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未来再次发生银行业危机吗?这是首本讲述过去两个世纪里英国跌宕起伏的银行业的著作,试图弄清银行业崩溃的原因以及决定银行业稳定性的因素。约翰·D.特纳的研究表明,在这个历史时期英国仅发生了两次重大的银行业危机,一次是1825-1826年的危机,另一次是2007-2008年的崩溃。尽管其间不断发生银行业的不稳定,但是,银行业体系并没有发生系统性危机。为什么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英国银行业体系保持着稳定?为什么2008年英国银行业体系爆发了危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英国银行业危机:1800年以来跌宕起伏的英国银行业》揭示了银行监管的长期演进、英格兰银行的作用、银行救助以及追究股东责任的必要性等方面的信息。 作者简介 约翰·D.特纳,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和金融史学教授。 目录 致谢 1 引论:股东承担责任 2 银行业的不稳定性与风险转移 3 1800年以来英国银行业演变与稳定性 4 1800年以来大大小小的英国银行业危机 5 银行业稳定性、股东责任与银行资本 6 避免还是导致银行业危机——最后贷款人与 银行救助 7 银行业稳定性与银行监管 8 银行业稳定性的重建:政策与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导语 这是第一本讲述过去200年中英国银行业潮起潮落故事的书,并提出了银行业崩溃以及决定银行系统稳定因素的新见解。约翰·特纳(John Turner)认为英国在此期间只经历了两次大的银行业危机,即1825-1826和2007-2008年的危机。尽管其间间歇性的有一些银行倒闭,银行系统却没有经历危机。为什么英国银行系统会稳定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英国银行系统会在2008年崩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书探究了银行监管的长期演化、英格兰银行的角色,银行拯救以及股东负责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