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抑郁生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蔓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蔓玫是15岁考入大学的天才少女、植物学硕士、畅销书作家,而在本书中她撕开这些亮眼的标签,以令人钦佩的诚恳和勇气,坦诚记录了青春期罹患重度抑郁症的经历。在这本书里,作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患病、治疗、复发的经历,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遭遇挫折、悲伤、艰辛以及可贵的喜悦与安慰都一一记录下来。也将亲人、朋友、医生、师长乃至社会对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的了解与态度呈现了出来。这既是客观地呈现,也是直接地呼吁:重视抑郁症、正确地了解与对待抑郁症,无论是正确地治疗,还是正确地看待它,对于抑郁症患者,乃至对于承受重重当代生活压力而精神亚健康的人们,都至为重要。全书配有作者的亲笔彩绘插图十幅,展现了这一疾病对她的折磨,以及她的勇敢对抗。附录中有作者的亲笔病中日记,让人能更直观地了解罹患抑郁症之时的状态,以及作者与之斗争的艰难与勇敢。
作者简介
蔓玫,女,90年代生人。植物学硕士毕业,后从事文创类工作。现为自由职业。
知乎2014年度荣誉作者。曾出版《节气手帖》系列图书。
新浪微博:@蔓玫蔓玫
知乎/豆瓣/微信:蔓玫
目录
死地
告白
夙愿
花园
迷藏
余烬
共生
一点后记
附录
导语
作者蔓玫是一个植物学出身的热门答主,作家,但也曾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因不知自己的病情,几乎割腕自杀,后被确诊为抑郁症后,入院治疗,见识了身边形形色色的病人,看到了病房内的人生百态,通过治疗,蔓玫最终恢复了健康。这次她鼓足勇气重新审视这一段艰难的经历,在微博和知乎上提及的一些片段,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共鸣。并配以作者亲笔画的插画,让读者更深地认识和理解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
后记
1
我不确定有多少人会看到这些。但还是写下来吧。
2
写在这本书里的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我
自己的故事。
或者说,是我自己心中,真实的故事。
吃过的药,患病与治疗的手段,均是个人经历。我希
望这些能为你提供一种可能,但不是模仿的对象,更不是
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
虽然现阶段对抑郁症乃至精神类疾病的诊疗手段仍然
有限,但最可靠的方法仍是向专业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3
截止我写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次心里是怀疑的,后
悔的。感觉是把自己卖掉了。整个,无保留,不遗余力,
从此往后你们就都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了。无论那好的还
是不好的,都被摆到台面上来,你们什么都知道了。
我要拿这彻底的出卖来换什么呢?一笔稿费,一段倾
诉欲,还是一个可能压根不会有的虚名?这做法是否得不
偿失……我其实都想过的。甚至想过要对编辑说,“要不
算了吧”——动不动就会这样想。可最终还是一次都没能
说出口。这会对她带来困扰的。
唉,我到底是这样一个人。总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
4
身边为数不多的知道我要写这本书的人,都很支持我
。他们都说这是很厉害也并不十分常见的经历,对自己、
对旁人都会有所助益。是非常真心的鼓励,鼓励我写出来

可我总不这么想。真的,我做了这个决定,一开始却
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交付的第一版稿件跟现在完全是两副
模样——我写了一连串别人的故事,他们遇见的问题,罹
患的疾病……唯独不敢提及我自己。
可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呢?既能全身而退,又能
充分地表达自我。写完了,躺在床上,依旧觉得该说的话
没有说出来。我讲给朋友听,对方问我,是因为写自己的
故事太痛苦了,难度太大了吗?我想了一圈,觉得好像也
并不是的。我不是承受不了那些痛苦,可我在害怕什么呢

是怕伤害到自己,还是怕伤害到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甚至这些都不是,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这我也不确定答案。
5
但我到底还是决定去做了。将这一切尽可能真实地说
出来。关于抑郁症,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好像也并没有很想做什么——我不是一定要说服谁,改变
谁。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本书只是为了给我自己一个交代

当然,如果真的能对别人有一点什么好的作用,那就
实在是太好了。
6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星期内,我在网友群里听闻一个小
姐姐再次尝试自杀。又在微博上收到一个关注我很久的女
生的留言,说她的病情似乎正在恶化,医生认为需要住院
治疗。虽然痛苦,但她非常想好起来。她们都是抑郁症患
者。
我知道太多抑郁症患者了。不是在医院里,也不是在
相关话题下,只是在各种普通的,闲聊的,日常到不能更
日常的场合。当他们不开口时,没有人会把他们与这种疾
病联系起来。可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明明有那么多人在置身其中。在体验,在斗争,在被
困扰。
可愿意主动说出来的人太少了。能了解和理解的人就
更少。它总是伴随大量的无知、误解、臆想、偏见出现,
以至于我不止一次看见有人调侃;抑郁是个筐,什么都能
往里装。
据我所知,抑郁与一切罪行,或是有失道德水准的作
为,并不存在必然的直接关联。不是抑郁症让人变坏,而
是坏人也一样有可能得抑郁症。
7
抑郁症确实存在很多种类型。可以有很多种表现,也
有很多种理由。就我个人而言,没有什么特别想渲染夸张
的地方——若你想看那些飞来的横祸,宿命的机缘,剧烈
的反差,跌宕起伏的激情桥段……在我身上,在这本书里
,怕是都没有的。
这大约也是我对抑郁症,乃至大多数精神类疾病的一
个理解——不见得要有多么惨绝人寰的起因,也不见得就
是什么稀罕离奇的病症。它固然是特殊的、与众不同的、
性命攸关的,但也是普通的、必然存在的、随处可见的。
它可能发生在身边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存在失控的条件
与可能。而我们自身,既没有那么强大,也没有那么脆弱

8
如果你也被类似的问题困扰,如果你想来和我说点什
么,我是很欢迎的。但我很担心自己帮不上你。抑郁症这
个话题太大、太复杂、太矛盾了。一定存在一些事情,是
现在的我难以做到的。
虽然好像有点残酷,但我希望你能了解这一点。可以
吗?
9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心愿的话,那就是,希望抑郁症,
乃至所有的精神疾病,都能被更多地了解,被更合理地对
待。
至于我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做,那就不用在这里说啦
。直接去做就是了。若有了结果,你们自然会看到的。
10
感谢墨西,本书的编辑。没有她的支持与帮助,不会
有这本书的存在。
感谢香樟君。
感谢诸多网友与身边朋友的关注,喜爱,信任。对我
说过每一句温暖的话——它们像一朵朵小花。即使独自盛
开时并不起眼,但连在一起,就为我带来了一整个春天。
最后,感谢读到这里的你
书评(媒体评论)
蔓玫的这本书无疑是一本足够好的生命传记:她
用花朵般的生命力将发生过的种种悲伤与痛苦、爱与
同情都用心整理好,给我们,也给那个成长中的她自
己。
——陈海贤(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
蔓玫在这本书里,富有勇气和诚意地如实讲述了
身为抑郁症患者的她所经历的那些疾病艰辛、生活琐
碎和内心挣扎。而她凭借着面对磨难的那份勇气和不
懈的努力,做到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花火(精神疾病领域公益志愿者)
拿起这本书是需要勇气的。因为面对作者的坦率
勇敢,你不免也会要求自己以同等诚意对待。它有陪
伴你发现内在真诚的力量,让你相信自己也可以经由
这条繁花与荆棘交错的小路通往幸福。
——翡柏(自由撰稿人)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经历一次非常严重的抑
郁发作,而它让我觉得写作也是一种救赎。在书里,
我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心灵和人生——原来不是我一个
人在和这一切搏斗呀。
——爱染(人文艺术博主)
精彩页
我终于被送进精神病院里去了。
在这之前,我在寝室的床上瘫痪了多少时日,已彻底记不清了。时间失去刻度,昼夜没有分别。所处的空间完全静止,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无”的空间。
什么都没有了。是。什么都没有。泪水不再流了。手指不会动了。眼睛还睁着,却什么也看不见了。呼吸与脉搏尚存,大脑却仿佛遭受严重破坏而不得不自动格式化的机器,无法再启动。饥饿、疼痛、困乏、悲伤……所有的感觉都没有了。体内有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吸纳、吞噬、抽空,剩下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我最后的记忆是那场考试。下午两点半,逸夫楼(是逸夫楼吗?),走廊上纷纷的足音都在朝它奔赴。我呢?我明明也该是其中的一员,这一刻却只能听着足音渐次湮灭,留下的是越来越深的静默。何以至此呢?明明到了必须起身的时候,我却发现,自己竟还在原地没有动。
动不了了。我作为生物的这一项机能丧失了。每一个关节都被封死,僵化,失去控制,一丝一毫也动弹不得。(木僵化——我后来会知道这个专有名词的。)竭尽全力,集中了全部意志,想要往前迈进至少一小步,却只是跌倒下去,无论如何爬不起来。
“你站起来。”我对自己说。
“你是不想去考试吗?怎么可以这样逃避?”
“手机就在桌上。电话就在门口。你站起来。你要去呼救。”
我到底是没能呼救。这个姿势一直保持到考试结束,我的室友们归来,想必是她们把我扶到了床上。那后来呢……后来再有记忆,我已在去往校医院的路上,被父亲与香樟君一左一右架着。校医院的医生叫我转院,我就又被架去别的医院。去了,再出来,已是一个月后。
有时我想象医生那一天见到的我是何模样。枯瘦的十八岁女孩,披头散发,面如死灰。碎花裙子已多日未洗,或许在微微发臭。双手颤抖,反复摸索,仿佛一个猝然掉入陷阱的失明人士。而那目光也确实像是盲的——涣散无神,没有对焦点,连带整张脸都被浸染得麻木空洞。
你见过已死之人的脸吗?剥离所有表情、欲望、智识……写在脸上的万事皆休。那一刻的我所有的,大约就是这样一张脸。
医生在问我。可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提问需一次又一次被重复确认。是哪里不舒服呢?是最近才开始的吗?之前有没有看过医生呢?睡眠怎么样呢?早上几点钟会醒呢?……许多需要他人代为回答,也有许多大段的空白、等待,等待我报以极轻微的点头摇头。我知道自己是在配合的,因为觉得自己在给所有人添麻烦……为什么要管我呢?为什么要拿宝贵的资源耗费在无用的我身上呢?我活着一点用处也没有。让我自生自灭原是最好的。
医生却很有耐心地问完了。又对父亲与香樟君笑一笑。
“她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了。”他说。我记得他确实是这样说的。
奇迹……这大约是一个褒义词吧。细微的怀疑在我心中弥漫,总觉得他是故意哄我们的。还是他对所有病人都这样说?百无一用之人如我,绝不可能是与众不同的,值得赞许的。不是么?过往所有的经历都已证明了,我甚至无资格被称为一个“废物”。那是对废物的亵渎。
(放弃我吧。)
我被带去做症状量表测试。90分以上被认为有抑郁倾向,160分以上被视为重症。我的分数是292分。这个分数终于叫我生出一种踏实感。我是病了。我的疯魔与无用都有了成立的理由。
又去做心脑电图。女医生盯着屏幕看了看,说:“这孩子挺聪明的。”
父亲一愣,旋即笑起来:“是的。”体面肯定的回答。过去许多次都是如此。被夸奖的时候,他在旁边笑着。仿佛很矜持的样子,笑却来自皮肉之下,很深的深处……
“聪明也不好的……人还是要想开呀。你想想,将来你工作了,大家是同事,人家不如你聪明能干,但人家会溜须拍马呀。你能怎么办呢?还不是只能认了。说不定因为你聪明,人家反而拿你当靶子的。过日子么,不就是这么回事……”
她的口气非常可惜的样子。竟不像是在说我的。
(放弃我吧。)
我回到门诊医生的房间里去。香樟君轻轻抚摸我的背:“我们可能要住院。”
我没有应他。住在哪里不是一样呢?不过都是徒劳,都是浪费资源。很长一段时间我想过去死,也确实这么做了——又被救了回来。我这才发现,就连死亡也是要麻烦他人的。跳楼,也许会砸到人。宿舍里割脉,上吊,服药,同住的人们怕是都不得安生。撞车,卧轨,这种缺德事更加做不来。若静悄悄去野外,就此失踪,必也会被身边人发现,大动干戈,还连累校方与警方找人……
多难啊。活着艰难,要去死也一样艰难。无论如何想不出一个无碍于他人的死法。更重要的是——渐渐地,我连“死”也想不到了。
我的肉身还在,灵魂却已死了。
(所以,放弃我吧。)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2:16