在阅读之中吸收知识,真正实现了 阅读即快乐。同时,作家并不是为了普及而普及,不是以 一次虚构过程来解读科学知识,而是把这些知识融入小说 人物在大自然的活动之中,融入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过程 中,是小说中的人物遭遇到了自然及其背后的知识,而非 知识笼罩或降临到了人物的活动之上。比如《兰草谷历险 记》中写主人公在兰草谷安营扎寨的经历,作品把对主人 公的冷静、猴哥的机灵的刻画,与辨别陷阱、寻找水源、 野外生火、野生动物等知识,融合得如同水乳。 彭绪洛的许多小说作品,在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发展 中,不经意间向少年儿童传播和介绍了历史人文知识,这 是一种创造性转化的尝试。在《千年蜀道之惊心旅程》中 对三星堆文化的介绍,《穿越玄类西游》对玄类大师西天 取经的虚构,《郑和西洋大冒险》对郑和船队在航海、贸 易、外交中的经历的重构,以及《兵马俑复活》对秦朝历 史的介绍等,都是如此,这些作品以历史人文作为主人公 活动的背景,作家在研究和熟悉古代历史的基础之上,不 拘泥原有的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而是让主人公重新经历 一次历史过程,以贴近少儿读者年龄和心理的情节、细节 去重新设计、讲述,玄类、郑和等历史人物仅仅作为人文 历史符号发挥牵引故事的作用。从读者对彭绪洛作品的欢 迎程度来看,可以说作家的这一创造性转化是成功的。 彭绪洛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少年成长小说,知识 的增长、视野的打开,是少年成长的一个方面、一个标志 ,但成长更重要的还体现于少年心理的成长,体现于意志 、品质的变化以及对世界感受的丰富。显然,彭绪洛也注 意到了这一点。在他的每一个系列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 现小说中的主人公不仅年龄在增长,而且在不断地冒险、 探险经历中、这些主人公的心理、品质、人格也在成长。 比如,在《虎克历险记》中,虎克跟随爷爷虎威第一次历 险,在不同的环境中,虎克的表现也在不断变化,从幼稚 的、好奇的虎克,走向善于思考、勇敢正直的虎克。如同 虎克自己所说:“爷爷,我已经长大了,是顶天立地的小 男子汉。” 无论是偏重于大自然色彩的探险、冒险,还是偏重于 人文历史的探险、冒险,彭绪洛的创作都把知识性、艺术 性、趣味性统一在作品之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核心价值与孩子们的好奇、幻想有机融合,通过一个个 精彩生动、可读性强的故事,弘扬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的传 统美德,着力表现出当代少年儿童的希望以及精神面貌。 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回避现实矛盾,将历史视野、文化 意味、科学视角以一种令人惊奇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幻想 的宇宙、神秘的穿越、想象的古代、当下社会、自然界等 各种空间交织在一起。这种对大自然、历史、人文多种资 源的有效转化,使得彭绪洛的系列创作别具魅力,不仅丰 富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品种与类型,而且也无比牢固地确立 了他的创作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定位与特色。 (李鲁平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作协副主席、著名 评论家) 内容推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兰草谷。在那里,我救下了一只受伤的猴子,取名猴哥。我与猴哥朝夕相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一天,猴哥与我结伴翻过陡峭的果子岩,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寨康农寨。这个寨子的居民是一支神秘民族的后代,定居在此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他们刀耕火种,与世无争,过着幸福安定的日子。 此次的探险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密林深处等待我和猴哥的会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