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上下)(精)/华文全球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查尔斯·欧曼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上下)(精)/华文全球史》以希腊人的迁徙、发展、崛起、衰落为主线,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希腊历史画卷。希腊人究竟从何而来?他们为什么要在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建立殖民地?雅典和斯巴达分别由谁建立?又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为什么雅典和斯巴达能崛起为希腊的霸主?两个霸主之间怎样进行战争、联盟?它们为什么突然衰落?希腊和波斯帝国之间存在怎样的纠葛?名垂后世的温泉关战役究竟是什么样的?雅典为什么会成为孕育古希腊哲学的土壤?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底比斯的崛起为什么会暴花一现?马其顿王国是怎样征服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又为世界带来了什么?本书将一一解答。
目录
上册
第1章 希腊的地理环境
第1节 希腊半岛
第2节 希腊的高山
第3节 希腊的河流
第4节 希腊的湖泊
第5节 希腊的海岸
第6节 希腊的气候
第7节 希腊的主要分区
第8节 伊庇鲁斯
第9节 塞萨利
第10节 弗提奥提斯
第11节 埃托利亚、阿卡纳尼亚和西部列岛
第12节 斯佩尔凯俄斯河流域和温泉关
第13节 洛克里斯
第14节 帕纳塞斯山和德尔斐
第15节 维奥蒂亚的高山、多利斯、福基斯和维奥蒂亚
第16节 阿提卡和麦加利斯
第17节 埃维亚岛、科林斯地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高山
第18节 科林西亚、阿尔戈利斯和拉科尼亚
第19节 麦西尼亚、伊利斯、阿哈伊亚和阿卡狄亚
第20节 基克拉迪群岛和克里特岛
第2章 希腊民族起源
第1节 最早的居民
第2节 皮拉斯基时代
第3节 种族融合
第4节 希伦及其子孙
第5节 达纳俄斯、刻克洛普斯和卡德摩斯
第6节 腓尼基人和他们对希腊人的影响
第7节 腓尼基诸神
第8节 早期希腊的海上远征
第9节 史前其他外族对希腊的影响
第3章 《荷马史诗》和英雄时代的希腊人
第1节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第2节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成书年代
第3节 荷马时代的希腊民族
第4节 《荷马史诗》中的国王
第5节 《荷马史诗》中的贵族和普通民众
第6节 荷马时代的道德精神
第4章 古希腊的宗教
第1节 希腊的原始宗教及诸神的多样性
第2节 希腊宗教的特点
第3节 奥林匹亚众神
第4节 雅典娜和阿波罗
第5节 奥林匹亚竞技会
第6节 神示所德尔斐
第5章 大移民运动
第1节 塞萨利人、维奥蒂亚人和多利亚人
第2节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利亚人
第3节 多利亚人及其历代国王
第6章 希腊在亚细亚的殖民地
第l节 小亚细亚
第2节 伊奥利亚移民
第3节 伊奥尼亚移民
第4节 伊奥尼亚城市
第5节 多利亚移民和克里特岛
第6节 小亚细亚的多利亚人
第7节 塞浦路斯的希腊人
第7章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利亚人和莱克格斯律法
第1节 阿尔戈斯同盟
第2节 斐冬国王
第3节 麦西尼亚和拉科尼亚
第4节 多利亚诸城邦的多样性
第5节 莱克格斯和莱克格斯立法
第6节 莱克格斯的“大公约
第7节 吉罗西亚会和公民大会
第8节 双王
第9节 斯巴达人的军事训练、社会制度和家庭生活
第10节 斯巴达军制
第11节 监察官
第8章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霸权地位的确立
第1节 斯巴达征服拉科尼亚
第2节 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
第3节 第一次麦西尼亚战争
第4节 第二次麦西尼亚战争
第9章 海外大殖民时代
第1节 移民起因和腓尼基贸易的衰落
第2节 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殖民地
第3节 米利都、昔齐库斯和锡诺普
第4节 奥德索斯、奥尔比亚和潘提卡彭
第5节 色雷斯、迈加拉、卡尔西登和拜占庭
第6节 西方的殖民地和哈尔基斯人
第7节 纳克索斯、叙拉古、卡塔拉、莱昂蒂尼和赞克勒
第8节 锡巴里斯、克罗顿、塔林敦、洛克里和利基翁
第9节 福西亚人和科林斯人
第10节 科林斯和克基拉的竞争
第11节 昔兰尼
第12节 埃及的希腊人
第13节 希腊殖民地的特点
第14节 殖民地和神示所的关系
第10章 僭主时代
第l节 “僭主”的含义
第2节 寡头们的崛起
第3节 寡头政治治理不善
第4节 科林斯的僭主们
第5节 短命的僭主政治
第11章 阿提卡早期历史
第1节 雅典君主制的终结
第2节 阿提卡派系
第3节 赛昂叛乱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
第12章 梭伦和庇西特拉图
第1节 梭伦
第2节 雅典的债务问题
第3节 “解除负担法
第4节 梭伦法令
第5节 议事会
第6节 公民大会
第7节 梭伦的各项法律
第8节 梭伦远游
第9节 内乱再起
第10节 庇西特拉图崛起
第ll节 庇西特拉图的统治
第12节 克利斯提尼在德尔斐
第13章 亚细亚的希腊人和吕底亚王国
第1节 亚细亚希腊人的特点和利兰丁战争
第2节 吕底亚和米利都间的战争
第3节 克罗伊斯
第14章 波斯帝国的崛起
第1节 尼尼微的衰落
第2节 米底人和波斯人的宗教
第3节 居鲁士二世崛起
第4节 居鲁士二世与克罗伊斯之战
第5节 克罗伊斯的倒台
第6节 波斯人征服伊奥尼亚
第7节 居鲁士二世攻占巴比伦
第8节 居鲁士二世驾崩
第9节 冈比西斯征服埃及
第10节 冈比西斯自杀
第ll节 大流士一世
第12节 行省制
第15章 大流士一世和希腊人:伊奥尼亚人的反抗
第1节 米太亚德和浮桥
第2节 波斯人在纳克索斯岛
第3节 伊奥尼亚反抗波斯帝国
第4节 萨迪斯遭到洗劫
第5节 波斯人人侵伊奥尼亚
第6节 拉德之战
第7节 起义失败的原因
第16章 雅典崛起
第1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占领雅典
第2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投
序言
在撰写这部希腊史时,笔者一直密切注意着中学高年
级和大学期末合格考试的各项要求。笔者相信,本书必有
用武之地,因为现存的希腊史教材并未吸收新近的发现。
在本书中,笔者尽可能增添新的史实。对尚存争议之处,
本书不做深入探讨。
在撰写希腊地理一章时,笔者要感谢亨利·范肖·托
泽先生在该领域所做的出色研究。本书开篇章节的诸多内
容得益于伊夫林·阿伯特先生的新版《希腊史》。《希腊
史》首卷出版时,本书已经撰写过半。在希腊史和东方史
交汇处,笔者则有幸请教了亚奇伯德·亨利·萨伊斯教授
本人。
笔者要感谢牛津大学新学院教授及蓝星学院资深古典
大师弗朗西斯·约翰·哈弗菲尔德先生。他不辞辛劳,审
阅了全书样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本书第三百五十九
页叙拉古的平面图援引自弗朗西斯·约翰·哈弗菲尔德先
生的叙拉古地形图,该地形图非常实用,笔者在此仅是引
用,并无取代之意。
笔者并未直译希腊人名,而是保留现今已广为人接受
的拼写方式,这与大多数英国作家的做法是一致的。然而
,笔者摒弃了纯粹的拉丁语风,譬如,用“朱庇特”来代
指“宙斯”,或用“阿格里根图姆”来代指“阿克拉加斯
”。
鉴于一些身居校长之职的朋友们的建议,书中为希腊
名标注了正确发音。因为希腊名中存在大量元音,所以读
者可能会为此感到头疼。
笔者热忱期待读者批评指正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细小
错误。由于先前部分参考书目难以及时获得,此次已更正
二十余处,勒威克至叙拉古的纬度也做了相应变更。
导语
查尔斯·欧曼教授的这部作品《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上下)(精)/华文全球史》不仅充分传递了古希腊文明变迁的准确信息,而且记录了古希腊在冲突中演进的路径。它是一部兼具严肃性、普及性的优秀作品。书中充斥着丰富的史料,令人耳目一新。
精彩页
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当第一次看到自称是“希伦人”a的种族时—尽管和古罗马人一样,我们更习惯称他们为“希腊人”。他们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南部。在远古时期,他们多半从亚细亚而来,四处漂泊,偶然流浪至巴尔干半岛。对于他们的来历,虽然我们可以作出推测,但这些推测都难以证实。
巴尔干半岛的脊梁由一条巨型山脉构成。巨型山脉的名称众说纷纭。这条巨型山脉始于阿尔卑斯山脉,自北向南,形成了一条分水岭,横亘在自西流入亚得里亚海、自北向东汇入多瑙河和自南向东汇入爱琴海的众多河流之间。巨型山脉的最南端是品都斯山脉。构成巴尔干半岛主体部分的是一片宽广的方形地带。品都斯山脉就是从这片方形地带无畏地跨入地中海的。品都斯山脉有众多山嘴和支脉,形成了一片广阔的山地地区。山地地区绵延二百五十多英里。它最南端的岬角接近北纬36°。
在这片巴尔干半岛向南部延伸的土地上,希腊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现。希腊人是这片土地上的首批居民,也是这片土地真正的子孙。虽然自高卢至科尔基斯的每个海岸都遍布着希腊城市,但在这些城市中,希腊人的身份不过是外地人和旅居者。在戒备森严的堡垒里,或在从先前占有者手里赢来的一席沿海地带中,希腊人维持着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
第1节 希腊半岛
“希腊半岛”—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命名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突出地带— 地域并不广阔。它和苏格兰差不多大。希腊半岛和苏格兰的相似之处不止局限在面积上。希腊半岛和苏格兰几乎都四面环海;两地的海岸线都参差不齐,有数不清的海湾和河湾;两地都被大大小小的岛屿包围;两地的地表土壤都不太肥沃;最重要的是,两地都多山地。和苏格兰一样,在希腊半岛,目光所及之处均是小山丘。整个半岛上,山与山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十五英里。希腊三处平原面积的总和不到希腊半岛地表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第2节 希腊的高山
一座座高山赋予了希腊独特的性格。希腊的高山并不因高度而引人注目。希腊最高的山峰奥林匹斯山的高度还不到一万英尺,但异常荒芜、崎岖和贫瘠。锐利且荒芜的石灰岩山峰和山脊矗立在希腊南部明净而干燥的空气中,格外引人注目。希腊高山的山顶不会常年积雪,它们的轮廓也没有因森林的覆盖而显得柔美,一切都显得清晰而生硬。此外,众多陡峭的悬崖和难以逾越的沟壑构成了山谷之间的重重屏障。希腊境内的高山海拔多在三千到七千英尺之间,因而悬崖沟壑形成的屏障远比这些高山有效得多。从一地到另一地的通行路线少且难走。在悬崖峭壁底部或险峻峭拔的峡谷间,小路蜿蜒盘旋。因此, 各个部落都相安无事。大家都清楚彼此的要塞。而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有一群死士严密防守,这些要塞就很难被攻破。这种地形特色造就了希腊独立小群落的社会结构。
希腊的地形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结构错综复杂。高山的走向毫无章法可言,让我们想起脊椎上的根根肋骨、海星向外辐射的腕、蜘蛛网上交错盘结的蛛丝。山脉随心所欲地延伸,或陡然转成直角走向,或分裂成平行的支脉, 然后再次连接;高耸的山脊看似要绵延千里,却突然断裂,止于海浪拍打的峭壁。自然的震颤撕裂出幽深狭仄又始料不及的峡谷,切开了原本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这一处,高地河谷一度迷失在丘陵之中,导致河水无法自然流出;而到了另一处,海水沿着曲曲折折的裂缝攀援而上,直至深山。一切毫无系统、秩序和规律可言。
尽管希腊高山的顶峰总是荒芜凄凉,但古时候的山嘴和山坡地带也曾有过森林的踪迹。希腊北部的皮立翁山和帕纳塞斯山都曾覆盖着广阔的梣木、山毛榉和松木,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阿卡狄亚曾以其漫山遍野的橡树林闻名于世。总体而言,这片土地的森林并不繁茂,也没有像德意志和英格兰那样构成原始屏障—广袤而人迹罕至的林地—野性只存在于希腊的悬崖峭壁间,而不在它的森林里。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