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野味读书(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犁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书评(媒体评论) 他那种寂寞冷清的状态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 所期盼的,他是现代社会的一位“大隐”。他后半生 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 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莫言 孙犁只是一个孙犁……他的模仿者纵然万千,但 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 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 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 ——贾平凹 孙犁先生对前人的借鉴沉着而又长久,他却在同 时“孤傲”地发掘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学表达。他于平 淡之中进发的人生激情,他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 气,尽在其中了。 ——铁凝 目录 编者序 书里书外 我的读书生活 野味读书 我和古书 我中学时课外阅读的情况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书信 书的梦 谈读书 谈爱书 爱书续谈 与友人论传记 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题文集珍藏本 听说书 报纸的故事 拉洋片 看电视 画的梦 读画论记 戏的梦 戏的续梦 书前书后 耕堂读书记(一) 耕堂读书记(二) 耕堂读书记(三) 耕堂读书记(四) 耕堂读书记(五) 读《吕氏春秋》 读《史记》记(上) 读《史记》记(中) 读《史记》记(下) 读《史记》记(跋) 读《前汉书卷六十四·朱买臣传》 读《前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传》 读《后汉书》小引 读《后汉书卷五十八·桓谭传》 (一个音乐家的悲剧) 读《后汉书卷五十八·冯衍传》 (一个文过其实的人) 读《后汉书卷七十·班固传》 (一个为政治服务的文人) 读《后汉书卷五十四·马援传》 (一篇好传记) 读《后汉书卷六十六·贾逵传》 (关于经术) 读《后汉书卷七十三·朱穆传》 (关于交友) 读《宋书·范晔传》 读《旧唐书》记 买《世说新语》记 读《李卫公会昌一品集》 读唐人传奇记 谈笔记小说 读《东坡先生谱》 读《船山全书》 读《清代文字狱档》记 关于纪昀的通信 读《求阙斋弟子记》 读《义门读书记》 读《胡适的日记》 读《刘半农研究》 书长书短 我的书目书 我的经部书 我的史部书 我的子部书 我的集部书 我的《廿四史》 我的丛书零种 我的农桑畜牧花卉书 我的金石美术图画书 我的“珍贵二等” 谈读书记 买《太平广记》记 买章太炎遗书记 买《流沙坠简》记 买《宦海指南》记 买《汉魏六朝名家集》记 附录 亡人轶事 精彩页 我的读书生活 最近,北京一位朋友,独创新论,把我的创作生活,划为四个阶段。我觉得他的分期,很是新颖有意思。现在回忆我的读书生活,也按照他的框架,分四期叙述: 一、中学六年,为第一期 当然,读课外书,从小学就开始了。在村中上初小,我读了《封神演义》和《红楼梦》。在安国县上高小,我开始读新文学作品和新杂志,但集中读书,还是在保定育德中学的六年。 那时中学,确是一个读书环境。学校收费,为的是叫人家子弟多读些书;学生上学,父母供给不易,不努力读书,也觉得于心有愧。另外,离家很远,半年才得回去一次。整天吃住在学校,不读书,确实也难打发时光。特别是在高中二年,功课不那么紧,自己的学识,有了些基础,读书眼界也开阔了一些,于是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读书上。读书的方式,一是到阅览室看报、看杂志。二是在图书馆借阅书籍。三是少量购买。读书兴趣,初中时为文艺作品,高中时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新的文艺理论。 中学时期,记忆力好,读过的书,能够记得大概,对后来有用处。 二、毕业后流浪和做事,为第二期 在北平流浪、做事,断断续续,有三年时间,主要也是读书。逛市场,逛冷摊,也算是读书的机会。有时买本杂志,买本心爱的书,带回公寓看,那是很专心的。后来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一年,教务很忙,当一个班的级任,教三个班的课,看两个班的作文,夜晚还得要读些书,并做笔记。挣钱虽少,买书算是第一用项。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第三期 这合起来是十一个年头。读书,也只能说是游击式的,逮住什么就看点什么,说什么时候集合,就放下不读。书也多是房东家的,自己也不愿多带书,那很累人。 在延安一年多,生活比较安定,“鲁艺”有个图书室,借读了一些书。 这十一年中,当然谈不上买书。 四、进城四十多年,为第四期 进城后,大量买书,已时常记在文字,不细说。其间又分几个小阶段: 初期,还买一些新的文艺书,后遂转为购置旧书。购旧书,先是买新印的;后又转为买石印的,木版的。 先是买笔记小说,后买正史、野史。以后又买碑帖、汉画像、砖、铜镜拓片。还买出土文物画册,汉简汇编一类书册。总之是越买离本行越远,越读不懂,只是消磨时间,安定心神而已。 石印书、木版书,一般字体较大,书也轻便,对老年人来说,已是难得之物,所以我还是很爱惜它们。这些书,没有标点,注释也很简单,读时费力一些,但记得准确。现在,有些古书,经专家注释,本来很薄的一本,一下涨成了很厚的一册。正文夹在注释中间,如沉入大海,寻觅都难。我觉得这是喧宾夺主。古人注书,主张简要,且夹注在正文之间,读起来方便。另外,什么都注个详细,对读者也不一定就好。应该留些地方,叫读者自己去查考,渐渐养成治学的本领。我这种想法,不知当否? 我的读书,从新文艺,转入旧文艺,从新理论转到旧理论,从文学转到历史。这一转化,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这只是个人经历,不足为法。 我近年已很少买书,原因是,能买到的,不一定想看;想看的,又买不起。大部头的书,没地方安置,也搬拿不动了。 虽然买了那么多旧书,中国古典散文、诗歌,读得多些。词、曲,读得并不多。特别是宋词,中学时买过一些,现存的《全宋词》、《六十名家词》,都捆放在那里,未能细读。元曲也是这样,《六十种曲》、《元曲选》,买来都未细读。只是在中学时,迷恋过一阵《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种剧本,经我手,不知买过多少次。赋也不大喜欢读。近年在读《汉书》时,才连带读上一遍,也记不住了。 人的一生,虽是爱书的人,书也实在读不了多少,所以我劝人读选本。老年,对书的感情,也渐渐淡了,远了。p3-5 导语 孙犁只是一个孙犁……他的模仿者纵然万千,但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孙犁先生对前人的借鉴沉着而又长久,他却在同时“孤傲”地发掘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学表达。他于平淡之中进发的人生激情,他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气,尽在其中了。 序言 还是在海边的一所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有那么一阵子 ,我大概得了“大书贪求症”,每天都规定自己读起码多 少页数的“伟大的书”。就这样,每天早晨伴着咸腥的海 风出发,晚上在隐约的涛声中归来。当时的想法是,等有 一天我把这些“大书”读过一遍了,那么眼前这个纷繁复 杂的世界一定会显露出她真实而美好的面目,跟我每天身 处其中的这个并不相同。 但那些伟大的书并不因为一个少年的朦胧梦想就轻易 地打开自己厚重的大门。终于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大书 贪求症”的副作用显现了,我不光没有读懂那些大书,甚 至连阅读平常书籍的乐趣都失掉了。那时,我对自己产生 了强烈的质疑,觉得自己肯定不是“那个”被选定的读书 人,因此竟有段时间废书不观。但在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 ,积习又从遗忘中渐渐抬起头来,于是我重新打开一些“ 小书”。 就是在这段时间,孙犁的一些集子进入了我的视野。 等慢慢翻读了孙犁以及一些现当代作家的集子后,我渐渐 明白了,进入那些大书是需要阶梯的,或许孙犁对当时的 我来说,就是这个阶梯的一小段吧。而这个阶段之后的种 种读书机缘也让我明白,我们只有这一个纷纭复杂又真实 美好的世界。 因为以上的原因,当有机会编一本孙犁的集子时,我 立刻兴致勃勃地投入进来。在用新的眼光阅读孙犁读书文 字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更加有趣的发现,原来孙犁的读书 也是有一个阶梯的。如果我们不把人的一生按平常的生活 顺序罗列,而是观察人一生精神的起伏变化,那么,孙犁 的读书就呈现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序列。在编选过程中,我 们将试着呈现这个有趣的序列。 我称这个集子的第一辑为“书里书外”。收在这辑的 文章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这是“ 书里”:一部分是可能影响孙犁精神成长的文化生活,这 是“书外”。如果我们把文化生活的内容也算作一种“读 书”,则“书外’,的部分也该算是孙犁读书生活的一部 分。在这一辑中,我们能大略看到对孙犁壮年期的写作起 支配作用的精神资源。这部分我们不妨称作孙犁读书的前 期。孙犁这一期的读书,主要是文学作品,古典类如《西 厢记》、《牡丹亭》、《封神演义》、《红楼梦》等,现 代作品则是新文学作品和新杂志。 在这一辑中,孙犁表现出的对书的爱最让人动情。“ 我喜爱书,珍惜书”,“我的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 缘”,“爱书之情,至死不渝”。这样的自述情怀,在这 部分文字中经常出现。孙犁手书的《书箴》大概最能说明 他的爱书之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 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温公惜书,不过如斯。”箴 中“温公”一句用司马光典故。宋费衮《梁溪漫志》卷三 “司马温公读书法”谓:司马温公……尝谓其子公休日: “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 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 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于启卷,必先 视几案洁净,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 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 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 非吾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书的共同的爱。 正是因为这种对书的爱,让孙犁即使在动荡和战火中 也没有真正离开书。“土地革命期间,我在小区工作,负 责管理各村抄送来的图籍,其中有一部胡刻《文选》(按: 胡克家刻本)的石印本,我非常爱好,但是不敢拿,在书堆 旁边,读了不少日子。”“抗战八年问,读古书的机会很 少,但是,偶尔得到一本,我也不轻易放过,总是带在身 上,看它几天。”也是因为爱,孙犁的写作也没有在特殊 的时代完全荒废。“一九七。年十月起,至一九七二年四 月,经人介绍,我与远在江西的一位女同志通信。”“自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断绝了写作的机会,从与她通讯 ,才又开始了我的文字生活。”这就是孙犁热爱读书、热 爱写作而得到的特殊机缘。 从第二辑的说明中,我们看到,孙犁读史、集两部的 文章已能部分观今知古。从这里出发,如果天假以年,孙 犁由史部的列传而至世家,而至本纪,而至书、表,更进 而读《春秋》,则可由史至经,见到“历史发展的本来趋 势”,更进一步认识自身在历史及当下的位置,从而找到 纷纭史实中那股虎虎的生气。而自读集的“知人”进而认 识《诗经》,体会“不同时代、不同地位、不同人物之间 的种种情感”,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认知范围,找到《蒹 葭》中所谓水中央的“伊人”,由丰富而达致单纯。、至 此,孙犁或许可以摆脱晚年冷峻的印象,再现生命的勃勃 生机。 其实,孙犁如此延伸的契机已经有了,“读中国历史 ,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读圣贤的经 书,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话,有时却是开人心胸,引导向 上的。古人有此经验,所以劝人读史读经,两相结合。这 是很有道理的。”虽然孙犁的话里还有对经书的讽喻,但 如果不是“年老精衰”,“边读边忘”,而是由读而爱, 另辟蹊径,那么,孙犁是不是会有机会找到经、子中那股 向上的力量、那种丰富的单纯呢? 当然,上面的说法只是基于读书的一种推测,未必得 通过读书。附录《亡人逸事》,是我读过的白话文中极好 的一篇,简劲从容,一往而情深,也差不多可以看成孙犁 找到的适合自己的上出方式。 长者已矣。我们能做的,大概只是编出这么一本小册 子,作为自己读书路上的一个小小的路标。另外,在这本 小书的编选和序言的写作过程中,汪广松兄提了长长的意 见,这是需要特别感谢的。同时,我们要一起再次感谢那 些背后滋养我们的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孙犁文章中很多字词和标点的用法已 跟现在有了一定的差距,为了保持文字在历史中的样貌, 除改动明显的误植或错字,一仍其旧。 黄德海 2007年11月16日 2019年1月改写 内容推荐 《野味读书》分为“书里书外”“书前书后”“书长书短”三辑。收录了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图书典籍对他精神成长的影响、买书故事、读书经历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这位文学大师的读书方法和文学观念形成的轨迹。孙犁的文字平直中肯,博雅风趣,又不过于专业高深,对于大众读者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