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帕瓦娜,是伊朗古语语里的 “蝴蝶”。 一个怀抱勇气的追梦女孩。一个不为人知的惊人秘密。 这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却在阿富汗真实的发生着。 不管你是否勇敢,却终将勇敢起来,就像女孩帕瓦娜,怀揣着最后一份希望,直到破茧而出,完成重生和蜕变…… 这是一本畅销全球的惊世之作,从问世以来便引起很大的轰动。故事中的“帕瓦娜”剪掉自己的秀发,勇敢地担起家庭重担,在乱世中信守着希望,果敢、独立、坚强地生活着。这虽然只是一部小说,然而,这样的事情也在阿富汗真实地发生着。“请告诉世人我们的遭遇吧!别让世人忘记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作者黛博拉·艾里斯一次又一次走进阿富汗,促成了这本书的问世。就是这样一本满载着责任、希望、悲欢离合的感人之作令无数人饱含热泪却心存敬意。直到今日,这本书已经先后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该系列主要包括《帕瓦娜的守候》《帕瓦娜的旅程》《泥土城》三本 《帕瓦娜的守候》讲述的是女孩帕瓦娜在阿富汗内战中的勇敢故事。在帕瓦娜山脚下,住着帕瓦娜一家。家中的父母都上过大学,他们住在大房子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很愉快……可是有一天,无情的战争来临了,全家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然后苦难的日子还没有结束,唯一可以外出赚钱的爸爸被塔利班带走,全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之中。无奈之下,女孩帕瓦娜剪掉长发,女扮男装,勇敢担起来所有的生活重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困苦…… 《帕瓦娜的旅程》:父亲逝去,帕瓦娜再次陷入了困境。在残垣断壁之中,偶遇的两个孩子,让所有冰冷的心灵获得了再次的温暖。战争中短暂的美好,看不到希望之前的绝望,还有分分离离的离别,让女孩帕瓦娜再次成长起来。 《泥土城》:帕瓦娜的好友肖齐亚企图逃出“泥土城”,去寻找梦中的大海和紫色的薰衣草庄园。她伪装成男孩,在热浪袭人的城市街道四处工作、无奈乞讨。没想到,当她一天天重获希望的同时,遭人诬陷而锒铛入狱。不管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她都没有放弃过希望,也不愿意回到过去的生活。然而生活在继续,经历了种种波折,她终于回到了难民营——她曾经一度不愿面对的泥土城。在经历了挫折和成长后,她终于找对了自己的位置。为了心中未实现的梦想,还在继续努力着…… 《我的名字叫帕瓦娜》后塔利班时代,在阿富汗的一个军事基地,美国当局囚禁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是谁?她为什么孤身一人在破败的学校里?难道她是恐怖分子?这个女孩遭到了关押、威胁,却一直保持沉默。可以获知她身份的唯一线索就是:一个破烂的背包,里面有似乎可以引向真相的纸片,上面写着上面写着肖齐亚、努莉亚、莱拉、哈塞、阿斯夫,还有帕瓦娜…… 备受关注和期待的三部曲之后,作者写出了这本《我的名字叫帕瓦娜》。此时,帕瓦娜已经15岁,她终于和自己的母亲、姐姐团聚。尽管塔利班政权已经落魄,但是国家仍处于战乱之中。战后遗留下来的不仅仅对家园的破坏,还有对心灵的摧残。故事中对于女性教育以及人权的部分,值得世人反思。 作者简介 黛博拉·艾里斯,是一名成功而又倍受欢迎的桂冠作家,她的每一部作品都真实、震撼又温暖感动,“请告诉世人我们的遭遇吧!别让世人忘记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她一次又一次走进阿富汗,促成了这本书的问世。图书一经出版,立刻引起轰动,先后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提名导演诺拉托梅(Nora Twomey)执导,长篇故事动画片即将震撼上映。 黛博拉艾里斯长久致力于女权和反战运动,而她本人也一举摘得加拿大最高荣誉总督文学奖、维琪迈尔考夫奖、鲁斯史瓦兹奖、瑞典的彼得潘奖、加州大学中东图书奖、美国的珍亚当斯图书奖以及维琪·迈尔考夫奖。 目录 《帕瓦娜的守候》 帕瓦娜山 险境 小马拉利 绝处逢生 街的那头 蜕变 眼泪 薇拉夫人 肖齐亚 大冒险 生命的罅隙 秘密 婚礼 噩梦 希望之花 后记 《帕瓦娜的旅程》 孤独的旅程 绝望的人 一个小生命 “怪物”男孩 山洞为家 宝藏盒 计划离开 鸡蛋事件 相依为命 白日梦 女孩莱拉 绿茵谷 改造计划 特别的礼物 最后的晚餐 重新上路 不毛之地 穷途末路 难民营 离·合 久别重逢 后记 《泥土城》 《我的名字叫帕瓦娜》 沉默的女孩 女孩的独处时光 他们来了 回到记忆里 保持沉默 女孩的抉择 什么都不安全 教室里的女孩 完美的折磨方案 两封来信 给肖齐亚的信 裁缝店门口的威胁 就这样结束了吗 新学期 女孩艾娃 一张纸条 哭泣的妈妈 忙碌的校庆 谜团重重 妈妈,去了哪里 期盼 妈妈回来了 写信 打破沉默 一切并未结束 微光和希望 肖齐亚救了她们 她又来了 后记 导语 本书是加拿大桂冠作家黛博拉·艾里斯畅销15年的感人之作,献给所有孩子的勇气之书。 该系列揽获总督文学奖、彼得·潘奖、珍·亚当斯图书奖、美国青少年图书馆最佳青少年书籍等30余项国际顶尖图书大奖,获赞誉无数。 本书全球热销,被翻译成德、英、日、法、韩、美、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法等25种语言版本。 本书被著名作家毕淑敏、陈幸蕙、亲子阅读推广人、李一慢、故事爸爸杨政等感动推荐 本书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朴实真切地描绘了战火中的阿富汗今日的苦难和奋争。 后记 1996年,我听闻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听闻他们对妇 女和女孩们犯下的罪行后,决定介入其中。于是我开始了 一段旅程,其结果就是,我写下了有关帕瓦娜和肖齐亚的 前三本书:《帕瓦娜的守候》《帕瓦娜的旅程》以及《泥 土城》。 从那以后,读者一直想知道帕瓦娜后来又碰到了什么 事。我只写到她跟妈妈和妹妹重逢,住在难民营里,仍旧 给朋友肖齐亚写信。帕瓦娜和肖齐亚是虚构的人物,但在 我脑海里,她们是非常真实的存在。我自己一直在想,她 们在阿富汗怎么生活下去?三十多年来,那个地方一直战火 弥漫。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89年撤退后,战斗仍在 继续,各种组织征战不止,都想控制这个国家。1996年, 美国和巴基斯坦曾经援助过的一个组织——塔利班,控制 了首都喀布尔。他们对女童和妇女实行严酷的管制法律。 女孩子的学校关掉了,妇女再也不许参加工作,还推行严 格的穿着规定。 塔利班还藏有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制造了2001年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作为回应,美国领导反恐国家联盟 加入到阿富汗的战争中。塔利班战败,2005年底,新体制 获得批准,选举产生了新的总统和议会。 但是战争仍在 继续。塔利班返回来攻打阿富汗政府,各种外国兵力还在 国内。其他地方领导作为军阀分裂成不同的组织,继续为 权利争战。很多钱投入到了阿富汗的重建工作中,不幸的 是,大部分钱都耗在了战争中,要么就是被各层各级的人 贪污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富汗人民仍在努力重构自己的生 活,重建自己的国家。一年年的战争和压迫让阿富汗的基 础设施严重匮乏,那些东西在别的国家是理所当然要有的 。学校建筑、书本、粉笔、钢笔和训练有素的教师都不足 。阿富汗一半的孩子没有办法上学。很多阿富汗人仍旧住 在非正规的难民营里,没有水,没有管道设施,也没有电 。 处境非常困难,尤其是妇女和儿童。她们的日常生活 仍受到自杀式爆炸、军队冲突和其他暴力事件的威胁。 针对妇女的暴力事件一直在持续,因为几十年战争导 致的贫穷和不稳定,也因为很多人坚持的价值观都认为女 人是财富,必须保持安静,服从命令。虽然书上有法律条 款反对强制婚姻——反对儿童结婚,但这些法律条款很少 被执行。为获得女权的努力还得继续下去,因为女孩子的 学校被烧掉了,女活动家也遭了暗杀。 今天,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从阿富汗撤兵。但 战争仍在持续,谁是最后的赢家,尚不明朗。 对阿富汗人来说,生活还得继续。像帕瓦娜、肖齐亚 和薇拉夫人这样的人,正努力让生活好起来。这世界应该 帮助她们,帮助像她们一样的众多阿富汗妇女、男人和儿 童。我们欠他们的。 黛博拉·艾里斯 书评(媒体评论) 向所有的女孩推荐黛博拉·艾里斯的这本书,她 讲述了一个女孩挑战自我,拯救全家的故事。这本书 令人鼓舞,读这样这样的故事,让人如同回家一样亲 切。这就是书籍的力量,它们能让你去到双脚去不了 的地方。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马拉拉 本书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朴实真切地描绘了战 火中的阿富汗今日的苦难和奋争。你会结识帕瓦娜、 肖齐亚、阿斯夫等挣扎在死亡线上却依然乐观倔强自 立互助的阿富汗儿童。你会了解阿富汗苍凉的历史和 人民坚忍善良的本质。本书不但适宜儿童读,成人读 之也大有裨益。打开扉页,你踏入一个陌生世界。合 上本书,你胸中充满感佩和勇气。 ——著名作家 毕淑敏 这是一部令人对生命有更深刻同情、了解与观照 的作品,为读者打开了一个令人省思的阅读视野,而 其中的人道主义、对弱势族群的关怀,尤能扩大读者 的眼界、格局,实堪称一部令人震撼、深具启发性的 作品。 ——台湾作家 陈幸蕙 我的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还好这只是一个故事 。不禁感恩当下,珍惜眼前。 ——知名乐评人、电影编剧 何言 阿富汗女议长法齐娅·库菲说:“要以星星为目 标,那样的话,即使掉下来,你还能落到树梢上。” 读这些有志向的阿富汗女性的作品,硬汉也不免垂泪 。磨练可以塑造一个真正的人,而让我们落泪的是, 他们在如此颟顸凋敝的环境下,仍然保留对文明的记 忆和追求。 ——《出版商务周报》 原业伟 在故事里,作为弱者,孩子们面临我们无法想象 的困难,父母的失位,食物的缺乏,没有尊严,没有 安全。但我们也看到孩子们的力量,看起来没有了盼 望;看起来,人的状态低到了最低限,但是,他们用 “努力活着”告诉我们,只要生命还在,你哪里知道 明天会有怎样的曙光呢? 《小读者》主编 刘纳新 要不要给孩子讲有悲惨、残酷内容的故事?我曾 经很犹豫。我试着给孩子读了《帕瓦娜的守候》。读 以前我问她:这本书里有一些可怕的东西,你要不要 听?她说,爸爸抱着我,我就不怕了。是的,我们给 孩子读这样的书,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世界就是这样 的,孩子要有勇气去面对和改变它。 故事爸爸 杨政 那颗勇敢无畏的心,让人心生敬意,可是我们仍 然无法用语言表述内心的那种震撼,请您打开书,自 己感受一下吧! ——《美国新闻周刊》 故事中弥漫着诚实与尊重,还潜藏着人类天性中 并不能掩盖的幽默,那是在痛苦中可以笑出声的一种 洒脱。黛博拉·艾里斯的书单又多了一本震撼力作, 强烈推荐。 ——《多伦多明星报》 《泥土城》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也许你会跟 我一样,爱上这本书。 ——加拿大儿童文学协会 这本小说描述了贫困的难民营中的声音和景象, 还有阿富汗白沙瓦地区最贫穷的阶层,带有独特的地 域特色。 ——《学校图书馆杂志》 青少年读者一定会被书中的冒险经历所吸引,特 别是肖齐亚这个小女孩,她并不是一个畏首畏尾的流 浪儿。相比之下,她更有主见,天性傲慢而又桀骜不 驯,这样的女孩与薇拉夫人碰撞出了很多火花,也让 这个故事格外精彩。 ——《图书书单》 精彩页 “我能和爸爸一样读懂那封信!”帕瓦娜把嘴巴埋在方披巾下,悄悄说道,“差不多都能懂了!” 帕瓦娜不敢把这话大声说出来,因为无论是坐在爸爸身边的男人,还是喀布尔集市上的任何人,都不希望听到她的声音。她所需要做的就是把爸爸扶到集市上,待爸爸工作结束了,再搀扶着他回家。帕瓦娜乖乖地坐在毯子后面,头和大半张脸都埋在方披巾下。 其实她决不该外出。塔利班下令,规定每个阿富汗妇女都必须待在家中,并禁止女孩上学。帕瓦娜无奈,只好中断了小学六年级的课程。姐姐努莉亚也不得不从高中退学,就连妈妈在喀布尔电台撰稿人的工作也没了。一年多来,她们每天就这样待在屋子里,与五岁大的玛利亚姆和两岁大的阿里做伴。 帕瓦娜运气还算好的,每天借着搀扶爸爸走路可以到外面活动几个小时。就算只能铺一条毯子坐在集市坚硬的地上。她也毫无怨言,至少还有点事情可以做,毕竟她也已经习惯这种一声不吭、把脸藏在披巾后的状态了。 帕瓦娜今年十一岁,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她的个头算小的了。但小也有小的好处,外出时遭到盘问的机会也少些。 “我需要她搀扶我。”每次有塔利班过来盘问他们,爸爸都会指指自己的腿,这样跟他们说。爸爸任教的那所高中曾遭炮弹轰炸,他也因此失去了一条小腿,身体里也受了一些伤,导致现在动不动就感到疲倦。 “我家除了一个小婴儿之外,就没有别的儿子了。”他每次都这样解释。每逢此时,坐在毯子上的帕瓦娜就竭尽全力把身体蜷缩起来,显得更小一些。她始终不敢抬头去看那些军人,因为她曾目睹过他们是如何鞭笞所谓“有罪之人”的,尤其是女人。 帕瓦娜日复一日地坐在集市里,把很多事情都看在眼里。一旦塔利班在她附近出现,她就尽可能地把自己藏好。 现在,这名顾客要求爸爸把信再念一遍,“慢慢地念,我要把内容都记下来,这样回去可以再说给家人昕。” 帕瓦娜很希望自己也能收到一封信,尤其是在最近,因为战火而中断的邮政业务又重新开始运作了。她的许多朋友都跟着家人逃离了阿富汗,帕瓦娜想他们大概都去了巴基斯坦。不过她还不是很确定,也就没办法写信给他们。至于她自己,因为所在的地方总是遭到炮击,他们也被迫经常搬家,因此她的联系方式朋友们也就无从得知。“阿富汗人,就像星星遍布天空一样,散居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爸爸常这么说。 爸爸又把那个男人的信读了一遍,顾客道了谢,并付了钱,又说道:“等要写回信的时候,我再来找你。” 阿富汗人大多是文盲,帕瓦娜是少数的幸运者。她的父母都上过大学,并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便女孩亦是如此。 下午的时光就在客人的来来往往中流逝了。大部分客人说的都是达里语,这也是帕瓦娜能说的最好的语言。要是碰到说普什图语的,她就只能听个大概了。帕瓦娜的父母都会说英语,爸爸以前还在英国读过大学。不过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这个集市熙熙攘攘,很是热闹,有不少男人在为全家人购物,还有沿街叫卖的小贩。有的小贩有固定的摊子,比如那家茶铺。他们有一个笨重的大茶缸和许多茶杯,因此必须有个长期可以落脚的地方。茶童们则忙碌地穿梭在巷子里,一会儿把茶送到顾客手上,一会儿又急急忙忙地带着空茶杯回到铺子里。 “那种活儿我也能做。”帕瓦娜喃喃自语道。她很希望自己也能在集市里跑来跑去,把这里那些七拐八弯的小巷子摸得跟家里的四面墙那样熟。 ……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