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彭国珍(1979年7月11日-),女,博士,副教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兴趣为句法学、语言类型学和话语语法。2000年于山东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于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2009年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先后在荷兰莱顿大学(2004-2005)、香港中文大学(2006)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16-2017)交流学习或访问。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国外语言学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主要目的和理论框架 二 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 例子及体例说明 第一章 世界各语言中的连动结构及其研究思路 一 连动语言与连动结构 二 连动结构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及思路 三 小结 第二章 国际上连动结构的定义标准讨论 一 定义连动结构的各种句法标准 二 定义连动结构的语义标准 三 连动结构作为一个跨语言对比概念该如何定义? 四 小结 第三章 汉语连动结构定义标准现状解析 一 汉语连动结构定义中有矛盾和争议的几个问题 二 从跨语言角度看汉语连动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 总结及定义汉语连动结构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汉语中的狭义连动结构与广义连动结构 一 汉语狭义连动结构和广义连动结构的定义标准及语义类型 二 狭义连动结构和广义连动结构的句法特征 三 有歧义的连动结构 四 小结 第五章 致使义结构、次级概念结构与多动词结构 一 致使义结构 二 次级概念结构 三 从属关系与连动结构定义 四 多动词结构:连动结构的连用 五 小结 第六章 藏缅语连动结构及与汉语对比 一 藏缅语连动结构研究现状 二 汉藏语连动结构的对比思路及探讨 三 小结及进一步研究 第七章 景颇语给予义连动结构及与汉语对比 一 景颇语的语法特点及中心词连动 二 给予义动词语义扩展:从实义动词到受益标记、受损标记 三 给予义中心词连动结构及其功能 四 给予义动词的语法化 五 小结 第八章 景颇语致使义连动结构的句法语义及与汉语对比 一 引言 二 景颇语中分析型致使结构的语义及与汉语对比 三 景颇语中sha31gun55致使结构的句法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主要基于语言类型学理论背景,从跨语言对比的视角来研究汉语和藏缅语中的连动结构。 在语言现象描写方面,既有宏观的、整体性的描述和讨论,也有针对某一特殊语义类型连动结构的具体研究。 本书从多层面详细描写汉藏语中诸多连动结构的语言现象,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进行语言对比分析及理论探讨。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全面深入地讨论了世界各连动语言中连动结构的界定标准、事件构成及语法特征等重要复杂理论问题,重点从跨语言对比的视角研究了汉语和藏缅语中连动结构的句法语义问题。在汉语中区分了狭义连动结构和广义连动结构,详细论证了两者在句法、语义及语法化等方面的不同,并进一步探讨了具有争议的复杂结构和多动词结构的连动归属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比了藏缅语与汉语的连动结构在表面形式、句法特点、句法结构和语法化路径等方面的异同,并以景颇语与汉语对比为例,探讨了连动结构的句法差异与语序类型、连动形式等因素的互动关系。本书在理论、方法和语言现象描写方面都有一定创新,对同类研究有一定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