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作者自2012年以来的微写作实践的部分成果,分为六辑,分别是儿童文学篇、成人文学篇、电影篇、理论篇、悟道篇·思及悟道篇·诗。
本书是作者的一份观影和阅读档案,也是一张不断延伸的心灵地图。爱好阅读和观影的人,肯定能在此发现自己的至爱,而善思者也许在字里行间不停邂逅自己的心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影微评(微时代的微写作实践)(精)/光明社科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张公善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作者自2012年以来的微写作实践的部分成果,分为六辑,分别是儿童文学篇、成人文学篇、电影篇、理论篇、悟道篇·思及悟道篇·诗。 本书是作者的一份观影和阅读档案,也是一张不断延伸的心灵地图。爱好阅读和观影的人,肯定能在此发现自己的至爱,而善思者也许在字里行间不停邂逅自己的心跳。 作者简介 张公善,1971年生,安徽巢湖人。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活诗学与现当代文艺。2003年以来,在《外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化随笔30余篇。著有《批判与救赎:从存在美论道生活诗学》《小说与生活:中外现当代小说名篇中的生活观念》《生活诗学:后理论时代的新美学形态》《生活启蒙:国际安徒生获奖作家导读》,合著《文学大师的成才故事》和译著《儿童小说中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第一译者)。 目录 自序:微文学与微话语 第一辑 儿童文学篇 第二辑 成人文学篇 第三辑 电影篇 第四辑 理论篇 第五辑 悟道篇·思 第六辑 悟道篇·诗 附录:“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感悟存在”主题书单 索引 后记 序言 微文学与微话语 名不正则言不顺。虽然关于微文学的观察和思考已有 不少论述,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微文学观念 。可以说,关于微文学,整个社会目前还停留在雷声大雨 点小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创作气候。之所以出现这 种局面,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微文学”观念还很模糊, 因而无法被广泛而自觉地进行创作实践。对于不知道什么 是真正微文学的人,不可能进行自觉的微文学创作。 何谓微文学(Micro-literature)?简而言之,微文 学是人类全面进入媒介时代,借助手机、电脑、平板等电 子设备,通过互联网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即时发 布并迅速传播,虽然篇幅短小但又“五脏俱全”的文学作 品,往往图文并茂,甚至与影音共生。由此,短小精悍的 古代文学作品,比如绝句,并非我们现在所谓的微文学。 判定一篇作品是否是微文学作品,除了超短的篇幅之外, 还要看其是否具备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媒介性。从内容上 说,优秀的微文学作品还必须具备“见微知著”的本领, 即作为现代生活的万花筒。一篇微文学作品就如同万花筒 中的一个小小网格,乍一看单薄,但实际上却能发散拓展 出许许多多的网格,网格之间相互勾连形成一个整体生活 空间。或者换个比喻,一篇微文学作品相当于一朵浪花, 可以折射整个大海。 遗憾的是,目前微文学的论者大多只强调其短小精悍 ,其通过互联网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即时发布传播的媒介 性,而往往忽视其结构的整体性和见微知著的功能性。实 际上,充斥上述平台的那些短小文字其实大都并非微文学 作品。它们往往只是一些片段的话语,没有标题,没有精 心的结构,只是发布者此时此地的思想情感的宣泄。借用 徐岱先生在《小说叙事学》中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上述那 些片段文字称为“语链”或“语段”。语链就是具有一定 长度的句子链,语段就是两条语链以上的语言交际单位。 语链组成语段,而信息交流的最终功能单位却是语篇。按 照古人的说法,由字生句,句子累积成为章,由章节最终 组织成为篇。一篇文学作品肯定是一个有机整体,有标题 ,讲究立意谋篇和组织结构。由此观之,那些片段文字充 其量也只是“章”,还远没有达到“篇”,借用语言学叙 事学流行的概念“话语”,我将之称为“微话 语”(Micro-discourse)。 在海量的微话语中,内容驳杂,段子丛生,风格各异 。其中那些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微话语,可谓之广义的微文 学。狭义的微文学特指具有标题的、多媒介互文互动、能 见微知著的自成一整体的超短文学作品。在此,特别强调 标题的作用。标题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名字,一个人有了名 字,就意味个体的正式诞生。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会有标 题,就像任何一个人都拥有名字一样。由此观之,此前颇 受争议的由几行诗句组成的“截句”,其实就是微话语, 因为没有名字而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整体存在性。一般而言 ,微话语多为即时写就的只言片语,表达较为粗糙,因而 价值密度低。而微文学作品则是作者精心组织的超短语篇 ,相对而言较为精炼,主题集中,价值密度普遍较大。不 妨举例说明,本人多年来一直记录孩子的成长档案,一般 篇幅较短,且有标题,但少数文字没有标题,比如: ·饱览鬼斧神工,尽阅人情世态。 2015-7-27于天柱山 ·古木荫空静,少年念风流。 2015-8-2于泾县月亮湾 上面两条QQ空间的说说,配有照片。它们其实是两句 “打油诗”,没有标题,只是记录旅行中的点滴感悟而已 。再看两条: ·自由与成长: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母亲基本不管 ,父亲在外工作基本管不到。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在 自由的课余生活里渐渐学会自律,专心读书考学。然而新 世纪之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因 电子产品而粗暴对待甚至虐待未成年人现已成为一大社会 问题。过多而不受监督的自由可能毁了孩子,可孩子没有 自由空间又无法学会自律。堵不如疏,疏又需堵,一味堵 和无原则疏,都可能事与愿违。当我看到贝贝看手机玩游 戏不能节制,我只能疼在心里,总想着让他自己慢慢学会 控制。我就像个密探,时刻关注着他,在放任与控制之间 纠结,因为没有自由他可能永远长不大,放任自流又可能 毁了他。 2017-2-26 ·器具伦理:公私有别,如何对待公物或他物最能折 射个人品质。昨晚深夜回家,单元大门外台阶上,停着一 辆小黄车。当时就觉得不一般,昨晚下雨,这显然是为避 免淋雨有意搬上来的。后来才知道贝贝昨晚骑回来搬的。 今天我对贝贝说:“老爸为你点赞,引以为豪!” 2017-4-17 上面这两条QQ说说,同样配有照片,但却比前面两条 好多了。有标题,有思想,也有一定的结构。前面两条说 说可谓之微话语,后面两条可以成为哲理性的微文学作品 。 前文说过,目前各种平台上“泛滥成灾”的只是微话 语,而优秀的微文学作品极度匮乏。其中很多微话语完全 可以经过修订,比如补充标题,提炼思想,增强文学性、 思想性等,成为微文学作品。而有些表面看来具备微文学 作品所有条件的作品,可能因为过于随便,缺乏内在章法 ,不精致又内容空洞,价值密度严重不足,从而堕落为伪 微文学作品。 在一个“微”字招牌不断更新的“微时代”,“微写 作”理应成为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写作实践。我们在此呼 唤真正的“微文学”创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微话语写作, 就是希望引导一场真正的全民文学实践,聚沙成塔,汇流 成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后世留下微时代的经典微文 学样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微文学创作是这个时代赋予 我们的光荣任务和使命。 本书收录本人自2012年以来的微写作实践的部分成果 ,分为六辑,分别是儿童文学篇、成人文学篇、电影篇、 理论篇、悟道篇·思及悟道篇·诗。 本书是本人的一份观影和阅读档案,也是一张不断延 伸的心灵地图。爱好阅读和观影的人,肯定能在此发现自 己的至爱,而善思者也许在字里行间不停邂逅自己的心跳 。 导语 微文学是人类全面进入媒介时代,借助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即时发布并迅速传播,虽然篇幅短小但又“五脏俱全”的文学作品,往往图文并茂,甚至与影音共生。 在一个“微”字招牌不断更新的“微时代”,“微写作”理应成为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写作实践。 本书文字简练,富有哲理,充分体现作者一贯提倡的生活诗学理念,即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感悟存在。 后记 大概在2010年秋,学生不止一次建议我申请开通QQ, 以便课下交流。在此之前,我也不止一次有过QQ账号,但 都因为长期不登录而失效。但这次申请的QQ号却一直活跃 到现在。系统记录的开通QQ空间的时间是2011年3月4日 21:29,到现在已经足足七年了。 七年来,我在QQ空间发布了大量的文字。我也有意识 地把QQ空间打造成一个“第二课堂”,一个不同于教室的 宽松自由又开放的课堂。这里有我最新出炉的诗歌作品, 有儿子的成长档案,有书评、影评,以及众多的阅人论世 悟道的思想片段。不同于绝大多数人的说说,我除了一开 始几条没有标题外,随后无一例外,每一条说说都会有一 个标题。标题就是说说的灵魂,一眼就能让人明白我要说 的是什么。标题是提炼也是强调。收集在这本书里的大概 只是空间文字的三分之一,诗歌部分和贝贝成长档案有待 他日再来整理出版。 如今分类汇总,逐条校对,颇有感慨,择其要者,略 说三点: 一是分享之善。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 而为之。我认为,把自己读到的好书,看到的好电影,通 过精心的点评推荐给身边的人,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感 悟到的经验和智慧,提炼成一段段语录分享给身边的人, 这些都是小小的善行。我这样说,估计有不少人不以为然 ,甚至不屑一顾。他们会质疑:凭什么你喜欢的我就喜欢 ?凭什么你认为好的我就认为好?的确,每个人写的东西 都带有主观性,但这并不能否定善意与人分享观点的行为 本身。众口难调,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那些通达普遍人 性的道理,那些经过抽象的哲理,很可能适用于所有人。 如果你的说说,得到普遍的认可,那么即便你很主观,可 能也有一定的道理。 二是点滴之功。现如今,碎片化阅读与写作已是大势 所趋,但我们总是读的多,写的少。我们经常一篇文章都 不能完整读完就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而且没有半个字的 评论。我们好像越来越吝啬于表达文字,转而选择各种各 样的网络图像或符号。对于有些高校来说,教师们忙着写 长篇大论评职称搞项目,学生们忙着各种创新项目,豆腐 块小文章似乎毫无市场,被淹没在海量的图片或视频中。 我们已习惯于转载,习惯于日常琐事的爆料。不能不说, 静心思考反思当下生活并形成自己点滴感悟文字的人越来 越少。人性趋易避难、趋乐避苦的劣根性总能让当事人为 自己的懒散找到借口。孰不知,只要你愿意坚持,每个人 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一本“书影微评”。我有一个习惯,平 时把点点滴滴的想法或观点记下来,一开始是记在案头的 一个本子上(如今已经有10本),后来手机的备忘录逐渐 发挥更大作用。在手机上整理好一条说说(很多说说一开 始就只有一个观点一句话),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到网上 ,方便快捷。很多时候都是催促自己写说说,因为希望自 己的QQ空间能够持续更新,希望学生能不断听到老师的心 声。 三是语言之力。我以前很反感写诗过于直白,就像汪 国真那样。但当我发现自己在困顿或绝望之时突然就能被 一句话或一个词点燃激情,整个人一下子又振奋起来时, 我意识到语言本身可能拥有一种魔力,就像魔法世界的咒 语一般。我称那些带给人魔力的语言(话语)为“语咒” 。现代人经常会遭遇各种心理阴影的困扰,我也不例外。 本书中很多微评其实都是自我打气自我安慰的成果。我想 这些文字既然能够给我鼓舞,想必也会给相同境遇中的人 以振奋人心的力量。 浏览我QQ空间文字的读者们绝大多数是我的学生,其 中很多人都已经为人父母或为人师长。感谢你们不断的点 赞留言!你们是我的空间持续得以更新的最大动力!也要 感谢我的诸多QQ好友们,我的很多说说都是浏览你们的空 间有感而发写成的。 身处网络时代,是不幸也是大幸。不管怎样,只要我 们秉持“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感悟存在”的“生活诗学” 理念,也就是我所谓的“生活之道”,无论现实如何糟糕 ,我们照样可以营造好自己的生活,照样可以使之成为一 件日渐美好的艺术品。 祝福所有“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感悟存在”的人! 张公善 2018年7月4日于长江之滨 精彩页 第一辑 儿童文学篇 1.呵护童心:微评拉伊森《我是跑马场的老板》(1968) 从未看过如此充满温情的儿童小说。弱智男孩花三块钱从收废品老人那里购得跑马场,从此以主人身份出入,并苦心装饰打点,直到真正的老板花十块钱重新从他那买回去。除却极少数人不友好,小说着力反映了大人为使童心不受伤害所做出的努力。一颗弱智之心却充满友爱,思想单纯,做事执著,足以让常人汗颜。这是一个典型的低智商高情商案例。生活中有太多的算计需要大脑运作,久而久之,我们体验情感的心就钝化了。 2013-9-14 2.召唤本真:微评德琼《校舍上的车轮》(1954) 海边渔村环境恶劣,只有一棵树。为让鹳鸟回到渔村,在老师发动下,六名小学生展开了一场寻找车轮运动。几经周折,终于在大人帮助下,将车轮安置在尖尖的校舍屋顶。暴风雨中被救的一只鹳鸟终于有了栖息的家。平行剪辑手法辅展热情似火,儿童的心永远眺望美好的未来。鹳鸟就是渔村新的心,所有的人都跳着欢快的节律,鹳鸟就是过去和谐生活的象征。虽是一本童书,却暗含大道理。 2013-9-17 3.生命伦理战胜陈规陋习:微评吉约《格里什卡和他的熊》 格里什卡的父亲为给同伴报仇在禁猎季徒手打死一只熊,遭巫师污告被迫只身离走他乡。格里什卡打猎时救了一只熊崽,小熊成了圣物,所有的人都喜欢它,可下一个狩猎季却要照习俗将其杀死。格里什卡带着他的熊逃回大山,和熊一起生活。父亲回乡组织人搜寻儿子,逃难中格里什卡跌入陷阱,小熊不惜中箭引诱人来救格里什卡。小说迭荡起伏,反映了人类与大自然相处中的一些悖论,既敬畏又凶残,也许只有天真的儿童和小动物才具备天然怜爱之心!人之所以是人,生命伦理当置于陈规陋习之上。 2013-9-21 4.关爱残缺同情弱者:微评葆拉·福克斯 有限的几本中译小说显示了福克斯对残缺与弱者的怜恤。《跳舞的奴隶》揭露贩卖非洲黑奴的血腥;《月光下的人》展示离婚家庭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创伤;《一只眼睛的猫》则同时关注残疾的人和动物以及失去依靠的老人。同情让人更像人,残缺的世界时刻呼唤人类更深入更广博的同情心! 2013-9-25 5.冒险的生活:微评托芙·杨松 近日阅读了杨松姆咪谷系列中的两部《姆咪爸爸的回忆录》《姆咪谷的慧星》,作者呈现的童话世界妙趣横生,奇遇纷至沓来。杨松把一部冒险的生活书写得淋漓尽致。虽说存在即冒险,但长大的我们却大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冒险是勇敢者的事业,冒险拓宽了生活的时空。种种奇遇也色彩斑斓。杨松放飞了儿童的想象,也慰藉了成人心灵深处的向往。 2013-10-7 6.正义的生活:微评凯斯特纳《埃米尔擒贼记》《埃米尔和三个孪生子》 埃米尔和他的小伙伴们疾恶如仇,机智勇敢,团结协作,轰轰烈烈地干了两件大事:一是追索被偷的钱,一是阻止小杂技演员被遗弃。小男孩们出于正义个个表现出英雄气概,天不怕地不怕,不乏互相逗趣。小说精致却又丰蕴,颇有节奏感,读来兴味烂漫,不忍中断,是难得的童书精品。 2013-10-8 7.解放的童心:微评林格伦《长袜子皮皮》(1945) 这是林格伦最有名的一本书,是她讲给病床上的女儿的睡前故事。九岁姑娘皮皮力大能举马,浑身是本领,满肚子稀奇古怪真真假假的趣闻逸事。故事从她搬到维拉·维洛古拉小镇开始,往返于小镇和父亲所在的霍屯督岛。皮皮所到之处,欢乐像春天的野花一样遍地开放。成人世界的规矩、古板、无聊、势利等全都烟消云散,所有恶行也化解而去。一颗解放了的童心,像一轮火红的太阳高悬,让你温暖,由不得你不心存善念,笑对世界! 2013-10-19 8.耐心面对阴影:微评弗斯绘本《你睡不着吗》 小熊怕黑睡不着,一而再再而三地叨扰正津津有味阅读的大熊,大熊毫不厌烦,一次次为小熊端来亮光,先小灯,次大灯,再到灯王。当小熊还是睡不着怕洞外的黑的时候,大熊想了想,牵着小熊走到洞外,小熊直呼怕黑,大熊抱起小熊让他看看黑暗,又说我把月亮都给你拿来了……小熊已经睡着了。看来爱的怀抱最温馨安全。故事很短,却让人回味悠长。我们常常失去耐心,粗暴对待小孩一再的打扰。黑暗即心理阴影,密切关注儿童,善待儿童内心黑喑,直面而不逃避,春风化雨,让温柔的怀抱化解所有的阴影1 2013-10-20 9.人性地活着:微评施密特《猫女咪妮》 一只黄猫因误食化工废料,变形为女人,却又有猫性,穿行在猫类和人类之间。半人半猫的咪妮向记者报料,揭露艾尔伯撞人逃逸又虐待动物的残酷虚伪,在其协助下正义最终得到伸张。当人毫无怜悯之心,人就堕为野兽。拥有慈悲和正义,猫女不愿再还原为猫。人性地活着也许是最美的存在方式1 2013-10-20 10.孤独的生活:微评奥台尔《蓝色的海豚岛》 为了海獭皮,岛上印第安人遭外人血洗。岛上人弃岛而去。一个十二岁的姑娘在弟弟被野狗咬死后便孤身一人生活在荒岛上。小说主要写女孩如何独自求生,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