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美)戈登·S.伍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不只是一场独立战争,更是一场激进主义的革命。
作者考察了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历史,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的独立不仅意味着十三块殖民地与大不列颠帝国的决裂,还是新大陆对旧欧洲生活方式的抛弃——那个充满封建依附和贵族特权的社会,依靠恩庇关系和门第观念运转的政坛,政府横征暴敛和人人相信君权神授的世界。
美国革命重新定义了“公众”和“政府”,重新实践了“共和”,还把“民主”从两千年来的恶名中拯救出来;是美国的建国者而不是欧洲的革命者真正实现了“启蒙”。革命者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领取工资的官员体制,还为平民出身的“群氓”建立了一个以“平等”为原则的晋升体系,从而创造出那个时代欧洲还不存在的“中产阶层”。当1824年“弗吉尼亚王朝”谢幕、农民之子安德鲁·杰克逊加入总统竞选的混战时,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洋溢着共和精神、平等理念和重商特征的新国家,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明。
作者简介
戈登·S.伍德(Gordon S.Wood),塔夫茨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执教于哈佛大学威廉与玛丽学院及密歇根大学,并于1982—1983年获得剑桥大学美国历史研究院皮特教席。伍德自1969年开始在布朗大学任教,目前是该校的阿尔瓦·O.韦教授和历史学荣誉教授。1970年,他的著作《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1776-1787》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并摘得班克罗夫特奖和约翰·H.邓宁奖。1993年,他的《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获普利策奖。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君主制
第1章 等级制度
第2章 贵族与平民
第3章 父权制依附关系
第4章 恩庇制
第5章 政治权威
第二部分 共和制
第6章 君主制的共和化
第7章 被斩头去尾的社会
第8章 社会纽带的松弛
第9章 开明的父权主义
第10章 革命
第11章 启蒙
第12章 仁爱
第三部分 民主制
第13章 平等
第14章 利益
第15章 对贵族的抨击
第16章 民主任职
第17章 自成一体的世界
第18章 商业的欢呼
第19章 中产阶层体系
注释
索引
序言
本书是我过去几十年对美国早期民主化进程研究的后
续成果。对于美国人,甚至对全世界而言,很少再有比这
更重要的论题了。美国人并非生而享有现代语境下的自由
和民主,美国人之所以成为今日之美国人,很大程度上乃
是美国革命的结果。18世纪以降,于1776年摆脱了君主制
的美国人开始苦苦寻找适合共和制的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身处一个已然纷繁多样的社会中,美国人意识到,旧世界
的传统的种族、宗教和忠君情怀不可能成为这种纽带。于
是,他们转而寻求某种新的开明关系,以期维系这个新生
的大众社会。当种种尝试皆成泡影之后,他们终于发现,
新的民主纽带其实就在普通民众的实践之中,就在他们期
盼能自由地赚钱、追求幸福的日常愿景之中。基于芸芸众
生的寻常生活来构建社会,这在今日看来或许顺理成章,
但在彼时的历史长河中却显得异常激进。本书正是旨在阐
述美国革命中的这一重要的激进主义。
本书的初稿曾作为纽约大学安森·G.费尔普斯讲座
(Anson G.Phelps Lectures)的讲义于1986年2月发表。
对于纽约大学及其历史系邀请我执讲在美国早期历史研究
领域中最负盛名的费尔普斯讲座,我深表感激。我尤其要
感谢卡尔·普林斯(Carl Prince)和帕特里夏·U.博诺
米(Patricia U.Bonomi)在我访问纽约大学期间给予的
热情接待。
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d
Stud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提供的职位令我有
机会进一步补充这份讲义,使之充实为本书的主体部分。
感谢中心及其工作人员的帮助,特别是玛格丽特·阿马拉
(Margaret Amara)、莱斯利·林赛(Leslie Lindzey)
、凯瑟琳·马奇(Kathleen Much)和罗莎娜·托尔
(Rosanne Torre),他们无微不至地满足了我的种种需
求,在此我要表示特别的谢意。我也要感谢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的乔纳森·克拉克(Jonathan Clark)
,他以自己的学识审阅了本书的第一部分。我还要特别感
谢我的朋友和在美国早期历史研究领域的同行帕特里夏
·U.博诺米、小理查德·比尔(RichardBuel,Jr.)和杰
克·拉科夫(Jack Rakove),他们不仅通读了全书,而
且提供了真诚的帮助与指正。
一如往常,最该感谢的是我的夫人路易丝(Louise)
,感谢她的编辑工作和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谨怀爱意,将
本书献给她。
戈登·S.伍德
导语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关于美国建国的经典之作,对美国革命的阐释,让作者跻身于托克维尔、阿伦特、伯林等历史哲学家的行列之中。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延续,《论美国的民主》的前传,补充托克维尔的经典论述。
作者囊括历史学界所有奖项,普利策奖、班克罗夫特奖和约翰·H.邓宁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凝聚30年研究心血。
用“激进主义”这把钥匙打开前人未曾窥见的美国建国的另一面。
三幕剧形式,以戏剧性的叙事方式,回到美国革命的现场,感受建国的气氛。
媒体和学界一致好评,《纽约书评》《纽约时报书评》盛赞“这本书能改变人们对美国革命及其在国家意识中所处地位的历史认识。”
书评(媒体评论)
过去20年中关于美国革命非常重要的研究……一
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保琳·迈尔(Pauline Maier),《纽约时报
书评》
一部杰作……这本书能改变人们对美国革命及其
在国家意识中所处地位的历史认识。
——埃德蒙·S.摩根(Edmund S.Morgan),《纽
约书评》
这位才华横溢的历史学家凭借几乎堪与托克维尔
媲美的力量和驾驭复杂问题的天赋,生动再现了新美
国社会。
——杰克·瑞科夫(Jack Rakove),斯坦福大学
精彩页
第1章 等级制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在此有必要重现转型前的旧殖民地社会的风貌。尽管自17世纪建立以来,殖民地已发生了种种显著变化,但这个18世纪中叶的殖民地社会在基本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上依旧显得相当传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纵横交织,家庭、社会、国家——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几乎密不可分。权威与自由并非如今日这般来自社会政治机构,而是源自个人的关系网。在这个前现代或早期现代社会的主要层面中仍旧遗留着中世纪的个人信义与忠君思维的痕迹。
诚然,到了18世纪中叶,社会中已经出现了种种偏差和怪癖,种种异常和不协调,亟待阐释与解决。蓬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挣扎着、撕扯着,试图打破曾经将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旧纽带,而人们对正在发生的一切却无从解释。新思想、新价值充斥在这个英语世界中,但过往的一切仍顽固地不愿离开。与所有英国人一样,殖民地的居民们依旧守着那些维护君主制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所必需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生活在君主制社会,首先意味着要做国王的臣民。这不单纯是个政治地位问题,也包含了种种社会、文化乃至心理内涵。爱德华·柯克(Edward Coke)爵士和17世纪的其他法学家指出,英国臣民对君主的忠诚乃是个体问题。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与国王这一共同纽带才能维系在一起,一如孩子因为有了共同的出身才成为兄弟姐妹。正如威廉·布莱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所言,既然国王是“国家之父”,臣民就好像孩子,要服从家长的统治。由此理论的最本质层面出发,君主制政体就意味着——如同美国人后来描述的——一个依存者的社会,赢弱而低劣,没有自主与独立,容易被父权君主的淫威和诱骗所震慑。借用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63年说过的话,整个社会唯国王马首是瞻。。
正因为君主制带有这种屈辱、依附的内涵,英属北美殖民者就注定无法安安稳稳地做君主制下的臣民。当然,他们那些远在大西洋彼岸3000英里’之外的本土同胞也没法做到。18世纪的英国人以桀骜不驯、不甘被统治的性格在西方世界闻名,北美殖民者无法无天、蔑视权威的名声也大体来自他们的英国气质。
当我们将宗主国的“传统”社会与殖民地的“现代化”相对比时,往往忽视了这些殖民地文化是多么传统,带有多么深刻的英国烙印。事实上,就某些层面而言,殖民地社会比宗主国更保守。18世纪中叶的大多数殖民地领导人自视为英国人,而非美洲人。他们和祖国的同胞阅读同样的文学作品、法律书籍和历史书籍,从中读出相同的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北美各个殖民地间之所以团结一致,乃是因为他们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都与不列颠王室紧紧相连。大多数殖民地居民对伦敦发生的事情比对发生在周边殖民地的事情更清楚。他们远居大英帝国的边缘,也因此更像个十足的英国人。借用一名英国巡视员评价威廉斯堡的话说,他们那些小小的殖民地首府是不折不扣的“典型的英格兰乡镇”,而费城俨然是个缩小版的布里斯托尔。大多数英国到访者觉得这些殖民地居民就像是远房表亲,他们虽然更粗野、更平民化,或许也更倾向于平等主义,带有太多的长老会主义和非正统宗教观念,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英国人。和约克郡、诺里奇或英格兰其他乡村小镇的乡巴佬没什么本质区别。在一批又一批的到访者眼中,18世纪中叶北美人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和娱乐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与英国本土无异”。
事实上,当时关于殖民地居民的描述同样适用于英国本土居民。在外人眼中,殖民地的居民的确是极难驾驭的群体,他们即便算不上缺少教养,至少也是相当粗鄙,而且公然蔑视社会和政治权威。不过这个名声并没有让他们作为国王属民的身份减损半分,反倒令他们更像地道的英国人。孟德斯鸠曾这样写过,英国人只关心自己的事,顾不上殷勤优雅。全世界的英国人都是差劲的臣民,而他们自己对此引以为傲。国王生而享有王权,但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权利:他们是“生而自由的英国人”,享有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人都没有的权利和自由。他们的权利和自由绝不是任何传统的世袭君主制能给予的。不列颠王国的君主制不仅与别国大相径庭,而且与詹姆士一世时期也相去甚远。
从17世纪初开始,英国人就已深刻地改变了君主制:他们处决了一个国王,废黜了另一个,制定了宪章和权利法案,定期召开议会会议,甚至还建立了新王统。继1688年“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之后,他们开始越发意识到君主立宪制的美妙。他们告诉自己:“我们英国的政体(全世界最好的政体)中没有独断专行的暴君,不像土耳其的大君或法国的国王,那些人的意志(或者不如说欲望)支配着他们那些不幸的臣民的生活和命运。”通过下议院,英王的臣民甚至可以参与政府事务。这是一个专为自由而生的政体。
P9-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