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潮起潮落(帝国海关秘辛)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杨智友 |
出版社 | 中国海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杨智友,196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员,香港“大公网”“新浪网”专栏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海关史。出版专著《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穿越世纪的守望:宋美龄》《大事件:帝国海关风云》《海关机密档》,发表民国史研究学术论文、专业文章60余篇。 书评(媒体评论) 骇浪惊涛,坚船利炮。那些“像海怪似的从洋上 来的外国人”,催生出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将原本 独立自主的中国近代海关异化为一个“怪物”。明明 是清政府衙门,却被洋人掌控。它包罗万象,包办了 诸多与海关无关的业务:它呼风唤雨,深深卷入了清 政府的内政外交。 时代潮流,呼啸而至。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 ,到孙中山与洋人较量:从地方军阀动摇海关根基, 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将海关权益逐步回收。海 关外籍税务司制度走向没落,直至在天安门广场开国 大典的礼炮声中风流云散。 打开海关密档,那些激荡在历史天空中的海关风 云,波澜壮阔;揭示海关“秘辛”,那些深藏于历史 褶皱里的细枝末节,温度依旧。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只有站在历史的时空背帚 下,身临其境去理解前人,才可能对历史抱有温情和 敬意。虽然很难,但智友兄的努力,我们都看得见。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奇生 后记 春秋卫国有个著名的贤人伯玉,不断地反省自己,到 50岁时知道了自己以前49年中的错误,因此后世用“知非 ”代称50岁。 仿佛不经意间,我也到了“知非”之年,回眸半世人 生,似乎没发现什么错误。比照上述典故,愚钝如吾者, 看来不仅离贤明遥不可及,若再不自省,离无知也相距不 远了。 33年前,我迈进厦门大学的校门,看着那些口得瑟的 “外文系”“企管系”“计算机系”同学,包括我在内的 班里大多数同学陷入了集体自责,怎么就选择了这样一个 专业?“钱途”何在?岁月如刀,青丝染霜。回眸几十年 的风风雨雨,“85历史”的小伙伴们在越来越被“吓大” 的同时,也越来越有“洞见”。虽说仅有少数人从事与历 史相关的职业,但我们班微信群的群聊名称是“我看还是 历史好”。 确实挺好,尽管我还没有“矫情”到将历史视为信仰 ,可就是靠着吃历史档案这碗饭,我也平平安安衣食无忧 地走过了半辈子。于是,我也不能免俗,像许多无聊文人 一样,试图将自己写过的一些文字固化,美其名日总结一 下阶段性成果。 记得在我奔五之年的某个春日,我接到了大学同学、 现任福建某海关关长孙建国的电话。我这位无论哪方面都 很了得的同学找我,那一定是好事要来。 原来,在孙关长参与某次海关系统人员会议的间隙, 时任中国海关出版社社长的王桦女士提到我曾在该社出版 的《大事件:帝国海关风云》一书,说读者反响很热烈。 话音刚落,孙关长便道:“这个作者就是我大学同班同学 !”说完,孙关长便给我打来电话,说王社长还要到南京 公干,介绍我认识一下。 201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海关出版社在京召开 的“旧海关史料数字化应用研讨会”。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时,我由衷赞赏了该社在海关史料数字化方面的深入开发 与产品创新:作为作者台下交流时,我和盘托出了我的再 版构思以及新的写作计划。更大的惊喜来了,王社长不仅 高度肯定了我的作品,而且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 那就是将初版的《大事件:帝国海关风云》,以及我曾在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 一起再版!在王社长的心目中,既然我的书深受读者喜爱 ,那么将两本书合璧形成系列,一本晚清,一本民国,岂 不圆满? 正式签订出版合同后,当时王社长或通过微信,或打 来电话,多次以探讨的形式,对我的修订写作工作进行具 体而微的指导。有时候一个电话甚至长达几十分钟。这在 我过去与5家出版社打交道的经验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要知 道,王社长的社务和党务工作多么繁忙啊!但平心而论, 我对王社长的这种“越位”行为持欢迎态度,心悦诚服。 经过近十个月的孕育,我的又一对“孩子”即将面世 。较之初版,这次再版除变更书名、润色章节标题及文字 ,对一些谬误进行订正外,还修正增补了不少内容,弥补 了初版的缺憾。《潮起潮落:帝国海关秘辛》初版涵盖了 19世纪50年代英法联军侵华,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 运动,70年代烟台议邮、包办世博会,直到90年代戊戌变 法、义和团运动等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可惜当时由 于交稿时间紧张和档案材料阙如关系,没能叙述海关参与 的19世纪80年代的任何事件。这次增加的“业余外交家” 一章,可谓下了大工夫,因为赫德插手中法战争的谈判, 时间跨度长,经过复杂,线索凌乱。简言之,整个谈判过 程是琐碎枯燥的,怎样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对我 的文字驾驭和史料运用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好在我也是 贾起余勇,向出版社和读者交上了一份自以为尚可的“答 卷”。不仅以海关缉私艇“飞虎”号事件破题,还前铺后 垫出更多发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海关事件,如参与调解中 俄新疆争端、通过举办世博会宣扬海关成就、赫德拒绝驻 华公使任命,等等。如此,全书内容更加充实,形成完整 的逻辑链条,也尽可能地给予读者更多的历史信息。 对《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一书的内容,我也作 了大量关键而有益的补充。这就不能不鸣谢3位女士,没有 她们的襄助,我就不可能根据新发掘的档案史料援笔成篇 。第一位是李红女士,她在百忙之中替我寻觅到30年前上 海档案馆出版的当事人回忆录:第二位是李宁女士,她在 春节假期间提供给我的数卷英国公共文献馆外交档案,仿 若迷雾中的灯塔,让我豁然开朗;第三位是杨潇同学,她 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快速而准确地翻译了若干海关英 文档。我们父女俩灯下阅档的画风看起来很美,却也难抵 我心中惆怅,假如我的英语有她那个水准,或许我会成为 真正的海关史专家。 还有3位先生也让我心怀感激。前两位分别是为本系列 图书赐序、推荐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和北京大学 历史系王奇生教授。第三位先生是上海海关学院的姚永超 教授。在我和责任编辑探讨书名时,我们觉得百年海关从 风生水起到逐渐式微,总的来说在晚清是一个起的过程、 在民国是一个落的过程。故我们将此系列图书的主书名定 为《潮起潮落》。未料却与剑桥大学 目录 引子 为皇家金库充当“看门狗” 伟大姓氏 父子“同名” 子承父志 江海北关 步步紧逼 泥城之战 “娃娃”领事 始作俑者 第一章 挂龙旗的神秘舰队 要发达去中国! 欲望之壑 见习翻译 生遇其时 “鬼子六”最关心的事 静观其变 北京之行 出师未捷 胆子未免忒大了 毋得延误 天赐良机 居然想当中国海军总司令 忧心忡忡 改朝换代 怎么就成了“吸血舰队”? 最后通牒 就地遣散 第二章 蓝眼珠黑眼珠的对抗 这个洋人“不是人” 奉为神灵 颇有微词 居间作保 戈登到底藏在哪里? 出尔反尔 临危受命 杳无踪影 赫德放了什么样的大招? 千辛万苦 苦口婆心 真相大白 他才是关键先生! 握手言和 高潮时分 第三章 胆大包天的计划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 洋务学堂 开花结果 局外旁观 公费海外旅游的“鼻祖” 开路先锋 特殊使命 后生可畏 西太后为何要羞辱老臣? 第一回合 正面冲突 一波三折 难道眼睁睁看着翻船? 惨淡经营 重整旗鼓 官司大逆转 心怀不满 痴心妄想 对簿公堂 反败为胜 第四章 能否换来20年太平的条约 山雨欲来风满楼 未雨绸缪 边疆危机 一颗头颅值多少两银子? 不作不死 借题发挥 转危为安 宁肯自杀也不愿讨好洋人 欲壑难填 左右为难 破冰之旅 幕后“大老虎”到底是谁? 群体事件 奇招迭出 志得意满 烟台议邮 第五章 开了天眼的“汉奸” 还有比这更“毒舌”的吗? 洋务健将 临危受命 欲罢不能 中国开始动起来了 关怀备至 越俎代庖 远程控制 心想事成 向狂妄的威妥玛开火 祸起趸船 抗争到底 旗开得胜 巴黎世界博览会 日记毁版 赫德赛会 东方明珠 第六章 业余外交家 这也太任性了吧! 厉兵秣马 天降甘霖 临别赠言 巅峰之作 高光时刻 头脑风暴 “飞虎”号事件 另辟蹊径 脑洞大开 恋栈不去 第七章 你所不知道的义和团 千古奇变 事不关己 扶清灭洋 向死而生 风暴骤起 最后通牒 围攻使馆 天才预言家 人之将死 惊人预见 帝都最耻辱的地方 众望所归 太子少保 征引文献 后记 精彩页 为皇家金库充当“看门狗” 李泰国死了。 彼时,这个不到弱冠之年便远涉重洋闯荡的英国人,早已穷困潦倒,“晚年处境凄凉”。或许,死亡是他最好的解脱。在这座拥有600万人口的大英帝国首都,李泰国之死,和任何一个普通的伦敦人一样,不会泛起一丝涟漪,而不是像他自视的,如一个高贵的英国绅士那样引人瞩目。除了他的至亲,没有一个人在意他的离世。 这一年,是1898年。总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不怎么健忘的英国人,依稀记得他曾经给大不列颠带来的荣光。尽管斯人已去,他所奠定的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还将在那个遥远的东方帝国,运行半个世纪。 的确,李泰国建功立业的所在,正是“中华帝国”。他在中国近代海关的9年,正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华章。不过,就像一首诗所描述的,他“在五月就挥霍了整个夏季”。 伟大姓氏 1847年7月29日,当稚气未脱的Horalio Nelson Lay(以下简称H.N.Lay)带着弟弟抵达香港,他的第15个生日仅仅过了两天。那时的香港,已是英国管理下的殖民地,这个“不甚开发而美丽的地方,对外国人来说,生活并非十分舒适”。但小H.N.Lay显然既无心抱怨,也无暇观光,因为他的中国之行只有唯一一个目的——谋生。 一年多前,他们的父亲,英国驻厦门领事馆领事George Tradescant Lay去世的噩耗传到伦敦。顶梁柱倒塌了,这个家庭随之陷入窘境,“贫困如洗”。他们的母亲,一个负担着4个孩子并有孕在身的女人,不得不作出这样的打算,将两个年长的儿子送来中国。 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已经整整5年,却依然顶袭着康乾盛世的华衮,保持着最后的体面。就拿北京来说,这座人口300万,光是紫禁城面积就超过1平方英里的城市,比当时刚刚扩建的伦敦城足足要大三分之一。在一般英国民众看来,中国的富庶是那么令人垂涎,他们是自己国家发动的那场“通商战争”(鸦片战争)的直接受益者,不管是香港岛,还是那五处通商口岸,都是讨生活的好去处。 但谁又能想到,H.N.Lay,这个被迫辍学,原本只想谋口饭吃的少年郎,在12年之后因缘际会,居然当上了清王朝的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总税务司是中国近代海关的行政首长,风光显赫,权倾一时。在外籍税务司制度存在的近百年历史中,一共产生了5位总税务司,H.N.Lay的任期最短,但作为开先河者,他的名字成为中英关系史和中国近代海关史上无法抹去的记忆。是的,他的确值得骄傲,正是他开创了“提供秩序、规章、利益和税收”的新型中国近代海关,但也是从他登上人生巅峰的那一天起,中国近代海关主权旁落的耻辱历史便开始了…… 母凭子贵,骄傲的还有H.N.Lay的母亲,这位英国海军统帅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的后裔,一定陶醉干自己坚持给儿子取名“Horatio Nelson” 纳尔逊,一个充满传奇的伟大姓氏。 还是在1805年的10月,英法大战的弥漫硝烟仍然笼罩着欧洲大陆。在西班牙海域,两支庞大的舰队迎来了决一死战的时刻。经过多天的追踪,英国地中海舰队终于盯上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只见英国海军“胜利”号旗舰的尾楼甲板上,一位独臂独眼将军跃上桅杆,一声令下,英国军舰排列为两路纵队,犹如太极拳之“双峰贯耳”,同时击向法、西联合舰队。谈笑间,这位比海盗还要“海盗”的“双独”将军,指挥战舰酣战在血与火的海洋上。最终,英国人笑到了最后,取得了这场风帆战舰时代空前规模海战的辉煌胜利,自此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P1-3 导语 《潮起潮落(帝国海关秘辛)》由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香港”大公网””新浪网”专栏作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员杨智友先生呕心创作。作者运用极具张力的文笔,从海关角度观察历史、审视历史,或总结或分析或推断,有观点有态度地将晚清及近代海关的复杂历史娓娓道来,披露了出版物中甚少述及的秘辛,让读者透过海关史上的风云变幻,窥见波谲云诡的近代中国海关历史镜像。 序言 历史写作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对历史的思考 乃至阐释。遍观当下图书,当“史学书籍”变得越来越有 “史”无“学”时,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来译解或诠释历史 ,成为一个新的命题。由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推出的 《潮起潮落:帝国海关秘辛》《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 》即将付梓,确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中国近代海关为外籍税务司所掌控,实乃近代西方与 中国关系的缩影,其管理范围非常广泛,业务相当庞杂, 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海关经办的业务和活动,涉及近代中国财政史、对外贸易 史、港务史、洋务史、外交史等多门学科。因此,海关史 研究既是探究中国现代性全球起源的一扇窗口,亦是管窥 中国近代史堂奥的一面镜子。尽管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 已有时日,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海关历史文化的探究是一 项综合性工作,不仅需要学术争鸣,多出成果,还应该不 遗余力地进行专门史的普及工作,将严肃的学术以更大众 化的方式呈现于社会。因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喜 欢历史,就必须使用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从某种意义而 言,这种工作或许更为重要。再精美的镜子,如果在小众 的象牙塔里搁久了,也有生锈之虞。 杨智友先生的《潮起潮落》系列图书,就其篇幅而言 ,确实不能算鸿篇巨制,但就是这两本他自谦为“普及读 本”的“小册子”,却称得上是“严谨而又不失汉语之美 ”的佳作。该系列图书对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形成与运作 ,对海关所参与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具体进程进行了翔 实的梳理,不仅深入考察了晚清到近代以来中央政府及地 方政权与海关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深刻揭示了海关外籍税 务司制度的分裂危机,探讨了中国在收回海关权益方面所 作出的努力。而且,该系列图书结构考究,通过大大小小 的海关事件,巧妙地串联勾勒出晚清到民国时期整个海关 历史,并透过海关视野,提供了一个观察那个时代的视角 ,呈现出独特的晚清与民国历史镜像。 书名中的“海关秘辛”,绝非时下诸多书刊封面上夺 人眼球的“噱头”,而是“名副其实”。全书有关中国近 代海关变迁的史事构建,均以海关自身历史档案和海内外 相关机构藏档为基础。正如我们所知,厦门大学1985年即 成立了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成为海关史研究的重镇:中 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收藏中国近代海关档案最多且全的中 央级国家档案馆。作者既是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专业毕业 的硕士生,又在第二历史档案馆坐了不止十年的“冷板凳 ”,功底扎实,笔耕不辍。其学历专长与工作环境密切结 合,加上自身的刻苦,厚积薄发,自是水到渠成。尤其是 近年来作者明显发力,除出版多部专著外,尚有大量作品 见诸文史刊物、新媒体专栏。 作为杨智友先生多年来史海遨游、档房寻宝的结晶, 该系列图书的另一特色也值得与大家分享。我们不难看出 ,作者捻字成文,娓娓道来,通过新史料、新方法的运用 ,对重点海关事件与人物作了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其评价 进一步趋向客观,深化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如对于那 些曾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洋客卿,无论是名闻遐 迩的赫德、戈登,还是一般读者比较陌生的李泰国、丁韪 良,均提供了出版物中甚少述及的“秘辛”;而对于奕訢 、李鸿章、孙中山、唐绍仪、顾维钧、阎锡山这些风云人 物与海关的交集,也有颇多新的发现;至于张福运和丁贵 堂这两位对中国近代海关贡献良多的人物,作者也尽其所 能,填补了学界有关其著述的空白。 虽然相较于盘根错节、包罗万象的中国近代海关变迁 进程而言,书中提及的各桩海关事件确实只能是掠影,但 在流畅而生动的文笔之下,体现出的不仅是作者阐释宏大 历史题材中钩沉稽古、串珠连玑的功力,更是时刻不忘与 读者分享中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情怀。 是为序。 内容推荐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火,迫使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催生出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这使得原本独立自主的中国海关,却在洋人的管理之下,海关除自身主业征税和缉私外,还包括航政、港务、内外债、邮政、教育等,深深卷入清政府的政治、军事、外交事务……作者运用诙谐幽默、极具张力的文笔,从海关角度观察和审视历史,或总结或分析或推断,但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尽收眼底。本书以文说史,以小见大,将李泰国、赫德、奕訢、张德彝、郭嵩焘、斌椿、李鸿章等历史人物故事娓娓道来,披露了出版物中甚少述及的“秘辛”,让读者透过帝国海关的风云变幻,足可窥见波诡云谲的晚清历史镜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