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梳理介绍了《西游记》的历史地位、版本流变、作者考订、形象主题、影响传播等基础知识,并重点介绍近三十年《西游记》研究的重要进展和在历史、社会、文化、文学领域里产生重要影响的若干要点,如成书过程、文化缠变、历史解读、现实批判等。主要内容包括:深度解读《西游记》的参照坐标、《西游记》故事形成的宗教背景、《西游记》的作者论争与学术辨析、吴承恩研究、《西游记》的历史传承与初心主题、《西游记》故事形成的主要节点、《西游记》故事题材的多样来源、《西游记》主要形象的文化原型、《西游记》的篇章结构艺术、《西游记》的形象塑造艺术、《西游记》的幽默讽刺艺术、《西游记》的现实主义解读、《西游记》的版本与续书及《西游记》的多种形式传播等。本书还附有相关的精品视频课视频资源。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对《西游记》感兴趣的社会读者的参考读物。 目录 第一讲 深度解读《西游记》的参照坐标 一、历史坐标:唐宋元明 二、文学坐标:集体创作 三、时代坐标:思想启蒙 四、社会坐标:通俗文学 五、切入坐标:作者互动 第二讲 《西游记》故事形成的宗教背景 一、印度佛教·西域佛教·汉传佛教 二、道家·道教·天师道·全真道 三、儒学·儒术·儒教 第三讲 《西游记》作者论争的学术辨析 一、《西游记》作者之争形成的因果 二、《西游记》作者质疑的典型问题 三、《西游记》作者问题的正面举证 第四讲 吴承恩研究:家世与背景 一、宝贵研究资料的发现 二、墓志提供的线索信息 第五讲 吴承恩研究:科举与仕途 一、草根人家的骄傲 二、府学的落拓书生 三、无奈的最后体面 四、尴尬的仕途生涯 五、王府的意外结局 第六讲 吴承恩研究:文学与道义 一、天生我才:文学之长是《西游记》的基础 二、仰天长啸:激情道义是《西游记》的底蕴 三、野史何让:《西游记》的价值根本仍在儒学精神 第七讲 《西游记》的历史传承与初心主题 一、高僧玄类印度求学经历 二、追寻理想是基本文化传承 三、初心主题与主题的多样化 四、多元化细分也是题中之义 第八讲 《西游记》故事形成的主要节点 一、曾经的错误认知:始于南宋的话本 二、故事形成的节点:从玄奘本事开始 第九讲 《西游记》故事题材的多样来源 一、火焰山:西域地理特征直接进入情节 二、金毛鼠:西域宗教风情衍生出的故事 三、李天王:代表不同宗教关系的联系人 四、车迟国:一连串的西域政治宗教话题 五、玄武门:一种不同历史价值观的体现 第十讲 《西游记》主要形象的文化原型(上) 一、孙悟空形象的文化溯源:百家之说 二、孙悟空:一只佛教的猴 三、齐天大圣:一只道教的猴 四、美猴王:两猴合成了一只猴 第十一讲 《西游记》主要形象的文化原型(下) 一、唐三藏形象的文化溯源 二、猪八戒形象的文化溯源 三、沙悟净形象的文化溯源 第十二讲 《西游记》的篇章结构艺术 一、线性结构是中国章回小说的特征 二、八十一难故事是线性结构的典范 三、三段递进是情节展开的基本范式 四、原生、润色、新增故事各占三分 第十三讲 《西游记》的形象塑造艺术 一、类型化特征与神、人、物性的统一 二、唐三藏可敬可气的迂腐型性格 三、孙悟空可爱可笑的理想型性格 四、猪八戒可恶可亲的世俗型性格 第十四讲 《西游记》的幽默讽刺艺术 一、社会讽刺:天界就是吴承恩心目中的朝廷 二、宗教讽刺:西天灵山充满心机也并非净土 三、文学讽刺:人物的幽默带活情节营造风趣 第十五讲 《西游记》的现实主义解读(上)——吴承恩下意识中展现的古代社会面貌 一、天宫地府的腐败:判官擅改生死簿 二、二郎神话题之一:内戚与王府制度 三、二郎神话题之二:功劳与宫延法则 四、唐僧话题之一:神仙们为何不吃唐僧肉 五、唐僧话题之二:他的头上为何没有紧箍儿 六、妖魔们的结局不同体现出社会的不公平 第十六讲 《西游记》的现实主义解读(下)——吴承恩主观刻意描述的明代社会痼疾 一、大闹天宫与“玉帝不会用人”的牢骚 二、取经收钱与卖官器爵的明代财政政策 三、阿雄索贿与上下分肥的明代官场规则 四、吴承恩为何对道士不敬不恭 五、比丘国延年益寿的小儿心肝 第十七讲 《西游记》的版本与续书 一、早期的社会文化影响 二、明清版本及传播简介 三、承袭自《西游记》的诸多续书 第十八讲 《西游记》的多种形式传播 一、《西游记》的戏剧形式传播 二、《西游记》的寺庙壁画传播 三、《西游记》的影视形式传播 四、《西游记》的舞台剧形式传播 五、《西游记》在海外的文本传播 附录1 尘埃落定再回首:万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 附录2 翻山越岭肩风月:《西游记》里的文化常识 附录3 视频资源 一、精品视频课:淮安有部《西游记》 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西游记》的历史文化解读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