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灵魂的重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本深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本深,1951年生,山西文水武良村人。国家一级作家,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一期,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暨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现为德商汇山西联盟书画院院长,八福康集团书画院名誉院长,数十年舞文与弄墨并重,著作有长篇小说《桃花尖》《疯狂的月亮》《敦煌之棺》《灵魂的重量》等多部,小说集《昨夜琴声昨夜人》《西部寓言》《我的汗血马》等,他编剧的22集电视连续剧《铁色高原》曾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电影《甘南情歌》《香香闹油坊》《我是花下肥泥巴》《月圆凉州》等均公映并在央视6台播放,他的小说《丰碑》被选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课本。李本深酷爱书法,至无书名而不慕虚华,沉溺翰墨而绝少交游,嗜墨如命且敬惜字纸。自号十八翁,云外庐主人。
目录
第一章 爱情序曲
第二章 青春变奏曲
第三章 海燕之歌
第四章 命运的敲门声
第五章 约会苦难
第六章 爝火不息
第七章 魔幻世界
第八章 卧薪尝胆
第九章 修炼无界
第十章 涛声依旧
第十一章 苦海浮槎
第十二章 重回大地
第十三章 天外来鸿
第十四章 情为何物
第十五章 命运急转
第十六章 梦魇中的梦魇
第十七章 爱是最大的财富
第十八章 星光不灭
第十九章 海在呼唤
第二十章 浴火重生
精彩页
林常平和美丽的桂玉相遇,说来非常偶然,但又十分平常。
山乡小路蜿蜒如蛇。
那天,年轻的驻乡工作队长,20岁的林常平行走在铺着晚霞的乡间小路上。他背着一只洗得发白的黄色军用挎包,挎包上印着“为人民服务”几个红字,几百只米点儿似的小蠓子在半空中滚成一个团儿,一路追着他,直往他热汗涔涔的脸上扑,海的气息亲近而浓稠。他走得急急匆匆,心情有些烦躁,因为住乡工作队的工作很不顺利,要推动这个乡镇十几个大队七十几个村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真的不是件轻松的事情。靠海边的农民生活境况很是贫苦,一切他都看在眼里,隐隐痛在心里。他对海边的农民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自己从小就生活在离这只有几十里地的另外一个海边的贫穷的小渔村,那里的农民和这乡里的家家户户的生活几乎是同样的境况。
雨后的天气有些燠热,低气压常常会导致心情郁闷。不远处,一个黑脸汉子在田垄上汹汹地追打着手里拿着一只笸箩的老婆。另一边,一排黑乎乎的屋檐下面,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佝偻着腰,坐在竹椅上沉闷地抽着水烟。几只瘦巴巴的鸡在老人跟前觅食。这便是此刻林常平眼前的风景了,单调而又乏味。
他继续闷闷地前行。一朵游动的云彩下面,突然出现了那道美丽的风景——一个戴着斗笠的渔家女娉婷的身影。正想着满脑门子烦心事的他,起初并没有在意那渔家女的存在,只当她是一片飘过的云。但在他同那渔家女擦肩而过的时候,情形就有些不同了。正好路过一个水洼子,林常平脚底下不由自主地滑了一下,真是滑了一下,丝毫不是他故意要这么的。他微微一个趔趄,他的右臂便碰到了那女子的左臂。孰料,那戴着斗笠的姑娘猛地回过头来,不问青红皂白,也许她根本就没看清他的脸面,便兜头泼过来一声很难听的咒骂,骂的是当地渔村土话里最损人的一句话,意思大致应该是:下流坯子,找死啊你!
仿佛当空划过一道豁亮的闪电,林常平的脑壳在那一刻间突然完全归零,变成了一只空壳。他只是傻愣地望着那姑娘,泥塑似的呆立着了。姑娘的骂声瞬间随风飘散,但她在那一霎的回顾之间所展示出的自然纯真的美,却就此定格在林常平的视界里了。
天啊!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林常平敢说,在他以前的经历里,要么是他太过粗心,要么是他根本就孤陋寡闻,他真的没见过有哪一个姑娘的眼睛会像面前这姑娘的一样。那双眼睛,怎么形容呢?那双眼睛是绝非可以用美丽两个字来简简单单形容的。
姑娘丢给他一声骂之后,便傲然一扭头,径直往前飘然而去了,脚步显然急促,像是躲避一个瘟神。
林常平被她的目光冻结在小路上了,酷似立在那里的半截石碑。他怔忡的目光追送着那渔家女渐渐远去的背影,酷似在铺着晚霞的乡间小路上那几百只小蠓子一路追着他的情形,他的目光也散出无数只小蠓子,聚成一团,追随着前面匆匆而去的她,追随着那娉婷的倩影。她的背影如一团火,他的目光便是扑向那一团火的飞蛾了。 桂玉走在前面的脚步明显比此前快了许多。
林常平省悟过来,愣愣地开始挪动自己的脚步。他脚上穿的是一双破开了口子的解放鞋,鞋子边缘都起毛了,鞋帮上还沾着几点白天下田的牛屎。
他同前面的她之间保持一段说不远也不近的距离,“若即若离”这四个字恐怕就从这种情形里得来的了。他在潜意识里祈祷着,真巴望她能再回一下头,即使再狠狠地恶骂他一句,哪怕是世界上最难听的骂,那也是一种慷慨的施舍呢。
然而,她却再没回头,一次都没有。
在林常平的感觉里,却觉得那渔家女的脑壳后面长着眼睛,她即使不回头也能清楚地看见他那一副窘态,一副衰样,还有他脚上的那穿得起毛了的令人沮丧的解放鞋。
绕过水塘,有一丛凤尾竹如深绿色的浓云,她的背影一闪,融进那浓云里去了。
绿树,潭影,蛙鸣。
日头还没有落下去,一弯月牙儿已从东方的海面上升起来了。林常平忽然才发现今天这眼前的景色竟如此之美。雨后的空气湿漉漉的,湿润得像初生孩儿的小手摸过他的脸颊。袅袅的炊烟已经从前面的村落里飘起了。青石板的村街旁,几个渔家女在织网,她们的嬉笑声散人带着咸味儿的海风里,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吠。黄昏到来之前,这里刚下过一场雨,红色沙土的道路上,还汪着没来得及渗人池塘的雨水。水洼子里映出路边茂密的草丛倒影,也散发出醉人的新鲜气息。
他在走,天上的月牙儿也在走。
他仰望长空,长长舒出一口气,心里说:你好,新月!
P2-3
导语
本书是著名军旅作家李本深创作的一部反映当代福建著名民营企业家林常平传奇人生经历的长篇纪实小说。全书以时间为主线,以主人公林常平四十年间三落三起,抱病创业的传奇人生经历为着力点,跨越四十年时空,立体地艺术展示了一位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时空中人生及事业的起落沉浮和心路历程。
序言
一场超越财富的自由抉择
苏小玲
传记《灵魂的重量》即将问世。其书名,让我联想到
了一种“救赎”的分量。用心的作者显然找到了根本,即
灵魂在这个特殊生命历程中光照与支撑的意义。而在传主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生命历程中,人们能感
受到一幅丰富的生与死、灵与肉相融交织的历史画卷。当
然,文学创作虽已至此,这个具有社会经济学价值向度的
真实人物,却似乎还有待更完整深刻的揭示。
2019年的1月28日,“改革开放40年福建四十位杰出
企业家”在福州揭晓,林常平榜上有名。这并非只是一个
地方纳税大户获得官方的一项认可,更是人们对无法违背
某种客观存在的负责与尊重。它的背后当有自恰的逻辑,
其所牵扯的一段非常特殊且漫长的人物命运,还映射出一
整个风云变幻、曲折改革的社会时代。
是的,林常平先生正是这个特殊时代的弄潮儿之一。
林常平从来都深谙与世俗的交道,是一个观念的胜利者。
沉沦和昂扬、晦色与光环,他都曾身置其间而别无选择。
从举轻若重到举重若轻,在数十年事故与故事的角色转换
间,一个人伴随着这个国家的雾雨雷电或霞光彩虹,成就
了自己无愧于心的创业史。
由于职业的便利,我接触过不少企业家。但中国这个
纷繁复杂的社会创业环境,以及不时获得的复杂和负面的
商业资讯,使我对许多所谓“企业家”与其“成功”含义
抱有相当的警惕。为此,人们亟待从未来的视角重新关注
和探讨经济、企业及民营企业家们与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刻
关系。
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面对面认识书中的
主人公。这个会面,填补、夯实了某种抽象的问题思维,
也坚定了我对一方地域拥有理性与自由市场的信念:健康
的私有经济能够持续存活,优质的私营企业能够四面开花
,杰出的私营企业家能够创富利人。而林常平的这个私企
与个人的案例太生动了,似乎所有给出的事实要件,也在
某个层面上满足了我对“资本伦理”改观社会的现实想象

我们聊天,听他复杂重要的经历,看他曲折成功的企
业,感受他作为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特定人物的来龙去脉,
体会鲜为人知的风刀霜剑与阳光雨露。我还发现,在这个
曾挣扎于牢房、为疾病几近于死亡的人物身上,有着一种
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意志。他是这样理解存在的:“人生
,就是一个磨炼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永远都不会
成熟。”尽管这个“磨炼”本身就是一场时跨整整20年的
苦难折磨,而这等“成熟”更付出了林常平几乎大半生的
代价!
毕竟,代价没有白付。就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样,
林常平先生的奋斗也经历了苦辣酸甜的轮回。只不过,悲
剧的色调有时在他的身上会体现得过于浓稠。可想而知,
一个从穷乡僻壤中走出的供销员,要绕开坚硬的体制独立
创业,这一步就注定了他未来的悲剧基调。没有谁为他伸
出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计
划”的神经。他最终还是被半就半推地捆绑着,在自己单
纯的实现财富梦想的道路上载了跟头。但是,林常平的个
人商业发展史,却并不存在何种“原罪”,资本的来源与
权力无关。他曾经只属于一个弱势群体,属于中国千千万
万曾经在贫困的长河中挣扎而渴望财富自由的类型。如今
回顾这段极其戏剧性的经历,依旧让人唏嘘不已!
坊间有一个令人关注的说法,即“西有褚时健,南有
林常平”。客观说,他们之间确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作为一个几乎是靠自己单打独斗、奋发图强的创业者,
我更认同与欣赏南边的这个林常平。一个“国企”,一个
“私企”,创造财富的路径与所承受的创业压力是截然不
同的。“褚橙”的成长,伴随着的是一路的荣光照耀。而
林常平似乎雾霭依然。更何况,从磨难中逃离而获得柳暗
花明的自由与成功之后,他仍以深切的宗教般的情怀无怨
无悔地热爱故土,将大量财富投入到的公益事业中,无偿
捐助众多贫困的大学生,进行旷日持久的社会慈善事业。
他,的确与众不同:高瞻远瞩、无私奉献,于无声处建树
频繁。
一个人的内在信仰,决定了其精神与事业的深度和广
度。林常平先生在与我交流思想时引用了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的一句话:“真正的英雄,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依
然热爱生活。”——这容易吗?而我们的这个时代,其生
活的真相又是什么?毋庸置疑,对于林常平来说,那是一
言难尽的阴阳诡谲!可是,我们的这位主人公无论如何都
做到了,在知道了种种正常与非常、真实与虚伪、温情与
冷酷的真相之后,他依然百折不挠,依然执着并热爱着生
活!
坚忍、坚持、坚定,包容、真诚、善意等等,林常平
先生的这些处世做人的品格来自严峻社会生活的领悟,也
是对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的回应。其命运的转承起合、结
局的成败,生活的波澜壮阔,实非一般人可以比拟。如此
高蹈与大成的生命进行曲,自然值得记录与尊敬。文化与
制度,经济与财富,思想与创新,都是这个现代社会不可
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林常平这一个体的微观世界中,人们
可以看到这些元素一定程度上宝贵的集合与探求。当下中
国,奇缺一个关于中产阶级如何曲折而又蓬勃成长的悲壮
叙事。而这本《灵魂的重量》,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
及时的现实参照读本,可以发掘与利用。
此外,林常平先生如今已年逾七十,属于孔老夫子所
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他已完全可以火眼金睛,并
能从容地面对更高的境界召唤。虽人生辉煌,但他不会终
结思考与行动;他仍有自己的未尽之梦,如此说过:“剩
下的时间,我还要超越自己!”一个属于企业家的真实足
迹,一部锻造价值人生的历史,不应被人忘记。诚然,林
常平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和所有人一样,都具有不可回
避抵抗的客观局限性。乡村中国,人文地域的历史所留下
的痕迹以及现实发生的无序变奏,也同样有待于人们自觉
地突围与跨越。
一个有灵魂的人,追求纯净与清醒属于自然,而造就
一种生命的傲骨也是必然。祝福传主林常平先生幸福稳固
,在为自我和他人的救赎与普度的双重运行中,获得万丈
灵光!
是为序
2019年3月19日 北京
内容推荐
这是关于一个中国式创业英雄的非虚构作品,事关守望灵魂。它不是虚构,源自历史的一段真实。四十年,三落三起,抱病创业,九死未悔,终于成就了一个有重量的灵魂!假如你曾在不同行业经历过创业,哪怕多么短暂,看过本书之后,相信你会陷入沉思。
跑失了昨天的烈马,必须紧紧抓住今日的缰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4: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