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米哈依尔·阿·克罗契科,一位乌克兰人,苏联化学家。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科学事业。 书中记述了他1958年和1960年来华讲学的亲身经历、见闻与观感: 理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稀有元素 化学所、应化所、化物所、冶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柳大纲、吴学周、周仁、黄子卿、金松寿、谭庆麟 周恩来、陈毅、杜润生、吴有训、阎红彦、契尔沃年科 跃进年代荒唐事:大炼钢铁,打麻雀,学生编教材 科研机构乱象生:会议成灾,朝令夕改,弄虚作假 批评中苏两国的官僚政治和科学体制 披露苏联当局撤离在华专家的过程细节 他在笔下辛辣地讽刺“大跃进”: “钢铁没炼成,馒头与大米饭倒给‘炼’没了。” 他爱科学,爱中国,满怀深情地表白: “我坚信我能做的最壮丽的事业无过于将余生献给中国科学。” 作者简介 米哈依尔·阿·克罗契科(1902-1985),乌克兰人,物理化学家。苏联科学院普通与无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斯大林奖金获得者(1948)。于1958年和1960年两次来华讲学。1961年赴加拿大。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上篇 1958年在中国 第一章 一件科学差事 第二章 北京的科学与科学家 第三章 在北京的生活 第四章 友谊宾馆和苏联大使馆:在北京的中苏合作 第五章 运动与驱使 第六章 去南方出差 第七章 去北方出差 第八章 在北京的最后几周:我们谈论政治 下篇 1960年在中国 第九章 回到中国 第十章 对昆明的最初印象 第十一章 潮流逆转 第十二章 在昆明的最后一个月 第十三章 在中国的最后几周:与时间赛跑 人名索引
导语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编著者米哈依尔·阿·克罗契科。 《一位苏联迷信家在中国》有方案地拜访一些当事人,期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想,让采访者拾掇成文字和音像材料,为后人留下一些珍贵的文明财富。这是一件很成心仪的事,该当得到各方面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